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4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前言
本書內容涵蓋熱交換設計的主要型態,三種常見的熱交換器主要型態,即
Recuperator、Regenerator與Direct Contact Heat Exchanger,本書均有詳實的交代;本
書前面11個章節的內容架構與前身「熱交換器設計」相同,改正了相當多的錯誤,
這部份要感謝許多讀者與同事提供許多修正的建議,讓這部份得以更為完整;12章
到21章為新增章節,主要與製程熱交換、質量傳遞、直接接觸熱傳應用、熱管與微
流道的特性有關,許多應用上的熱傳與質傳的問題,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一些重要
的索引;本書終於付梓,筆者很難清楚地去感謝每一個對本書有貢獻的人,但是筆
者還是要盡力的對那些為本書付出的同仁與朋友道謝,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感謝讀者

的支持,另外筆者要特別提到我的老長官陳陵援 *所長,他生前大力支持工研院同仁
整理研究資料、撰寫研究書籍,才有本書的前身 −「熱交換器設計」於2001年的誕生,
另外筆者過去與現在的直屬長官曲新生博士、徐瑞鐘博士、胡耀祖博士與楊秉純博
士多年來的背後支持提供作者研究上的寬廣空間是本書不可或缺助力,此外筆者特
別感激所屬的熱交換器研究小組的努力,本書有很多的研究都是來自於這個小組的
貢獻;這個研究小組包括張育瑞、韋宗楒、廖建順、劉敏生、簡國祥博士與楊愷祥
博士等人與多年來許多曾在這個研究實驗室中從事論文研究的研究生,另外對徐幸
玉小姐與林柔均小姐協助部份圖表的繪製,表示萬分的謝意;一丞冷凍的尤郁淵先
生對本書提供了寶貴的改善意見,筆者要特別感謝他的幫忙,本書的部份封面封底
設計也是由他操刀;最後,筆者要謝謝我的家人,包括太太、兒子、女兒與爸媽,
謝謝他們在這段時間對我的支持。
本書內容雖經一再訂正,但是相信仍有一些值得商榷與需要更正的地方,如果
讀者有任何建議與指正,歡迎透過下面的聯絡管道告知,讓筆者有機會於後續版本
印行時持續更正這些錯誤:

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4段195號64館;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
Tel :886-3-5916294
Fax:886-3-5829782
e-mail:ccwang@itri.org.tw

*
陳所長已於2006年4月初因病過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i 熱交換設計

作者簡歷
本書作者王啟川,1960年生於台灣埔里,大學(1982)、碩士(1984)與博士學位
(1989)均於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取得;1989年畢業後進入新竹工業技術研
究院與能源資源研究所(2005改名為能源與環境研究所)工作,1998年升任正研究員,
2005年升任資深正研究員;作者於工研院能環所工作近二十年,主要從事熱交換、
兩相流、電子散熱管理、微細熱流與冷凍空調應用開發的相關研究工作,對現有知
識的追求與未知領域的探索,一直是作者最大的興趣;作者的願景(Vision)是希望在
退休前,能夠將研究所得化為至少三百篇的國際期刊論文與五本以上的專書(目前筆

者正著手進行《電子散熱管理》一書,希望可以在一年半載後問世 *)。

作者全家福

作者曾獲得1996年的中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發的優秀青年工程師獎與1997年工
研院頒發的研究成就獎;1999年後,由於長期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肯定,獲邀擔任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之區域編輯,2003起並獲邀擔任
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的副編輯,2005年並榮獲美國冷凍空調協會的會士頭銜
(ASHRAE Fellow)。作者除了研究的嗜好外,閒暇之餘也很喜歡運動,其中桌球算是
作者的「第二專長」;年輕時要是選擇打球這條路,應該也會和當年許多三民國中
的隊友一樣擁有『國手』這個稱號,不過讀者也應該看不到這本書的出版(至少不是
由我撰寫)。

*
時間很難控制−出了社會後尤其如此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iii

本書導讀
本書規劃以熱交換器的熱流設計為主,內容包含回復式熱交換器、再生式熱交
換器與直接接觸式熱交換器等製程熱交換中常見的熱交換器;另外熱管的原理與應
用與微通道的熱流問題,本書也有特別的章節介紹。本書的內容如下:
第零章: 符號說明
第一章: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第二章: 熱交換器設計導論
第三章: 密集式熱交換器
第四章: 基本兩相熱流特性簡介
第五章: 氣冷式熱交換器 (乾盤管)
第六章: 氣冷式熱交換器 (濕盤管)
第七章: 熱交換器之性能評價方法
第八章: 套管式熱交換器
第九章: 殼管式熱交換器
第十章: 板式熱交換器
第十一章: 污垢對熱流特性的影響
第十二章: 熱交換製程整合技術
第十三章: 不均勻流動對熱交換器性能的影響
第十四章: 質量傳遞之基本介紹
第十五章: 多成分混合物的冷凝器與蒸發器的熱流設計
第十六章: 直接接觸熱傳遞
第十七章: 冷卻水塔
第十八章: 再生式熱交換器
第十九章: 攪拌容器的熱流設計
第二十章: 熱管熱交換器
第二十一章: 微通道單相流動熱傳特性
附錄: 一些常見的流體、金屬與非金屬的熱物性質

作者多年工作於產業界與學術界之間,深知產業界與學術界間的落差,本書的
構想在於純粹學理與應用間取得一個平衡點,讓經常接觸熱交換器的工程師能夠合
理的去評估一個熱交換過程的熱流性能;筆者也同時希望藉由本書的內容,讓修習
這一門課的學生們能夠對熱交換器有初步的概念,瞭解如何估算、評比不同熱交換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iv 熱交換設計

器的性能。
對初學者而言,筆者建議最好循序漸進,從第一、二章中建立基本的熱交換器
設計背景資料,第四章為兩相流的基本熱傳與壓降計算的介紹,由於兩相流遠較單
相流複雜,因此建議初學者可以暫時不看,第三、五與六章為氣冷式熱交換器,第
八、九與十章為不同型式的液對液熱交換器,這類熱交換器中,污垢的影響相當重
要,故讀者研讀八、九與十章時,第十一章將不可或缺;第十二章主要在介紹狹點
技術(pinch technology),為能源有效合理應用的設計技術,第十三章介紹流場不均勻
條件下對熱交換性能的影響,許多熱交換應用中,不單單僅有顯熱熱傳,往往夾帶
了潛熱的變化,因此質量傳遞的影響也就相對的重要,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都在介
紹質量傳遞對熱流系統的影響與應用,第十八章介紹另一種型態的熱交換器-再生式
熱交換器,此類熱交換器在高溫與熱回收應用中經常看到,第二十章則介紹熱管,
第二十一章為單相流動中微通道內的熱流特性。第七章為一些觀念的澄清,建議所
有的讀者應該研讀。已經有經驗的讀者,筆者建議可直接從第二章進入,複習一些
基本原理觀念後,再進入有興趣的章節,由於兩相流的應用相當的普遍,因此建議
讀者在熟習基本技巧後,還是要將第四章好好的看一遍,因為兩相流實在非常重要,
實際應用非常的多,若能具備兩相流的基本知識,將來在設計運用上才不會有捉襟
見肘的困擾。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v

目錄
前言與導讀 i

第0章 符號說明 xiii

第1章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1
1-0 前言-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2
1-1 壓降的計算 2
1-2 基本熱傳學簡介 14
1-3 結語 27

第2章 熱交換器設計導論 29
2-0 前言 30
2-1 熱交換器的分類 30
2-2 熱交換器表面特性 36
2-3 熱交換器熱傳設計方法 43
2-4 UA-LMTD-F法與 ε -NTU法於熱交換器之設計流程 62
2-5 UA-LMTD-F法與 ε -NTU法的比較 63
2-6 一個Rating計算實例 63
2-7 一個Sizing計算實例 65
2-8 結語 66

第3章 密集式熱交換器 69
3-0 前言 70
3-1 密集式熱交換器的一些定義 71
3-2 鰭片 73
3-3 壓降之計算與分析 84
3-4 熱交換器之熱流特性的表示型式 95
3-5 一個實例演算 97
3-6 結語 100

第4章 基本兩相熱流特性簡介 103


4-0 前言 104
4-1 一些兩相流的基本定義 104
4-2 常用兩相熱傳之經驗方程式—管外沸騰 11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vi 熱交換設計

4-3 常用兩相熱傳之經驗方程式—管內流動沸騰 115


4-4 常用兩相熱傳之經驗方程式—管外冷凝 122
4-5 常用兩相熱傳之經驗方程式—管內冷凝 128
4-6 常用的管內兩相壓降計算方程式 128
4-7 結語 135

第5章 氣冷式熱交換器—乾盤管 139


5-0 前言 140
5-1 裸管管陣 141
5-2 分離型圓形鰭片熱交換器 145
5-3 連續式鰭片熱交換器 147
5-4 一個設計實例 174
5-5 結語 184

第6章 氣冷式熱交換器—濕盤管 191


6-0 前言 192
6-1 空氣線圖 193
6-2 濕空氣之熱質傳驅動勢 200
6-3 McQuiston的濕盤管分析法 204
6-4 Threlkeld濕盤管分析法流程 204
6-5 各式鰭片的經驗方程式 221
6-6 蒸發器濕盤管熱傳分析實例演算 231
6-7 結語 249

第7章 熱交換器之性能評價方法 253


7-0 前言 254
7-1 一些值得進一步商榷的觀念 254
7-2 熱交換器性能評價方法 259
7-3 通用熱交換器性能評價方法 265
7-4 其他常見的熱交換器評價方法 269
7-5 結語 273

第8章 套管式熱交換器 275


8-0 前言 276
8-1 套管式熱交換器的分類與優點 276
8-2 套管式熱交換器熱流性能計算分析 28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vii

8-3 串、並多聯式套管式熱交換器分析方法 289


8-4 壓降的計算方法 299
8-5 結語 302

第9章 殼管式熱交換器 305


9-0 前言 306
9-1 殼管式熱交換器的特性 307
9-2 殼管式熱交換器的基本選取法則 311
9-3 殼管式熱交換器熱流設計流程 320
9-4 殼管式熱交換器熱流設計方法(Kern Method) 332
9-5 殼 管 式 熱 交 換 器 熱 流 設 計 方 法 (Bell-Delaware 335
Method)
9-6 殼管式熱交換器熱流設計方法(ESDU Method) 364
9-7 結語 383

第10章 板式熱交換器 385


10-0 前言 386
10-1 板式熱交換器的應用、優點與限制 387
10-2 板片之構造及板式熱交器工作原理 389
10-3 板式熱交換器之熱流分析 400
10-4 板式熱交換器之熱流計算經驗方程式 419
10-5 混合板片之設計 424
10-6 結語 432

第11章 污垢對熱流特性的影響 435


11-0 前言 436
11-1 結垢對的原因 437
11-2 結垢對熱流特性的影響 440
11-3 結垢基本物理預測模式之介紹 450
11-4 結垢對壓降的影響 452
11-5 除垢方法簡介 456
11-6 結語 461

第12章 熱交換製程整合技術 463


12-0 前言 464
12-1 複合負載曲線 (Composite Curve) 46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viii 熱交換設計

12-2 總複合負載曲線 (Grand Composite Curve) 472


12-3 PINCH TECHNOLOGY 的三大原則 475
12-4 PINCH最小溫度的選取原則 482
12-5 一個簡單的設計案例 484
12-6 無PINCH與多PINCH的設計 488
12-7 結語 491

第13章 不均勻流動對熱交換器性能的影響 493


13-0 前言 494
13-1 熱交換器不均勻流動的分析 495
13-2 集管與匯流管的設計 516
13-3 不均勻流動對熱系統的影響 521
13-4 結語 522

第14章 質量傳遞之基本介紹 525


14-0 前言 526
14-1 基本質傳的定義介紹 528
14-2 常用的質傳係數與質量擴散係數方程式 537
14-3 總質傳係數 549
14-4 結語 553

第15章 多成分混合物的冷凝器與蒸發器的熱流設計 555


15-0 前言 556
15-1 起泡點與露點 556
15-2 質傳對熱傳的影響 561
15-3 多元混合物的質量傳遞分析 569
15-4 多成分混合物冷凝器的設計的近似方法 572
15-5 多成分混合物的蒸發與沸騰現象 584
15-6 結語 602

第16章 直接接觸熱傳遞 605


16-0 前言 606
16-1 直接接觸熱傳的分類 606
16-2 直接接觸熱交換的熱流分析(無質傳效應) 613
16-3 質傳與熱傳的類比 619
16-4 直接接觸熱交換的熱流分析(有質傳效應) 62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ix

16-5 塔槽熱傳設計方程式 627


16-6 結語 629

第17章 冷卻水塔 631


17-0 前言 632
17-1 冷卻水塔的分類 633
17-2 冷卻水塔的熱流分析 639
17-3 冷卻水塔的特性方程式 645
17-4 交流式冷卻水塔的設計計算流程 651
17-5 結語 656

第18章 再生式熱交換器 657


18-0 前言 658
18-1 再生式熱交換器的分類 659
18-2 再生式熱交換器之填料 662
18-3 固定床型式再生式熱交換器(FIXED BED) 664
18-4 轉輪式再生式熱交換器 684
18-5 流動方向熱傳導效應的影響 690
18-6 再生式熱交換器的熱傳係數 692
18-7 結語 697

第19章 攪拌容器的熱流設計 699


19-0 前言 700
19-1 基本觀念 701
19-2 基本熱傳設計 706
19-3 熱傳性能的估算 709
19-4 結語 716

第20章 熱管 719
20-0 前言 720
20-1 熱管的工作原理 724
20-2 熱管的工作流體 747
20-3 熱管的限制估算 754
20-4 特殊熱管 767
20-5 結語 78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x 熱交換設計

第21章 微通道單相流動熱傳特性 783


21-0 前言 784
21-1 一些基本觀念 785
21-2 微細系統的模擬模式 788
21-3 單相流體在微通道內的摩擦特性 798
21-4 單相流體在微通道內的熱傳特性 811
21-5 結語 824

附錄 827
A-1 空氣熱力性質 828
A-2 水熱力性質 830
A-3 R-22熱力性質 831
A-4 R-134a熱力性質 833
A-5 R-410A熱力性質 835
A-6 R-407C熱力性質 837
A-7 非金屬性質 839
A-8 金屬性質 841
A-9 引擎油熱流性質 844

快速索引 84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Introduction to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Mechanic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 熱交換設計

1-0 前言-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本章節以一工程師的眼光來瞭解一些經常遇到的流力與熱傳方程式的正確
運用,目的在教導讀者正確的使用這些方程式,一些較為深入的流力熱傳理論將
不會在這個章節中敘述,有興趣的讀者應可在坊間找到流力、熱傳學的書籍。

1-1 壓降的計算

熱 交 換 器 的 主 要 用 途 乃 藉 由 溫 差 進 行 能 量 的 交 換 ( 此 處 的能 量 以 熱量為
主),由熱力學的第二定律,在無外力控制下,熱量乃由溫度較高的工作流體經
熱交換器再傳至溫度較低的工作流體。熱交換當然是熱交換器的主要功能,然而
工作流體通過熱交換器時所產生壓降的影響,在設計與應用上也是非常重要,這
可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壓降的資料將直接影響到流體機械的選擇(風扇、壓縮機、
泵等),而這些流體機械的起始購置成本與長期操作的運轉成本,對業者而言是
非常重要的資訊,因此工作流體在熱交換器中對壓降的計算評估的重要性並不亞
於熱傳量的計算。流體通過熱交換器的壓降主要可分為管內(或通道內)與管外(或
通道外側)的壓降,本章節主要針對管內部份的壓降與熱傳來探討,管外(通道外)
的熱傳壓降特性較為複雜,此部份的資料將會在後續的章節中探討。

1-1-1 管內壓降分析

管內壓降的變化,可用圖1-1來說明。假設工作流體入口的狀態為 ρ 1 、u 1 、
P 1 、T 1 ,其中 ρ 1 、u 1 、P 1 分別為進口密度、速度與壓力,T 1 為進口溫度;出口狀
態為 ρ 2 、 u 2 、 P 2 、 T 2 ,要正確選用流體機械,(1)到(2)的壓力變化P 1 − P 2 ,即壓降
的資料是非常重要的;要選取流體機械,首先當然要決定流體機械的消耗功率
(power consumption),在熱力學上的功為P Δ V或V Δ P,因此功率可寫為(P Δ V)/ Δ t
或(V Δ P)/ Δ t,如果將管線上壓降與流體流量整合,我們可得到流體機械(以泵為
例)的消耗功率如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3

1 m
Wp = ΔP (1-1)
ηp ρ

其中 η p 為泵的等熵效率 (isentropic efficiency),W p 為泵的功率消耗;從圖 1-1


中的 (A) 區到 (G) 區的壓降可表示如下:

ΔP總壓降 = ΣΔP = ΔPA + ΔPB + ΔPC + ΔPD + ΔPE + ΔPF + ΔPG (1-2)

因此為了得到正確的總壓降,吾人必須計算每一區的壓損,首先我們來看各
區的壓降。
(F)
(E)
ρ2 2 2 2
(G)
熱傳至外界 (D)

ρ1 1 1 1

(A) 流體機械
(C)
(B)

圖 1-1 壓力變化與管路高度、長度與管徑的關係示意圖

1-1-1-1 (A)區的壓降

表1-1 驟縮段的全壓損失係數C o
適用圓、方管

A1 A0 A1 A0
θ u
u

θ = 180°
角度θ,度
A 1 /A 0 10 15-40 50-60 90 120 150 180
2 0.05 0.05 0.06 0.12 0.18 0.24 0.26
4 0.05 0.04 0.07 0.17 0.27 0.35 0.41
6 0.05 0.04 0.07 0.18 0.28 0.36 0.42
10 0.05 0.05 0.08 0.19 0.29 0.37 0.4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 熱交換設計

工作流體由入口 (A) 區到 (B) 區由於流道面積急遽變小,因此壓力會產生相當


的變化,這種原因是入口處面積急速變化而產生的壓力降,我們稱為 Δ P i,Δ P i 與
入口面積變化程度及速度有關,此一部份的壓力變化,一般習慣將之簡化如下:

ρu2
ΔPi = Co (1-3)
2

其中參考速度 u 為驟縮後的速度 ( 參考表 1-1 之附圖 ),驟縮段的全壓損失係數


C o 可參考表 1-1 。

例1-1-1:如下圖所示, A 1 /A 0 = 4,空氣之進入驟縮段前的風速為 1 m/s , 空氣的密


度為 1.2 kg/m 3 ,通過驟縮段後產生的壓降為何?

ui = 1 m/s
A1 uc Ao
ρi = 1.2 kg/m3

1-1-1 解:
驟縮後的工作流體速度會增加,由於流體為不可壓縮,所以:
A1 uC
=
A0 ui

A1/A0 = 4
所以 u C = 4 m/s
Co由表1-1可知為0.41
1 .2 × 4 2
故 ΔPi = 0.41× = 3.9 Pa
2

1-1-1-2 直管區(B)、(D)與(F)的計算

直管區的壓降計算可以由圖 1-2 來說明;如果不考慮熱傳的影響,且假設流


體為不可壓縮狀態下,出口的速度會與進口相同 ( 因為進出口密度相同 ),但如果
有熱量進出該直管區的話,因進出口的溫度不同會造成密度變化,由質量不滅可
知 ρ i u i = ρ o u o,而 ρ i ≠ ρ o,所以進出口的速度會不同,當然這個密度的效應在氣體
上會比較明顯;故通過直管的壓降可分為三部份,如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5

ΔP = ΔPa + ΔPf + ΔPg (1-4)

其中 Δ P a 為速度變化造成的壓降,Δ P f 為工作流體於管內的摩擦壓降,而 Δ P g
為工作流體因高度變化所造成的壓降;以下針對單相流體來對 Δ P a、Δ P f 與 Δ P g 作
說明。

熱傳 Q

圖 1-2 直管區壓降變化示意圖

Δ P a 為速度變化所造成的壓降:

1 1
∴ΔPa = ρo uo2 − ρi ui2 (1-5)
2 2

Δ P g 為重力變化所造成的壓降:

∴ΔPg = ρ g Δh = ρ gL sin θ (1-6)

Δ P f 為摩擦造成的壓降,在一般管線中,Δ P f 所佔的比重約略可超過 85%,因


此,一般快速計算管線內的壓降,可以由 Δ P f 概算得知;Δ P f 的計算茲說明如下。
可以想見摩擦壓降 Δ P f 應與下列參數有關:
(1) 流體的速度 u
(2) 流體的密度 ρ
(3) 流體的黏滯係數 μ
(4) 管路直徑大小 d i
(5) 管路表面的粗糙度 e
假設 Δ P f 與管路長度成正比,所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6 熱交換設計

ΔPf
= Fcn (u , ρ , di , e, μ ) (1-7)
L

其中 F cn 代表某種函數,將式 1-7 經過無因次化的分析後 ( 請參考一般流體力學


的教科書以進一步瞭解為什麼要無因次化 ) ,可以得到一個新的無因次參數 – 摩
擦係數 f ,且摩擦係數 f 與 Re 等參數關係如下:

ΔP ⎛ ρ udi e ⎞ ⎛ e⎞
f ≡ = Fcn ⎜ , ⎟ = Fcn ⎜ Re, ⎟ (1-8)
⎛ L ⎞⎛ ρ u ⎞ ⎝ μ di ⎠
2
4 ⎜ ⎟⎜ ⎝ di ⎠

⎝ di ⎠ ⎝ 2 ⎠

圖 1-3 Moody Diagram (From Moody, L.F., 1944, Trans. ASME, 66:671-684)

其中 ρ ud i μ ≡ Re ,(Reynolds number,雷諾數);此一新導入的無因次參數 f
⎛1 ⎞
(Fanning friction factor, Fanning 摩擦係數其定義為 τ w ⎜ ρVc2 ⎟ ,化簡後如式 1-8
⎝2 ⎠
所示 ),這裡要特別提醒讀者,如果讀者使用的摩擦係數為 Darcy 係數;其定義為
⎛1 ⎞
f D ≡ (D / L )ΔP ⎜ ρVc2 ⎟ ,故 f D = 4 f ,所以會有 4 倍的差異,完全是因為定義不同
⎝2 ⎠
所造成的,一般在密集式熱交換器的使用上,比較傾向使用 Fanning 係數;本書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7

中所用的摩擦係數均採用 Fanning 的定義。


1934 年, Moody 整理相當多的測試資料後,得到如圖 1-3 的結果,此一圖表
說明了 f 與 Re 及 e/d i 間的關係,同時也說明了無因次的好處,並且可適用不同的工
作流體與不同的管徑,當然,也並非說一般物理量在無因次化後都可得到類似圖
1-3 的圓滿結果。下面,我們以兩個例子來說明圖 1-3 的用法。

例1-1-2:如下圖所示,水量 30 L/min 流進一長為 10 公尺的水平直管中,假設水入


口溫度為 T = 20 ° C ,試估算通過管路的壓降:

d i = 2 cm
Q = 30 L/min
L = 10 m

1-1-2 解:
在計算過程中,建議讀者養成使用標準 SI 單位的習慣,如此可避免單位換算
的錯誤 ( 尤其是無因次參數,一定要用標準單位 )
di = 2 cm = 0.02 m
L = 10 m

Q = 30 L / min = 30 L = 0.5 L/s = 0.0005 m3 / s


60s

π π
管內的截面積 Ac = d i2 = (0.02) 2 = 0.000314 m 2
4 4
∴ Q = Ac ⋅ u
0.0005 m3/s = (0.000314 m2)×u
∴ u = 1.59 m/s
水在 20°C 的黏度、密度如下 ( 見附錄資料 )
μ = 1002×10 −6 N⋅s/m 2
ρ = 998.2 kg/m 3
∴ 雷諾數
998.2 × 1.59 × 0.02
Re = = 31680
1002 × 10 − 6
由圖 1-3 來估算 f 值,由於本例為平滑管且 Re = 31680,故可估出 f 約為 0.0058
4L 1 4 × 10 1
∴ ΔP = ⋅ f ⋅ ρu 2 = × 0.0058 × × 998.2 × (1.59) 2 = 14636.6 Pa
di 2 0.02 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 熱交換設計

解題說明
由上例,可簡單歸納壓降的計算流程如下:
(1) 由於一般 L 、 d i 為給定資料,所以需得到 f 、 ρ 、 μ 等資訊後,才能算出
壓降。
(2) 由進口條件,可由表查出密度、黏滯係數再算出 Re 。
(3) 由 f = f (Re , e/d i ) ,若為平滑管 f = f(Re) ,則可由表 1-2 的方程式或由
Moody chart 得到 f 。
4L 1
(4) 壓降估算為 ΔP = ⋅ f ⋅ ρu 2 。
di 2
由於 Moody Chart 為一圖表型式,為了方便對摩擦係數的估算,有很多研究
提出一些方程式方便計算,不過這些方程式在使用上都有範圍的限制,在使用時
要特別注意,表 1-2 即為一些於紊流流動下,平滑管常用的摩擦係數的方程式。

表1-2 紊流流動下等溫摩擦係數方程式
資料來源 方程式 a 適用範圍
( 參考 Kakaç and Liu
2002 一書 )
Blasius f = 0.0791Re −0.25 3×103 < Re < 105
Drew, Koo, and f = 0.00140 + 0.125Re −0.32 3×103 < Re < 5×106
McAdams
Karman-Nikuradse 1 3×103 < Re < 3×106
= 1.737 ln(Re f ) − 0.4
f

或 1 = 4log10 (Re f ) − 0.4


f
可近似為:f = 0.46Re −0.2
Filonenko f = (3.64log 10Re −3.28) −2 3×104 < Re < 106
a
計算時以流體的混和溫度為基準 (bulk temperature)

1-1-1-3 非圓管之壓降計算

在一般應用中,管線除了圓管外,方管也經常使用 ( 例如空調送回風之風
管 ) ,針對這些非圓管壓降的計算,依然可使用如表 1-2 的方程式來計算摩擦係
數,不過不規則管的直徑,必需使用水力直徑 ( 類似等效直徑 ),水力直徑 (hydraulic
4 Ac 4(淨截面面積)
diameter) 的定義為 Dh = = 。
P 截面周長

例 1-1-3:如圖 1-4 所示,試估算同心圓環環側與方管的水力直徑計算,其中 d o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9

為內管之外徑,而 D i 為外管之內徑。
do
a

b
Di

圖 1-4 同心圓環管與方管的水力直徑

1-1-3 解:
由定義直接計算可得:
π π
4 × ( Di2 − d o2 )
Dh ,圓環 = 4 4 = D i −d o
πDi + πd o

4 × (a × b) 2ab
Dh ,方管 = =
2a + 2b a+b

1-1-1-4 螺旋管與渦管的壓降計算

如圖 1-5 所示,螺旋管與渦管在化學反應器、儲存槽中與熱回收系統上的應
用相當普遍,它的優點 ( 與直管比較 ) 為可以大幅節省空間。下面則針對螺旋管及
渦管常用的壓降計算方程式來說明,由於離心力的關係,可以想見螺旋管與渦管
的壓降會比直管大,因此,一般的計算方法都是先算出直管平滑管的摩擦係數 (f s-
) 再乘上一個修正係數方程式;下面則列出螺旋管和渦管的摩擦係數方程式:
螺旋管
(a) 層流流動 (Re < 2300, Manlapaz and Churchill, 1981)
0.5
⎡⎛ ⎞
m

⎢⎜ ⎟ ⎥
⎢ ⎜ ⎟ ⎛ r ⎞ ⎥
fc
= ⎢⎜ 1.0 +
0.18
⎟ + ⎜ + R ⎟ ⎛ De ⎞ ⎥
1.0 ⎜ ⎟ (1-9)
f s ⎢⎜ 35 ⎞ ⎤ ⎟ ⎝⎜ 3 ⎟ ⎝ 88.33 ⎠ ⎥
2 0.5
⎡⎛ ⎠
⎢⎜ ⎢⎜ 1 + ⎟ ⎥ ⎟ ⎥
⎢⎜⎝ ⎢⎝ De ⎠ ⎦⎥ ⎟⎠
⎣ ⎥
⎣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熱交換設計

⎧m = 0 當 De > 40

其中 ⎨m = 1 當 20 < De < 40 ,
⎪m = 2 當 De < 20

而 De 為 Dean number ,定義如下
0.5
⎛r⎞
De = Re ⎜ ⎟ (1-10)
⎝R⎠

(b) 紊流流動 (Srinivasan et al., 1970)


−0.2
⎡ ⎛ R ⎞ −2 ⎤ ⎛R⎞
−0.5

f c = 0.0084 ⎢ Re ⎜ ⎟ ⎥ ⎜ ⎟ (1-11)
⎢⎣ ⎝ r ⎠ ⎥⎦ ⎝r⎠
−2
⎛R⎞ R
其中 Re ⎜ ⎟ < 700 且 7 < < 10
⎝r⎠ r

(a) 螺旋管 (b) 渦管


A

A
V
R r
x
管內壁 H H 管外壁
b V
底部
2r
Section AA
HH-Horizontal plane
VV-Vertical plane

R
2r
b Rmin

Rmax
2r

圖 1-5 (a) 螺旋管; (b) 渦管 (From Shah, R. K. and Joshi, S. D., 1987, in Handbook
of Single-Phas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pp. 5.1-5.46. Wiley, New York)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11

渦管
(a) 層流流動 (Re < 2300, Srinivasan et. al., 1970)

0.63(n20.7 − n10.7 ) 2
fc = 0.3
(1-12)
⎛b⎞
0.6
Re ⎜ ⎟
⎝r⎠

(b) 紊流流動

0.0074(n20.9 − n10.9 )1.5


fc = 0.2
(1-13)
⎡ ⎛ b ⎞0.5 ⎤
⎢ Re ⎜ ⎟ ⎥
⎢⎣ ⎝ r ⎠ ⎥⎦

上式中 n 1 與 n 2 代表渦管開始到結束部份的圈數 ( 這是因為渦管每一圈的半


徑均不同,故需導入使用 n 1 與 n 2 ) ,而 b 的定義可從圖 1-5 得知。

1-1-1-5 擴張管之壓降

表1-3 擴張段的全壓損失係數的C o (適用圓管)

A0 A1 A0 A1
u0 u0
180°
圖 1-6 擴張段示意圖
角度 θ ,度
A1/A0 8 12 16 20 30 45 60 90 120 180
2 0.11 0.11 0.14 0.19 0.32 0.33 0.33 0.32 0.31 0.30
4 0.15 0.17 0.23 0.30 0.46 0.61 0.68 0.64 0.63 0.62
6 0.17 0.20 0.27 0.33 0.48 0.66 0.77 0.74 0.73 0.72
10 0.19 0.23 0.29 0.38 0.59 0.76 0.80 0.83 0.84 0.83
16 0.19 0.22 0.31 0.38 0.60 0.84 0.88 0.88 0.88 0.88
資料參考來源: ASHRAE Handbook , Fundamentals , 1997 , 32 章

與 1-1-1-1 類似,不過,流體流經擴張管時,並不是真正的「壓降」,反而
會有「壓升」的現象,這是因為速度減慢,速度部份的壓力轉換到靜壓來,因此
壓力不降反升。
ρu 2
∴ ΔP = ΔPe = Co (Co見表 1-3)
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熱交換設計

1-1-1-6 彎管部份的壓降

表1-4 90°多片組合型式之轉彎之全壓損失係數的C o (適用圓管)


D=2r D=2r D=2r

φ=90° φ=90° φ=90°


R R R

u u u
五片 5-piece 四片 4-piece 三片 3-piece

圖 1-7 多片組合型式之彎管
R/D
彎頭組成片數 0.5 0.75 1.0 1.5 2.0
5 -- 0.46 0.33 0.24 0.19
4 -- 0.50 0.37 0.27 0.24
3 0.90 0.54 0.42 0.34 0.33

90° 彎管部份的壓降的 C o 值可以直接參考表 1-4 ,表 1-4 為多片型式組成彎管


時的壓降計算表,如果是平滑管型式的彎頭 ( 如圖 1-8 所示 ),一般多以彎管的摩擦
4 Lc 1
係數 f c 來計算彎管的壓降,即: ΔPc = ⋅ f c ⋅ ρu 2 ,一些常用彎管的摩擦係數
di 2
方程式如下:
層流 (Idelchik,1994)
−0.175
⎛R⎞
f c = 5Re −6.5 ⎜ ⎟ 當 50 < De ≤ 600 (1-14)
⎝r⎠
−0.225
⎛R⎞
f c = 2.6 Re −5.5 ⎜ ⎟ 當 600 < De ≤ 1400 (1-15)
⎝r⎠
−0.275
⎛R⎞
f c = 1.25Re −4.5 ⎜ ⎟ 當 1400 < De ≤ 5000 (1-16)
⎝r⎠

上述方程式適用於平滑彎管,角度在360°以內(必需在層流區,Re < 2300),


其中R與r分別代表轉彎與彎管本身的半徑(見圖1-8說明),De為Dean number,見
式1-10之定義。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13

φ=45°

φ=90°
D=2r D=2r D=2r

R R R
φ=180°
u u
u

圖 1-8 平滑彎管 (45° 、 90° 與 180°)

若彎管型式為平滑型,當紊流流動時,Ito (1959) 建議下列的方程式可供使


用 (2×10 4 < Re < 4×10 5 , φ 為彎管角度,可為 45°、90°或180°,見圖1-8)。

ρu 2
ΔPc = Co (1-17)
2

⎧ ⎛R⎞ ⎛R⎞
−2

⎪0.00873 ⋅ B ⋅ φ ⋅ f c ⋅ ⎜ ⎟ 其中 Re ⎜ ⎟ < 91
⎪ ⎝r⎠ ⎝r⎠
Co = ⎨ 0.84 −2
(1-18)
⎪ −0.17 ⎛ R ⎞ ⎛R⎞
⎪0.00241 ⋅ B ⋅ φ ⋅ Re ⎜ ⎟ 其中 Re ⎜ ⎟ ≥ 91
⎩ ⎝r⎠ ⎝r⎠
−0.25
⎛ ⎛r⎞ ⎞
2
⎛R⎞
−0.5

而 f c = ⎜ 0.00725 + 0.076 Re ⎜ ⎟ ⎟ ⎜ ⎟ (1-19)


⎜ ⎝ R ⎠ ⎟⎠ ⎝r⎠

上述方程式中的φ為彎管的角度,以度來表示;而B的值與彎管角度有關,表示
如下:
當 φ = 45°, B = 1 + 14.2(R/r)−1.47 (1-20)

⎧ ⎛R⎞
⎪0.95 + 17.2 ⎜ r ⎟ 當 R < 19.7
r
當φ = 90°, φ = 45° B = ⎨ ⎝ ⎠ (1-21)
⎪1 當 R ≥ 19.7
⎩ r

當φ = 180°,B = 1 + 116(R/r)−4.52 (1-2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4 熱交換設計

1-2 基本熱傳學簡介

1-2-1 前言

本章節的內容僅在簡略的介紹熱傳學理論,以搭配熱交換器設計上的需要,
並提供一些常用的設計方程式,其他比較深入的課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書目
如下:
Holman, J. P. (1990) Heat Transfer
Mills, A. F. (1995) Basic Heat and Mass Transfer
以下,即針對本書的需要來介紹基本熱傳學。

1-2-2 熱傳基本模式

表1-5 熱傳模式與熱傳機制
熱傳模式 熱傳機制
傳導 分子在短距離碰撞
對流 流體本身的運動
輻射 光子傳遞

從熱力學中,我們知道,能量 (energy) 的傳遞來自於溫度差或更精確的說為


溫度梯度 (temperature gradient) ,而熱量傳遞的方式可歸納為傳導 (conduction) 、
對流 (convection) 與輻射 (radiation) ,見表 1-5 之說明。
對傳導與輻射而言,它們的傳遞方式發生範圍在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的粒
子,傳導是藉由分子在很短的距離內相互碰撞來傳遞能量,輻射的傳遞則藉由光
子 (photons) 以光速穿過空間來傳遞。
對流熱傳與上述熱傳方式最大的差異乃在於它藉由流體本身的運動來傳遞
能量,在對流熱傳上又有下面幾種不同的模式:
自然對流:流體因為密度不同而引發的流動。
強制對流:即為典型的對流,藉由外加的動力促使流體流動來傳遞熱量。
沸騰:當液體的溫度高於沸點時的汽化現象,此時熱傳機制主要藉由潛熱來
傳送。
冷凝:當氣體溫度低於冷凝溫度時產生的凝結現象,此時熱傳機制同樣主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15

藉由潛熱來傳送。
在熱交換器的應用上,對流 ( 工作流體 ) 與傳導 ( 熱交換器本體 ) 是最常見到的
熱傳模式,本書主要亦以對流熱傳與傳導來向讀者介紹。熱傳學,顧名思義,最
重要的物理量,當然是單位時間的熱傳量 Q( 單位為瓦特 Watt ,簡稱 W ,記住 W
要大寫,不是小寫,一般在科學記號上以人名為單位時,該單位要大寫,例如焦
耳, J) 。除了 Q 外,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為熱通量 q (heat flux) ,為單位面
積的熱傳量,因此 q 可寫為:

q = Q/A (1-23)

T1

T2

Tw1 Tw2

圖 1-9 管壁內熱傳導溫度變化示意圖

其中 A 為熱交換表面的參考面積。如果將熱傳學和電學來對照,可以發現其
中有若干相似之處,例如電流是由高電位處傳至低電位處,同樣的熱量也是由高
溫傳至低溫,因此這些物理量中有類比的特性,即:

ΔV ~ ΔT (1-24)

I~Q (1-25)

由歐姆定律知 Δ V 與 I 間成一正比關係,其比例常數稱之為電阻 R ,即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6 熱交換設計

R = Δ V/I 或 I = Δ V/R (1-26)

同樣的, Δ T 與 Q 間的比例常數 R ,我們稱之為熱阻

∴R = Δ T/Q 或 Q = Δ T/R (1-27)

記得上面提到熱傳的模式包括傳導、對流與輻射,這幾種熱傳模式又有各自不同
的基本定律,例如: (Fourier Law)

ΔT
q=k (傳導,見圖1-9) (1-28)
ΔX

k:熱傳導係數 (thermal conductivity),這個比例常數通常可假設與距離 X 及溫度


ΔX
T 無關,為材料的輸送性質之一,所以傳導的熱阻為 RCOND = 。
kA
又例如: (Newton's cooling law)

Q = hAΔT ( 對流,見圖 1-10) (1-29)

其中 ΔT = T w − T b ,而 h 為對流熱傳係數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或簡稱熱


傳係數。
Tb
流體

Tw

圖 1-10 熱對流熱傳示意圖

1
所以對流的熱阻為 RCONV = ,不管是傳導或是對流的熱阻,其中的比例值
hA
k 、 h 經常不是一個固定值,尤其是對流熱傳係數 h 。以典型的熱交換器而言,熱
傳的模式包括兩種工作流體的熱對流與熱交換器本體的熱傳導 ( 見圖 1-11) 。因此
考慮如圖 1-11 所示,熱通量可表示如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17

q1 = h1 (Th − Tw,1 ) (1-30)

qw = k
(T
w ,1 − Tw,2 )
(1-31)
ΔX

q2 = h2 (Tw,2 − Tc ) (1-32)

Q1 Qw Q2

流體1 流體2

h1 h2

Q
T T w2
h T w1
Tc

圖 1-11 熱交換器兩側熱對流時熱傳示意圖

所以在下標1、w及2區的熱傳量Q1、Qw 與Q2 分別為

Q1 = q1 Aw1 = h1 Aw1 (Th − Tw,1 ) (1-33)

Tw,1 − Tw,2
Qw = qw A = kA (1-34)
ΔX

Q2 = q2 Aw 2 = h2 Aw 2 (Tw,2 − Tc ) (1-35)

在穩定狀態下熱傳量是平衡的,故

Q1 = Qw = Q2 = Q (1-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8 熱交換設計

改寫式1-36如下:

Q = h1 Aw1 (Th − Tw,1 ) ⇒


Q
= Th − Tw,1 (1-37)
h1 Aw1

Q = kA
(T
w ,1 − Tw,2 )

Q
= Tw,1 − Tw,2 (1-38)
ΔX kA
ΔX

Q = h2 Aw 2 (Tw,2 − Tc ) ⇒
Q
= Tw,2 − Tc (1-39)
h2 Aw 2

將式1-37、式1-38與式1-39加總可得

⎛ ⎞
⎜ 1 1 1 ⎟
⎜ + + ⎟ Q = Th − Tc (1-40)
⎜ h1 Aw1 kA h2 Aw 2 ⎟
⎝ ΔX ⎠

1
∴Q = (Th − Tc ) (1-41)
⎛ ⎞
⎜ 1 1 1 ⎟
⎜ + + ⎟
⎜ h1 Aw1 kA h2 Aw 2 ⎟

 Δ
X

UA

其中 U 一般習稱為總熱傳係數, A 為參考面積

1 1 ΔX 1
∴ = + + (1-42)
UA h1 Aw1 kA h2 Aw 2

式 1-42 告訴讀者一些很重要的訊息如下:
(1) 串聯的熱阻抗,如同電阻的串聯型式是可以直接加總而得,即

1 1 ΔX 1
∴ = + +
UA
N N h1 Aw1 kA
N h2 Aw 2
總阻抗 管壁阻抗
N
熱側阻抗 冷側阻抗

R = R1+Rw+R2 (1-43)

(2) 從式 1-43 ,讀者可初步估算熱阻抗 R 1 、 R w 與 R 2 的大小,再決定應採取怎


樣的步驟來改善熱交換器性能。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hapter 1 基本熱傳與流力簡介 19

有關熱阻抗的定義,也有一些採用「分離面積」的定義,即將式 1-42 乘上參


考面積 A :

1 A ΔX A
∴ = + + (1-44)
U
N h1 Aw1 Nk h2 Aw 2
總阻抗
N 管壁阻抗
N
熱側阻抗 冷側阻抗

即 r = r1 + rw + r2 (1-45)

若參考面積 A = Aw1 = Aw2 (例如平板)

1 1 ΔX 1
則 = + + (1-46)
U h1 k h2

例 1-2-1:一殼管式冷凝器,管外殼側為 R-22 冷媒,管內為冷卻水,h 1 為水側熱傳


係 數 , 其 值 約 為 4000 W/m 2 ⋅K , h 2 為 R-22 平 滑 管 之 冷 凝 熱 傳 係 數 約 為 2000
W/m 2 ⋅K ,銅管 k 值為 386 W/m⋅K ,管壁厚度約為 1.5 mm ,現在,如果要採用熱傳
增強管來改善該殼管式熱交換器的性能,則熱傳管該如何選擇 ?( 管內增強 ? 管外
增強或管內外都增強? )
1-2-1 解:
由於是平滑管,管內的面積與管外的面積相差不多,故 A w1 ≈ A w2,故以管壁
外表面積 A 做為參考面積,故:
1 1 ΔX 1
≈ + +
U h1 k h2

1 0.0015 1
= + +
4000 386 2000
= 0
.
+ 0
000255

+ 0
.0000039 .0005

水側阻抗r1 管壁阻抗rw 冷媒側阻抗r2

可知 rw 甚小可予以忽略

1
∴ ≈ r1 + r2 = 0.00025 + 0.0005 (m2⋅K/W)
U

因此,此時若選取管外增強管方式將比較合適 ( 當然管內外都增強亦可行 )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20 熱交換設計

例 1-2-2 :同例 1-2-1 ,若原熱傳管為 26 牙增強管,其熱傳係數為 20000 W/m 2 ⋅K ,


同樣的,如果要採用熱傳增強管來改善該殼管式熱交換器的性能,則熱傳管應如
何進一步改善 ?( 管內增強 ? 繼續加強管外或管內外都增強? )
1-2-2 解:
1 1 0.0015 1
≈ + + ≈ 0.00025 + 0.00005 (m2⋅K/W)
U 4000 386 20000
因此,此時若要再適度的改善殼管式熱交換器的性能,應從管內側著手,亦
即選擇管內增強表面如微鰭管或是五星鋁條型式等的熱傳增強管。
解題說明
例 1-2-1 與 1-2-2 的結論:花錢要花在刀口上,要改善熱阻,應先從阻抗大的
著手,才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1-2-3 常用的管內單相熱傳係數

與摩擦係數類似,單相的熱傳係數也與流體的流動型態有關 ( 層流或紊流 ) ,
並且由於熱邊界層發展的影響,熱傳係數也會隨著流動方向而遞減 ( 尤其層流流
動下時更為明顯 ) ,本章節的目的並不在於要完整的去交待對流熱傳的相關理
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Mills (1995) 一書。
同樣於摩擦係數 f ,通常我們也將熱傳係數以無因次化的方式來表現,最常
用到的無因次熱傳係數為紐塞數 (Nusselt number ,簡寫為 Nu ) ,其定義如下:

hL
Nu = (1-47)
k

其中 L 為特徵參考長度,而 k 為工作流體之熱傳導係數,請特別注意式 1-47


中的特徵長度的使用,不同的研究可能會採用不同的特徵長度,例如密集式熱交
換器中,有的研究會採用水力直徑,而有的研究會使用固定幾何尺寸 ( 如管外
徑 );因此當讀者在應用相關方程式計算熱傳係數 h 時,請務必正確使用原本的特
徵長度。
下面則提供一些常用的熱傳係數方程式供讀者參考 ( 適用於圓管 ),由於熱傳
係數與流體流動型態有關,因此這些方程式又分為層流與紊流兩方面來說明,在
層流流動方面,熱傳係數受邊界狀態的影響甚大,因此在層流流動下,使用者應
針對邊界條件判斷方程式是否適用,如圖 1-12(b) 所示 ( 以加熱為例 )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快速索引

熱管 密集式熱交換器


微細 凝
通道 器

殼管式熱交換器
蒸發器

主題分類
熱交換器 846
熱交換 851
兩相流 852
質量傳遞 853
熱管 854
鰭片 856
設計經驗方程式與圖表 (鰭片/管外側性能) 856
設計經驗方程式與圖表 (通道熱流性能) 857
設計經驗方程式與圖表 (質量傳遞) 859
設計經驗方程式與圖表 (兩相流熱流特性) 86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46 熱交換設計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熱交換器
分類 2-1, 30

回復式 2-1, 30-33

總熱傳係數 1-2-2, 2-2, 3-2, 18, 40, 75, 284,


8-2-1, 9-3, 11-2 323, 442

密集式 5-7
定義 表3-1, 3-1 70, 71-72
最小流道面積 3-1 71-73
水力直徑 3-1 72
收縮比 3-1 72
正向截面積 3-1 72
正面風速 3-1 72
最大流速;即通過最小流道面積時的流速 3-1 72
熱交換器的熱傳面積與體積比 3-1 72
鰭片效率方程式 表3-2 76-78
壓降組成與計算 3-3, 3-4-2 84-87, 96
驟縮與驟升 3-3 85-91
多管型之Ke與Kc值 3-3, 圖3-13 88
平行管型式之Ke與Kc值 3-3, 圖3-14 89
管鰭型之Ke與Kc值 3-3, 圖3-15 90
三角型鰭片之Ke與Kc值 3-3, 圖3-16 91

殼管式 21,30, 54, 61


常見型式 2-1, 9-1 21, 30, 306-310
基本選取法則 9-2 311-320
設計流程 9-3 320-323
設計方法 (Kern method) 9-4 332-333
設計方法 (Bell-Delaware method) 9-5 335-359
A、B、C、E、F stream 9-5-1 336
baffle cut對熱傳的影響(Jc) 9-5-2, 圖9-31 344-345
流體洩漏部份對熱傳的影響(J A ) 9-5-2, 圖9-32 345-346
流體旁通對熱傳的影響(J b ) 9-5-2, 圖9-34 346-348
噴嘴進出口的不等隔板間距對熱傳的影響(J s ) 9-5-2, 圖9-35 348-349
層流流動下溫度分布不均勻對熱傳的影響(J r ) 9-5-2, 349-350
圖9-35~9-36
壓降進出口與內部的不等隔板間距的校正係數 9-5-3 352-353
(R s )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847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流體旁通對壓降的影響 (R b ) 9-5-3, 圖9-40 353-354
流體洩漏效應對壓降的影響 (R A ) 9-5-3, 圖9-42 354-355
設計方法 (ESDU method) 9-6 364-377
TEMA 9-1 306
擋板 9-2-4, 9-2-7 313-315, 318
擋板型式 9-2-4 314-315
傳熱管排列 9-2-5 316-317
噴嘴 9-2-10 319-320, 348
回數 9-2-9 319
洩漏 (leakage) 9-5-1 336
旁通 (bypass) 9-5-1 336
P-NTU關係式 表9-2 324-332

板式 5-15
型式 10-0 386-387
工作原理 10-0, 10-2 386-387, 389-391
優點與限制 10-1 387-389
板片之構造 10-2, 10-2-2 389-390, 393-394
內部流場安排 10-2-1 391-393
傾斜角對流場之影響 10-2-3 394-395
板片縱向方向熱傳對性能的影響 10-2-4 395
不均勻流動對熱流特性的影響 10-2-5 397-399
不同流動型態之P、R、NTU的關係 表10-2 402-409
不同安排型式的R1、Np、P1與F間關係 表10-3~10-10 411-418
混合板片 10-5 424-429

鰭管式
鰭片型式 2-2, 5-0, 5-3 38-39, 140, 147
裸管管陣 2-3-3, 5-1 55-57, 141-145
分離型圓形鰭片 5-2 145-146
連續式鰭片 (含一些參數符號定義) 5-3, 圖5-8 147-148
鰭片與熱傳管間的接觸阻抗 5-3-1 148-149
交錯流動下ε -NTU與排數的關係式 表5-1 152
平板型鰭片 5-3-2, 6-5-1 153, 221
波浪型鰭片 5-3-3, 6-5-2 157, 223
扁管式百葉窗型鰭片 5-3-4-1 164
圓管式百葉窗鰭片 5-3-4-2, 6-5-3 167, 224
裂口型鰭片 5-3-4-3, 6-5-4 169, 225
複合式百葉窗型鰭片 5-3-4-4 171
渦流產生器式鰭片 5-3-4-5 172-174
連續鰭片效率計算方法 (乾盤管) 5-3-1 149-15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48 熱交換設計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連續鰭片效率計算方法 (濕盤管) 6-4, 6-4-2 207, 210-215
連續鰭片濕總熱傳係數法 (濕盤管) 6-4-1 209

套管式
分類與優點 5-1 276-280
熱流性能計算分析 8-2 280-281
串、並多聯式系統 8-3 289-298
壓降的計算方法 8-4 299-302

再生式
工作原理 2-1, 18-0 33-34, 658
優點 18-0 658-659
分類 18-1 659-662
填料 18-2 662-664
固定床型式熱流設計方法 18-3 664
平衡、非平衡;對稱、非對稱 18-3 664-678
板片軸向熱傳導效應的影響 18-3-3 678-680
轉輪式 18-4 684
流動方向熱傳導效應的影響 18-5 690-692

直接接觸式 7-23
冷卻水塔 2-1 35
冷卻水塔填料 2-1, 17-1-1 35-36, 634
冷卻水塔分類 17-1-2 635-639
冷卻水塔墨客法(The Merkel Method) 17-2-1 640-643
冷卻水塔操作線 17-2-1 643-644
交流式冷卻水塔 17-4 651
溫度差(Range)與溫度差距(Approach) 17-2 640
路易關係式(Lewis relation) 6-2, 17-2 201, 640

直接接觸熱傳的形式 16-1-1 606-608


直接接觸熱傳的填料 16-1-1 608-609
分類 16-1-2 609-613
直接接觸熱交換的熱流分析(無質傳效應) 16-2 613
質傳與熱傳的類比 16-3 619
隨意填料的Fp值 表16-3 623
塔槽的溢流 16-3 622-623
直接接觸熱交換的熱流分析(有質傳效應) 16-4 625

性能評估
目的 7-2 25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849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評價方法分類 7-2 259
FG法則 7-2 259, 264
FN法則 7-2 259
VG法則 7-2 259, 261
數理法則 7-2-1 260
通用熱交換器性能評價方法 7-3 265
體積優先評價法 7-4 271-272
j/f評價方法 7-4 271-272

流動型態
平行流 (parallel flow) 2-2 40
逆向流 (counter flow) 2-2 40
交錯流 (crossflow) 2-2 41
混合流動方式 (mixed flow) 2-2 41
完全混合(mixed)與完全不混合(unmixed) 2-3-3 55-57

設計方法 (UA-LMTD-F) 2-3-1 45


對數平均溫差 (LMTD) 2-3-1 48
校正係數 (F) 2-3-1 48
溫度有效度 (P) 2-3-1 48
冷熱側熱容比值 (R) 2-3-1 48
設計流程 (rating) 2-4-1-1 62
設計流程 (sizing) 2-4-2-1 63

設計方法 ( ε -NTU) 2-3-2, 51


有效度 ( ε ) 2-3-2 51
最大可能熱交換量 (Qmax) 2-3-2 52-53
傳遞單位 (NTU) 2-3-2 51
ε-NTU關係式 表2-2 60-61
合理的有效度設計點 圖2-31 55
設計流程 (rating) 2-4-1-1 62
設計流程 (sizing) 2-4-2-1 63

設計方法 (P-NTU) 9-3, 10-3 322, 401

污垢(結垢)的影響 11-0, 11-1, 11-4 436, 437, 452


影響結垢的重要參數 11-1-2 438-439
結垢的速率 11-2 440

結垢的型態 11-1-1 437


析出結垢 (precipitation fouling) 11-1-1 43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50 熱交換設計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微粒結垢 (particulate fouling) 11-1-1 438
化學反應結垢 (chemical reaction fouling) 11-1-1 438
腐蝕結垢 (corrosion fouling) 11-1-1 438
凝固結垢 (solidification fouling) 11-1-1 438
生物結垢 (biological fouling) 11-1-1 438

總污垢係數 11-2 443-444

污垢係數 (不同流體與應用條件) 表11-2~11-11 445-448


水的污垢係數 表11-2 445
工業用流體之污垢係數 表11-3 446
化工製程用流體之污垢係數 表11-4 446
天然氣-石化製程工作流體之污垢係數 表11-5 446
原油之污垢係數 表11-6 447
真空用流體之污垢係數 表11-7 447
裂解與焦炭過程用流體之污垢係數 表11-8 447
Light ECDS and lube oil processing streams 表11-9 447
之污垢係數
廢氣型態之污垢係數 表11-10 448
工業、石化業氣體污垢係數 表11-11 448

清潔係數 (cleanliness factor) 11-2 444-445

結垢基本物理模式 11-3 450

污垢的熱傳導係數 表11-12 452

汙垢的清理 11-5 456


生物結垢之消除方法 11-5 460-461
化學防垢處理 11-5 457-458
機械式除垢方法 11-5 456-457, 458-459

常見污垢的熱傳導係數 表11-12 452

多成分混合物冷凝器 15-4 572


Colburn-Hougen與Colburn-Drew法 15-4-1 572-576

多成分混合物蒸發器 15-6 594


Modified Silver法 15-6 594-598

不均勻流動
分類 13-1-1 495-49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851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影響 13-0, 13-3 494, 521-522
整體不均勻流動的影響 (逆向與平行流) 13-1-2 496
整體不均勻流動的影響 (交錯流動) 13-1-3 501
通道與通道間的不均勻流動 13-1-4 503
多孔管引起的不均勻流動 13-1-5 511
操作條件變化所引起的不均勻流動 13-1-6 513
集管與匯流管 13-2 516
多管式冷板 13-2-2 517-519
斜流式集管設計 13-2-3 519-521
熱交換
基本熱流
管內壓降分析 1-1-1 2-4
摩擦係數 1-1-1, 3-3 6-7, 85-86
直管區壓降 1-1-1-2 4-6
非圓管之壓降計算 1-1-1-3 8-9
水力直徑 1-1-1-3 8-9
熱傳模式與熱傳機制 1-2 14
直管內單相熱傳 1-2-3-1 21
速度與溫度邊界層於管內發展 1-2-3 21
各種形狀與邊界條件下完全發展條件下的熱傳 表1-7 23
係數與摩擦數的關係

攪拌容器
形式 19-1 703
剪應力與切變率 19-0 700
鄰近設計攪拌器 (proximity) 19-1 703
非鄰近設計攪拌器 (nonproximity) 19-1 703
牛頓與非牛頓流體 19-0 700
剪力增稠流體 19-0 700
剪力減稠流體 19-0 700
漩渦(swirl)與渦流(vortex) 19-1 705
牽引管(draft tube) 19-1 706
熱交換管型式設計 19-2 706-707
螺旋管內熱傳性能 19-3-1 709-710

製程整合技術
熱管理 12-0 464
狹點 (Pinch) 12-1-2 466
複合負載曲線 (Composite Curve) 12-1 465
熱流與冷流 12-1-1, 12-1-2 465-466
總複合負載曲線 (Grand Composite Curve) 12-2 47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52 熱交換設計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狹點三大原則 12-3 475
CP原則 12-3 477
熱交換器網路 12-3-2 476
外加冷卻設備與外加加熱設備的選用 12-3-3 480
最小溫度的選取原則 12-4 482
無Pinch的設計 12-6-1 488
Threshold問題 12-6-1 488
多Pinch的觀念 12-6-2 489

微細系統的模擬與特性
作用力與尺度的關聯 21-0 784
稀薄效應 (rarefaction effect) 21-0, 21-2 784, 789
可壓縮特性(compressibility) 21-2 789
黏滯加熱特性 (viscous heating) 21-2 789
熱匍匐現象 (thermal creep) 21-2 789
連續流體 (Navier-stokes equation) 21-2-1 790
滑移邊界條件 21-2-2 791
Boltzmann Equation 21-2-3 794
Hyperbolic heat Equation 21-2-4 797

微通道
層流流動下的摩擦特性 21-3-2 800
完全發展 (流場) 21-3-2 801
完全發展 (溫場) 21-4-1 811
發展長度 21-3-2 801
紊流流動下的摩擦特性 21-3-3 809
粗糙度對摩擦特性的影響 21-3-4 810
層流流動下的熱傳特性 21-4-1 811
紊流流動下的熱傳特性 21-4-4 823
兩相流
常用的兩相流之符號 表4-1 108-110

流動沸騰熱傳 4-3 115


合成法 (superposition model) 4-3-1 115-116
加強模式法 (enhanced model) 4-3-2 115, 118
漸進模式法 (asymptotic model) 4-3-3 115, 120

池沸騰 (核沸騰) 4-2 111

兩相壓降 4-6 128


均質法(homogeneous model) 4-6 128-130
兩相摩擦係數 4-6 12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853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兩相平均黏度 4-6 129
兩相平均密度 4-6 130
氣相部份、液相部份與全部液相乘數 4-6 130
分流法(separated model) 4-6 130-131
小管徑修正 4-6 133

管內冷凝 4-5 128

管外冷凝 4-4 122-123


管陣的冷凝模式 4-4 125
速度效應 4-4 125
管陣效應 4-4 125-126

兩相流譜 4-1
水平管內之分層流 4-1 106
水平管內之波浪流 4-1 106
水平管內之氣泡流 4-1 105
水平管內之間歇流 4-1 106
水平管內之環狀流 4-1 107
垂直管流譜 4-1 105, 107

多成分混合物
起泡點 15-1 557
露點 15-1 556
共沸、非共沸與近共沸 15-1-1 556-557
平衡比 15-1-2 559-561
溫度-濃度關係曲線 圖15-2, 15-1-2 557-558
質傳對熱傳的影響 15-2 561
Ackermann校正值 15-2-1 566
冷凝器 15-4, 15-4-4 572, 582
蒸發器 15-6 594
均勻冷凝與差分冷凝冷卻線 15-4-2, 15-4-3 579-582
多成分冷凝器設計流程 15-4-4 582-584
蒸發與沸騰現象 15-5 584
池沸騰(Pool Boiling) 15-5-1 584
強制流動沸騰(Convective Boiling) 15-5-2 590
質量傳遞
濃度定義 14-0, 14-1-1 526-527, 528
數量濃度 14-1-1 528
質量濃度 14-1-1 528
莫耳濃度 14-1-1 52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54 熱交換設計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質傳係數 6-5-5, 14-1-2 226, 530

質傳設計經驗方程式 表14-5, 538-540

總質傳係數 14-3 549-552

平衡濃度 14-3 549-550

亨利定律 14-1-3, 15-1-2 536, 558

Raoult 定律 15-1-2 558

質量擴散係數 14-0, 14-2-2 527, 540-541


Sherwood與Pigford快速計算方程式 14-2-2 544
Stokes-Einstein方程式 14-2-2 545
Wilke and Chang方程式 14-2-2 545
常見物質在的質量擴散係數 表14-8、14-9 546-548

質傳有關的無因次參數 表14-4 538

濕盤管
濕空氣之熱質傳驅動勢 6-2 200
空氣線圖 6-1 193-198
濕空氣特性 表14-1 529
Threlkeld法之計算流程 6-4-3 215-218
除濕狀態方程式 (process line equation) 6-4-4 218-221

多元混合物的質量傳遞分析 15-3 569


二元與多元混合物質傳分析 15-3-1 569-571

冷卻水塔 見熱交換器直接接
觸式部份

直接接觸熱交換 見熱交換器直接接
觸式部份

多成分混合物 見熱交換器多成分
混合物部份
熱管
基本原理 20-0, 20-1 720, 72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855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常見的型式 20-0 721
管蕊型式 20-1-5 733-734

物理、材料、流體與流動特性
表面張力與潤濕特性 20-1-1 724
接觸角 20-1-1 725
液體傳輸係數(liquid transport parameter) 20-2-2 750
有效熱傳導係數 20-1-5, 表20-2 737, 735-736,
工作流體 20-2-2 750
管材 20-2-1 747
孔隙率 20-1-5, 表20-2, 表 737, 735, 742, 745
20-5, 表20-6
最小毛細半徑 20-1-5, 表20-5, 表 737, 742, 745
20-6,

限制 20-1-3 729
蒸氣壓限制 (vapor pressure limit) 20-1-3 729
音速限制 (sonic limit) 20-1-3 729
攜帶限制 (entrainment limit) 20-1-3 729-730
循環限制 (circulation limit) 20-1-3 730
沸騰限制 (boiling limit) 20-1-3 730
連續流體限制 (continuum flow limit) 20-1-3 731
凍結限制 (frozen startup limit) 20-1-3 731

熱管內的阻抗分布 20-1-4 731

啟動 20-2-3
均勻啟動 (uniform startup) 20-2-3 752
凍結啟動 (frozen startup) 20-2-3 752-753
氣体充填起動 (gas loaded startup) 20-2-3 753

限制的估算 20-3 754


毛細結構所提供的壓差估算 20-3 754
總壓降的估算 20-3-3 761
音速限制下的最大熱傳量 20-3-4 762
最大蒸氣壓下的熱傳量 20-3-4 762
沸騰限制下的最大熱傳量 20-3-4 763

特殊熱管 20-4 767


可變熱導熱管 20-4-1 767-771
熱二極管和熱開關 20-4-2 772-774
微熱管 20-4-3 774-77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56 熱交換設計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迴路熱管 (loop heat pipe) 20-4-4 775-776
毛細泵迴路熱管 (capillary pumped loop) 20-4-4 777
震盪熱管 (pulsating heat pipe) 20-4-5 777-778
氣腔室 (平板式熱管,Vapor Chamber) 20-4-6 778-780
鰭片 2-2, 3-2 36, 73
鰭片效率 (fin efficiency) 3-2 74
常見的密集式熱交換器鰭片效率方程式 表3-2 76-78
Schmidt 法 3-2, 5-3-1 79-81, 151
區塊法 3-2 81
接合方式 3-2, 84
壓降計算與分析 3-3 84
流經鰭片壓降的組成 3-3 84-85
濕鰭片效率 6-4-1, 6-4-2 207, 210

表面效率 (surface efficiency) 3-2, 5-3-1 74-75, 151


濕表面鰭片效率 6-4-1 209-210
設計經驗方程式與圖表 (鰭片/管外側性能)
鰭管式熱交換器 (無質傳)
連續式平板鰭片 (McQuiston) 式5-32~5-35 154
連續式平板鰭片 (Kayansayan) 式5-36 155
連續式平板鰭片 (Gray and Webb) 式5-37~5-40 155
連續式平板鰭片 (Wang et al.) 式5-41~5-53 156-157
連續式波浪鰭片 (Webb) 式5-54~5-61 158
連續式波浪鰭片 (Kim et al.) 式5-62~5-65 158-159
連續式波浪鰭片 (Wang et al.) 式5-66~5-98 159-162
連續式平滑波浪鰭片 (Mirth and Ramadhyani)
式5-99~5-104 162-163
百葉窗(圓管) 式5-110~5-130 167-169
百葉窗(扁管) 式5-105~5-109 165-167
複合百葉窗 式5-146~147 171
裂口式鰭片 (Nakayama and Xu) 式5-131~5-136 169-170
裂口式鰭片 (Wang et al.) 式5-137~5-145 170-171
裸管式 (排列式) 式5-1~5-4, 圖 141-142
5-3~5-4
裸管式 (排列式),低排數修正式 式5-17~5-19 145
裸管式 (交錯式) 式 5-5~5-8, 圖 5-3, 141-142
圖5-5
裸管式 (交錯式),低排數修正式 式5-14~5-16 145
理想管陣之j、f與雷諾數之關係圖 (不同排列方式 表9-3, 圖9-30, 式 343-344
的影響) 9-63~9-64
分離型圓形鰭片熱交換器 式5-20~5-25 14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857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鰭管式熱交換器 (有質傳)

濕空氣比容 式6-15~6-16 197


乾空氣焓值 式6-18 198
水蒸氣焓值 式6-19 198
濕空氣焓值 式6-20 198
空氣露點溫度 式6-12~6-13 198
空氣比濕 式6-7, 6-22 194, 198
平板鰭片 (式6-127利用乾盤管資料來計算) 式6-88~6-95 222, 228
式6-127~6-133
波浪鰭片(式6-134利用乾盤管資料來計算) 式6-96~6-106 223-224, 228-229
式6-134~6-140
百葉窗 (式6-141利用乾盤管資料來計算) 式6-107~6-114 224-225, 229-230
式6-141~6-147
裂口式鰭片(式6-148利用乾盤管資料來計算) 式6-115~6-124 225, 230
式6-148~6-154
親水性鰭片壓降計算方程式 式6-155~6-169 230-231
設計經驗方程式與圖表 (通道熱流性能)
直管紊流流動下等溫摩擦係數方程式 圖1-3, 表1-2 6, 8
直管熱傳係數之方程式 (層流流動) 表1-6 22
直管熱傳係數之方程式 (紊流流動) 表1-8 24
直管熱傳係數之方程式 (含層流、紊流流動、過渡 式8-1~8-3 281
區與流體性質的影響)

各種形狀與邊界條件下完全發展條件下的熱傳 表1-7 23
係數與摩擦數的關係

彎管的摩擦係數 (層流) 式1-14~1-16 12


彎管的摩擦係數 (紊流) 式1-17~1-22 13
渦管 (層流與紊流) 式1-12~1-13 11
螺旋管 (層流與紊流) 式1-9~1-11 9-10
彎管與渦管的熱傳經驗式 表1-9 27

密集熱交交換器通道內的驟縮與驟升係數 表3-13~3-16 88-91

板式熱交換器之熱流計算經驗方程式 式10-40~10-60, 表 419-424


10-11

再生式熱交換器
填充床熱流特性之估算 式18-74~18-75, 表 692-693
18-3
高爐熱風爐熱流特性 式18-76~18-82 693-69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58 熱交換設計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轉輪式再生式熱交換器熱流特性之估算 式18-83, 表 694-696
18-4~18-5

攪拌容器
非鄰近攪拌器 式19-5, 表19-1 711-712
鄰近攪拌器 式19-14, 表19-2 715-716

熱管
圓管與平板型的阻抗計算方程式 式20-5, 表20-1 731-732
常見熱管管蕊之有效熱傳導係數與孔隙率 表20-2 735-737
常見熱管管蕊之滲透率 表20-5 742-743

污垢影響而降低的熱傳性能 圖11-5~11-6 443-444

驟縮段的全壓損失係數 表1-1 3

擴張段的全壓損失係數 表1-3 11

90°多片組合型式之全壓損失係數 (適用圓管) 表1-4 12

微通道
不同長寬比的矩形中f app ⋅Re與x+的關係層流 表21-3 806
圓管f app ⋅Re與x+的關係 式21-59 806
平行通道 f app ⋅Re與x+的關係 式21-60 806
水力發展長度 (圓管、平行通道與矩形通道) 式21-63, 21-65, 807
21-67
完全發展區之f⋅Re值 (Poiseuille number)水力 式21-62, 21-64, 807
發展長度 (圓管、平行通道與矩形通道) 21-66
完全發展區之K(∞) (Hagenbach’s factor) (圓 式21-57, 21-67, 808
管、平行通道與矩形通道) 21-68
紊流流動下的摩擦特性 式21-69~21-71 809
粗糙度對摩擦特性的影響 式21-72~21-78 810-811
溫度場發展於等溫與等熱通量邊界條件下的發 式21-82, 21-83, 812-814
展長度 (圓管、平行通道與矩形通道) 21-92, 21-93, 表
21-4
完全溫度場發展於等溫與等熱通量邊界條件下 式21-84, 21-85, 812-814
的熱傳性能 (圓管、平行通道與矩形通道) 21-94, 21-95,
21-100~21-102, 表
21-4
矩形通道於完全溫度場發展於等溫與等熱通量 表21-6 815
邊界條件下的熱傳性能 (矩形面不均勻加熱條件
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熱交換設計 859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正方形流道中溫度場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 表21-7 816

矩形流道中,溫度場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響 表21-8 816
流場與溫場同時發展受不同邊界條件加熱時的 式21-103~21-104, 817
溫度場發展長度 (圓管)
流場與溫場同時已完全發展條件下於等溫與等 式21-84, 21-85, 812-814
熱通量邊界條件下的熱傳性能 (圓管、平行通道 21-94, 21-95, 817
與矩形通道) - 與單單完全溫度場發展時同 21-100~21-102, 表
21-4
流場與溫場同時全發展條件下於等溫與等熱通 式21-105~21-106 817
量邊界條件下的熱傳性能 (圓管) – Local value
流場與溫場同時全發展條件下於等溫邊界條件 式21-107 817
下的熱傳性能 (平行通道) – Local value
圓形流道於等溫邊界條件下,流場與溫度場同時 表21-9 818
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響
圓形流道於等熱通量邊界條件下,流場與溫度場 表21-10 818-819
同時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響
平行板流道於等溫邊界條件下,流場與溫度場同 表21-11 819
時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響
平行板流道於等熱通量邊界條件下,流場與溫度 表21-12 819
場同時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響
矩形流道於等溫邊界條件下,流場與溫度場同時 表21-13 820
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響 (Pr = 0.72)
矩形流道於等熱通量邊界條件下,流場與溫度場 表21-14 820
同時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響 (Pr = 0.72)
矩形流道於等熱通量邊界條件下,流場與溫度場 表21-15 821
同時發展變化對熱傳性能的影響 (α* = 0.5)
設計經驗方程式與圖表 (質量傳遞)
常用的質傳設計經驗方程式 表14-5 538-540

質量擴散係數的計算經驗式 式14-21~14-24, 表 541-548


14-8~14-10

質傳與熱傳的類比 (可用來計算填充塔槽) 式16-19~16-31, 表 620-622


16-2

隨意堆積型的逆流式塔槽壓降 圖16-12, 表16-3, 622-623


圖16-12

噴淋式塔槽 式16-46~16-47, 表 628


16-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860 熱交換設計

項 目 相 關 章 節/ 方 頁 次
程式/圖/表
擋板式塔槽 式16-48~16-50 628-629

冷卻水塔的特性方程式 式17-14~17-17, 表 646-648


17-2
設計經驗方程式與圖表 (兩相流熱流特性)
流動沸騰熱傳
合成法(superposition model) 式4-16~4-23 116-117
加強模式法 (enhanced model) 式4-24~4-39 118-119
漸進模式法(asymptotic model) 式4-40~4-47 121-122

池沸騰 (核沸騰) 式4-6~4-10 111-112

兩相壓降
均質法 (homogeneous model) 式4-65~4-70 129-130
分流法 (separated model, Fridel) 式4-71~4-80 130-131
分流法 (separated model, Chisholm) 式 4-82~4-83, 表 132
4-4
小管徑修正 式4-84~4-87 133-134

管內冷凝 式4-60~4-63 128

管外冷凝
單管的性能 式4-48~4-49 123
速度效應 式4-50~4-52 125
管陣效應 式4-53~4-59 126

多成分混合物的池沸騰經驗式 式15-91~15-111 585-589

多成分混合物的強制沸騰經驗式 式15-112~15-120, 592-594


表15-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