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5

历史研究

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
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综述
● 李清凌

(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内容提要〕 本文分政治 、 经济 、
文化 3 个方面 ,综述了提交给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
讨会的论文内容 ,为了解当前海内外这方面研究的前沿信息提供了一个窗口 。
〔关 键 词〕 中国宋史 ; 唐末五代宋初 ; 西北史 ; 综述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3637 ( 2002) 06 - 0047 - 05

  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中国宋史研究会主办 , 北京大 述了宋徽宗建中靖国 ( 1101 年) 之政的成因 、
象征 、
亮点及社
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
兰州大学 会评价等 ,作者认为建中一变而为崇宁 , 原因复杂 , 因素较
敦煌学研究所 、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宋史研 多 ,关键或许在于向太后之死 ,韩忠彦随即失势 , 帝后共政 ,
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 , 于 2002 年 韩曾并相的格局转化 ,章悼及其同党覆灭 , 使建中之政失去
8 月 3~5 日在兰州市友谊宾馆召开 ,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 了平衡点 。王曾瑜《宋孝宗时的佞幸政治》,分析了宋孝宗登
内外的专家 、
学者及其他代表共 150 多人 , 提交论文 110 余 基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佞幸政治 ,认为佞幸是中国古代君主专
篇 ,论文集 2 册 。这次会议有到会人数多 、
论题范围广 、
与现 制政治的一种特殊现象 ,佞幸政治则是宋孝宗时政治的一大
实联系紧密等特点 。现将会议论文按政治 、
经济 、
文化 3 方 特色 ,它当然是宋孝宗在位期间最大的失政 。肖建新《宋代
面综述如下 。 临朝听政新论》,探讨了宋代 9 位皇后 10 次临朝听政的原因
一、
政治 和特征 。香港大学曾震宇《金熙宗“皇统党狱”探析》, 认为
政治方面的论文包括政治事件 、
政治制度和军事 、
民族 “皇统党狱” 是金朝皇位继承问题的延续 ,是金初政治混乱和
政权和民族关系 、
社会阶层和人物评价等 。 女真贵族内部斗争的结果 ,它的结局 ,虽在皇位继承上奠定
1、
政治事件 : 李裕民《宋代冗官问题新论》, 认为冗官不 了世宗系统的基础 ,在典章制度上更趋向汉化 , 但金代始终
是制度上的失误 ,而是宋朝一系列右文政策的伴生物 。宋朝 没有确立完善的皇位继承制 。
是文人统治的时代 ,除给官员以俸禄外 ,又将恩荫转为制度 , 2、
政治制度和军事 : 郭东旭《宋代的物价变动与计赃论
以提高科举考试的吸引力 。所以 , 增加官职 , 既有利于官僚 罪》,就宋朝平赃标准和计赃原则 , 绢价变动与计赃标准调
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转和政权的稳定 ,也有利于科学 、哲学 、文 整 ,及以钱定罪与多种货币比值的变化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 、
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曹家齐《“嘉 之治”问题探论》, 认 细致的论述 ,是从物价 、货币与法制关系的角度对宋代赃罪
为“嘉 之治”
的提法是在北宋后期废新法 、
复旧政的背景下 定罪标准和计赃原则的动态研究和补白之作 。张希清《宋代
出现的 。南宋及其后士大夫对之亦屡作称颂 , 并将其与“贞 科举省试制度述论》,细致地考述了宋代省试考试的机构 、 考
观之治”
及理想中的“三代”相提并论 ,这是有根据的 。宋仁 官、 考试方法和内容 ,围绕考试内容展开的论争 ,省试奏名与
宗嘉 时期 ,社会安定 、
制度完备 、
人才兴盛 、
士风淳良 、
吏治 特奏名等 ,是对这一领域史实的深入发掘和清理 。姜锡东
清明 ,是两宋政治最好的时期 。张邦炜《关于建中之政》, 论 《北宋的兵源与募征》,认为北宋时期的军队名目繁多 ,他们

《甘肃社会科学》2002 年第 6 期 47
历史研究

48 《甘肃社会科学》2002 年第 6 期
历史研究
宋潜邸出身的武将 ,虽然升迁颇为迅速 ,往往执掌大权 ,但由 釜底抽薪的办法 ,于乾德二年 ( 964 ) 八月在京师等地设置榷
于背景特殊 ,恃宠骄横 ,行为不足称道 , 甚至表现拙劣 , 给当 场 ,控制了南唐和宋朝境内的商业利益 ,为统一奠定了经济
时的军事 、
国防造成颇大的消极影响 ,是封建集权体制下“任 基础 。王菱菱《宋代金银矿的开采冶炼技术》,指出宋人在继
人唯亲”
弊端的突出反映 。俞兆鹏《贾似道现象》, 认为南宋 承前代淘金技术的同时 ,也发展了凿井采金的技术 。文章详
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统治集团的腐败 ,而贾似道的胡作非 细论证了南宋时期采银冶炼的过程 ,认为宋代已经普遍采用
为起了促进作用 。王善军《辽代的皇族》,指出辽政府设置大 生产效率较高的“火爆法”采矿 ,从而大大提高了采矿效率 。
量机构和官员管理皇族 ,并在政治 、
经济 、
军事 、
文化教育等 作者认为炼银技术中分离银 、
铅的“灰吹法”最早的记载 , 不
方面给其以特权 ,同时也在法治 、
婚姻 、
科举等方面给予一定 是南宋赵彦卫的《云麓漫钞》, 而是 北 宋 苏 颂 在 嘉   六 年
的约束 。文章还对皇族与皇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列 ,得 ( 1061) 编成的《本草图经》。陈勇勤《两宋定都与中国经济中
出“辽王朝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仍保留有较重的血缘因 心东移和东南移》,用经济学的理论 、
方法和观点 , 讨论了两
素”
的结论 。郭学信《试论北宋士风的演变》, 就北宋士风的 宋都城的确定对中国经济中心移动的关系 ,经济政策在经济
演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认为同中国古代文人的 实践中的重要性 ,并着重从经济中心的东移和东南移的视角
心灵历程一样 ,北宋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意识基本上也是儒道 探讨了西北与东南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历史原因 。
互补的矛盾构造 。祖慧《沈括与王安石关系研究》,认为王安 2、
经营形式 : 刘秋根《论中国十至十四世纪合伙制的几
石对沈括的态度从信任 、
提携到指责 、
疏离的变化 ,主要是由 个问题》,论述了中国十至十四世纪即宋元时代合伙制存在
于二人对“户马法”等新法的态度不同 。沈括并非是王安石 的根据和合伙制的三种类型 ,认为宋代商业尤其是贩运商业
指责的“壬人”,他在政治生涯中受到的灾难性打击和家庭生 及高利贷运营领域无疑已经形成了合伙制 , 并对工商业 、

活的不幸 ,实与其懦弱的性格和见事妥协的态度有关 。 利贷的运行特别是资本的扩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宋元合
此外 ,还有焦惠园《包拯在开封事迹编年》,郭声波《唐初 伙制使工商业能够比较快地筹措资本 ,扩大资本运营规模 ,
“河西九曲”
九州考》
等文章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提交的两 对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与同时代西欧各国
册论文集 ,其中陈守忠先生的《宋史论略》
包括 18 篇论文 ,大 相比 ,无论普及程度 、
制度发育 、
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等都毫不
都是宋代政治史 、
民族史方面的 。 逊色 。文章还从合伙资金的股份化 , 有限责任 、
无限责任及
二、
经济 合伙的组织化或企业化等方面 ,分析了当时合伙制的特点 。
经济方面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开发 , 经营形式 , 李晓《论宋代小农 、
小工 、
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认为宋代
城市产业形态 、
都市旅游和人口 ,商业与货币等方面 。 农民除从事农业 ,还普遍兼营小手工业 、
小规模商品生产 、

1、
区域经济开发 : 葛金芳《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 业经营和雇佣劳动 ,它打破了宋代农民单一的经济构成 , 走
路向论略》, 提出从头枕“三河”( 河南 、
河北 、
河东 ) , 面向草 出了自给自足的藩篱 ,变成农工商三位一体的复合式经济单
原 ,到头枕江南 ,面向海洋 ,是唐宋之际发端的经济发展路向 位 ,体现了宋代农民在身份转换 、
职业选择方面的自由 ,并促
的重大转折 ,它既是汉唐社会与宋元社会的重大区别 , 也是 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兼业增强了小农经济缓解土地压力 ,
宋金中原地区与两宋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路向之不同所在 。 抵御天灾人祸 ,承受封建剥削的能力 ,使之成为更具弹性 、

这表明中国古代经济至唐宋之际真正发生了质的提升 ,具有 劲、
张力的稳定结构 。通过兼业 ,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
路标性意义 。文章还论述了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的 广度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它在一定范围对专业化手工
五大表征及其走上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的原因 。杨果和陈 业生产构成有力的竞争和顽强的抵制 ,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成
曦的论文《宋代江汉平原水陆交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开发的 了工商业纵深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
影响》,认为宋代江汉平原最重要的地域优势是水陆交通便 3、
城市产业形态 、
都市旅游和人口 : 陈国灿《南宋江浙城
捷 ,尤其在宋室南迁后 ,江汉平原的战略地位上升 ,水陆交通 市产业形态探析》,认为南宋江浙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和活跃 ,
趋密 ,水上交通的发展更加显著 ,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开发 。 产业结构和形态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革 ,许多城市形成了以
但由于长江“黄金水道”和本区优越地理条件尚未得到充分 工商业为主 ,包括外贸 、
文化 、
娱乐 、
旅游 、
园艺业和城郊经济
的利用 ,致使这里的开发总体上还不能与江浙发达区并肩比 作物等诸多产业在内的较为完整和成熟的产业体系 。产业
美 。虞云国《宋代太湖水利事业述论》,论述了宋代太湖水利 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手工业开始成为
资源 、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严重性与水利建设的迫切性 , 宋 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使城市的生产性功能不断增
朝政府建设太湖水利事业的主要措施 ,进而评议了宋代太湖 强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城市经济的纯消费特征 , 而外贸
水利的方略 , 指出诸家治水方略值得重视的经验 。沈冬梅 业、
文化娱乐业等产业的广泛兴起和发展 , 又进一步促进了
《太祖时期的社会经济形势与乾德茶法》,论述了北宋军事统 城市产业的多样化 、
系统化和规模化 ,提高了城市的辐射力
一政策中先南后北 ,把夺取经济富庶的南方各割据小国放在 和凝聚力 。许多城市逐渐由原来的政治 、
军事中心向真正意
首位 ,乃是为了夺取那里的社会财富 ,以饶国用 ,并以增加财 义上的社会经济中心转变 。市民阶层壮大 , 居民结构改变 ,
政收入的多少作为官员考核升迁的指标 。文章认为宋朝用 又影响到城市社会的发展 。但江浙城市产业的发展是不平

《甘肃社会科学》2002 年第 6 期 49
历史研究
衡的 ,在不同类型的城市间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 下 ,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 ,官僚吏员和
异 。龙登高《移民与南宋江南城镇市场的发展》,通过地方志 禁军士卒经商 ,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挑战和抵制 , 它对市场
反映的史料 ,发现南宋江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与城镇市 经济的积极作用应予以肯定 。王文成和黄淳的论文《唐宋时
场的互动现象 ,移民借助市场得以迅速定居 , 市场则因来自 期中原与西北地区的银马贸易》,指出继绢帛之后 ,白银逐渐
各地移民的消费需求 ,不仅得到发展 ,而且格局也有所变化 。 成为晚唐至宋中原王朝买马的重要手段 ,白银货币化和银马
这种情形的出现 ,一方面得力于江南已有的市场基础 , 另方 贸易促进了西北与中原间的经济交流 ,促进了西北畜牧业及
面则与南宋移民的特征相关 ,政府与家族的制度性安排的弱 与内地的交通运输业 ,也加大了宋朝的白银供求矛盾 。魏天
化 ,促使南宋移民无论在迁徙过程还是定居以后都必须也能 安《北宋河南的商税与商业》, 从商税在总税额中所占的比
够依托城镇市场 。王晓如《宋代都市的旅游》,讨论了北宋东 例 ,论证了河南在北宋区域市场中突出的地位及税收政策对
京开封府 ,西京洛阳府和南宋临安府等都市旅游兴起的经济 河南商业的影响 ,入中贸易对河南商人壮大经济实力的作用
基础 ,都市旅游的特点及旅游中介体 ———服务设施 , 相关制 等 ,指出河南商税额高于其它地区 ,东京开封府 ,西京河南府
度 ,法规的完善化等 ,认为宋代都市旅游在我国古代的旅游 和南京应天府构成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 ,汴河是最重要的商
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为后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 品运输线 。漕运私附夹带 ,粮食贸易 ,回图贸易 ,官府出售商
的启示 。刘道平《论钓鱼城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利用》,认为 品 ,官吏经商在河南规模较大 ,多不缴过税 ,入中贸易也使河
钓鱼城文化是重庆“巴渝文化”
的闪光点 ,其开发能加快重庆 南商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因此 ,与其它地区相比较 ,河南商
经济 、
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并对钓鱼城的历史地位 、
开发 业的发展水平也较高 。
价值 、
有利条件 、
主题概念 、
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概算 、
组织 三、
文化
形式等作出了阐释 。程民生《宋代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探研》, 本次会议文化史方面的论文 ,主要涉及学术思想和道德
估计宋统区少数民族北方每户平均约 7 人 ,南方约 6 人 。文 教育 ,文献 、
史学和艺术 ,宗教与风俗及书评等内容 。
章分荆湖 、
四川 、
广南 、
陕西 、
河东及其他地区分别论列 ,考证 1、
学术思想和道德教育 : 杨国宜《略论包拯的民本思
推测 ,得出北宋中后期宋朝境内约有少数民族人口 467 万余 想》,指出包拯为了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 , 从理论基础 、
君民
人的结论 。认为这部分人口只有极少数列入官方统计的数 关系 、
基本原则等方面 ,向宋仁宗全面阐释和宣扬儒家的民
字 。因此 ,在全国总户口统计中 ,应加上这部分少数民族人 本思想 ,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民制产使有田可耕 ; 为民
口。 请命轻徭薄赋 ; 为民父母整顿吏治 ; 为民作主改革法制 ,取得
4、
商业贸易及货币 : 魏明孔《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 详 了一定效果 。但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虽有一定联系 ,
细地论述了唐宋两代西北地区茶马互市及其演变的脉络 ,指 可毕竟有根本的不同 。肖永明《朱熹〈四书〉
学的治学特点》,
出茶马互市曾对繁荣唐宋农牧业经济 ,改善农区和牧区的生 提出朱熹《四书》
学的治学特点是 : 注重义理阐发而不废章句
产、
生活结构 ,促进民族间的和平共处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 训诂 ; 兼取众家之长而尤重二程学派之说 ; 力求经文本义 ,避
作用 。茶马互市之所以首先兴起于西北 ,主要由于我国古代 免穿凿杜撰 ; 力辟佛说而注意吸收利用其理论思维成果等 。
西北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汇区 ,农牧业经济存在着天 方建新《宋代皇室藏书考》,详述了宋代皇室藏书的位置 、

然的互补性 ,茶马互市又是唐宋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 、 殿阁名称 、
建置时间 、
沿革 、
具体图书收藏情况 、
主管官职名
民族政权之间贸易的重头戏 ,它有持续时间长 ,分布范围广 , 称等 ,认为无论藏书机构 、
处所 、
建制 ,还是图书建设 ,都是北
交易数额大等特点 。除经济意义外 , 还有政治 、
军事和国防 宋强于南宋 。路育松《试论王安石的忠节观》,认为王安石有
的重要意义 。唐代是茶马互市的创始阶段 ,宋代则是茶马互 反对愚忠 ,坚持原始儒家以道事君的原则 ; 坚持君臣为对等
市发展和初步完善的阶段 。唐朝政府与西北民族地区茶马 关系 ; 淡化“不事二君”,以死尽忠的教条的特点 ,与北宋重构
互市的范围比宋代大 ,但宋朝的茶马互市机构完整 , 政府控 忠节观的趋势背道而驰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政治实践的失
制远比唐朝严格 ,中原与西北民族的民间互市也比唐代发育 败 ,也成为许多人对他攻击的目标 。方如金 、
赵瑶丹《论南宋
程度高 ; 唐代茶马互市往往体现中央政府与地方少数民族或 浙东学派的教育思想》,认为南宋浙东学派从分析当时的教
民族政权间的供赐关系 ,而宋朝的茶马互市则明确地反映着 育现状出发 ,立足事功 ,针对当时教育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病
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经济行为 。程有为《隋唐时期中原与西 提出了改革教育制度以“拯救衰世”、
“雪耻图强”的改革措
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论述了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 施 ;其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在批判中系统化 , 在教育实践中
在两地经济文化发展 ,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及扩大 完整化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亚历桑那州立大学
隋唐王朝在中亚 、
西亚乃至西欧 、
北非影响等方面的历史作 田浩《边界跨越与调和传统 : 对李纯甫〈鸣道集说〉的反思》,
用 。吴晓亮《试析唐宋社会转型时期宋代经商群体的变化》, 探讨了金朝汉族士大夫李纯甫在蒙古入侵时南逃后写下的
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异常活跃的时代 ,除小手工业者 、
小商 《鸣道集说》,认为李写此书 ,是鉴于儒释道三大文化传统有
小贩及中小商人外 ,皇室 、
官僚 、
吏员 、
禁军士卒也相继卷入 被颠覆摧毁的危险 ,反映了他在当时的文化危机感 。在蒙古
市场交换活动 , 他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国家政策的调整 入侵下 ,李纯甫试图建立中国文化传统的统一战线 , 使中国

50 《甘肃社会科学》2002 年第 6 期
历史研究
文化丰富的内涵调和一致 。他的《鸣道集说》为该时期跨越 研究 ,微观与宏观研究结合上多下工夫 。水赉佑《〈姑孰帖〉
边界的文化冲突与调和提供了一个复杂的例证 。香港教育 考》 考察了南宋淳熙间 ( 1174~1189) 刻于当涂郡斋的该帖残
学院中文系李玉梅《陈寅恪 ( 1890~1969) 西北学的后现代主 石拓本明清以来流传的情况 ,并就三贤 ( 苏轼 、 苏舜钦 、
陆游 )
义色彩》,指出陈寅恪“以敦煌卷本唐诗证史而示范了一种特 书迹的书写时间 、 作品内容 、 艺术特点等作出了评论 。邵宇
殊考据法”,其“视文本为历史”的观点实具一种后现代主义 《浅析宋代风俗画产生的原因》, 从唐以来人物画的传统基
色彩 。 础 ,科举考试 ,经济繁荣的促使作用 , 画学 、 画院的建立 “文
,
2、文献 、史学和艺术 : 龚延民《〈宋史・职官志・总序〉注 入画派” 与“宫廷画派”的相互斗争 ,宗教画向具有人物色彩
释》,准确 、 详细地注释了《宋史职官志总序》。孔学《〈名公书 的风俗画的转化 ,民族交往增多等 7 个方面就此问题进行了
判清明集〉 所引宋代法律条文述论》,考察了宋代法规对各种 论述 。
法律形式使用的规定和各种法律形式在《清明集》中的实际 3、宗教与风俗 : 范立舟《论宋元时期的外来宗教》, 认为
运用 ,从而揭示出南宋司法的一些真相 。文章认为律敕并用 任何外来宗教要植根于中华大地 ,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和
仍是南宋司法实践的一般情况 ,该书所引敕 、 令、 格、 指挥 、
看 社会需要相适应 。宋元以来 ,许多外来宗教在这个问题上陷
详等 ,对于我们了解宋代法律情况有一定的价值 。朱瑞熙 入了“妥协主义”与“顽固主义”两难的境地 。只有伊斯兰教
《1900~1976 年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分清末 ,20 世 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 ,主动适应中国传统 ,形成良性互动 ,使
纪 20~40 年代 ,50 年代至 1965 年 ,1966 至 1976 年“文革” 其虽不象佛教那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 ,但也摆脱了基
时期 4 个阶段 ,客观地介绍了 20 世纪学术界对王安石及其 督教 、 犹太教那样传播中断的厄运和摩尼教那样变异的结
变法的研究概况 。日本学者平田茂树《有关〈王安石日录〉的 局 。李清凌《宋夏金时期佛教的走向》,质疑学术界关于中国
研究》,认为该书是以“奏对” 形式记录的 ,内容涉及宋神宗与 佛教到宋代就已经开始衰落了的观点 ,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文
王安石对新法的不同态度 , 古今人物评价等 。此书虽已早 化的发展 ,宋代佛教经过自我调适 ,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
佚 ,但《长编》 关于熙宁时的史实多采其书 ,其它文献亦多抄 段 ,并从藏传佛教的崛起 ,汉地佛教宗派林立 ,取 、 译、
刻经和
录它的内容 ,为我们提供了其它史料无法反映的一些宋代政 佛学著作成就辉煌 ,寺院 、 僧尼数居高不下等方面列举了宋
治史的内容 。何勇强《鲜于绰〈传信录〉 真伪辨析》,通过对鲜 代佛教发展的标志 ,指出宋代佛教发展的特点及“衰落论”的
于绰生平 《传信录》
, 历代引用 、著录情况的考订及其与《皇朝 误区之所在 。蔡东洲《论宋元关羽信仰的成因》,从宋元朝廷
中兴传信录》 的对比 ,认为无论从内容 、 体制还是引书来看 , 的封赠 ,激励忠节的时代潮流的表彰及佛道二教都把关羽信
它们实为两种不同的著述 ,后者全篇抄自《三朝北盟会编》。 仰与宗教宣传联系在一起 ,极力神化和利用等方面 , 论述了
可能是清人所为 。戴建国《〈庆元条法事类〉 考略》,对该书的 宋元关羽信仰的成因 。姚兆余《从宰辅家族婚姻看宋代婚媾
卷数 、 版本源流 《宋会要辑稿・
, 食货》 所载纲运令格问题等进 中的门第观念》,以宰辅家族为例 ,论述了宋代门第婚姻的普
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汝企和《略论两宋官府对史部书的 遍存在 ,门第婚中以才择婚的现象 ,北宋宰辅家族缔姻看重
校勘》,认为宋代在校勘史书的频率 、 计划性和将校勘成果编 门第的原因及对“不问阀阅”的新见解 。认为古代官僚地主
汇成书 ,立即镂板刊行等方面 ,都有超迈前代的成就 。它对 缔结婚姻由魏晋隋唐的重阀阅转变到北宋时期的重门第 ,是
我国正史中前 16 史的保存和传播 ,对“钦定二十四史”的最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完全吻
终形成 ,乃至对近千年来史学的发展 ,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 合 。汤开建《西夏“秃发”考》, 认为元昊颁布“秃发”令的目
功勋 。宋人校勘史书的许多作法 ,对今天的校勘工作仍有启 的 ,就是要以此唤醒源于鲜卑的党项族的民族自尊心 , 加强
迪的意义 。香港大学蔡崇禧《南宋的三国六朝史研究》,认为 党项民族的内部凝聚力 ,为元昊重建党项 ———鲜卑系新王朝
“经世” 与“义理” 是宋代史学的鲜明特点 ,这种特点在南宋已 作准备 。邵方《西夏党项社会的族际婚》,讨论了西夏民间和
演化出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德史学”及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 王室与契丹 、 吐蕃 、
蒙古 、汉族的族际通婚 ,西夏与宋 、 辽、 金、
“事功史学” 两大主流 。南宋的三国史讲求的是道德义理 ,而 元族际婚的比较等 。指出西夏政权灭亡 ,党项家庭形态失去
其六朝史则往往关注时代提出的问题 。罗炳良《从宋代义理 了生存的根基 ,民间广泛的异族通婚又对党项家庭的瓦解起
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的转变》,认为中国传统史学从宋 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
代义理化的发展到清代实证性的 ,不仅对宋元明空疏的治史 这次会议还收到一些书评及其他类型的文章 : 包括张其
学风是一次彻底的清算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治史 凡《读方健〈范仲淹评传〉》,王天顺《四十寒暑甘寂寞 ,五百万
学风 。张金岭《晚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介绍了从元朝至 言足千秋 : 韩荫晟〈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 史料学成就评介》,
20 世纪末晚宋史研究的概况 、 成果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 那楚格《评王曾瑜先生著〈荒淫无道宋高宗〉》,代琴《近年国
题 ,认为以往晚宋史的研究最深入的部分是军事史 , 其次是 内宋夏关系史研究综述》 等。
政治史 、 思想史 、 经济史 、
文化艺术史 、 社会生活史等 ,但专题 责任编辑 : 汉河 ; 校对 : 罗哲
性的研究则偏少 。作者建议今后应从史料发掘和整理 ,专题

《甘肃社会科学》2002 年第 6 期 51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