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4

对侵权主体的认定

认定侵权行为应当将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区分开来。传统民法理论认为, 无行为能力
人因其不具有行为能力, 其行为不存在侵权问题。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具体承
担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中国民法通则第 133 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
成他人损害的, 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说,民法通则在这里对“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的性质讲
得还不够清楚的话, 那么,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
的意见(试行) 》讲得更清。其第 22 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 因被
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 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这里最高人民法院将被监护人“造成他
人损害的行为”明定为侵权行为。其中的被监护人自然包括无行为能力人。据此, 完全有理由地认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侵权主体, 其行为可以构成侵权行为, 而与其是否具体承担民事责任并无
必然关联。

对于侵权的“行为”的认定

传统民法理论将侵权行为与行为人有无认识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联系起来。认为无行为能力
人因其不能辨认、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 不具有侵权行为能力。本文认为, 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施加过
多的主观因素是不必要的。生活实践证明存在两种侵权:一种主观无过失侵权, 包括无行为能力人侵
权和“好心办坏事”的侵权; 另一种是过错侵权, 即有故意或过失的侵权。这两种侵权对受害人所造成
的侵害后果, 从性质上并没有什么 两样。侵权行为属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 realakte) 者, 基于
事实之状态或经过, 法律因其所生之结果, 特付以法律上效力之行为也。”可见, 事实行为并不强调
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英国法学家 Flemiming 就认为, “不管侵权人主观是否可受责难, 无辜的受害者
都应当获得赔偿。”

可见, 以是否侵害了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权益来界定侵权行为的性质, 具有法律和社会实践的


基础。

总之, 以是否侵害了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合法权益为标准, 来界定侵权行为的概念, 具有一定


的科学性。从这一观念出发, 对属于法律绝对保护的权益, 只要侵害了这样的权益, 其行为就应当
认定为侵权。对属于法律相对保护的权益, 只有在符合特定的条件下, 才能认定为侵权。对法律不予
确认和保护的客体的侵害, 不认定为侵权。[2]

特殊侵权
编辑

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执行职务中给他人造成的损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而且是在执行职务不当
的条件下,才由国家机关承担民事责任。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故意使他人受到损害的,由公职
人员自己承担民事责任。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不是在执行职务中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也由他自己承担民
事责任。

雇佣活动或雇佣关系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
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 9 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
向雇员追偿。

帮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为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

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
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产品生产者的免责事由有三项:

(1)未将产品投人流通的;

(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同时法律规定,由于受害人的
故意造成损害的,生产者、销售者不承担赔偿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失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生产者、
销售者的赔偿责任。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
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
的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
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
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
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有三:

(1)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
的;

(2)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

(3)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该侵权行为的构成应具备的要件有:

(1)施工工作应是在公共场所、道旁、通道等可能危及行人的场所进行。

(2)施工人未设置明显标志,也未采取安全措施。

(3)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4)施工人有过错。

(5)有因果关系。

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
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下列情形,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1)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因维护、管理瑕疵致人损害的。因设计、施工缺陷
造成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与设计、施工者承担连带责任。

(2)堆放物品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损害的。

(3)树木倾倒、折断或者果实坠落致人损害的。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
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
事责任。

致害动物饲养、管理人的两种免责事由:(1)因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2)因第三人的过错
造成损害。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
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
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应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
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
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
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列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2]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