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3

2005 年 11 月 ( 第 6 期,总第 116 期)

【文艺论丛】

社会科学家

SO C IA L SC IE N T IST

, N ov. 2005 (N o. G eneral N o. 6, 116)

欧阳修 《诗本义》 名湮不彰的原因


李梅训
( 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14 )

关键词:欧阳修; 《诗本义》 ;原因 摘 要:欧阳修 《诗本义》 自身因素与其在后世的遭际和随时代变化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是这部经学著作在后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 2005) 06-0025-03 ( 名声不够彰显的主要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 2

欧阳修首倡要探求 《诗经》 中诗歌的本义,以其大 顾永新 《欧阳修的学术成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两相对比,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原因何在? 本 胆疑古精神、 谨严治经态度、 继承并有所创新的治经 年版) 等。 《诗本义》 自身因素与其在后世的遭际和 实践为宋人治 《诗》 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其发疑 文在此试从 序之端,开百世之惑,辨 “淫诗” 之说等多方面的贡献, 随时代变化而不同的价值取向等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已无可争议地成为 《诗经》 宋学的开创性著作。同时, 他在 《诗经》 研究中提出的以 “人情” 说诗理论及其在 首先看自身原因 研究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以及整体言诗、 以诗证诗、 注 重 “文理” 的研究方法,都给了后世研究者以多方面启 其一,欧阳修号为通儒,其成就遍及经学、 史学、 迪,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中国学术由传统的汉学步 文学、 金石学、 目录学等众多学科,但在历史上,又毕 入崭新的宋学,在后代长期的发展碰撞中,发扬光大 竟是一位文学大家,其他方面的成就,往往为其文学 了中国学术,也开创了 《诗经》 的文学研究[1]。这不仅可 成就所淹没,这就导致了后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 以从后代治 《诗》 作 中 触 目 可 及 的 人 情 ” 文 理 ” 方面。 著 “ 、 “ 直到今天,这一倾向依然存在。 这一点应当是研 “文意” 等字眼中体现出来,而且从朱熹乃至清代独立 究者的共识。 研究 《诗经》 的方玉润、 崔述等人有关治 《诗》 精神与方 其二,欧阳修对 《诗序》 “矛盾” 的 态度与对诗歌所 法的讨论中都可见出。其成就已为当今学界公认。 作解说,在相当程度上消释了本身的批评特征。在 《诗 然而,在从 《诗本义》 成书到清代的漫长时期中, 本 义》 ,欧 阳 修 以 其 实 事 求 是 ” 的 研 究 ,认 识 到 中 “ 式 [2] 历代称许、 《诗本义》 研究 的人却相对较少,甚至有一 《诗序》 存在的问题 ,但他又不主张废序,或者说,其 些人居然不知道有这部书①;而时至今日,已经有一些 基本态度恰是尊信 《诗序》 的。这就容易给人造成 《诗 学者注意到了 《诗本义》 的价值,并撰文介绍。如赵贞 本义》 “矛盾” 中的 现象。欧阳修认为 《诗序》 产生的时 1958 年 第 3 代早而有其渊源,距离 信 《欧 阳 修 对 经 学 ” 贡 献》 “ 的 (《文 史 哲》 《诗经》 的时代近,而汉儒说诗 期) ,裴普贤 《欧阳修诗本义研究》 台北东大图书有限 是在秦焚书之后,口耳相传,错讹难免,故 ( 《诗序》 之说 公司 1981 年版) ,刘德清 《欧阳修论稿》 北京师范大 比 ( 《传》《笺》 、 可信的多,是后人所能依据的解释中最 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马秀娟 《欧阳修 〈诗本义〉 及其 为可信的一种。因此,他既把 《诗序》 作为求诗本义的 对宋学的影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第三辑,中华 依据,又取之为衡量毛、 郑得失的标准,在尊信次序上 书局,1995 年) ,张启成 《论欧阳修 〈诗本义〉 的创新精 是先 《序》 《传》《笺》 而后 , 又次之。卷四 《鸱 号鸟》 论曰: 1999 年第 5 期) ,邹然 神》 《欧阳修的 “ (《贵州社会科学》 《诗》 三百五篇,皆据 《序》 以为义,惟 《鸱 号鸟》 一篇见于 2001 年第 3 期) , 《书》 《金滕》 ” 页六,背。 〈诗经〉 批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之 。( 本文引据皆依 《四部丛刊》

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毛诗本义提要》 云:王宏 《山志》 载明世宗欲以修从祀孔子庙,众论靡定,大学士杨一清认为欧阳修于经书仅


有 《武成篇》 。四库馆臣由此认为 “盖均不知修有此书也” ,此论虽显得绝对,但当时身为大学士尚如此,则一般人更可想而知了。 收稿日期:2005-04-21 作者简介:李梅训 1972- ) ,山东安丘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学博士。 (

25

影印吴县潘氏滂 喜 楼藏宋刊本,下同) 。卷二 《草虫》 论 政事可以及物’ ,始悟人之穷力苦心于学问文辞者,徒 志 圣贤之事业,非所以责之也。 [3]欧阳修关 ” 认为毛、 郑终篇而失, 盖由毛、 “ 郑不以序意求诗义,既 欲藻饰其身。 时风之变易、 人才之培养、 百 心更多的是国家之兴衰、 。 失其本,故枝辞衍说,文义散离而与序意不合也”( 页 二,面) 就欧阳修疑序方面看,他有所疑者一共只有 20 姓之寒温;对于经学,只是因为有所疑而不得不发。他 篇左右①,数量上只占 《诗经》 的十五分之一。即使是屡 认为让身边的学者通晓更多的做官为民之道,改变当 次说过 《诗序》 多失的 《二南》 部分,在说解时的依据仍 时柔糜的文风以改变社会风气, 培养更多的人才,于 “ 然是 《诗序》 所限定的文王后妃之德, 《关雎》《麟趾》 国于民都有裨益。苏轼说: 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 、 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 之化一类说教,较少本质上的超越。至于其他 “时有小 失” 的部分,解说时也多不明言序之失,而是在 “论” 中 忠 , 长 育 成 就 , 至 嘉礼 末 , 号 称 多 士 , 欧 阳 子 之 功 为 右 [5](卷十 六 一 居 士 集 叙》 ) 《 有所暗示,并在解说中为之弥补。如 《白华》 序曰: 周 多。” “ 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 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孳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 其次看外部原因 为之作是诗也。” 欧阳修 “考诗但述妻妾之事而无及嫡 庶之语,乃作序者因言及之尔。” 卷九,页七,面) 既已 ( 其一是时代因素。 《诗本义》 定稿成书是在欧阳修 明言序中有诗文所无之事,而又曲为回护,其尊序之 的晚年, 而且很可能直至逝前还在进行修订工作,刊 意可见一斑。卷六 《鸿雁》 “本义” 则直接为序辩护: 或 刻更是以后的事了。即使是厘定成书后,交流范围也 “ 谓据序言美宣王,而此诗之说但述使臣,疑非本义。且 限于几个朋友之间, 阅过其初稿的梅圣俞此时已卒, 使离散之民还定安集者,由宣王能遣人以恩意劳来之 故书虽成,知之者少,延誉者更少。若说有什么评论, 也。天子之尊,必不自往,作序者不言遣使,以不待言 恐怕仅有梅尧臣 《诗》 《郑笺》 [6](P56)而已。而其时 “言 诋 ” 而可知也,复何疑哉? ” 页十至十一) 欧阳修为诗序所 欧阳修又受到王安石诋毁。据李焘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作 的 这 类 辩 护 ” 不 足 以 消 人 之 疑 ,反 足 以 滋 人 之 卷 211 载:熙宁三年,欧阳修尚在青州任,不推行青苗 “ 并 惑。所以,欧阳修大胆怀疑 《诗序》 作者,对 《诗序》 中的 法。王安石知修决不附己而于神宗面前毁之曰: 华辞 “ 某些问题勇于发难,是其功;但同时对 《诗序》 多所回 诚无用,有吏材则能治人,人受其利。若从事于放辞而 《诗序》 为主的态度,故在后人看来 不知道,适足以乱辞害理。如欧阳修,如今文章诚为卓 护,显露了以尊信 颇多 “自相矛盾” 之处。这样一来,其论中的不少精到 越,然不知经,不识义理,非 《周礼》 毁 、 《系辞》 ,中间学 “本义” 中归结到序义的解说消解了。 分析往往被 士多为其所误,几至大坏。” 熙宁四年六月,欧阳修请 其三,这与 《诗本义》 自身的体例和内容有重要关 求致仕,王安石又曰: 如此人与一州则坏一州,留在 “ 系。本书正文大体分为 “论” “本义” 和 两部分,既无 《诗 朝廷则附流俗,坏朝廷必令留之,何所用? ” 上以为然。 经》 原文,又无完整注释,缺少系统性和笼盖前人的气 可见王安石、 神宗恐其留在朝廷阻挠其变法而允其致 象。较之其他以蒙学读物出现的注释本,其传播范围 仕;欧阳修亦自知,故极力上书求致仕。 相对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本书的传播及其知 且其时王安石为变法改革的需要, 置经义局,主 名度。从内容来看,其说诗理论与实践亦有个别脱节 持作 《三经新义》 。熙宁八年 1078) , ( 《诗义》《书义》 、 、 现象。叶适 《习学记言》 “ 以经为正而不汩于章读笺 《周礼义》 曰: 修成奏上,随即刊行,颁布天下,并作为科举 诂,此欧阳氏读书法也。然其间节目甚多,固未易言。 考试的教材。而早在熙宁四年,就已把 “务通义理,不 [3] 以其学考之,虽能信经,而失事理之实者不少矣。”陈 须尽用注疏” 写进了宋朝的考试制度。这样,新经义就 善 《扪虱新语》 上集卷二曰: 予爱欧阳公学术议论,然 代替了旧的传说和传注, 成为士子必读的新的经典, “ 尝恨其信经太过,反泥而不通。……如 《诗》 《颂》 之 作 造成了以新经义为基础的新的正统局面。故王氏学得 于成王时,公以为 《昊天有成命》 ‘成王不敢康’ 言 者, 以 “行于场屋” 独行于世者六十年” [7](卷 一 )因而时人 , “ 。 当是康王时诗也; 《执兢》 ‘不显成康’ 言 者,当是昭王 注意力集中于此。不论褒贬如何,其影响是当时任何 [4](P200) 时诗也。此皆执文害义,信经废传之过。” 还有的 经学家和经学著作所无可比拟的。当然其穿凿附会、 轻 信 伪 书 ,如 论 《鸱 号鸟》 用 诗 《尚 书・金 滕》 ;卷 十 三 尚为新奇也为人诟病。明代李日华 说 《六研斋笔记》 卷二 《敝笱》 “鳏” 解 字引伪 《孔丛子》 为据,证 《毛传》 之误等 曰: 王金陵学术颇僻, “ 《三经义》 大不满人心,而庸流 都是。这些亦影响到其书在学者中的接受和传播。 薄学得藉以窃糈媒进。亦有翕然颂之者,其魁杰如三 其四,欧阳修重时政超过经学与诗文,也不对身 衢何恭钦圣,至作长篇献东坡,欲以推尊王氏,语甚瑰 [4](P612- 613) 边的人刻意宣传自己的观点, 甚至连讨论都很少,这 伟,东坡心不然而貌礼之。” 可见,王安石的言 也影响了 《诗本义》 的传播。 《宋史》 本传说 “学者求见, 论及其 《三经新义》 的推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垄断性 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学止于润身,而 影响,也妨害了包括 《诗本义》 在内的其他经学研究著 政事可以及物” 。叶适说: 欧阳氏语 “ ‘文学止于润身, 作的影响与流传。

① 较明显地有 《关雎》《卷耳》《螽斯》《桃夭》《兔 罡》《草 草》《麟 之 趾》《鹊 巢》《行 露》《野 有 死鹿》《驺 虞》《有 女 同 车》 、 、 、 、 且 、不阜 、 、 、 、 、 、 、
禾 国

《山有扶苏》《皇皇者华》《鸿雁》《节南山》《鼓钟》《青蝇》《白华》《渐渐之石》 20 篇,此外, 、 、 、 、 、 、 、 等 《伐木》 也指责序文有失。

26

卷上) [4](P510)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而根据裴普 或许正基于此,纵然 《诗本义》 有汴、 蜀等多种 玉文集》 浙、 版本,其流布和影响也不大。数十年后,堪称饱学之士 贤 《欧阳修诗本义研究》 一书所列表对比的 《诗集传》 和废序猛将的郑樵竟然不知有此先于己的著作就是 得于 《诗本义》 之处,笔者统计朱熹有所取的约四十篇 明证, 《通志・艺文略》 也仅著录了欧阳修 《郑谱补亡》 [12]左右,其影响由此可见。同时,朱熹在当时学术界的 二卷而已。苏辙 《墓志铭》 之作在欧阳修逝后三十余 活动非常频繁,不仅朋友之间论争不断,而且他还曾 年,其中明确提到 《诗本义》 “ 十四卷” 而不予置评。 《宋 入主嵩阳、 白鹿洞两大书院,有众多的学生,大大促进 史》 本传亦不称其经学成就,恐怕是时代习俗使然。 了其学说的传播。而这正是欧阳修所缺少的。 其二,宋代 “集注体” 的出现亦是 《诗本义》 等书流 传不广的原因之一。黄震说: 南渡后,李迂仲集诸家 “ 最后, 随时代变化而不同的价值取向 为之辨而去取之。南轩、 东莱止集诸家可取者,视李氏 也是导致 《诗本义》 在历史上名湮不彰的 为径,而东莱之 《诗记》 独行,岷隐戴氏遂为 《读诗记》 , 建昌段氏又用 《诗记》 之法为集解,华谷严氏又用其法 原因之一 为 《诗辑》 ,诸家之要者多在焉,此读诗之本说也。 [8](卷四) ” 一般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学术价值 随诸家注疏的增多,为方便人们的阅览, 集注体” “ 很快 的取向也自然会有不同侧重。就 《诗本义》 来说,古代 流行开来。朱熹在谈到 《诗本义》 时就指出: 欧阳公有 “ 《诗本义》 的着重点也在经学 《诗本义》 二十余篇,煞说得有好处。 《诗 本末篇》 有・ ,又 所重固然在经学的解读, 方面的贡献。但这富有开创性的贡献却因种种原因未 有论云: 何者为 ‘ 《诗》 之本? 何者为 《诗》 之末? 《诗》 之 本,不可不理会; 《诗》 之末,不理会得也无妨。’ 其论甚 得到相应的重视。与此同时,欧阳修始以文学创作者 诗人的眼光与敏感明确意识到 《诗经》 中诗歌 好。近世自集注文字出,此等文字都不见了,也害事。 的身份、 的文学性,并不自觉地对 《诗经》 作出了筚路蓝缕地文 如吕伯恭 《读诗记》 ,人只是看这个,它上面有的便看, [9] 无底更不知看了。” (P2089)由此可见, 集注体” “ 的出现, 学解读,不过,却一直掩盖在经学的解读之中。而到朱 “淫诗” 为解说,并借着理学的兴起、 导致了人们很少阅读被集注的原著,从而使包括 《诗 熹更大张旗鼓地以 兴盛而使之逐渐深入人心。明、 清时代的研究者,随着 在内的一些书逐渐湮没无闻。 本义》 评点的兴起, 《诗经》 的文学性逐渐受到进一步重视。 其三,朱熹 《诗集传》 的强大替代性作用。皮锡瑞 指出: 宋学至朱子而集其大成,于是朱学行数百年。” 但总体来说,还是笼罩在理学的浓雾中,难以独立。直 “ [10](P281) 其实,南宋后期的学者,已能够在前人基础上反 到近世打破经学研究的独尊局面,使文学研究逐渐受 《诗经》 作为诗歌的本来面目。 思北宋学人的成就,并试图理清其中脉络。这时,他们 到充分重视,进而确认 《诗经》 的文学研究才得到充分重视。欧阳修的 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宋学之初的 《诗本义》 ,重新认识它 这时, 开创性研究也就被学者所看重而被挖掘、 论证,展开。 对宋学的开创之功和已经取得的成就,从而给以较高 [11](P563) 《诗经》 文学研究也就逐渐得到现代学者的承认。这 评价。 楼钥 “始有以开百世之惑” 即是明证。而 其 就形成了同一部著作,古代与今日所享声誉的鲜明不 如前所述,朱熹的学术则具有总结性。作为有宋一代 学术巨擘,朱熹在宋学颠峰上审视宋代学术,能够认 同。而归根结底,在相当程度上,与随时代变化而不同 识到包括 《诗本义》 在内众家著作的优劣所在,故而在 的接受者乃至研究者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必然关系。 因而我们认为, 《诗本义》 虽然由于既疑序又尊序 修订 《诗集传》 时,扬长弃短,博取众家之长,成为宋代 《诗经》 研究集大成之作。也正由于此, 《诗集传》 在后 的矛盾,体例上的缺少系统性,终于为后起的朱熹的 等著作所取代,而逐渐名湮不彰,但当我们 世对宋人其他著作都有替代性;在被定为科举应试必 “集注体” 的时候,毕竟不能忘记欧阳修在 《诗经》 学 读书后,更带有了垄断性。伴随朱学影响的扩大,众家 “推原所始” 方面的开创性功绩,不能不对 《诗本义》 所显示的勇于 之说也日趋被人冷落、 遗忘, 《诗本义》 只是其中之一 而已。明代何乔新指出: 宋欧阳氏、 “ 王氏、 苏氏、 吕氏, 疑古的精神和诗义探讨中的睿智而满怀敬意。而推求 一书在历史上所遭际的隐显沉浮的原因,无 于 《诗》 皆有训释,虽各有发明,而未能无遗憾者。自朱 《诗本义》 《诗 本 义》 身 研 究 的 全 面 与 深 入 ,还 是 对 于 本 子之传一出,则 ‘三百篇’ 之旨,粲然复明,若太空之日 论 对 于 《诗经》 学术史的研究,都应当不无意义。 月而出于云霾之积阴也。” (《何文肃椒丘先生策府群
参考文献:

[1] 蒋立甫.欧阳修是开拓 《诗经》 文学研究的第一人[J].安徽师 [2] [3] [4] [5] [6]


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李梅训.欧阳修 《诗本义》 《诗序》 对 的批评及影响[J].安徽师 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202- 203. 洪本健.欧阳修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刘德清.欧阳修传[M].哈尔滨出版社,1995.

[7] [8] [9] [10] [11] [12]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A].四库全书[C].文渊阁本. 黄震.黄氏日钞[A].四库全书[C].文渊阁本. 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八十)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皮锡瑞,周予同.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 朱彝尊.经义考(卷 104) [M].北京:中华书局,1998. 裴普贤.欧阳修 《诗本义》 研究(第三章 “欧阳修 114 篇诗本 ) 义与朱熹 《诗集传》 对照表” [M].台北:东大图书,1981. [ 责任编校:蒋民胜]

27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