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10

民事訴訟法

【第二堂:管轄及迴避】

法院 管轄及迴避

審 判
理 決
原告 被告
主張 爭執 主張

私法糾紛

1、 法院
法院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法院,是指以法院為名的司法機關總稱;狹
義的法院,則是指辦理審判事務之獨任法官或某合議庭的組織而言。依法院組織
法第 1 條,我國法院分為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
補充
所謂的獨任制與合議制的差別,在於構成狹義法院的組成員人數認定。
依法院組織法第 3 條:「地方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一人獨任或三人合議行之。
高等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三人合議行之。最高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五人合議
行之。」是以,在地方法院的案件中,有獨任制或合議制的可能;但在高等法院
及最高法院,則皆採合議制。
說文解字:「級」與「審」
「級」與「審」,在法律上有不同的意義。所謂的「級」是指法院的層級,依法院
組織法之規定,有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所以「級」的分類,依我國法
律規定,最多有三級。 「審」則是指對於某訴訟案件,法院予以審理的狀況而言。
因我國法院有三級,原則即有三審存在,故在民事訴訟一般程序而言,係採取
三級三審制;但於簡易程序與小額程序,則分別採取二級三審制及一級二審制。
簡易程序第一審由地方法院獨任法官審理之;第二審則是由地方法院合議
庭審理之。第三審則為最高法院,並採許可上訴制,即簡易程序的第二審裁判需
逾越民事訴訟法第 466 條規定,1才可以上訴或抗告於最高法院,但上訴或抗

1
436 條之 2:「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裁判,其上訴利益逾第四百六十六條所定之額數
者,當事人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或抗告。」466 條第
1 項:「對於財產權訴訟之第二審判決,如因上訴所得受之利益,不逾新台幣一百萬元者 ,

1
告於最高法院時,並需經原裁判法院的許可。2小額程序由地方法院獨任法官審
理之;第二審則是由地方法院合議庭審理之。

2、 管轄
1、 審判權與管轄權
所謂審判權,是指一國法院所能審理範圍及權限的劃分,而於劃分審判權
範圍後,法律乃進一步將某訴訟劃分於某特定法院為審判者,則為管轄權的問
題。是以,無審判權必無管轄權,有審判權未必有管轄權。
補充
1、 如欠缺審判權,程序上應如何處理?
民事訴訟法第 249 條第 1 項第 1 款。3
2、 如欠缺管轄權,程序上應如何處理?
步驟:
(1) 未為判決:移送管轄,民事訴訟法第 28 條。(詳後述)4
(2) 已為判決:依任意管轄或專屬管轄而有不同。(詳後述)

問題思考
管轄權與審判權有何區分?何謂抽象的管轄權?何謂具體的審判權?【83 台
大】

補充
先程序後實體的審理模式,是指法院如就訴訟事件為實質審理之前,需
先就程序要件判斷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唯有程序先行合法後,始得進入實質的
審理,進而判斷該訴訟案件有無理由的情形。

不得上訴 。…前二項所定數額,司法院得因情勢需要,以命令減至新台幣五十萬元,或增至一
百五十萬元。」司法院 91 年院台廳民一字第 03075 號:「本院已將民事訴訟法第四百六十六
條第一項所定上訴第三審之利益額數, 提高為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 ,並訂於中華民國九
十一年二月八日起實施,請 查照。」
2
436 條之 3:「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裁判,提起第三審上訴或抗告,須經原裁判法院之
許可。」
3
第 249 條 :「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一、訴訟事件不屬普通法院之權限者。
二、訴訟事件不屬受訴法院管轄而不能為第二十八條之裁定者。
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
四、原告或被告無訴訟能力,未由法定代理人合法代理者。
五、由訴訟代理人起訴,而其代理權有欠缺者。
六、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七、起訴違背第二百五十三條、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二項之規定,或其訴訟標的為確定判
決之效力所及者。
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前項情形,法院得處原告新臺幣六萬元以下之罰鍰。
前項裁定得為抗告,抗告中應停止執行。」
4
第 28 條:「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
管轄法院。」

2
訴訟要件可分為絕對訴訟要件與相對訴訟要件兩種。絕對訴訟要件依 249
條之規定,共有 7 項;欠缺時若無法補正,需以裁定駁回之,此並為法院職權
探知事項。相對訴訟要件有四:(1)訴訟費用供擔保;5(2)仲裁合意;
(3)調解合意;(4)不起訴合意。相對訴訟要件為法院之責問事項,如果當
事人就該要件之欠缺有異議時,法院才可以審酌,如未為異議或拋棄異議,縱
使訴訟進行時欠缺此一要件,亦認為訴訟程序合法。

問題思考
甲住高雄,在台中打乙,乙住台北乃向台北地方法院起訴,要求甲要給付醫藥
費五十萬給乙,試問:
(1) 甲如表示:「台北地方法院無管轄權。」法院應如何處理?
(2) 甲如表示:「我沒有打乙,如果乙要向我請求賠償,需證明我有打
他。」法院應如何處理?
附註:
(1) 毆打為侵權行為。
(2) 第 15 條:「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
(3) 民事訴訟管轄採以原就被原則。
(4) 第 25 條:「被告不抗辯法院無管轄權,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以
其法院為有管轄權之法院。」

2、 管轄的分類
(1) 依管轄標準不同
1、 土地管轄:以土地劃分。
(1) 普通審判籍(1-2)
指以某特定人為被告時,就其所提起之訴訟,均得依據以原就被原則,向
某法院提起訴訟。所謂的以原就被,係指管轄界定上,係以原告遷就被告,其目
的在於防止被告濫訴。而在以原就被原則下,每個訴訟至少都有一個法院可以進
行管轄。
A、 自然人
第 1 條:「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之法院不能行使
職權者,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訴之原因事實發生於被告居所地者,亦得由
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被告在中華民國現無住所或住所不明者,以其在中華民國
之居所,視為其住所;無居所或居所不明者,以其在中華民國最後之住所 ,
視為其住所。在外國享有治外法權之中華民國人,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定管轄法
院者,以中央政府所在地視為其住所地。」

5
第 96 條:「原告於中華民國無住所、事務所及營業所者,法院應依被告聲請,以裁定命原告
供訴訟費用之擔保;訴訟中發生擔保不足額或不確實之情事時,亦同。」

3
住所,依民法第 20 條:「依一定事實,足認以久住的意思,住於一定之地
域者,即為設定其住所於該定。一人同時不得有兩住所。」6居所,顧名思義,即
為短暫居留之處所,與住所不同,居並無久住的意思而為短暫或特定目的的停
泊。
B、 法人或非法人團體
第 2 條:「對於公法人之訴訟,由其公務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其以中央或
地方機關 為被告 時,由該機關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對於私法人或其他得為
訴訟當事人之團體之訴訟(編者按,此為非法人團體,詳後述),由其主事
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對於外國法人或其他得為訴訟當事人
之團體之訴訟,由其在中華民國之主 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
轄。」
(2) 特別審判籍(3-20)
指就某種內容的訴訟事件,向某法院提起訴訟,而法院應如何認定其管轄
權之情形,其目的在於「促進訴訟進行的便利性」並兼顧「兩造當事人之利益」。基
本上,特別審判籍並不排除普通審判籍,是以,在有特別審判籍的前提下,
每個訴訟至少有二個以上法院認定管轄權有無的原因;如有二個法院同時有管
轄權的時候,即稱之為「管轄之競合」。
補充
如何判斷該訴訟之內容?
依最高法院 65 台上 162 號判例 :「管轄權之有無,應依原告主張之事實 ,
按諸法律關於管轄之規定而為認定,與其請求之是否成立無涉。」亦即判斷
有無管轄之認定,應依原告所主張之內容為形式上之判斷而為認定,並不得就
實體上的問題予以審酌。。
A、 因財產權涉訟之特別審判籍(3-5)
第 3 條:「對於在中華民國現無住所或住所不明之人,因財產權涉訟者,得由被
告可扣押之財產或請求標的所在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之財產或請求標的如為債權,
以債務人住所或該債權擔保之標的所在地,視為被告財產或請求標的之所在
地。」
第 4 條:「對於生徒、受僱人或其他寄寓人,因財產權涉訟者,得由寄寓地之法
院管轄。」
第 5 條:「對於現役軍人或海員因財產權涉訟者,得由其公務所,軍艦本籍或船
籍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補充
此目的僅在便利訴訟之提起,所謂寄寓地,指寄寓較久之土地而言,凡對
於生徒、僱人或其他寄寓人(如商業使用人、商業學習人、職工、囚人等皆是。)既
於被告無窒礙,而於原告有起訴便易之力也。民事訴訟須知第一條第一項第五款:
「所謂寄寓地者,指非以設定住居所之意思,而寄寓於他人之處所,歇宿停留較

6
21 年上字第 2717 號判例:「定普通審判籍之住所,應依民法之規定…」

4
久者而言。例如議員於開會期中,寓居於議會所在地是。」
B、因業務涉訟之特別審判籍(6)
第 6 條:「對於設有事務所或營業所之人,因關於其事務所或營業所之業務涉訟
者,得由該事務所或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C、因船舶涉訟之特別審判籍(7、8、15 II、16)
D、 因團體事件涉訟之特別審判籍(9)
E、因不動產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0、11)
第 10 條:「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
院管轄。其他因不動產涉訟者,『得』由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所謂的物權涉訟,係指因物權之一般效力而涉訟者,即排他效力、優先效力、追
及效力及物上請求權。舉凡此四種物權效力涉訟者,即屬專屬管轄。
第 11 條:「對於同一被告因債權及擔保該債權之不動產物權涉訟者,得由不動
產所在地之法院合併管轄。」
F、 因契約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2)
第 12 條:「因契約涉訟者,如經當事人定有債務履行地,得由該履行地之法院
管轄。」
問題思考
債務履行地是否包含法定履行地?
G、 因票據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3)
H、 因財產管理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4)
I、 因侵權行為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5)
J、 因空中事故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5 III)
K、 因登記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7)
L、因死亡而生效力有關事項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8)
M、 因遺產之負擔涉訟之特別審判籍(19)
N、 訴之合併之特別審判籍(20)
第 20 條:「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住所
在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第四條至前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
轄。」
補充
判斷方式:
1、 被告為一人或數人?
2、 是否符合第 53 條之規定?7(數人是否可以一次被告?)
3、 數人住所地是否同一?

7
第 53 條:「二人以上於下列各款情形,得為共同訴訟人,一同起訴或一同被訴:
一、為訴訟標的之權利或義務,為其所共同者。
二、為訴訟標的之權利或義務,本於同一之事實上及法律上原因者。
三、為訴訟標的之權利或義務,係同種類,而本於事實上及法律上同種類之原因者。但
以被告之住所在同一法院管轄區域內,或有第四條至第十九條所定之共同管轄法院者
為限。」

5
4、 有無第四條至第十九條所定共同管轄法院?
問題思考
甲住基隆,乙住台中,丙住台南。某日,甲、乙分別駕車在嘉義市相撞,丙在現
場受傷發生損害。為此甲、乙、丙三人經爭論後約定:「如日後就此事件涉訟,由
桃園地方法院管轄。」其後,丙列甲及乙為被告,基於損害賠償請求權,訴請台
中地方法院判令被告連帶賠償五萬元。試問:
(1) 被告可否抗辯台中地方法院無管轄權?受訴法院應否移送訴訟於嘉義或
桃園之地方法院?
(2) 設甲、乙均在辯論期日到庭,甲陳稱:甲、乙雖因過失行為撞傷丙,但已
賠償全部損害云云,此項陳述是否對乙發生效力?【77 律】
O、 定管轄跨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之特別審判籍(21)
第 21 條:「被告住所、不動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
跨連或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
P、 其他
如主參加訴訟(54);訴之變更或追加(255);反訴(249);再審
(499)。
2、 職務管轄:依各級法院之職務劃分,又稱審級管轄。
3、 事務管轄:依事件性質劃分由初級法院或地方法院為第一審法院之管轄。依
現行法律規定,民事訴訟法應無此種概念存在,蓋縱有簡易程序案件存在,
其僅屬法院內部的事務分配。
(2) 依管轄原因不同
1、 法定管轄:以法律規定以為管轄之基礎者。
2、 指定管轄
第 23 條:「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接上級法院應依當事人之聲請或受訴法
院之請求,指定管轄:一、有管轄權之法院,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
或因特別情形,由其審判恐影響公安或難期公平者。二、因管轄區域境界不明,
致不能辨別有管轄權之法院者。直接上級法院不能行使職權者,前項指定由再上
級法院為之。第一項之聲請得向受訴法院或直接上級法院為之,前項聲請得向受
訴法院或再上級法院為之。指定管轄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3、 合意管轄
第 24 條:「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
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
補充
(1) 法定證據原則或法定要式原則?
(2) 併存或排他?
問題思考
甲住台北,乙住高雄,甲在台中不慎撞傷乙,試問:
(1) 何法院有管轄權?

6
(2) 如甲、乙約定,發生爭議時,由金門地院管轄,是否可行?何法院有管
轄權?
(3) 如甲、乙約定,發生爭議時,由加州法院管轄,是否可行?

最高法院 64 年台抗 96 號判決:「當事人為中華民國人,依法其訴訟原應由我


國法院管轄,如以合意定外國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者,為保護當事人之利益,
解釋上始認以該外國之法律需承認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管轄法院,且該外國法院
之判決我國亦承認其效力為必要。」
最高法院 86 年度台上字第 2644 號判決:「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上訴人敗訴部分
判決,駁回其上訴;並廢棄上訴人勝訴部分判決,改判駁回該部分第一審之訴,
無非以:按民事訴訟所欲解決者,為私法上權利義務事項,當事人原則上得自
由處分,是否行使其權利,應歸諸權利人之自由意思。提起民事訴訟為行使權利
之最後手段,權利本身既得不為行使或予以拋棄,則行使權利之手段原則上自
非不得由當事人自由選擇。合意定外國法院管轄,雖非單純定訴訟管轄之問題,
而係排除受中華民國法院審判之權利,但衡諸處分權主義之原則,應無不許之
理。次查大陸地區之法院固非中華民國法院,亦非外國法院,惟台灣地區與大陸
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下稱兩岸關係條例)所採之區域法律衝突理論,實即為國
際間法律衝突之理論,而兩岸關係條例之制定係鑑於海峽兩岸人民接觸頻繁,
兩岸經貿關係亦日益密切,特研擬該條例用以規範因此所衍生之法律問題,因
兩岸現仍處於分裂分治之狀態,因此大陸地區之法院在現階段似應以外國法院
視之較為合理。再從國際私法上共通之「連繫因素」原則觀之,本件系爭契約之履
行地及標的物所在地在「惠州台灣工業園區」,均在大陸地區廣東惠州市,則本
件契約中之一定事實既與大陸惠州市有所牽連,惠州人民地方法院管轄本件契
約所生之訴訟即有合理之基礎。又依兩岸關係條例第七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在
大陸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台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
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足證大陸地區法院之判決,我國亦承認其效力。
另依大陸地區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
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
人民法院管轄。」顯見依大陸地區之法律,當事人亦得合意以契約履行地或標的
物所在地之法院為管轄法院。本件訴訟並非專屬管轄之事件,自應準用合意
定外國法院為管轄法院之法理,准許兩造合意定大陸地區法院為管轄法
院。………查原審既係以依兩岸關係條例第七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在大陸地區
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台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足證大陸地區法院之判決,我國亦承認其效力,為其認
定應准許兩造合意定大陸地區法院為管轄法院之基礎,並進而為上訴人不利之
判斷。第按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七十四條已修正增訂第三項:
『前二項規定,以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得聲請大陸

7
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者,始適用之。』,則大陸地區是否承認在台
灣地區做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既與兩造得否合意定大陸地區法院為管轄
法院所關至切,自應詳加調查,資為判斷,乃原審未及審酌澄清,即為上訴
人不利之判決,尚有未洽。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補充
第 436 條之 9:「小額事件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者,於其預定用於同類契
約之條款,約定債務履行地或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時,不適用第十二條或
第二十四條之規定。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者,不在此限。」
4、 應訴管轄
第 25 條:「被告不抗辯法院無管轄權,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以其法院為有
管轄權之法院。」
補充
所謂本案言詞辯論者,是指就訴訟標的(原告之請求)之法律關係而為辯
論。如僅以訴訟能力或代理權之欠缺等其他訴訟要件之欠缺為理由,請求駁回原
告之訴或聲請變更期日等,則不生應訴管轄。又,關於本案之辯論需實際被為之,
雖提出記載有關本案主張之準備書狀,但如實際上未於期日到庭辯論者,不生
應訴管轄。
問題思考
甲向乙購買 WII 遊樂器一台,甲向無管轄權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乙交付 WII。試問:
下列何者有應訴管轄之適用?
(1) 乙未出庭,僅書狀表示早就交付。
(2) 乙出庭沈默不語。
(3) 乙出庭向法院表示:「本件因過於倉促,可否在給我一次準備表述的機
會。」
(4) 乙出庭向法院表示:「原告之訴駁回。」
(5) 乙出庭向法院表示:「原告與我雖然有訂約,但我早已交付 WII 遊樂器
給原告。」
(3) 依管轄強制性不同
1、 任意管轄:依當事人合意或被告之應訴,使法院發生管轄權者,是為任意
管轄。且既屬任意管轄,其目的即在於兼顧當事人之便利性及公平性而設計
之法律制度。如第一審違背任意管轄之規定,二審法院並不得廢棄原判決。8
2、 專屬管轄:指為求公益之維護與案件處理的正確性與迅速性要求,將某一
訴訟事件經由法律的規定,特定由某一特定法院予以管轄,而不容許法院或
當事人任意變更之,亦排除承認應訴管轄之適用。同時,對於專屬管轄的違
反,上訴法院應廢棄原判決。9
8
第 452 條:「第二審法院不得以第一審法院無管轄權而廢棄原判決。但違背專屬管轄之規定者
不在此限。」
9
第 467 條:「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第 469 條:「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其判決當然為違背法令:…三、法院於權限之有無辨別
不當或違背專屬管轄之規定者。…。」

8
3、 管轄恆定原則
定法院之管轄,以起訴時為準,一般稱之為管轄恆定原則,其目的在於避
免訴訟因管轄問題而發生遲延。學理上認為,起訴時不因情事變化而使管轄權認
定產生變化,固為管轄恆定原則之體現,但為避免訴訟遲延,應肯認雖起訴時
無管轄權,但於訴訟進行中未生應訴管轄時,法院有取得管轄權之原因時,亦
有管轄權之存在。

4、 移轉管轄
第 28 條:「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
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第二十四條之合意管轄,如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
依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成立,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他造於為本案之
言詞辯論前,得聲請移送於其管轄法院。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者,不在此限。
移送訴訟之聲請被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第 29 條:「移送訴訟前如有急迫情形,法院應依當事人聲請或依職權為必要之
處分。」
第 30 條:「移送訴訟之裁定確定時,受移送之法院受其羈束。前項法院,不得
以該訴訟更移送於他法院。但專屬於他法院管轄者,不在此限。」
第 31 條:「移送訴訟之裁定確定時,視為該訴訟自始即繫屬於受移送之法院。
前項情形,法院書記官應速將裁定正本附入卷宗,送交受移送之法院。」

3、 法院職員之迴避
1、 目的
為求公平、公正審理,避免法院職員與當事人特殊關係之存在,而危害法院
審判的公正性。

2、 迴避的種類
(1) 自行迴避
第 32 條:「法官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一、法
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未婚配偶,為該訴訟事件當事人者。二、法官為該訴訟事件
當事人八親等內之血親或五親等內之姻親,或曾有此親屬關係者。三、法官或其
配偶、前配偶或未婚配偶,就該訴訟事件與當事人有共同權利人、共同義務人或
償還義務人之關係者。四、法官現為或曾為該訴訟事件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或家
長、家屬者。五、法官於該訴訟事件,現為或曾為當事人之訴訟代理人或輔佐人者。
六、法官於該訴訟事件,曾為證人或鑑定人者。七、法官曾參與該訴訟事件之前審
裁判或仲裁者。」
補充

9
前審裁判是指「參與同一案件之下級審裁判。」但也不排除在同級審中需有迴
避的情形,如在審判決、撤銷除權判決撤銷禁止產宣告等。
(2) 聲請迴避
第 33 條:「遇有下列各款情形,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一、法官有前條所定
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者。二、法官有前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
頗之虞者。當事人如已就該訴訟有所聲明或為陳述後,不得依前項第二款聲請法
官迴避。但迴避之原因發生在後或知悉在後者,不在此限。」
第 34 條:「聲請法官迴避,應舉其原因,向法官所屬法院為之。前項原因及前
條第二項但書之事實,應自為聲請之日起,於三日內釋明之。被聲請迴避之法官,
對於該聲請得提出意見書。」
第 35 條:「法官迴避之聲請,由該法官所屬法院以合議裁定之;其因不足法定
人數不能合議者,由兼院長之法官裁定之;如並不能由兼院長之法官裁定者,

直接上級法院裁定之。前項裁定,被聲請迴避之法官,不得參與。被聲請迴避之
法官,以該聲請為有理由者,毋庸裁定,應即迴避。」
(3) 許可迴避
第 38 條:「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所定為裁定之法院或兼院長之法官,如認法官有
應自行迴避之原因者,應依職權為迴避之裁定。法官有第三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
之情形者,經兼院長之法官同意,得迴避之。」

3、 效力與救濟
第 36 條:「聲請法官迴避經裁定駁回者,得為抗告。其以聲請為正當者,不得
聲明不服。」
第 37 條:「法官被聲請迴避者,在該聲請事件終結前,應停止訴訟程序。但其
聲請因違背第三十三條第二項,或第三十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之規定,或顯係
意圖延滯訴訟而為者,不在此限。依前項規定停止訴訟程序中,如有急迫情形,
仍應為必要處分。」

4、 法院書記官及通譯的迴避
第 39 條:「本節之規定,於法院書記官及通譯準用之。」

10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