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4

2003 年 3 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M a r.

2003
第 22 卷第 2 期 J ourna l of A nq ing Te a che rs C o lle ge (S oc ia l S c ie nce Ed ition ) V o l. 22 No. 2

ΞΞΞ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评析
项松林
( 安徽大学 哲学系,  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 法兰克福学派以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继承者自居,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大众


文化、社会心理、技术理性的批判, 有助于我们看待技术使用的利弊。 但该学派未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关键词: 社会批判理论; 大众文化; 社会心理; 技术理性
中图分类号: C91-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4730 (2003) 02- 0027- 04

  20 世纪,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性等批判上。


一支劲旅, 该学派接受了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
意识形态批判
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 并与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相比照, 成为该学派社会批   意识形态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
判理论的思想武器。这一批判理论与黑格尔主义 论”
中最富特色又最有争议的批判。
有不解之缘。 它吸取了黑格尔的理性原则, 把理 主张意识形态即是“虚假意识”是法兰克福
性当作哲学—社会学的基本范畴, 反对和批判实 学派的一大传统。 阿多尔诺就直言不讳地宣称,
证主义的“经验”
, 获得了“理性的马克思主义”的 “意 识 形 态 就 是 不 真 实—— 虚 假 意 识、谎
称号。该学派还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嫁接”
到马 言。”[2 ] (P57)
弗洛姆甚至把意识形态理解为与幻想
克思主义上去, 试图建立一种既从社会宏观角度 具有同样特征的观念, 即理解为一种虚假的, 掩
又从个体微观角度研究人及社会的批判理论, 确 蔽事实的观念。 马尔库塞、哈贝马斯也持同样的
立一种既有历史分析又有心理剖析的方法论原 见解, 认为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履行庇护者职能
则, 打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烙印。 这 的虚假意识。 不仅如此, 他们还声称对意识形态
一批判理论秉承狄尔泰、叔本华、尼采, 存在主义 的理解完全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为此, 他
大师海德格尔等大哲的理论旨趣, 关注个体的生 们 引经据典, 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
存与命运, 极力张扬人的主体性、创造性, 激烈抨 思、恩格斯就是把意识形态理解为“虚假的意识”
击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人性异化、精神异 “唯 心 的 词 句、有 意 识 的 幻 想 和 有 目 的 的 虚
化。该学派将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 伪”
。[1 ] (P131) 不可否认, 马克思、思格斯承认意识形
义等思想揉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内容庞杂、色 态 具有虚假性, 即“观念的上层建筑”, 是社会生
彩斑斓的批判理论。 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3 ] (P30)
, 但是他们从没有把
英国学者安德森指出, 自 20 世纪 20 年代以 虚假性、欺骗性、歪曲性看成是所有意识形态的
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主题的创新”
,即 本质特性。 法兰克福学派只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
“渐渐地不再从理论上正视重大的经济或政治问 意识形态概念的一个方面。
题, 而“自始至终地主要关注文化和意识形态问 从意识形态就是虚假意识出发, 结合当今意
题”
。 [1 ] (P96, 100)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更 是 这 样, 该 学 派 的 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法兰克福学
“社会批判”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经济制 派将矛头指向引起社会各方面剧变的科学技术,
度的批判, 而是把主要火力集中在对当代资本主 颇具想像力地提出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意
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社会心理、技术理 识形态”或“意识形态的新形式”
。 这一独创可以

Ξ 收稿日期: 2002- 11- 02


ΞΞ 作者简介: 项松林, 安徽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28・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

直溯到创始人霍克海默尔那里, 他在《科学及其 质, 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8 ] (P148)


其结果是文化
危机札记》中就曾指出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 又 的生产和消费被纳入市场交换的轨道, 服从于市
是意识形态, 实现了对自然和对人的双重统治。 场机制和价值规律, 从而排除文化、艺术的自主
马尔库塞作了进一步发挥, 指出“在工业发达国 性。 二是文化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文化工业所
家, 科学技术不仅成了创造用来安抚和满足目前 生产的所有产品表现为均一化、模式化、齐一化。
存在的潜力的主要生产力, 而且成了与群众脱离 今天, 不用说电影、电视、收音机和 报 刊 杂 志 雷
的, 使行政机关的暴行合法化的意识形态的新形 同, 就是无数的工业管理建筑和展览中心, 无处
式。”[4 ] (P54)
依此, 后 继 者 哈 贝 马 斯 简 洁 地 提 出 两 不显露极其相似的面孔和尊容。 这样的文化艺术
点: 第一,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
;第 没有个性和差异可言, 颠来倒去的程式就是它们
二, 科学技术是新的意识形态。 他说:“被表述为 的风格。 三是文化的技术化。 该学派指出大众文
技术统治论意识的科学技术本身, 在日常的实证 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迅猛发展的产物,
思维方式之中已开始替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而 “文化工业的每个产品都是经济机器上的一个标
扮演起意识形态的角色。”[5 ] (P114)
科技管理和使用 本”
,“在垄断下的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 它们的
深入到国家政权领域,“成为统治人民的政治、经 结构都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
。[8 ] (P118) 四是
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一切其他方面的工 文化的强制性。 在该学派看来, 文化工业的真正
具, 成为‘人民解放的桎梏’
” [6 ] (P73- 76)
。 意义在于为现实进行辩护, 以虚假的文化繁荣来
法兰克福学派揭示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 加强现存的社会秩序, 以“一体化”的需要妨碍着
社会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加强了对自然的攫 人们去认识自身真实的需要和利益, 以文化的平
取,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造了巨大的物 民化, 均一化攫取文化权力。 因而, 他们得出文化
质财富; 另一方面又成为统治者用以对人进行统 工 业是一种“社会水泥”
, 堕落为具有操作性, 欺
治与压抑的有效手段, 并使统治与压抑具有合理 骗性和强制性的意识形态。
性和合法性的外貌。这对正确分析科学技术的社 法兰克福学派认识到文化工业的标准化、模
会功能大有裨益。但该学派错误地将意识形态归 式化、商品化及操作性、强制性已构成了现代资
结为虚假意识, 将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划等 本主义文化艺术的重要特征, 压抑主体意识、个
号。他们忽视了导致科学技术发生异化的社会根 性和创造性, 成为垄断阶级维护其统治的重要砝
源, 不懂得现代西方社会种种弊端与异化现象的 码, 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领域中出现
根源不在科学技术本身, 而在于由资本主义制度 的新变化、新现象、新问题。 法兰克福学派错误地
所造成的科学技术的社会利用。 将大众文化的种种弊端归咎于科学技术, 却把文
化本身所依存的社会制度束之高阁, 这种对资本
大众文化批判
主义的批判只能是隔靴搔痒, 流于形式。 另外, 他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 们的批判是站在旧的文化贵族立场, 以文化精英
理 论”的核心议题之一。 该学派独创了“文化工 自居, 仇视文化的普及化和通俗化, 夸大了文化
业”
概念取代“大众文化”
。阿多尔诺在 70 年代回 与科技、高雅与通俗的对立, 迷恋于 18 世纪田园
忆说,“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花费三十年时间才 牧歌式的文化艺术, 使这一批判涂抹上了浓重的
取得成功。” [7 ] (P43)
这个时期西方发达社会娱乐工 浪漫主义色彩。 但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市场
业的出现, 大众传播媒介的盛行, 纳粹及其他极 经济、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雅艺术与
权分子对文化的操纵与控制,“大众文化”并不是 通俗文化等关系, 也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
通常意义的通俗化和大众化, 这些都促使激进的 题。
思想家包括法兰克福学派把目光转向对当代资
社会心理批判
本主义文化模式的评估, 投身于对大众文化的揭
露和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从开创时期就重视对心理学
法兰克福学派着重剖析了大众文化或文化 的研究, 在他们看来, 马克思主义由于在心理研
工业的表征和危害。 一是文化的商品化。 他们指 究方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空白”
。 霍克海默尔就
出,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 大众文化呈现出无所不 曾指出, 只要理论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生活
在的商品化趋势, 商品已成为一种普照的光投射 中的结构变化如何通过某一时期各个不同的社
到各个角落, 工业化、都市化、商业化成为这个时 会集团的心理素质而转化成他们整个生活观念
代的特征。正如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所说的那 的变化, 那么这种理论就有某种武断成分。 弗洛
样,“艺术今天明确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 姆也持相同的观点, 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说明
第2期 项松林: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评析 ・29・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时缺少了一个沟通 盾、钳制思想、麻痹大众, 使资本主义社会显现病
两者的中介环节。 然而“运用精神分析这门工具 态, 使人成为单面人。 在这方面, 马尔库塞的批判
就能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这一不足之处, 就 很有代表性。
能阐明联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种纽带。” 马尔库塞在对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劳动本
弗洛姆所说的“精神分析这门工具”指的就 质论与弗洛伊德的本能意志论进行改造的基础
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并认为它与马克思的 上提出了自己的爱欲本质论。 从人的本质是爱欲
方 法相一致, 都是一种“动力学方法”, 即力图透 出发, 他把一切有碍于爱欲实现的东西统统归为
过人的行为表象来寻找产生这种行为模式的力 压抑, 并认为在发达业社会中“现行的本能压抑
量, 认为意识不是历史的最终动力, 而是另外的 主要不是产生于劳动之必要而是导源于由统治
“稳秘力量”的反映。 在他看来, 只不过马克思主 利益实行的特定的社会的劳动组织”
, 它根本不
要将这一力量归结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因素, 而 是“必 要 的 压 抑”
, 完 完 全 全 是 一 种“多 余 的 压
忽视了个人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心理因素, 而弗洛 抑”
。[11 ] (P112) 这种“多余的压抑”不仅体现在对自然
伊德则强调人的本能欲望是行为的动力, 忽视了 的压抑上, 更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压抑上, 致使人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因而, 在弗洛姆眼 类本应有的“快乐原则”被“现实原则”所取代, 人
里,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独自也无以担当说明经济 的原始欲求在理性面前枯萎, 导致了人们思想单
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任务, 需要借鉴马克 一, 缺乏否定和批判精神, 沦为单向度的人。 为
思的历史分析的方法。 为此他将弗洛伊德的“心 “解放 爱 欲”
, 他 高 声 疾 呼“本 能 革 命”
、“心 理 革
理”
、“性格”
、“无意识”修正为“社会心理”
、“社会 命”

性格”
、“社会无意识”, 使它们成为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从社会心理层面对现存资本
社会心理批判理论的基本范畴。 主义社会的批判, 有助于唤醒人类内在的批判意
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 社会性格、社会无意 识, 促使现代人反抗异化, 向全面发展迈进。 该学
识是社会心理控制的两个方面。社会性格是正面 派很有见地地探讨了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心理结
的, 它把在一定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能量引往同 构、社会意识结构的相互关系, 揭示了社会心理
一方向, 它决定了只有哪些思想才能出现于现存 结构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这一批
社会成员的意识中; 社会无意识的意义是反面 判理论吸收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中本质的东西和
的, 它决定了哪些思想不能出现于社会成员的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有价值的东西。 马克思
识中。社会性格对社会主要起着支配和稳定的作 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 是在没有创立唯物史观和
用。 一方面,“社会过程通过决定人的生活方式 剩余价值理论条件下, 尚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
( 包括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方式与劳动的方式 ) 塑 义影响的批判, 这种批判方式后来被马克思所扬
造了人的性格结构; 新的意识形态 ( 无论是宗教 弃。 该学派虽然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
的、哲学的还是政治的) 的产生诉诸于这一新塑 义综合起来, 把社会经济和政治分析与心理分析
造起来的性格特征, 并从而使它得以强化、满足 结合起来, 但实际上主要偏向于后者, 这就使得
和巩固。”另一方面,“新发展起来的性格特征反 这一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具有弗洛伊德主义的
过来又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对社会 胎印。 该学派虽主张“总体革命”
, 但热心的是“微
进程产生影响”,“促使和加强新的经济发展的创 观革命”
、“心理革命”, 把人类的解放理解为人的
造性力量”[9 ] (P139)
。 总之, 社会性格正是“社会经济 本能性爱的解放, 将受压抑的大众的解放道路引
结构和一个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思想、理想之间的 向歧途。
中介”[10 ] (P92)
。 社会无意识同样是经济基础与上层
技术理性批判
建筑相互作用的媒介, 所不同的是社会无意识是
限制、压制、遏制那些不被社会所认可的各种思    霍克海默尔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
想, 将之拒之于意识的门外, 以免瓦解经济基础、 论”的创始人, 也是该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的开创
动摇上层建筑, 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心理的 者。 在《启蒙辩证法》中, 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
这一控制借助的是由语言、逻辑和社会禁忌所构 将矛头直指西方文化根本精神的启蒙理性。
成的“社会过滤器”
。 正是这个“社会过滤器”,致 为反对神话、破除迷信, 启蒙理性简单地宣
使人们把社会承认的思想当作真理毫不迟疑地 布不存在什么神秘东西, 追求一种使人能够统治
放入意识的领域, 而把那些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各 自然的知识形式, 因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关注诸
种大胆的思想则被限制在社会无意识领域中; 正 如实质、性质、因果性等内容, 看重的是那些有助
是“社会过滤器”这张无形之网美化现实、掩饰矛 于达到操纵对象的东西。 简言之, 启蒙理性沦落
・3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

为科学的实证理性, 希望得到的是能够统治对象 治着一个特定的社会的社会理性”


。[2 ] (P108)
的力量和权力。更具灾难性的是随着对自然控制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将们以极大的精力和理
的增强, 理性被涂上神性的光环, 并渗入社会生 论勇气探讨了理性的历史演变, 深刻反思了西方
活的方方面面, 使实用性、功利性的思维方式盛 文化根本精神的启蒙精神, 检讨了人类传统的思
行。 因而它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自杀的道路, 回复 维模式, 并结合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展开了
到自己所要铲除的神话中去。 对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批判, 对异化的理性进
霍克海默尔在《理性之蚀》中对自己的理性 行扬弃, 以求实现理性的统一。 他们的理性观丰
观进行了总结, 把理性明确区分为两种类型: 主 富了我们对理性的认识, 有助于我们辩证看待理
观理性和客观理性。他指出, 主观理性“关心为实 性尤其是技术理性的功用利弊, 纠正技术“万能
现那些多少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或显然自明的 论”
、“至上论”的偏激想法。 然而, 该派把统一的
目的的手段的适用性, 但它却很少关心目的本身 理性概念分割成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肯定理性
是否合理的问题”[2 ] (P3)
。 与之相反, 客观理性关心 与否定理性、工具理性与交往合理性, 并且过于
的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继《启蒙辩证法》后, 阿尔 强调一方而否认另一方, 因而从根本上说他们是
多诺又推出另一部力作——《否定的辩证法》,试 以非理性的态度探讨理性。
图从根本上检讨和反省人类的理性思维。 他认
为, 与工具理性同一共生的是一种以工具理性为 参考文献:
模型的同一性思维。正是这种同一性的思维方式 [ 1 ]  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M ]. 人民出版社, 1981.
遮蔽了客观的实质理性, 使主观的工具理性膨胀 [ 2 ]  阿多尔诺. 抒情诗和社会 [J ]. 目标, 1974, (20).

与弥漫, 为此他主张非同一性, 提出“矛盾地思考 [ 3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 [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5.
矛盾”
的否定辩证法。可见, 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
[4 ]  哈 贝 马 斯. 对 H. 马 尔 库 塞 的 答 复 [M ]. 法 兰 克 福,
诺 基本上接受了韦伯“合理性”和将理性分为工
1968.
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思想, 并将韦伯和卢卡
[ 5 ]  哈贝马斯. 走向一个合理的社会 [M ]. 波士顿, 1974.
奇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扩大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
[ 6 ]  哈贝马斯. 文化与批判 [M ]. 法兰克福, 1979.
批判。 沿着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的思路, 马尔
[ 7 ]  阿多尔诺编. 德国社会学中的实证之争 [M ]. 伦敦,
库塞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观研究引向深入。在 1977.
《单面人》中, 他把目光聚焦在社会乃至人的“单 [8 ]  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 启蒙辩证法 [M ]. 重庆出版
面性”上,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失去了 社, 1990.
否定的一面, 只有肯定的一面, 而失去的正是合 [ 9 ]  弗洛姆. 逃避自由 [M ]. 工人出版社, 1987.
理的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否定和批判的原则。在书 [ 10 ]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M ]. 湖南出版社, 1986.
中, 他将这一原则的丧失归罪在形式逻辑、实证 [ 11 ]  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 [M ]. 纽约, 1961.

主义及其它们所孕育的技术理性身上, 认为这三 [ 12 ]  霍克海默尔. 理性之蚀 [M ]. 纽约, 1947.


[ 13 ]  马尔库塞著, 李小兵译. 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 [M ]. 上
者是导致人和社会单向度发展的三股祸水, 由此
海三联书店, 1990.
他展开猛烈的批评和攻击。他指责技术理性已将
责任编校: 贺长元
现代社会粉饰成一个技术社会,“技术理性是统

An Eva lua tion of the " Soc io - Cr itica l Theory" of Frankfort School
X IAN G Song 2lin
( Ph ilo sop hy D ep t. , A n H u i U n iversity, H efei 230039)

  Abstract: F rankfo rt Schoo l is know n as the inherito r of M arx’s "Socio- critrcal theo ry" , its view po in t abou t the
cap italist ideo logy, pop u lar cu ltu re, social p syche and techno log ical rationality can be benefitial to ou r attitude to the
van tages and d isavan tages of the techn ical u se. T he social critisism of F rankfo rt Schoo l is no t again st the cap italism
system.
Key words: socio- criticism theo ry, pop u lar cu ltu re, social p syche, techn ical rationality.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