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96

宏泰觀念物理家教班

資優特訓班
知識點 1 基本運動量··············································································· 02
知識點 2 圖形工具·················································································· 06
知識點 3 三個圖形··················································································· 07
知識點 4 (a-t)圖轉(v-t)圖··········································································· 12
知識點 5 等加速度運動公式···································································· 13
知識點 6 打點計時器算加速度································································ 15
知識點 7 自由落體··················································································· 16
知識點 8 終端速度··················································································· 18
知識點 9 斜拋·························································································· 20
知識點 10 摩擦力大小·············································································· 22
知識點 11 摩擦力方向············································································· 25
知識點 12 牛頓定律················································································ 27
知識點 13 連體運動················································································ 30
知識點 14 兩個木塊一起加速··································································· 32
知識點 15 動滑輪···················································································· 33
知識點 16 磅秤讀數················································································ 34
知識點 17 電梯問題················································································ 35
知識點 18 虎克定律················································································ 37
知識點 19 力矩························································································· 40
知識點 20 力平衡···················································································· 42
知識點 21 浮力························································································ 46
知識點 22 浮體與沈體············································································· 48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0~
知識點 23 判斷融化後液面升降······························································ 50
知識點 24 萬有引力················································································ 51
知識點 25 功···························································································· 53
知識點 26 直線變力作功········································································· 55
知識點 27 動能與位能············································································· 56
知識點 28 能量守恆················································································· 59
知識點 29 熱平衡···················································································· 62
知識點 30 波動基礎················································································ 64
知識點 31 波動反射與折射····································································· 66
知識點 32 一維空間干涉·········································································· 68
知識點 33 二維空間干涉········································································· 69
知識點 34 光的直進性·············································································· 70
知識點 35 光的一次反射········································································· 71
知識點 36 光的折射················································································ 72
知識點 37 透鏡成像················································································· 74
知識點 38 共軛成像················································································ 76
知識點 39 折射+反射·············································································· 77
知識點 40 庫倫靜電力·············································································· 78
知識點 41 電路連結·················································································· 79
知識點 42 電路改裝················································································ 82
知識點 43 電路配置················································································· 84
知識點 44 電功率···················································································· 86
知識點 45 熱升溫與電功率····································································· 87
知識點 46 電生磁···················································································· 88
知識點 47 磁生電······················································································ 90
知識點 48 變壓器···················································································· 94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
知識點 1 基本運動量
1. 運 動 學 的 物 理 量 介 紹 :
(A)位 置 x: 參 考 點 至 目 標 的 指 向 線 段

(B)位 移 ∆x : 起 終 指 向 線 段

(C)路 程 S: 運 動 路 線 長 短

v
v v ∆x
(D)速 度 v : 每 秒 的 位 移 v =
∆t

S
(E)速 率 v: 每 秒 的 路 程 v =
∆t

v
平均:平均速率v 平均速度v的大小
⇒ v
瞬時:瞬時速率v 瞬時速度v的大小

【平均速度方向在 ,瞬時速度在 】

v
v v ∆v v v v v
(F)加 速 度 a : 每 秒 的 速 度 增 加 a = ⇒ a與∆v ,a與v
∆t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
精選例題
1. 甲 、 乙 兩 列 火 車 分 別 長 為 L 1 和 L 2 , 在 相 鄰 的 兩 條 軌 道 上 行 駛 。 已 知 甲 火 車 以 速 率
V1 向 東 前 進 ; 乙 火 車 以 速 率 V2 向 西 前 進 , 則 兩 列 火 車 從 相 遇 到 離 開 所 需 的 時 間 為
多少?
L + L2 L1 L 2 L1 L 2 L1L 2
(A) 1 (B) + (C) + (D) [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v1 + v 2 v1 v 2 v 2 v1 v1 v 2

2. 某 人 身 高 170 公 分,為 了 知 道 路 燈 的 高 度,他 從 路 燈 的 正 下方沿 著 直 線 以 1 公 尺


/秒 等 速 前 進 。 某 時 刻 他 的 影 子 長 為 130 公 分 , 再 經 過 2 秒 , 他 的 影 子 變 為 180
公分,推測路燈距地面高為多少公分? [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A)800 (B)850 (C)900 (D)950 (E)1000

3. 如 左 下 圖 所 示 , 已 知 B 物 體 的 截 面 是 一 個 直 角 三 角 形 , 三 邊 長 分 別 為 3 公 尺 、4 公
尺、5 公尺,且傾斜角為 θ 。如右下圖所示。今將截面為矩形的 A 物體與 B 倚靠在
牆邊,且 A 物體置放於斜面 B 的上端,讓 A 物體沿著鉛直牆面向下移動,A 物體
的 移 動 速 度 量 值 為 vA 、 B 物 體 的 移 動 速 度 量 值 為 vB 。 則 vA : vB = 。

[104 建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
4. 一 隊 士 兵 以 v 1 =2m/s 的 速 度 等 速 前 進 , 隊 伍 長 1200m, 有 一 通 訊 兵 騎 車 以 v 2 =10m/s
的 速 度 從隊 伍 尾端 向 隊伍 最 前 端傳 送 命令,到達 最 前 端後 又 以原 速 率返 回,請問 通
訊兵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時間為 秒 。 [102 中 一 中 科 學 ]

5. 甲 乙 兩 輛汽 車 沿平 直 公路 同 時、同 地、同 向 運動。甲 車在 前 一半 時 間以 v 1 做 等 速 運


動 , 後 一 半 時 間 v2 做 等 速 運 動 ; 乙 車 在 前 一 半 路 程 以 v1 做 等 速 運 動 , 後 一 半 路 程
以 v 2 做 等 速 運 動 。 已 知 v 1 ≠v 2 , 則 哪 一 部 車 先 到 達 終 點 ? [102 中 一 中 科 學 ]

6. 不 明 設 計了 一 組測 量 聲速 (V S ) 和 光速 ( c)的 設 備 ,如 圖 五所 示 ,其 中 a、 b 為 一
組, c、 d 為一 組。組件 a 會 在 發 出 閃光 時 的瞬 間 發 出頻 率 f 的 聲音, 組 件 b 的 偵 測
到組件 a 發出的閃光訊號時會立即啟動一計時器,並在接收到頻率 f 聲音的同時停
止 計 時 器 , 量 出 兩 者 的 時 間 差 t1, 組 件 c 會 在 發 出 閃 光 時 的 瞬 間 啟 動 一 計 時 器 , 並
在 接 收 到 頻 率 f 的 聲 音 同 時 停 止 計 時 器 , 量 出 兩 者 的 時 間 差 t2, 組 件 d 會 在 偵 測 在
組 件 c 發 出 的 閃 光 訊 號 後 經 過 一 段 反 應 時 間 tr 後 , 發 出 某 一 頻 率 f 的 聲 音 。 在 一 個
無 風 20℃的 早 上 , 小 明 開 始 在 作 聲 速 和 光 速 測 量 的 實 驗 , 則 所 量 到 的 聲 速
V2= 。( 以 t 1 、 t 2 、 t r 及 L 表 示 ) [103 中 一 中 科 學 ]

7. 下 列 關 於 加 速 度 的 敘 述 , 正 確 的 有 哪 些 ?
(A)加 速 度 和 末 速 度 同 方 向
(B)加 速 度 愈 大 , 速 度 愈 快
(C)有 加 速 度 物 體 的 速 率 必 改 變
(D)物 體 速 率 改 變 , 必 有 加 速 度
(E)相 同 時 間 內 的 速 度 變 化 量 愈 大 , 加 速 度 就 愈 大 。 [103 嘉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
8. 一 火 車 表 40m,以 等 速 10m / s 向 北 前 進,今火 車 上有一 乘 客,從 座位 起 身走至 後 方
5m 的 廁 所 洗 手、回 座位, 共 花 了 20 秒, 求對 外 界 不動 的 觀察 者 而言, 此 乘客 的 平
均 速 度 大 小 為 何 ?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1
(A) (B) 1 (C) 2 (D) 3
2
(E) 10 (F) 12 (G) 15 (H) 20 m/s

9. 某 部 隊 沿 筆 直 公 路 成 一 縱 隊 等 速 行 軍 , 隊 伍 長 度 為 L。 一 傳 令 兵 自 部 隊 尾 端 等 速 跑
到部隊最前端遞交報告給連長後,立刻以原速率
跑回部隊尾端,此時整個隊伍恰好前進了 L 的距
離,則在這段時間內傳令兵運動的位移大小與所
跑過的路徑長分別為若干?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A)位 移 大 小 為 0, 路 徑 長 為 L
(B)位 移 大 小 為 L, 路 徑 長 為 2L
(C)位 移 大 小 為 L, 路 徑 長 為 2L
(D)位 移 大 小 為 L, 路 徑 長 為 ( 2 + 1)L
(E)位 移 大 小 為 ( 2 − 1)L , 路 徑 長 為 L
(F)位 移 大 小 為 ( 2 + 1)L , 路 徑 長 為 L
(G)位 移 大 小 為 ( 2 − 1)L , 路 徑 長 為 ( 2 + 1)L
(H)位 移 大 小 為 ( 2 + 1)L , 路 徑 長 為 ( 2 − 1)L

10. 雪 山 隧 道,是 台灣 第 一,全 世 界第 五 長的 公 路隧 道,全長 約 12.9 公里。雪 山隧 道 單


向 有 2 線 道,速 限為 25m / s ( 時 速 90km / h )
,如 右 圖 所示。假 設 所 有車 輛 皆以 最 高
速 限 行 駛, 且保 持 車距為 50m, 則 雪 山 道 單向一 小 時 的最 大 車流 量 為何 ?(車 流 量
是指一道路橫截面在一小時內有多少車輛通過)
(A) 1200 (B) 1800 (C) 2400 (D) 3600
(E) 4800 (F) 5400 (G) 7200 (H) 9000 輛/h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
知識點 2 圖形工具
(A) 斜 率 :

(B) 面 積 :

精選例題
1. 一 質 點 在 一 直 線 上 運 動 , 如 圖 所 示 為 此 質 點 所 受 的 外 力
與 位 置 的 關 係 。 質 點 的 起 始 位 置 為 x= 0, 起 始 速 度 沿 著
+ x方 向 , 則 此 質 點 在 何 處 的 速 率 最 大 ? [103中 一 中 資 優 ]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
知識點 3 三個圖形
(A)(x- t)圖 形 :

(B)(v- t)圖 形 :

(C) (a- t)圖 形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
精選例題
1. 一 物 體 在水 平 面上 作 直線 運 動,每 隔 相同 時 間的 物 體 位置 如 右 圖 1 所示。假 設我 們
將原點取在最左側黑點處、並以向右之位移為正,則下列位移 x 與時間 t 關係的各
圖中,何者最可能代表該物體的運動? [104 中 一 中 科 學 ]

2. 小 智 想 知 道 自 己 的 家 有 多 高 , 因 此 他 到 了 屋 頂 上 垂 直 上 拋 一 個 物 體 , 不 計 空 氣 阻
力,物體 在 5 秒 後 著 地,此 物體 的 速度 -時 間 關 係 圖 如右。試 問 小 智家 的 高 度為 多 少
公尺?
(A) 10 (B) 15 (C) 20 (D) 25[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
3. 一 物 體 放在 光 滑的 水 平面 上,初速 為 0,先對物 體 施 加一 向 右的 恆 力 F,歷 時 1 秒 ,
隨 即 此 力改 為 向左,大小 不 變,歷 時 1 秒,如此 反 覆,只 改 變力 的 方向,共 歷 時 10
秒 , 在 此 10 秒 內 [104 中 一 中 科 學 ]
(A)物 體 時 而 向 右 , 時 而 向 左 運 動 , 在 10 秒 後 , 靜 止 於 出 發 點 的 右 方
(B)物 體 時 而 向 右 , 時 而 向 左 運 動 , 在 10 秒 後 , 靜 止 於 出 發 點
(C)物 體 時 而 向 右 , 時 而 向 左 運 動 , 在 10 秒 後 , 繼 續 向 右 運 動
(D)物 體 一 直 向 右 運 動 , 從 不 向 左 運 動 , 在 10 秒 末 繼 續 向 右 運 動
(E)物 體 一 直 向 右 運 動 , 從 不 向 左 運 動 , 在 10 秒 末 靜 止 於 出 發 點 的 右 方

4. 如 圖 所 示 , 光 滑 軌 道 MO 和 ON 底 端 對 接 且 2MO = NO , M、
N 兩點高度相同,小球自 M 點由靜止自由滾下,忽略小球經
過 O 點 時 的 力 學 能 損 失 , 以 v、 S、 a、 K、 E 分 別 表 示 小 球 的
速 度、位 移、加 速度、動 能 和 力學 能 五個 物 理量 的 大 小,下列
圖形分別表示這五個物理量在小球自 M 點到 N 點運動過程中
與 時 間 的 關 係 , 試 問 下 列 哪 一 個 關 係 圖 是 正 確 的 ?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A) (B) (C) (D) (E)

5. 姚 大 哥 和李 小 弟比 賽 100 公 尺 短 跑。姚 大哥 跑得 快,跑 完 100 公 尺到達 終 點 的時 候,


李 小 弟 才 跑 了 90 公 尺 , 姚 大 哥 說 :「 這 次 你 落 後 了 10 公 尺 , 我 們 再 跑 一 次 , 下 次
我 的 起 跑線 後 退 10 公尺, 我們 還 按這 回 的速度 跑,我 多 跑 10 公 尺, 你 和我 就 可以
同時到達終點。」假設兩人皆保持等速度跑步,試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姚 大 哥 的 說 法 正 確 , 兩 人 同 時 到 達 終 點
(B)姚 大 哥 的 說 法 不 正 確 , 但 是 兩 人 還 是 會 同 時 到 達 終 點
(C)姚 大 哥 的 說 法 不 正 確 , 姚 大 哥 先 到 達 終 點
(D)姚 大 哥 的 說 法 不 正 確 , 李 小 弟 先 到 達 終 點
(E)無 法 判 斷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9~
6. 甲、乙兩 車 同時、同 地、同 向出 發 作直 線 運動,如 右圖 所
示是兩車的運動狀態與時間的關係圖,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 (多 選 題 , 全 對 才 給 分 )
(A)如 果 是 位 置 與 時 間 的 關 係 圖 , 則 甲 乙 兩 車 在 0~ t1
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相等
(B)如 果 是 位 置 與 時 間 的 關 係 圖 , 則 甲 乙 兩 車 在 0~ t1 時 間 內 的 位 移 相 等
(C)如 果 是 速 度 與 時 間 的 關 係 圖 , 則 甲 乙 兩 車 在 0~ t1 時 間 內 的 平 均 速 度 相 等
(D)如 果 是 速 度 與 時 間 的 關 係 圖 , 則 甲 乙 兩 車 在 0~ t1 時 間 內 的 位 移 相 等
b
(E)如 果 是 速 度 與 時 間 的 關 係 圖 , 則 甲 車 在 0~ t1 時 間 內 的 平 均 速 度 v =
2
b
(F)如 果 是 速 度 與 時 間 的 關 係 圖 , 則 乙 車 在 0~ t1 時 間 內 的 平 均 速 度 v =
2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7. 一 物 質 量 2kg 作 直 線 運 動 , 其 速 度 與 時 間 關 係 圖 如 右
圖 所 示 , 單 位 為 SI 制 , 下 列 敘 述 何 者 正 確 ?
(多 選 題 , 全 對 才 給 分 )
(A)2~ 4 秒 , 位 移 大 小 = 路 徑 長
(B)0~ 4 秒 , 位 移 大 小 = 路 徑 長
(C)第 1.5 秒 與 第 2.5 秒 的 加 速 度 相 等
(D)第 1 秒 與 第 5 秒 的 加 速 度 相 等
(E)0~ 2 秒 與 4~ 6 秒 的 平 均 加 速 度 相 等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0~
8. 如 下 圖 所示,三 塊 完全相 同 的 木塊 固 定在 地 板上。一初 速 為 v0 的 子 彈水平 射 穿 第三
塊 木 板 後, 速度 恰 好為零。 設木 板 對子 彈 的阻力 不 隨 子彈 的 速度 而 變化, 求子 彈 分
別 通 過 三 塊 木 板 的 平 均 速 度 之 大 小 比 v1 : v 2 : v3 = ?

(A) (2 − 3) : ( 3 − 2) : 2 (B) ( 3 − 2) : ( 2 − 1) : 1
(C) 1: 2: 3 (D) ( 3 + 2) : ( 2 + 1) : 1
(E) 2 : ( 3 − 2) : ( 2 + 1)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1~
知識點 4 (a-t)圖轉(v-t)圖

(a − t )轉( v − t )必須要知道初速度
a

t
V

精選例題
1. 某物作加速度運動,其 a-t 圖如下,t=0 時之速度為 20m/ s,則 t=10 秒時物體移動的位移
為 公尺。 [102 嘉 中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2~
知識點 5 等加速度運動公式
等加速度公式:
v
1 v = v 0 + at → 缺∆x
1
2 ∆x = v 0 t + at 2 → 缺v
2
1
3 ∆x = vt − at 2 → 缺v 0
2
v +v
4 ∆x = 0 t → 缺a
2
5 v 2 = v 0 + 2a∆x → 缺t
2

精選例題
1. 一 物 體 由 靜 止 起 作 直 線 等 加 速 度 運 動 , 途 經 長 2 公 尺 的 AB 兩 點 歷 時 0.2 秒 , 加 速
度 為 a = 10 公 尺 / 秒 2 , 試 問 物 體 通 過 A 點 瞬 間 的 速 度 為 多 少 ?
(A) 5 (B) 6 (C) 7 (D) 8
(E) 9 (F) 10 (G) 11 (H) 12 公尺/秒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2. 如 右 圖 所 示 。 AB 兩 點 相 距 d, 而 質 點 P 自 A 點 以 v0 初 速 向 右 運 動 , 作 加 速 度 量 值
a 向 左 之 運 動。若 在時刻 t 1 及 t 2 時 均 通 過 B 點,則 d = ?
1 1
(A) a(t1 + t 2 ) 2 (B) at1t 2
2 2
1 1
(C) a(t1 − t 2 ) 2 (D) a(t1 + t 2 ) 2
2 8
1
(E) a(t1 − t 2 )2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8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3~
3. 在 斜 面 上 某 個 位 置 , 每 隔 0.1 秒 釋 放 一 顆 小 球 , 在 連 續 釋 放 幾 顆 後 , 對 在 斜 面 上 滾
動 的 小 球 拍 下 照 片 , 如 右 圖 所 示 , 並 在 圖 上 量 得 S AB =15cm、 S BC =20cm, 請 問 在 A
球 上 方 還 有 幾 顆 球 在 滾 動 ? [102 中 一 中 科 學 ]

4. 有 一 列 火車 沿 水平 直 線軌 道 以 等加 速 度前 進,通 過 某 一路 標 時的 速 度為 10.8km/hr,
1 分 鐘 後 , 火 車 速 度 變 為 54km/hr。 若 要 使 火 車 速 度 為 64.8km/hr, 需 再 經 過
秒 。 [102 中 一 中 科 學 ]

5. 如 圖 為 一個 沿 直線 運 動的 質 點 其速 度 平方 隨 位移 的 變 化情 況,若 位 移為 0 時 開 始 計
時 ( t= 0) , 則 t= 4 秒 時 速 度 為 公 尺 / 秒 。 [102 嘉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4~
知識點 6 打點計時器算加速度
等加速度運動中,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的瞬時速度。

等加速度 = 速度隨時間呈「等差」
初速 + 末速 v1 + v 2
平均速度 v = = = v中
2 2

v2
v1 + v 2
v=
2
v1

t
t/2 t
★注意:時間中點,並非位移的終點

精選例題
1. 在 直 線 等加 速 度運 動 實驗 中,如 果 打點 計 時器的 打 點 頻率 為 50Hz,今 取 其 中一 段 打
點 記 錄 ,並 將 連續 相 鄰的 點 依 序編 號 ,測 量 編號 10~ 15 以 及 編 號 60~ 65 的 點 距,
如 附 圖 所 示 。 加 速 度 的 量 值 約 為 多 少 cm/ s 2 ?
(A) 70 (B) 80 (C) 90 (D) 100 (E) 500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5~
知識點 7 自由落體

v 自由落體( v − t )為斜直線 h
a=g 1 2
1 斜率 = g v 2 = 2gh h= gt
v 2
高 = 速度v = gt
gt
h v t
1 v = gt
t 公式 面積=h = gt 2
0 t 2

沒有時間:v 2 = 2gh

精選例題
1. 一 觀 察 者發 現,每 隔 一定 時 間 就有 一 個水 滴自 12.5 公 尺 高 處的 屋簷 自 由 落下,而且
看 到 第 六滴 水 剛要 離 開屋 簷 時, 第 一滴 水 正好落 到 地 面上,那 麼 這時第 二 滴 水離 地
的高度是幾公尺?
(A) 3 (B) 3.5 (C) 4 (D) 4.5
(E) 5 (F) 5.5 (G) 6 (H) 6.5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6~
2. 調 節 水 龍頭 使 自來 水 一滴 一 滴 地滴 出,調 整 盛水 的 盤 子的 高 度,使 第一 個 水 滴碰 到
盤 子 時 恰好 有 一個 水 滴從 水 龍 頭開 始 掉下,且空 中 還 有一 個 正在 下 落中 的 水 滴。若
水 龍 頭 滴 水 處 與 接 水 盤 子 之 間 的 高 度 差 為 h, 從 第 一 滴 水 離 開 水 龍 頭 開 始 記 時 , 到
第 N 個 水 滴 落 至 盤中,共 用 了時 間 為 T。試問 在 這 個測 量 中,第 一個 水 滴 落到 盤 子
中 時 , 第 二 個 水 滴 離 水 龍 頭 的 距 離 為 多 少 ? [104 中 一 中 科 學 ]
1 1 1 1 1
(A) h (B) h (C) h (D) h (E) h
3 2 3 4 5

3. 承 上 題 , 試 計 算 出 重 力 加 速 度 是 多 少 ? [104 中 一 中 科 學 ]
h N 2 h N +1 2 h N −1 2 h N 2 h N +1 2
(A) ( ) (B) ( ) (C) ( ) (D) ( ) (E) ( )
4 T 4 T 2 T 2 T 2 T

4. 一 雜 耍 者可 同 時表 演 五顆 球 之 連續 拋 接, 從 接球 、 換 手、 擲 球到 準 備接 下 一 個球 ,
僅 需 0.6 秒 即 可 完 成 , 若 重 力 加 速 度 g =10 公 尺 /秒 2 , 請 問 雜 耍 者 至 少 需 要 以
公 尺 /秒 的 鉛 直 速 度 來 擲 每 顆 球 , 才 能 順 利 完 成 表 演 。 [103 嘉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7~
知識點 8 終端速度

速度越快,空氣阻力越大

f ∝ v n ⇒ f = kv n

f =0 一開始沒有速度,沒有阻力
v=0 a =g
mg 所以加速 = g

f小 當速度變大時,阻力f變大
v小 a<g
mg
但是mg比較大,所以a < g

(速度增加中!)

最後速度最大,阻力最大
f大
vM a=0 與mg全部抵銷,所以a = 0
mg
此時的速度稱為終端速度

v
a=0
vM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8~
精選例題
1. 雨 滴 在 空氣 中 下落,假設 當 速 率在 不 太大 的 範圍 內 時,雨 滴 所受 到 的阻 力 與 其速 率
成 正 比。試問 下 列何 者為 雨 滴 校落 的 速率 v 隨時 間 t 變化 的 關係 圖 ?[104 中 一中 科 學]

2. AB 為 兩 個 材 質 相同、大 小 不 同的 金 屬球,半徑 A>B。今 使 兩 球從 同一 高 度 處自 靜


止 開 始 落 下 (兩 球 的 初 溫 相 同 ), 假 設 球 所 受 的 空 氣 阻 力 只 與 截 面 積 成 正 比 , 且 球 與
空 氣 摩 擦 產 生 的 熱 能 全 部 被 金 屬 球 吸 收 , 則 下 列 關 於 兩 球 的 落 地 時 間 t、 著 地 前 一
瞬 間 的 球 速 快 慢 v, 以 及 著 地 前 一 瞬 間 球 的 溫 度 T 的 比 較 , 正 確 的 有 哪 些 ?

[103 嘉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19~
知識點 9 斜拋
利 用 獨 立 性 , 水 平 做 等 速 度 運 動 , 鉛 直 做 等 加 速 度 運 動 (鉛
鉛 直 上 拋 ), 如 圖 所 示

vy

⇒ 投影到鉛直

⇒ 鉛直上拋


vx vx vx vx vx

投影到水平 ⇒ 等速度運動

1. 以 大 小 相同 的 初速 度,不 同 的 拋射 角 同時 拋 出三 個 相
同 的 小 球 A、B、C,而三 球 的 拋射 角 分 別 為 θA 、 θB 、
θC ,其 在 空 中 的運 動 軌跡如 右 圖 所示,不 計 空氣的 阻
力下,何者正確?
(A) A 球 上 升 的 高 度 最 高 , 所 以 A 球 在 空 中 的 能 量 最 大
(B) B 球 的 射 程 最 遠 , 所 以 B 球 在 空 中 的 時 間 最 久
(C) C 球 上 升 的 高 度 最 低 , 所 以 C 球 在 空 中 的 受 力 最 大
(D) A、 B、 C 三 球 在 鉛 直 方 向 的 位 移 都 相 同 [104 中一中資優]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0~
2. 台 灣 裔 NBA 球 員 林 書豪 成 為 新竄 起 的明 星 球員 , 大 家莫 不 為其 精 湛的 球 季 瘋狂 ,
已 知 書 豪 的 身 高 為 190 公 分 , 重 量 為 90 公 斤 , 籃 框 的 高 度 約 為 3.0 公 尺 , 某 次 比
賽 書 豪 由 外 線 在 離 籃 框 水 平 距 離 為 9.0 公 尺 處 向 上 跳 投 , 球 離 手 時 高 度 為 2.25 公
尺,速 度方 向 與水 平 成 53° ,聽 到 刷的 一 聲球 恰 好入 網,不記 空 氣阻 力 的影 響。
(球
在 空 中 的 運 動 可 以 分 解 成 水 平 與 鉛 直 方 向 來 分 析 ; 重 力 加 速 度 g = 10m / s 2 ), 問 :
(a)球 投 出 時 的 速 率 為 公 尺 /秒 。
(b)籃 球 自 投 出 至 入 網 , 在 空 中 飛 行 的 時 間 為 秒 。 [101 建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1~
知識點 10 摩擦力大小
靜摩擦力

當物體相對靜止時,所受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

為了使物體相對沒有加速度,合力為零

所以外力與靜摩擦力一樣大,外力越強,靜摩擦力越強 f = 外力P

但是當物體恰好要滑動 的時候,靜摩擦力到達 最大值,稱為「最大靜 摩擦力」f sMax

動摩擦力

當物體相對滑動時,所受的摩擦力為動摩擦力

不論外力為何,動摩擦力為定值,與外力無關

f k = 定值

摩擦力f

外力P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2~
精選例題
1. 如 圖 所 示 , 在 兩 塊 相 同 的 鉛 直 木 板 之 間 , 有 重 量 均 為
100 公 克 重 (gw)的 四 塊 相 同 磚 塊 , 用 兩 個 大 小 均 為 F
的水平力壓木板,使磚塊靜止不動,則:
(1)第 2 塊 對 第 3 塊 的 摩 擦 力 大 小 及 方 向 為 何 ?
(需 寫 清 楚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 單 位 及 方 向 )
(2)若 再 加 第 5 塊 磚 , 則 第 2 塊 對 第 3 塊 的 摩 擦 力 大
小及方向為何?
(需 寫 清 楚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 單 位 及 方 向 ) [104 建 中 科 學 ]

2. 重 量 均 為 W 的木 塊 六個,施 一 水平 力 F,將六 個 木 塊壓 在 牆壁 上,使 之 呈 平衡 狀 態,


則 C 作 用 於 B 之 摩 擦 力 大 小 及方 向 為何( 回答 大 小 以多 少 W,並標出 方 向,如 W↑)

A B C D E F
F
[101 中 一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3~
3. 一 般 板 擦 的 質 量 約 為 85 克 , 今 欲 施 一 垂 直 於 黑 板 面 的 水
平作用力,將板擦壓於黑板上,使其不致掉落,如右圖
,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未 施 水 平 作 用 力 之 前 , 板 擦 會 掉 落 是 因 為 受 到 85 克
重之重力作用的緣故
(B)施 水 平 作 用 力 之 後 , 板 擦 不 掉 落 , 此 時 板 擦 所 受 的
靜 摩 擦 力 等 於 85 克 重
(C)將 板 擦 壓 於 黑 板 上 的 水 平 作 用 力 增 加 , 則 兩 者 間 的
正向力也會隨之增大
(D)板 擦 壓 於 黑 板 上 的 水 平 作 用 力 增 加 , 則 兩 者 間 的 最 大 靜 摩 擦 力 增 大
(E)將 板 擦 壓 於 黑 板 上 的 水 平 作 用 力 增 加 , 當 最 大 靜 摩 擦 力 量 值 超 過 85 克 重 , 則 板
擦 以 此 最 大 靜 摩 擦 力 抵 抗 重 力 使 其 不 致 掉 落 。 [104 中 一 中 科 學 ]

4. 水 平 面 上 有 A、B 兩 木 塊,其 重 量 為 10 公斤 重 與 20 公 斤 重,今施 水 平 力 F 於


木 塊,如 圖 所 示,已知 AB 兩 木 塊 與 水 平 面 的 靜 摩 擦 係 數 均 為 0.8,當 F= 10 公
斤 重 時,木 塊 B 所 受 的 摩 擦 力 為 公 斤 重 ? ( 最 大 靜 摩擦 力 = 靜 摩 擦 係
數 ×垂 直 於 接 觸 面 的 作 用 力 ) [103 嘉 中 科 學 ]

5. 質 量 1 公 斤 的 物 體 置 於 水 平 地 面 上 , 同 時 受 到 左 右 兩 邊 分 別 為 4 牛 頓 與 10 牛 頓 的
水 平 推 力 而 呈 靜 止 狀 態 , 若 此 時 突 然 撤 除 10 牛 頓 的 推 力 , 則 在 2 秒 內 物 體 將 移 動
多 少 距 離 ? [101 中 一 中 科 學 ]
(A)0 (B)2 (C)4 (D)6 (E)8 公 尺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4~
知識點 11 摩擦力方向

精選例題
1. 在 平 直 而 乾 燥 的 公 路 上 , 當 小 明 踩 著 自 行 車 的 腳 踏 板 , 使 腳 踏 車 正 要 由 靜 止 起 動
時,地面施給腳踏車前輪及後輪的摩擦力為
(A)前 輪 與 後 輪 均 為 靜 摩 擦 力 , 方 向 均 向 後
(B)前 輪 與 後 輪 均 為 靜 摩 擦 力 , 方 向 均 向 前
(C)前 輪 與 後 輪 均 為 動 摩 擦 力 , 方 向 均 向 後
(D)前 輪 與 後 輪 均 為 動 摩 擦 力 , 方 向 均 向 前
(E)前 輪 為 靜 摩 擦 力 , 方 向 向 後 , 後 輪 均 為 動 摩 擦 力 , 方 向 均 向 前
(F)前 輪 為 動 摩 擦 力 , 方 向 向 後 , 後 輪 均 為 靜 摩 擦 力 , 方 向 均 向 前
(G)前 輪 為 靜 摩 擦 力 , 方 向 向 後 , 後 輪 均 為 靜 摩 擦 力 , 方 向 均 向 前
(H)前 輪 為 靜 摩 擦 力 , 方 向 向 前 , 後 輪 均 為 靜 摩 擦 力 , 方 向 均 向 後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5~
2. 小 建 騎 著 三 輪 車 ( 如 圖 所 示 ) 上 學 , 出 家 門 行 經 華 中 橋 , 下 橋
時放開雙腳讓三輪車順勢滑下,在萬大路上悠閒踩著等速度前
進,騎進西藏路發覺快遲到用力踩踏加速直線前進,左轉進入
南海路後氣力用盡,越踩車速卻越慢。已知地面給前輪摩擦力
為 f1 ,給 後輪 的 摩 擦力 為 f 2 ,試 判 斷在 往 建 中途 中, f1 和 f 2 的 方
向與兩者大小關係,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放 開 雙 腳 順 勢 滑 下 過 程 中 , 摩 擦 力 方 向 f1 向 後 、 f 2 向 後
(B)悠 閒 踩 踏 等 速 度 前 進 時 , f1 向 後 、 f 2 向 後 , 且 其 大 小 為 f1 = f 2
(C)用 力 踩 踏 加 速 直 線 前 進 時 , f1 向 前 、 f 2 向 後 , 且 其 大 小 為 f1 > f 2
(D)氣 力 用 盡 越 踩 車 越 慢 的 過 程 中 , f1 向 前 、 f 2 向 後 , 且 其 大 小 為 f1 < f 2
(E)整 個 往 建 中 的 過 程 中 , 均 維 持 f1 向 前 、 f 2 向 後 [104 建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6~
知識點 12 牛頓定律

: 選系統
Step1:

重力W(kgw) = mg(Nt)
 v v v v v
: 畫 力 圖 接觸力:N、f、T、F、
Step2: s B(排開同體積的水重)
 v v
 假想力( 存在有加速度的座標: ) Fi = − m 觀察 ⋅ a 座標

v
a = 0(平衡) → ∑ F = 0(必要時考慮合力矩等於零)
: 看受力 
Step3: v v
a ≠ 0(受力) → ∑ F = ma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7~
1. 一 木 塊 置 於 水 平 地 面 , 受 到 一 方 向 固 定 的 水
平力 F 作用,F 的大小與時間 t 的關係以及
木塊速度 v 與時間 t 的關係如圖二所示,若
重 力 加 速 度 g=10m/s 2 , 則 木 塊 的 質 量
為 公 斤 。 [103 中 一 中 科 學 ]

2. 如 右 圖 , 重 物 AB 之 間 以 自 然 長 度 為 L 0 的 輕 彈 簧 連 接 , 手 持 細 繩
拉 住 重 物 A, 系 統 保 持 靜 止 不 動 。 在 t 0 時 刻 手 突 然 放 開 , 若 重 力 加
速 度 g 為 定 值 , 且 AB 離 地 面 夠 遠 , 則 下 列 敘 述 正 確 的 有 哪 些 ?
(A)放 手 瞬 間 , A 的 加 速 度 為 零 。
(B)放 手 瞬 間 , B 的 加 速 度 為 零 。
(C)從 放 手 到 彈 簧 長 度 恢 復 自 然 長 度 以 前 , A 的 加 速 度 漸 小 。
(D)落 下 過 程 , B 的 加 速 度 恆 小 於 等 於 g
(E)落 下 過 程 , A 的 加 速 度 有 可 能 小 於 g。 [103 嘉 中 科 學 ]

3. A、 B、 C 三 銅 塊 , 質 量 皆 為 m, A、 B 間 以 無 彈 性 細 繩 連 接 ,
B、 C 間 用 輕 彈 簧 連 接 , 最 上 面 再 用 一 無 彈 性 細 繩 將 A 掛 起 ,
系 統 平 衡 如 右 圖 。 今 若 A 上 方 細 繩 突 然 斷 掉 瞬 間 , 則 A、 B、
C 之 加 速 度 大 小 各 為 何 ? ( 重 力 加 速 度 為 g)
3 3
(A)g、 g、 g (B) g、 g、 0 (C)3g、 0、 0
2 2
1 5
(D)2g、 g、 0 (E) g、 g、 0 [101 南 一 中 科 學 班 ]
2 2
Ans: (B)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8~
4. 一 質 量 為 m 之 物 體,放 置 在 粗糙 的 水平 面 上,受 水 平 推 力 F 的作用 而 產 生加 速 度
a, 物 體 所 受 之 摩 擦 力 為 f, 則 當 水 平 推 力 為 2F 時 , 則 下 列 敘 述 中 何 者 正 確 ? ( 應
選兩項)
(A)物 體 所 受 之 摩 擦 力 為 2f (B)體 所 受 之 摩 擦 力 摩 擦 力 為 f
(C)物 體 之 加 速 度 小 於 2a (D)物 體 之 加 速 度 大 於 2a
(E)物 體 之 加 速 度 等 於 2a[102 嘉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29~
知識點 13 連體運動
180 N 大家一起加速
1kg 2kg 3kg

F 180 力量由大的地方開始漸漸變小

90
質量大的消耗越多力
30
F
a= = 每一kg消耗的力
m

B A
mg

m1
A m2
° °
30 53
mg

定滑輪:改變施力方向
所以將繩子拉成平的, 變成直線連體運動

1. 如 右 圖 所 示 M = 8kg,m = 2kg, g = 10m / s 2 。桌面 上 AB 段 完


全 光 滑 、 而 BC 段 與 物 體 M 間 之 動 摩 擦 係 數 µk = 0.3。 今 若
將 M 置 於 AB 間 , 由 靜 止 釋 放 此 系 統 , 當 M 在 AB 間 運 動
時,繩張力 = ?
(A) 4N (B) 8N (C) 12N
(D) 16N (E) 20N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2. 承 上 題 , 當 M 滑 入 BC 後 , 而 仍 在 滑 動 時 , 繩 張 力 = ?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A)19.2N (B)20N (C)20.8N (D)22.4N (E)27.2N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0~
3. 如 圖 一 所 示 之 實 驗 裝 置 , m 1 =6 公 斤 , m 2 =3 公 斤 , 若 忽 略 滑 輪
、細線質量與所有摩擦力,由靜止釋放後細繩之張力為 x 牛頓
。 今 將 m1 與 m2 對 調 後 重 做 一 次 實 驗 , 則 細 繩 之 張 力 為 y 牛 頓
, 求 x+y= 。( g=10 公 尺 /秒 2 )
[103 中 一 中 科 學 ]

4. 如 圖,質 量 2kg 和 3kg 的 兩 物 體 以細 繩 相連接 靜 止 於光 滑 水平 桌 面上,今 以 10 牛


頓 的 水 平力 拉 動系 統 前進 歷 時 2 秒,途中 兩 者之 間 連 接的 細 繩突 然 斷裂,已 知 2kg 的
物 體 末 速 度 為 8m/s, 則 細 繩 斷 裂 的 時 間 點 是 在 力 量 開 始 作 用 秒後。
[102 嘉 中 科 學 ]

5. 某 生 分 別 作 兩 次 牛 頓 定 律 實 驗 如 右 圖 (一 )與 圖 (二 )
所 示 , 兩 次 實 驗 中 物 體 的 加 速 度 大 小 分 別 為 a1 與
a 2 , 繩 子 之 張 力 分 別 為 T1 與 T2
,不 計 繩重 及 各種 阻 力,則 a1 與 a 2 的 關 係 及 T1 與 T2
的關係為:
(A) a1 = a 2 , T1 = T2 (B) a1 = a 2 , T1 > T2 (C) a1 = a 2 , T1 < T2
(D) a1 > a 2 , T1 = T2 (E) a1 > a 2 , T1 > T2 (F) a1 > a 2 , T1 < T2
(D) a1 < a 2 , T1 = T2 (E) a1 < a 2 , T1 < T2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1~
知識點 14 兩個木塊一起加速
兩物體有相對運動:代f k 兩物體一起加速:代 f s 我好像要向
v 2v 左移動耶
fk
F fs
⇒ ⇒
v

判斷摩擦力的方向 判斷摩擦力的方向
要站在另一物體上去看 要站在另一物體上去看
其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 運動方向反向 其摩擦力的方向與想要 相對運動方向反向

精選例題
1. 有 大 小 二長 方 體木 塊,質 量 分 別 為 8kg 及 4kg,設 8kg 木 塊 與 水 平 桌面 間 無 摩擦 力、
而 二 木 塊間 之 動摩 擦 係數 為 0.25、靜 摩 擦 係數為 0.5,且 二木 塊 原皆靜 止 於 桌面,g
= 10m⁄s 2,如 右 圖 所 示。今 若 施一 水 平 力 F=12N 於 大 木 塊,使 其 向右 滑 動 時,則 二
木塊間之摩擦力大小為 [104 中 一 中 科 學 ]
(A)4N (B)8N (C)10N (D)12N (E)20N。

2. 如 右 圖 所示,先將 質 量 M 為 1.5Kg 的 金 屬 板置 於
光 滑 水 平面 上,再將 質量 m 為 0.5Kg 的 木 塊 置 於
金屬板上,金屬板與木塊之間的靜摩擦係數為
0.6。今 施 一漸 增 的外力 F 沿 水 平 方 向 拉動 木塊 m,當 木 塊 與 金 屬 板間 開 始 相對 滑 動
時 , F 的 大 小 為 多 少 牛 頓 ? ( g = 10m / s 2 )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A) 2 (B) 4 (C) 6 (D) 8 (E) 10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2~
知識點 15 動滑輪
 各質點各帶入N 2L
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先假設

r r
看質點1:ΣF1 = m1 ⋅ a1 假設完方向後,合力與加速同方向(大減小)
 r r
看質點2:ΣF2 = m 2 ⋅ a 2
 r r 如果算出負的加速度,代表與原本假設方向相反
看質點3:ΣF3 = m 3 ⋅ a 3

 再找出各質點加速度關係
利用繩長不變

m2
多的繩子 少的繩子

(圖中粗線段) (圖中虛線段)
S2
S1
⇒ 2S1 = S2 根據運動學

1 1
m1 ⇒ 2( a 1t 2 ) = a 2 t 2 ⇒ 2a 1 = a 2
S1 2 2

1 1
2a 1 = a 2 ⇒ a 1 = a2 動滑輪加速=定滑輪加 速 ×
2 2

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浪費時間,他的加速度只有別人一半

精選例題
1. 如 右 圖,滑 輪與 甲 物 體之 質 量 皆 為 1kg,乙 物體 之 質 量 為 2kg,且 假
設 每 一 kg 質 量 所 受 重力 為 10N。今若 施 一拉力 F 於 滑 輪,欲使 甲 物
體 可 以 相 對 於 地 面 靜 止 不 動 , 則 此 拉 力 F 應 為 多 少 N? ( 不 計 摩 擦
力與繩重)
(A) 2.5 (B) 7.5 (C) 12.5
(D) 17.5 (E) 22.5 (F) 27.5
(G) 32.5 (H) 37.5 N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3~
知識點 16 磅秤讀數

精選例題
1. 已 知 : 指 針 式 磅 秤 由 秤 盤 、 理 想 輕 彈 簧 、 秤 座 構 成 , 且 指 針 轉 一 圈 為 1000gw。物
研社同學為測量磅秤本身的重量,採用的步驟及測量結果如下:
步驟一:將磅秤正立,指針指向刻度 0
步驟二:將磅秤橫放,彈簧呈水平,此時彈簧為自然長度不彎曲,指針逆轉
指 向 刻 度 800 gw
步 驟 三 : 將 磅 秤 倒 立 , 指 針 順 轉 指 向 刻 度 700 gw
依 據 以 上 資 料 , 此 磅 秤 的 總 重 ( 包 含 秤 盤 與 秤 座 ) 為 何 ?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A) 1200gw (B) 1100gw (C) 900gw (D) 800gw (E) 700gw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4~
知識點 17 電梯問題
磅秤讀數=人壓磅秤的力大小=磅秤給人的正向力N小大

電梯加速a向上:
因為加速a向上
N
a 所以正向力N > 重量mg

故此時磅秤讀數變重

根據N 2L:N − mg = mg
mg
⇒ N = m (g + a )

電梯加速a向下:
因為加速a向上

N a
所以正向力N < 重量mg

故此時磅秤讀數變輕

根據N 2L:mg − N = ma
mg

⇒ N = m (g − a )

若電梯自由落體,加速a = g向下

根據第三點可知N = m(g − a ) = m(g − g ) = 0

沒有正向力代表人沒有壓磅秤,磅秤沒有讀數

稱為「失重」,失去視重(讀數)

但是重力還在,只是當時人將所有的重力mg拿來加速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5~
精選例題
1-2 為 題 組
某 生 搭 電 梯 由 五 樓 直 接 下 降 到 一 樓 , 行 進 的 距 離 為 12 公 尺 , 取 重 力 加 速 度 為
10 公尺 / 秒2 。 電 梯 的 速 率 v 隨 時 間 t 而 變 , 如 圖 11 所 示 。 當 電 梯 由 靜 止 啟 動 後 可 分
為 三 個 階段:最初 的 2.0 秒 加 速 行 進;接 著 有 t 0 秒 以 2.0 公 尺/秒 等速行 進;最 後 4.0
秒減速直到停止。 [103 學 測 題 組 ]
v(公尺/秒)

2.0

0 2.0 2.0+t0 6.0+ t0 t


(秒 )
圖 11

1. 下 列 何 者 為 圖 11 中 的 t 0 值 ?
(A)2.5 (B)3.0 (C)3.5 (D)4.0 (E)4.5

2. 若 該 生 的 質 量 為 50 公 斤 , 考 慮 在 下 降 過 程 的 三 個 階 段 中 , 電 梯 地 板 對 該 生 在 各 階
段的平均施力,三者中最大的量值為多少牛頓?
(A)25 (B)50 (C)500 (D)525. (E)550

3. 質 量 為 50 kg 的 某 生 站 在 電 梯 內 的 體 重 計 上 , 電 梯 原 靜 止 於 第 一 樓 層 , 電 梯 起 動 後
最 初 10 s 體 重 計 的 讀 數 均 為 60 kgw, 之 後 20 s 體 重 計 的 讀 數 均 為 45 kgw。 若 取 重
力 加 速 度 為 10 m / s 2 , 則 電 梯 經 過 30 s 的 位 移 為 多 少 m? [105 學 測 ]
(A) 100 (B) 150 (C) 200 (D) 250 (E) 300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6~
知識點 18 虎克定律
1. 虎克定律:
(A)定 律 : 在 彈 性 限 度 內 , 彈 性 體 之 變 形 量 與 外 力 成 正 比 ⇒

原長
F

∆l

(B)公 式 :

2. 彈簧之連結:
(A)串聯
k1 k2
(1)知識點:
大家一起受力 F=F1=F2
 ⇒  ⇓
每條伸長累加成總伸長 x=x1+x 2
(2)組合彈簧: k
F F F
x=x1+x 2 ⇒ = 1 + 2
k k1 k 2
1 1 1
⇒ = + (愈串 k 愈小)
k k1 k 2
k1
(B)並聯
(1)知識點:
大家一起伸長 x=x1=x 2
 ⇒  k2
每條受力累加成總力 F=F1+F2

(2)組合彈簧:
F=F1+F2 ⇒ kx=k1x1+k 2 x 2 ⇒ k=k1+k 2( 愈 並 k 愈 大 ) k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7~
精選例題
1. 彬 哥 在 甲 、 乙 兩 條 不 同 的 彈 簧 下 懸 掛 砝 碼 , 彈 簧 長 度 (L)與 砝 碼 重 量 (W)之關係如圖
(a)所 示,且 兩彈 簧 質 量皆 可 忽 略。若將 兩 彈簧並 聯,如 下 圖(b)所 示,施 一 向 下 50gw
的 力 F 拉 長 彈簧,且兩彈 簧 均 未超 過 彈性 限 度,試 問 此 時彈 簧 的長 度 x 為 多 少 公分 ?
(A)75 (B)80 (C)85 (D)90 (E)95 [104 中 一 中 科 學 ]

2. 如 圖 所 示 , 輕 彈 簧 一 端 固 定 , 另 一 端 在 自 然 狀 態 時 恰 好 到 達 O 點 , 將 質 量 為 m(可
視 為 質 點 )的 物 體 P 與 彈 簧 連 接 , 並 將 彈 簧 壓 縮 到 A 由 靜 止 釋 放 物 體 後 , 物 體 將 沿
水平面運動。若物體與水平面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則物體從 A 經 O 到 B 過程中速
度和加速度的變化如何? [102 中 一 中 科 學 ]

3. 如 右 圖 所示,用 一條 繩子 將 滑 輪撐 起,測得 繩子 的 張 力 為 10 kgw。若


將 繩 子 換 成 一 條 彈 性 常 數 5 kgw/cm 的 彈 簧 , 則 彈 簧 的 總 伸 長 量 為 多
少公分?
(A) 1/2 (B) 1 (C) 2 (D)4 [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8~
4. 如 圖 所 示 , 小 球 從 輕 彈 簧 上 方 無 初 速 釋 放 , 從 小 球 開 始 接
觸彈簧到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
度和所受的彈力變化是
(A)彈 力 變 大 , 加 速 度 變 小 , 速 度 變 小
(B)彈 力 與 加 速 度 逐 漸 變 大 , 速 度 逐 漸 變 小
(C)彈 力 變 大 , 加 速 度 先 變 小 後 變 大 , 速 度 先 變 大 後 變 小
(D)彈 力 、 加 速 度 和 速 度 都 是 先 變 大 後 變 小
(E)彈 力 與 加 速 度 逐 漸 變 大 , 速 度 先 變 大 後 變 小 [101 中 一 中 ]

5. 如 右 圖 所示,小 球 從輕彈 簧 上 方由 靜 止釋 放,若 不 考 慮空 氣 阻力,則從 小 球 開始 接


觸 彈 簧 到彈 簧 被壓 縮 到最 短 的 過程 中,小 球 所受 的 合 力,加 速度 和 小球 的 速 度的 變
化是
(A)合 力 變 大 、 加 速 度 變 小 , 速 度 變 小
(B)合 力 與 加 速 度 逐 漸 變 大 , 速 度 逐 漸 變 小
(C)合 力 與 加 速 度 逐 漸 變 小 , 速 度 逐 漸 變 大
(D)合 力 與 加 速 度 先 變 小 後 變 大 , 速 度 先 變 大 後 變 小
(E)合 力 與 加 速 度 先 變 大 後 變 小 , 速 度 先 變 小 後 變 大
(F)合 力 、 加 速 度 和 速 度 都 是 先 變 大 後 變 小
(G)合 力 、 加 速 度 和 速 度 都 是 先 變 小 後 變 大
(H)合 力 與 加 速 度 逐 漸 變 大 , 速 度 先 變 大 後 變 小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39~
知識點 19 力矩

v
有效 F v
F
F sin θ
v v
r θ 軸
r θ

沒效 θ
r sin θ
將力量分成平行r與垂直r
平行不能造成轉動,無效
垂直才能造成轉動,有效 將力臂分到與F垂直的大小
所以力矩 = 力臂 × 力 所以力矩τ = r sin θF
τ = rF sin θ

力矩的應用:平行力

合力相同: F = F1 + F2

F1 F2 合力矩相同:

F2
等 效 力 的 作 用 點 距 離 F 1 作 用 點 : x1= l
F1+F2
F
等 效 力 的 作 用 點 距 離 F 2 作 用 點 : x 2= 1 l
F1+F2

精選例題
1. 如 右 圖 所 示 , 一 根 均 勻 的 直 尺 在 支 架 上 , O 點 為 其 中 點 , 在 直尺上有三支垂直而立
的 蠟 燭 A、B、C,此時 直 尺 為平 衡 狀態。蠟燭 的 粗 細、材料 相 同,但 長 度 不同,蠟
1
燭 長 度 的 關 係 為 L A =L B = LC。 現 將 蠟 燭 點 燃 , 則 燃 燒 過 程 中 直 尺 將
2
(A)順 時 針 轉 動 (B)逆 時 針 轉 動
(C)保 持 靜 止 不 動 (D)無 法 判 斷 。 [102 中 一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0~
2. 圖 中 為 一 槓 桿 , 轉 軸 O 點 釘 在 鉛 直 牆 面 上 , 現 調 整 A
、 B、 C 三 物 體 達 成 靜 力 平 衡 。 若 把 圖 中 的 P 滑 輪 向
左移動至 Q 位置後再調整槓桿成平衡,請問分別單
獨調整 B 或 C 兩物體,如何調整才能維持槓桿的平
衡?(應選兩項)
(A)物 體 B 向 右 (B)物 體 B 向 左 (C)物 體 C 向 右 (D)物 體 C 向 左 。
[102 嘉 中 科 學 班 ]

3. 水 平 地 面 上 放 置 一 密 度 不 均 勻 的 直 桿 AB, 長 為 4 公 尺 。 欲 將 A 端 提 起 , 最 少 需 力
64 公 斤;欲 將 B 端 提起,則 最少 需 力 80 公 斤重。桿的 重 心距 離 B 端 公尺 處。
[101 中 一 中 ]

64

W
80

18-x

4. 將 一 質 料 均 勻 之 物 體 置 於 粗 糙 的 水 平 地 面 , 並 施 一 水 平 力 F
於物體上,物體仍然維持靜止不動,如右圖所示,則地面施
給物體之正向力的施力點位置在:
(A)物 體 重 心 處 (B)物 體 重 心 的 正 下 方 (C)物 體 重 心 的 正 上 方
(D)物 體 重 心 的 右 上 方 (E)物 體 重 心 的 右 下 方 (F)物 體 重 心 的 左 下 方
(G)物 體 重 心 的 左 上 方 (H)由 題 目 條 件 無 法 判 斷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1~
知識點 20 力平衡

力平衡:物體所受的合力=0

靜力平衡:力平衡且靜止

解法:

力分到任意座標皆平衡:
水平力平衡+鉛直力平衡
X:左=右

Y:上=下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2~
精選例題
1. 如 右 圖 所示,不 計 一切摩 擦 力,球 重 為 W,以一 跨 過 小滑 輪 細線 懸 吊之 而 靠 在牆 面
上,當 細線 與 鉛直 面 夾角 θ 而 平 衡 時 細線 的 張力 為 T,牆 面的 作 用力為 N,緩 慢拉
動 細 線 , 使 小 球 上 升 , 請 問 T 與 N 的 大 小 各 如 何 變 化 ? [101 中 一 中 ]

2. 如 圖 所 示 , 把 球 A 夾 在 鉛 直 牆 和 木 板 C 之 間 , 不 計 摩
擦 。 牆 對 球 的 正 向 力 爲 N1 , 板 對 球 的 正 向 力 爲 N 2 , 在
將 板 BC 逐 漸 放 至 水 平 的 過 程 中 , 下 列 說 法 何 者 是 正 確
的? [93 中 一 中 資 ]
(A) N1 、 N 2 都 增 大 (B) N1 、 N 2 都 減 小
(C) N1 增 大 , N 2 減 小 (D) N1 減 小 , N 2 增 大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3~
3. 在 圖 中 , 用 一 個 樞 鈕 、 一 根 懸 線 吊 住 重 量 為 W 的 物 體 。
今 在 繩 子 中 點 用 另 一 根 繩 子 施 力 F( 方 向 與 水 平 夾 角 θ ,
且 θ 不 為 零 ), 將 物 體 在 逐 漸 拉 起 的 過 程 中 發 現 , 若 θ 保
持 不 變 , 線 段 PQ 與 鉛 直 夾 角 φ 會 逐 漸 變 大 。 請 問 : 在
夾 角 φ 逐 漸 變 大 的 同 時 , 線 段 PQ 的 張 力 變 化 情 形 為
(A)逐 漸 變 小 (B)逐 漸 變 大 (C)保 持 不 變
(D)先 變 小 再 變 大 (E)先 變 大 再 變 小 。

4. 如 右 圖 所 示 , 一 質 量 可 忽 略 的 木 棒 , 一 端 連 結 在 牆 壁 樞
紐 O 點 , 另 一 端 P 以 輕 繩 繫 於 牆 上 使 木 棒 成 水 平 平 衡。
現 將 重 量 為 W 的 重 物,以 輕繩 掛 在輕 棒 上,懸 掛 點 與 O
距 離 為 x,現將 重 物 W 由 O 向 P 點 移 動( 即 使 x 由 0 逐
漸增大),請問樞紐作用於木棒的力量大小如何改變?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A)一 直 增 大 (B)一 直 減 小
(C)不 變 (D)先 增 大 再 減 小
(E)先 減 小 再 增 大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4~
5. 如 右 圖 所 示 , 固 定 的 直 角 桿 架 AOB, AO 段 呈 水 平 , 表 面
粗 糙 ; OB 段 呈 鉛 直 、 表 面 光 滑 。 AO 與 OB 分 別 套 上 重 量
均 為 W 的 圓 環 P 與 Q,兩 環 以 一根 不 可伸 長的 細 繩 相連 而
成 靜 力 平衡 , 此 時 AO 桿 對 P 的 正 向 力 為 N,摩 擦 力 為 f,
繩 拉 力 為 T。 今 將 P 環 向 右 移 動 一 小 段 距 離 , 當 兩 環 再 次
靜止不動時:
(A)N 不 變 , f 變 大 , T 變 大 (B)N 不 變 , f 變 小 , T 變 小
(C)N 不 變 , f 變 大 , T 變 小 (D)N 不 變 , f 變 小 , T 變 大
(E)N 變 大 , f 不 變 , T 變 大 (F)N 變 小 , f 變 小 , T 變 小
(G)N 變 小 , f 變 大 , T 變 小 (H)N 變 大 , f 變 大 , T 變 大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6. 如 右 圖 所 示 , 三 個 金 屬 小 球 質 量 皆 為 m, 電 量 均 為 q, 以 長度為
L 的 絕 緣 細 線懸 掛 於 O 點,平衡 時,三 個小 球位 於 同 一水 平 面而
邊 長 亦 為 l 的 正 三 角 形 之 三 頂 點 上 , 若 重 力 加 速 度 為 g, 試 問 細
T
線張力與小球所受重力比值 為多少?
mg
3 2 6 2
(A) (B) (C) (D)
2 3 2 6
1 5 2
(E) 2 (F) (G) (H)
2 2 5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5~
知識點 21 浮力

精選例題
1. 半 徑 為 1cm 之 實 心 金 屬 半 球 以 輕 繩 懸 掛 浸 入 水 中 , 平 面
部 分 平 行 水 面 且 距 水 面 深 度 2cm, 如 圖 所 示 , 則 半 球 球
面 部 份 所 受 水 的 總 作 用 力 大 小 約 為 : [94 南 一 中 資 優 2cm

(A)8.37 (B)4.18 (C)3.68 1cm


(D)2.09 (E)12.63 重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6~
2. 某 生 在 實 驗 室 中 用 相同 的 砝 碼 做 虎 克 定 律的 實 驗,彈 簧 伸長 量 和砝 碼 個 數 的 關 係
如 圖 甲 所 示。若 將懸掛 的 砝 碼 浸 在 如 圖 乙的 水 中,再 重 複 上述的 實 驗,所 得 的 關
係 圖 可 能 為 下 列 哪 一 圖 ? ___________ [103 嘉 中 ]

(A) (B) (C) (D) (E)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7~
知識點 22 浮體與沈體
物體的沈浮 :

浮體定律 :

精選例題
1. 如 右 圖 所示,欲使 浮 在水 面 上 的木 塊 頂部 與 水面 切 齊,甲 乙 兩種 方 法中 所 需 要的 砝
碼 的 質 量 分 別 為 m 甲 、 m 乙 。 兩 者 的 關 係 為 m 甲 ________m 乙 。

[102 中 一 中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8~
2. 如 圖,一 小 玻璃 管 倒浮在 密 閉 容器 內 水面 上,管 內 外 有定 量 空 氣 a、b,玻 璃管 在 水
面 上 的 長度 為 x,管 內外 水 面 高度 差 為 h。今將 活 塞 下壓 則 h 與 x 的 變 化 情 況為 何?
(A)不 變 、 不 變 (B)不 變 、 變 大 (C)不 變 、 變 小 (D)變 小 、 變 小 (E)變 大 、 變 大 。

[101 中 一 中 ]

3. 將 一 質 量 10 公 克 的 玻 璃 管 倒 置 在 水 中 並 逹 成 力 平 衡 , 如 右
圖所示。若增加外界的大氣壓力,則管外液面與管內液面
的 差 距 x 會 怎 樣 變 化 ? [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A)x 變 大 (B)x 不 變 (C)x 變 小 (D)條 件 不 足 , 無 法 判 斷

3
4. 兩 個 長 方 體 A 和 B 的 體 積 相 等,密度 分 別為ρ A 和 ρ B。若 將 A 放 入水 中,會 有 的
10
體 積 露 出 水 面 , 若 將 B 疊 在 A 上 , B 剛 好 完 全 沒 入 水 中 , 如 圖 所 示 。 則 ρ A、 ρ B
分別為
(A)0.3 gw/cm 3 、 1.3 gw/cm 3 (B)0.3 gw/cm 3 、 1.7 gw/cm 3 (C)0.7 gw/cm 3 、 1.3
gw/cm 3 (D)0.7 gw/cm 3 、 1.7 gw/cm 3 。 [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49~
知識點 23 判斷融化後液面升降

精選例題
1. 一 玻 璃 杯 中 裝 有 密 度 0.95g / cm3 的 某 液 面 上 漂 浮 有 一 密 度 0.9g / cm3 之 靜 止 冰 塊 。 則
當冰塊漸漸熔化時,液面將 (上升、下降、或不變)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2. 取 三 個 相同 透 明的 甲 、乙 、 丙 玻璃 杯 ,分 別 倒入 雞 尾 酒、 水 與果 汁 ,如 下 圖 所示 。
在 三 個 杯中 分 別放 入 質量 相 同 的冰 塊,已 知 雞尾 酒、 水、 果 汁、 冰 塊的 密 度 分別 為
0.92 克 /立 方 公 分 、 1.00 克 /立 方 公 分 、 1.13 克 /立 方 公 分 、 0.90 克 /立 方 公 分 。 當
冰 塊 剛 放入 甲 、乙、丙三 個 杯 子時 與 冰塊 完 全熔 化 後 ,甲、乙 、丙三個 杯 子 液面 的
高 度 變 化 為 何 ?(假 設 液 體 沒 有 流 出 杯 子 外 ) [93 北 區 資 優 聯 合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0~
知識點 24 萬有引力
1. 定律:兩物體間之引力與兩者質量乘積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公式:
m1 m2
F F 牛頓認為當初他將地球與月球
2. 條件: r 都看成點,所以公式用於質點
(A)適用於質點 GMm 間可以使用
F= 2
r
(B)適用於質量均勻之球體外(空心球或實心球均可)

m1 m2 如果一個棒子從中間量 距離代萬有引力公式,


r
⇒ 這結果不對
F=
Gm1m 2
r2
×

m1 m2 牛頓認為應該將一個棒子看成無限多的質點
⇒ 然後跟m 2量距離代公式,再將無數多個力加
起來,這動作稱為『積分』!
但結果不是從中間計算(高中不討論)

m1
如果一個圓環從中間量 距離代萬有引力公式,
m2 這結果不對
⇒ F=
Gm1m 2
×
r r2

牛頓認為應該將一個圓環看成無限多的質點
m2
⇒ 然後跟m 2量距離代公式,再將無數多個力加
起來,這動作稱為『積分』!
但結果不是從中間計算(這狀況只有2B版物
理,自然組的同學必須會,學測不考!)

m1 牛頓也將球視為無限多個質點,利用積分
m 2 的方式累加起來,結果剛剛好可以由球心
量距離代入萬有引力公式
Gm1m 2
r F=
r2
這代表著可以 m1看成集中在球心當作質 點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1~
精選例題
1. 由 牛 頓 萬有 引 力定 律 知:兩 個 質點 間 的萬 有 引力 大 小 與其 質 量乘 積 成正 比,距離 平
1
方 成 反 比 。 已 知 當 質 量 M 均 勻 分 布 在 一 圓 心 角 為 90° 的 圓 環 時 , 位 於 其 圓 心 處 的
4
1
質 點 m 所 受 的 萬 有 引 力 的 大 小 為 F。若 將 此 圓 環 (質量 為 M)改 彎曲成 圓 心 角為 180 °
4
的半圓環,此時位於圓心處的質點 m 所受的萬有引力大小為 。

[103 嘉 中 科 學 ]

2. 一 般 認 為銀 河 系中 心 有一 個 超 大質 量 的黑 洞。有 些 天 文學 家 估計 這 黑洞 的 質 量大 約
太 陽 的 四百 萬 倍, 太陽離 此 超 大質 量 黑洞 的 距離 約 為 28000 光年。如果 太 陽、 該 超
大 質 量 黑洞 與 地球 排 成一 直 線,且 二 者對 地 球的 主 要 影響 只 有萬 有 引力,則 這個 超
大質量黑洞和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大約是地球和太陽之間萬有引力的多少倍?
( 28000 光 年 大 約 是 1.8 × 109 天 文 單 位 )
(A) 1.2 × 10−12 (B) 2.5 × 10−7 (C) 2.2 × 10−3 (D) 4 × 106 (E) 8.1× 1011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2~
知識點 25 功
1. 功的知識點 ☆功就是能量的轉移,而能量是作功的本領
A B
正功 A對B作正功
能 能 A作正功,能量減少
B獲得正功,能量增加

A B
A對B作負功
負功
能 能 A作負功,能量增加
B獲得負功,能量減少

2. 功的公式:
v
F

v
θ ∆r
F cos θ
作功就是要別人獲得能量,所以力必須要平行有效
v v
作功W = F ⋅ ∆ r (// 有效 )
= F cos θ∆r

θ < 90° ⇒ W > 0 v變快

θ = 90° ⇒ W = 0 靜止或等速率(不一定直線)

θ > 90° ⇒ W < 0 v變慢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3~
精選例題
1. 質 量 為 m 的 物 體 置 於 傾 斜 角 為 θ 的 粗糙 斜 面上,斜 面體 在 外 力作 用下,沿 水平 面 向
左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運動過程中物體與斜面體之間保持相對靜止,如下圖所
示 。 下 列 敘 述 何 者 正 確 ? (多 選 題 , 全 對 才 給 分 )

(A)斜 面 體 對 物 體 的 正 向 力 作 正 功 (B)斜 面 體 對 物 體 的 正 向 力 作 負 功
(C)斜 面 體 對 物 體 的 正 向 力 不 作 功 (D)斜 面 對 物 體 的 摩 擦 力 一 定 作 負 功
(E)斜 面 對 物 體 的 摩 擦 力 可 能 作 負 功 (F)斜 面 對 物 體 的 摩 擦 力 一 定 作 正 功
(G)斜 面 對 物 體 的 摩 擦 力 可 能 作 正 功 (H)斜 面 對 物 體 的 摩 擦 力 可 能 為 零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1
2. 一 質 量 為 M 的物 體,具 有 半 徑 為 R 的 光 滑圓 弧 面,靜
4
置於光滑水平面上,現將質量為 m 的小物體從圓弧之最
高點由靜止釋放,如右圖所示,在物體下滑過程中,M
對 m 的 正 向 力 作 功 W1 , m 對 M 的 正 向 力 作 功 W2 ,則:
(A) W1 = 0 , W2 = 0 (B) W1 > 0 , W2 > 0
(C) W1 = 0 , W2 > 0 (D) W1 > 0 , W2 < 0
(E) W1 < 0 , W2 > 0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4~
知識點 26 直線變力作功
v v
 如果是定力,則可以 W = F ⋅ ∆ r
 如果是變力,可以在 F − x圖形中,看成
很多段定力,如下圖
F
5
3
2
x
3 2 4
W = 3 ⋅ 3 + 5 ⋅ 2 + 2 ⋅ 4 = (F − x )面積

 若是變力,也可以用作功=能量增加來算
W = ∆E k + ∆U

精選例題
1. 如 圖 所 示。一 長 30 cm、重 10 公 斤 重 的均 質木 板,置 於水 平
桌 面 的 邊 緣 。 已 知 木 板 與 桌 面 間 的 動 摩 擦 係 數 為 0.2, 今 施
一 水 平 推力 將 木板 向 外推 離 桌 面,則 欲使 木 板脫 離 桌 面,推
力 至 少 須 作 功 多 少 焦 耳 ? ( g = 10m / s 2 )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A) 2.25 (B) 1.5 (C) 3 (D) 0.75 (E) 6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5~
知識點 27 動能與位能
1. 動能:
v
v0 = 0 F v v
∆r

用手推動一個靜止的木 塊
作功W=動能
v2
W = F∆r = ma ⋅ ∆r = m = Ek
2

1 2
[運動學:v 2 = 0 2 + 2a∆r ⇒ a∆r = v ]
2

2. 重力位能:

U g = mgh ( 單位 J) U

h
F手
U0

mg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6~
精選例題
1. 有 一 個 人的 手 靜止 地 拿著 一 個 質 量 3 公斤 的 鉛球,然 後將 鉛 球鉛 直 向上 拋,在拋 球
過 程 中 他的 手 向上 移動 0.80 公 尺 後 球離 開他 的 手,球離 手 後 1.8 秒 恰 達 最高 點,重
力 加 速 度 為 10m/s 2 , 則 手 共 對 鉛 球 作 功 多 少 焦 耳 ?
(A)486 (B)510 (C)24 (D)54 (E)462[104 中 一 中 科學 ]

2. 如圖所示,電梯質量為 M,其水平地板上置一質量為 m 的物體,電梯在鋼索的拉力


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垂直向上加速運動,當上升高度為 H 時,電梯的速度達到 v,則在
這段過程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4 建 中 科學 ]
1
(A)電梯對物體作功等於 mv 2
2
1
(B)電梯對物體作功小於 mv 2
2
1
(C)鋼索拉力作功為 Mv 2 + MgH
2
1
(D)鋼索拉力作功小於 Mv 2 + MgH
2
(E)重力作功等於 − (M + m )gH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7~
k
3. 如右圖,在光滑水平面上有彈簧-物體系統,
m F
牛頓
彈簧力常數 k = 20 ,物體質量 m = 2kg
公尺 x=0
,物體離開彈簧原長處的位移以 x 表示。當
物體由靜止受水平向右恆定力 F = 20 牛頓作
用,由 x = −0.8 公尺處向右運動至 x = + 
0.5
公尺處,問過程中物體動能最大值為何?
(A)32.4 (B)29.9 (C)26.0 (D)34.9
(E)18.6 焦耳 。 [103 南一中科學班 ]

4. 如 下 (圖 A)、 (圖 B)兩 種 狀 況 , 小 孩 坐 在 一 條 小 船 上 , (圖 A)為 人 拉 細 繩 ,繩的右端


固 定 於 岸 邊 ; (圖 B)為 人 拉 細 繩 , 繩 的 右 端 綁 在 另 一 質 量 相 同 的 小 船 上 , 兩 繩 長 度
相 同 。 人 以 相 同 的 力 量 拉 細 繩 (人 與 繩 的 質 量 與 水 的 阻 力 不 計 ), 當 小 孩 拉 完 全 部 的
繩子後,問 A 與 B 這兩種過程下列選項哪些正確?
(A)此 人 作 功 的 比 為 1: 1
(B)此 人 作 功 的 比 為 1: 2
(C)此 人 作 功 的 比 為 2: 1
(D)此 人 作 的 平 均 功 率 比 為 1: 1
(E)此 人 作 的 功 率 比 為 1: 2
[101 建中科學班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8~
知識點 28 能量守恆
力學能:動能與位能的總合稱之
♥力學能守恆:只有保守力作功 ( 非保守力不作功 ) ,則力學能守恆
♥重力、電力、彈力皆為保守力

保守力 物體

摩擦力

精選例題
1. 一 單 擺 由 A 自 靜 止 釋 放 , 最 後 停 在 最 低 點 , 若 θ = 60°, 擺 錘 的 質 量
為 2 公 斤,擺長 為 1 公尺,重力 加 速度 g = 9.8 公 尺 /秒 2,整 個擺 動
的過程中,空氣阻力所作的功為多少焦耳?
(A) −9.8 (B) 9.8 (C) −19.6 (D) 19.6
(E) −4.9 (F) 4.9 (G) −0.98 (H) 0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2. 質量為 m 的阿建,從距河面高度為 H 的山頂處靜跳下河中。已知河水對人的阻力為


定值 f,今以河面為重力位能的零位面,則當阿建跳下並沈至離河面 h 的深度時,他
所具有的動能與重力位能的總和為?(設地表附近所受的重力加速度為 g)
(A) mgH + fh (B) − fh (C) mgH − fh (D) mg(H + h ) − fh (E)0

[104 建 中 資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59~
3. 初 始 溫 度相 等,質量 皆為 m 的 兩 相 同 材 質 金屬 塊,以相 同 的 速率 對撞 後 靜 止,若 熱
量 並 未 散 失 到 環 境 中 , 兩 金 屬 塊 達 成 熱 平 衡 後 溫 度 上 升 △T。 則 兩 金 屬 塊 在 不 同 的
對 撞 條 件 下 , 溫 度 上 升 量 如 右 表 所 示 , 則 表 中 正 確 的 有 哪 些 ? [101 中 一 中 科學 ]
選項 質量 速率 溫度上升量
(A) m 2v 2△T
(B) m 4v 4△T
(C) 2m v △T
(D) 2m 2v 4△T
(E) 4m 2v 8△T

4. 以 下 為 相 同 的 兩 裝 置 , 圓 筒 固 定 在 水 平 桌 面 上 , 理 想 彈 簧 一 端 固 定 在 圓 筒 的 左
端 、 另 一 端 分 別 頂 著 小 物 體 A、 B, 如 圖 。 當 彈 簧 既 不 被 壓 縮 或 伸 長 時 , 物 體
剛好位在圓筒的開口端。今施力使彈簧被壓縮一段距離 d 之後放開,使物體由
靜止被彈出。物體離開圓筒後與彈簧分開,進入有摩擦力的桌面,移動了 L 的
距 離 後 停 下。若 物 體 A、B 與 桌 面 的 摩 擦係 數 相 同,但 與 圓 筒 間 摩 擦 力 可 不 計 ,
且 A 的 質 量 大 於 B, 則 下 列 敘 述 正 確 的 有 哪 些 ?
(A)彈 力 對 物 體 作 的 功 相 同
(B)物 體 離 開 圓 筒 時 的 速 率 相 同
(C)物 體 在 桌 面 運 動 時 有 相 同 的 加 速 度
(D)物 體 同 時 停 下
(E)停 下 前 移 動 的 距 離 L A <L B 。 [103 嘉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0~
5. 在如圖所示,A、B 兩球質量相等,A 球用不能伸長的輕繩繫於 O 點,B 球用輕彈簧
繫於 O ' 點,O 與 O ' 點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別將 A、B 球拉到與懸點等高處,使繩和
輕彈簧均處於水平,彈簧處於自然狀態。今將兩球分別由靜止開始釋放,當兩球達到
各自懸點的正下方時,若兩球恰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正好向左運動,則:
(A)兩球到達各自懸點的正下方時,兩球動能相等
(B)兩球到達各自懸點的正下方時,A 球動能較大
(C)兩球到達各自懸點的正下方時,B 球動能較大
(D)過程中彈簧對 B 球作正功
(E)過程中彈簧對 B 球作負功【102 建中科學班 】

6.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1~
知識點 29 熱平衡

m1 s1 ∆T = m 2 s 2 ∆T
1兩 物 熱 平 衡 : 吸 熱 = 放 熱 ⇒
上升量 下降量

2 三 物 以 上 熱 平 衡 : 利 用 總 熱 能 變 化 為 零 : ∆H 1 + ∆H 2 + ∆H 3 = 0
m s ∆T1 + m 2 s 2 ∆T2 + m 3 s 3 ∆T3 = 0
⇒ 1 1 , 變 化 量 =末 溫 減 初 溫
變化量 變化量 變化量

 E k 固 → T固
產 生 相 變 化 時 , 供 熱 
→ 內 能 
U ↑→ V ↑

熔化熱 = 80cal / g
4水 的 潛 熱 
汽化熱 = 540cal / g

精選例題
1. 有 A、 B、 C 三 種 液 體 , 初 溫 分 別 為 10 ℃ 、 40 ℃ 、 80 ℃ 。 若 A 與 B 混 合後的溫度為
30 ℃ , B 與 C 混 合 後 的 溫 度 為 50 ℃ , 則 A 與 C 混 合 後 的 溫 度 為 ℃。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2~
2. 把 溫 度 為 -5 ℃ 的 冰 塊投入 密 封、隔熱、盛 有 0 ℃ 水 的 容器 中,混合 後的 溫 度 仍 為 0 ℃。
下列判斷何者正確?
(A)冰 的 質 量 增 加 了 (B)冰 的 質 量 沒 變 化
(C)冰 的 質 量 減 少 了 (D)冰 的 質 量 有 可 能 增 加 也 有 可 能 減 少 [101 中 一 中 科
學]

3. 電 熱 式 熱水 瓶 中原 來 裝有 90 ℃ 的 熱水,啟 動 功率 為 420 W 的 加 熱裝置,經一 分 鐘後


溫 度 由 90 ℃ 上 升 至 92 ℃ 。 之 後 將 加 熱 裝 置 關 掉 一 分 鐘 , 因 熱 量 的 散 失 水 溫 下 降
0.4 ℃,假設 在 此變 化範 圍 內,每 分 鐘散 失 於環 境 中 的熱 量 可視 為 定值,求 熱水 瓶 內
水的質量為 公 斤 ? 已 知 水 比 熱 為 4.2 kJ/ kg‧ ℃ 。 [103 嘉 中 科學 ]

4. 小 明 用 置於 桌 上的 溫 度計 測 量 溫度 不 同 的 AB 兩 杯 水。他 先用 溫 度計測 量 熱 水 A 的
溫 度,量得 讀 數 為 T1;緊 接 著用 此 溫度 計 測量 B 的 溫 度,得 讀數為 T2,已 知 T1>
T2。 若 不 計 熱 量 散 失 的 作 用 , 則 下 列 敘 述 正 確 的 有 哪 些 ??
(A)測 量 前 A 的 初 溫 必 大 於 T1
(B)測 量 前 A 的 初 溫 必 大 於 B 的 初 溫
(C)兩 次 測 量 過 程 , 溫 度 計 皆 自 液 體 吸 熱
(D)測 量 前 AB 的 溫 度 差 必 大 於 T1- T2
(E)測 量 前 AB 的 溫 度 差 必 等 於 T1- T2 。 [103 嘉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3~
知識點 30 波動基礎
1. 分類
是:傳遞力學能
⇒ 力學波(機械波)
是否需要介質?

波動 否:傳遞電場+磁場
⇒ 電磁波
v
⊥ V:橫波(繩波、彈簧波 、光波...)
介質振動方向
v
// V : 縱波(聲波、彈簧波)

基本公式
∆x λ
v= = = λ⋅f
∆t T

同一個介質中不同波動 同一個波動,在不同介質中穿梭
波速相同 頻率相同

精選例題
1. 波 列 很 長 的 四 個 橫 波 , 都 沿 正 x 軸 方 向 傳 播 , 波 速 分 別 是 v、 2v、 3v 和 4v, a、 b
是 x 軸 上 的 兩 個 點 , 且 a 與 b 之 間 的 距 離 為 L。 在 時 間 t=t 0 時 , a、 b 兩 點 間 四個波
的 部 份 波 形 分 別 如 圖 三 的 甲 、 乙 、 丙 及 丁 所 示 , 則 由 該 時 刻 起 a 點出現波峰的先後
順 序 依 次 是 圖 _________。 [103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4~
FL
2. 已知彈性弦的波速 v= ,其中 m 為彈性弦質量,長度 L 為彈性弦的長度,F 為彈性弦
m
所受的拉力,現在有一均勻彈性弦,上端固定,鉛直下垂,若彈性弦受力後不伸長,由下端
產生一脈動,此脈動沿彈性弦由下端向上傳播時,是作何種運動呢?加速、減速或等速?為
什麼?[101 中一中科學 ]

2. 教 室 中 有 一 音 源 S 持 續 發 生 聲 音 , 並 向 四 面 分 方 傳 播 , 在 音 源 正 南 方 有 一 點 P。 則
當 聲 波 傳 到 P 點 時 , 位 於 P 點 的 空 氣 分 子 , 其 振 動 方 向 為 __________。
( 請 選 填 「 東 西 振 動 」、「 南 北 振 動 」、「 上 下 振 動 」、「 靜 止 不 動 」。 ) [100 中 一 中 科
學]

3. 假設某一岩石質星球的半徑為 6000 公里,如示意圖(非依比例繪製),如果星球內部可分


為 A、B 兩部分,且每一部份皆為均勻物質,甲、乙、丙、丁分別為地表四處觀測站。若在
甲地製造一震波,僅能在 乙甲丙 間地區收到此地震產生的 S 波(註:地震波可分成幾種,其
中有一種稱為 S 波,不能通過液態物質),且甲乙兩地地表間的距離為 9420 公里,請問 A、
B 的介面距地表多身?(本題應列計算過程並說明之,否則不予計分)

[104 建中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5~
知識點 31 波動反射與折射

4. 反射與折射(以水波為例)
 水波波速 v = gh (深度 )

深度h ↑⇒ 波速v ↑
i r
i r  水波折射,將行進方向想成一台車子
v大 → v小 v小 → v大

v大 v小
入射線 ⊥ 入射水波波前
v小 v大
反射線 ⊥ 反射波前
入射角i = 反射角r

★速大角大

放 暑 假 的某 一 天下 午,阿 彬 到 住家 附 近的 游 泳池 游 泳。當 他 帶著 泳 鏡將 頭 埋 入 水 中 時 ,
看 到 池 底有 許 多明 亮 的線 條,這 使 他想 起 物理書 本 中 描述 的 水波 槽 實驗:「 在一 個 透明
淺 盤 中 裝少 許 的水,將淺 盤 架 高,並在 其 上方安 置 一 個光 源,下 方 地 面 上 鋪 一 張 白 紙 。
如果在淺盤中產生一個直線形水波,因為波峰有會聚光線的功能,所以在其下方的白
紙上會形成亮紋。觀察白紙上亮紋的移動,就可記錄水波的移動情形。」請問:
1. 如 果 阿 彬在 平 靜水 池 中投 入 一 小塊 橡 皮擦,最可 能 看 到池 底 的亮 線 呈哪 一 種 形狀?

2. 如 果 水 池中 有 深淺 不 同的 兩 個 區域 , 已知 水 波在 深 水 中的 行 進速 度 比在 淺 水 中快 。
請依據圖中的起始直線波樣式,在下列方框中,畫出至少三條後續的波形。

[98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6~
3. 在 一 個 長 850 公尺 注 滿水 的 鐵 管的 一 端敲 一 下,會 在 另一 端 聽到 三 次聲 音。第一 次
聲 音 和 第 二 次 間 隔 0.4 秒 , 第 二 次 和 第 三 次 間 隔 1.9 秒 , 已 知 當 時 空 氣 中 的 聲 速 為
340 公 尺 /秒 , 則 鐵 管 中 的 聲 速 為 多 少 公 尺 /秒 ?
(A)680 (B)1416 (C)4250 (D)567 (E)2125。 [104 中 一 中 科學 ]

4. 在 一 暴 風雨 的 晚上,你站 在 某 處,假 設 你看 到閃 電 和 聽到 雷 聲的 時 間差 為 △ t,已 知


當 天 聲 速 為 340m/s, 光 速 約 為 3×10 8 m/s。 則 你 站 立 的 地 方 離 閃 電 發 生 處 約 多 少 公
里 ? (4%)[102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7~
知識點 32 一維空間干涉
波峰+波峰
建設性干涉 ⇒ 振幅變大 
波谷+波谷
破壞性干涉 ⇒ 振幅變小{波峰+波谷

精選例題
1. 兩 個 互 相 面 對 的 喇 叭 相 距 8 公 尺 。 兩 喇
叭同時放出同相位、同頻率的聲波。如
右圖所示。一偵測器 D 於兩喇叭之間偵
測 到 聲 音的 強 度 I,如 右 圖 所 示。若 x 為
偵測器與左喇叭的距離,則此聲波之波
長最接近下列何者?
1 1
(A) 公尺 (B) 公尺
4 2
(C) 1 公 尺 (D) 2 公 尺
(E) 4 公 尺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8~
知識點 33 二維空間干涉

精選例題
1. 如右圖所示為槽中兩個同相振動的點
波 源 S1 與 S2。 將 平 行 光 入 射 到 水 波
槽,在水波槽底的白紙上觀察各點的
亮 暗 程 度變 化。下列 敘述,何 者 正確 ?
(A) G 點 任 何 時 刻 都 是 亮 點
(B) D 點 任 何 時 刻 都 是 暗 點
(C) C 點 是 亮 暗 間 閃 爍
(D) B 點 的 顏 色 都 沒 有 變 化
(E) | PS1 − PS2 | 是 波 長 的 整 數 倍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69~
知識點 34 光的直進性

物 倒立實像

直進性(相似形解題)
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精選例題
1. 有 一 大 型傳 統 相機 的 原理 與 針 孔相 機 類似,在拍 攝 時 可將 物 體成 像 在鏡 頭 後 的毛 玻
璃 上, 以便 對 焦。 小 張利 用 這 台相 機 幫小 明 拍照, 對 焦時, 發現 鏡 頭後 的 毛 玻璃 上
小 時 人 像的 位 置如 右圖 A 所 示。為 了 使毛 玻璃 上 的 人像 位 置如 右圖 B 所 示,小 張 應
將鏡頭如何轉動?
(A)向 上 並 且 向 右 移 動 (B)向 上 並 且 向 右 移 動
(C)向 下 並 且 向 左 移 動 (D)向 下 並 且 向 右 移 動 。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2. 有 關 光 的 敘 述 哪 些 正 確 ?
(A) 道 路 轉 彎 處 為 了 增 加 視 野 , 常 豎 立 凸 透 鏡 以 維 護 行 車 安 全
(B)當 物 體 與 平 面 鏡 距 離 增 加 時 , 物 體 在 鏡 中 的 像 大 小 不 變
(C)直 立 一 小 平 面 鏡 , 魯 夫 起 初 無 法 看 到 自 己 全 身 的 像 。 當 魯 夫 向 後 退 , 離 鏡 子
越遠,在鏡中所能看到自己的部分越多
(D) 直 立 一 小 平 面 鏡 , 魯 夫 起 初 無 法 看 到 娜 美 全 身 的 像 。 當 娜 美 向 後 退 離 鏡 越
遠,魯夫在鏡中所能看到娜美的部分越多
(E) 相 機 無 法 拍 攝 鏡 中 的 虛 像 。 [103 嘉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0~
知識點 35 光的一次反射

 入射角=反射角
 若是平面鏡成像,物跟像以平面鏡為對稱

★一般解題常使用「延長線」+「相似形」

精選例題
1. 一 人 站 在 湖 邊 大 樓 樓 頂 上 觀 察 靜 止 在 空 中 的 氣 球 , 已 知 樓 頂 離湖面高為 H,人的高
度 不 計。他看 空 中靜 止的 氣 球 時,仰 角 為 30°。他 看 水 中氣 球 的虛 像時,俯 角 是 60°。
試問氣球離湖面多高?
(A) 3 H (B)2H (C)3H (D)4H (E)5H
[104 中 一 中 科學 ]

2. 某 人 位 於 一 直 立 的 平 面 鏡 前 2m 處 , 則 一 光 點 在
平 面 鏡 前 5m 處 之 牆 面 , 沿 與 平 面 鏡 鏡 寬 平 行 方
向 , 以 3m/s 3m / s 作 等 速 運 動 。 若 平 面 鏡 鏡 寬
1m,則 人 於 平 面 鏡中 能見 到 光 點虛 像 的時 間 為多
少秒?
5 7
(A) (B) (C) 1
6 6
3
(D) (E) 2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2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1~
知識點 36 光的折射

折射,將行進方向想成一台車子
v大 → v 小 v小 → v 大

v大 v小
v小 v大

★速大角大

精選例題
1. 雷 射 光 以一 入 射 角 θ 自空 氣 入 射雙 層 薄膜 甲、乙 再 進 入空 氣,其 中 各層 薄 膜 厚度 皆
為 d,光 路 徑如 右 圖所示。今 以厚 度 為 2d 的另 一 薄 膜丙 取 代原 雙 層薄 膜,若 光線 射
入 與 射 出的 位 置、 角 度皆 與 右 圖相 同,則 雷 射光 在 甲、乙、 丙三 介 質中 的 速 度大 小
關 係 為 下 列 何 者 ? [104 中 一 中 科學 ]
V 丙<V 甲<V 乙 (B)V 甲 < V 乙 < V 丙 (C)V 丙 < V 乙 < V 甲

(D)V 乙 < V 丙 < V 甲 (E)V 甲 < V 丙 < V 乙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2~
2. 有 一 雷 射光 束 朝玻 璃 制的 L 形 板 入 射,已 知 L 形 板 的 兩 邊厚 度 及 寬度 皆 相 等,且入
射 光 線 如 右 圖 所 示 , 光 速 由 O 點 斜 向 入 射 , 若 不 考 慮 折 射 , 45°入 射 線 恰 通 過 L 形
玻 璃 板 內 側 C 點 ( 如 虛 線 所 示 ), 由 A 點 射 出 。 但 因 為 所 折 射 發 生 , 則 入 射 的 光 線
最 後 將 由 何 處 射 出 ? 請 在 右 圖 上 畫 出 光 徑 圖 , 並 標 示 出 光 線 射 出 點 。( 4%)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3~
知識點 37 透鏡成像

精選例題
1. 將 一 直 徑 8cm 的 圓 形 凸 透 鏡 , 截 去 上 車 半 部 , 而 將 下
半部豎立起來,如右圖。今將一小物體置於「在距透
鏡 一 倍 焦 距 以 內 、 較 透 鏡 底 端 高 2cm」 之 O 點 處 , 同
時由透鏡另一側之等高處,來望向此物體,則將見其
像可能位於何處?
(A) a (B) b (C) c (D) d 處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2. 右 圖 為 小張 製 作的 簡 單照 相 機,紙 筒 A 的 一 端是
半 透 明 的紙,紙 筒 B 的 一 端 有 一個 凸 透鏡,兩個
紙 筒 套 在一 起 後組 成 一個 簡 單 的照 相 機,為 了在
A 端 得 到 清 晰 的像 ,要調 整 A、 B 間 的 距離 ,此
時:
(A)眼 睛 應 從 B 端 由 筒 內 觀 察 , 檢 查 成 像 是 否 清 楚
(B)如 果 看 近 處 的 影 物 時 成 像 很 清 楚 , 再 看 遠 處 的 景 物 時 , 應 將 紙 筒 B 向 外 拉 , 增
加凸透鏡與半透明紙之間的距離
(C)如 果 看 近 處 的 景 物 時 成 像 很 清 楚 , 再 看 遠 處 的 景 物 時 , 應 將 紙 筒 B 向 內 推 , 減
少凸透鏡與半透明紙之間的距離
(D)應 該 將 A 端 朝 向 明 亮 的 室 外 , B 端 朝 向 較 暗 的 室 內 , 否 則 影 像 不 容 易 看 清 楚
(E)應 該 將 B 端 朝 向 明 亮 的 室 外 , A 端 朝 向 較 暗 的 室 內 , 否 則 影 像 不 容 易 看 清 楚
[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4~
3. 一 質 點 置於 主 軸上 甲 處,經 薄 凸 透鏡 折 射後 成像
於 乙 處,如 右圖 所 示。則 甲 發 出的 一 束光,經由
薄凸透鏡折射後的光線為圖中的哪一條?
(A) A (B) B (C) C
(D) D (E)以 上 皆 非 (F)無 法 判 斷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4. 幾 何 光 學 背 景 知 識 :
一 束 平 行光 經 過薄 透 鏡折 射 後 將會 聚 或反 向 會聚 於 焦 平面 上 一點。(焦 平 面:通 過焦 點
且垂直主軸的平面)
若將一薄凸透鏡水平放置在太陽光(平行光)下,當其與水平地面距離為 H 時,地面
上 出 現 一個 最 亮的 亮 點,如 圖 四 所示。若 轉動此 透 鏡,當與 水 平地 面夾 37°時,調 整 此
透 鏡 高 度 , 使 地 面 上 再 次 出 現 最 亮 的 亮 點 , 則 : (4-1)請 利 用 上 述 之 背 景 知 識 與 光 學 作
圖 原 則,畫 出圖 四 (1)中 A、B、C 三 條 平行光 束 通 過 薄 凸 透 透 鏡 後 的 路 徑。(4-2)此 時 ,
鏡 心 ( 透 鏡 中 心 ) 離 地 面 高 度 h 為 何 ? [103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5~
知識點 38 共軛成像

精 選例題
1. 一 物 體 與一 屏 相 距 100 厘 米 , 如在 其 間某 處 置一 凸 透 鏡, 恰 可成 一 實像 於 一 屏上 ,
像 長 h1 厘 米。又 如 將凸 透鏡 向 屏 移 動 50 厘米,又 可 成 像於 屏 上,像 長 變 為 h 2 厘 米 ,
h1
則 = ?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h2
(A) 1 (B) 3 (C) 6 (D) 8 (E) 9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6~
知識點 39 折射+
折射 + 反射

精選例題
1. 如 右 圖 所示,把 一個 反射 面 向 上的 凹 面鏡 放 在容 器 底 部,在 此 凹面 鏡的 焦 點 F 處 放
置 一 個 點 光 源 S。 然 後 在 容 器 內 注 入 水 , 使 水 面 處 於 焦 點 F 和 凹 面 鏡 之 間 , 若 要 使
光源 S 射到凹面鏡的光線仍平行射入空氣中,則光源 S 的位置
(A)保 持 不 變 (B)適 當 提 高 (C)適 當 降 低 (D)無 法 確 定 。 [104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7~
知識點 40 庫倫靜電力

精選例題
1. 如 下 圖 所示,A 帶 正 電、B 帶 負 電,A 的 帶 電量 是 B 的 四 倍,則將 一小 正 電 荷放 在
A、 B 連 線 的 那 個 區 域 所 受 的 電 力 可 能 為 零 ?

(A)甲 (B)乙 (C)丙 (D)甲及丙 [104 中一中資優]

2. 半 徑 分 別 為 r、2r 之 兩金 屬 球 各帶 有 電荷 +Q,兩 球心 相 距 R(R>>r),此 時兩 球 之間


的 庫 侖 力 大 小 為 F; 若 將 兩 球 接 觸 後 再 置 回 原 處 , 則 兩 球 之 間 的 庫 侖 力 大 小 為 ?
8 4 3 1
(A) F (B) F (C) F (D) F (E)仍 為 F
9 9 9 9
[94 南 一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8~
知識點 41 電路連結

串聯 V
I = I1 = I 2
R1
V = V1 + V2
R1
⇒ R ⇒ IR = I1R 1 + I 2 R 2 R2
R2 ⇒ R = R1 + R 2

並聯
V = V1 = V2 R1
V
R2
I = I1 + I 2

V V1 V2
⇒ = +
⇒ R R1 R 2
R1 R2 R 1 1 1
⇒ = +
R R1 R 2
I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79~
精選例題
1. 如 右 圖 所 示 , R 1 為 固 定 式 電 阻 , R 2 為 滑 動 式 可 變 電 阻 , 將 開
關 K 接通後,將 R2 的滑動接點 P 往下移動,此時伏特計及安
培 計 所 測 得 的 電 壓 V 及 電 流 A 將 如 何 變 化 [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A) V 變 大 , A 變 大 (B) V 變 大 , A 變 小
(C) V 變 小 , A 變 大 (D) V 變 小 , A 變 小

2. 如 右 圖 所示,兩 電 阻 R 1 = 4KΩ , R 2 = 6KΩ ,將 兩電 阻 串聯


接 於 12V 的電 源 上。用 伏 特 計測 R 1 兩 端 電 位 差時,電錶 讀
數 為 3V, 此 伏 特 計 的 內 電 阻 為 :
(A) 6KΩ (B) 4KΩ (C) 3.6KΩ
(D) 3KΩ (E) 0.4KΩ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3. R1=20Ω,R2=10Ω,R 1 允 許 通 過的 最 大電 流為 2.0A,R 2 兩 端 允 許的最 大 電 壓 為 30V。


將這兩個電阻並聯後再串聯的某一個電路上,則這個電路可以通過的最大電流為
_________A。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0~
4. 已 知 兩 線路 的 電源 皆 相同,則 哪一 個 電路 的 線電 流 比 較大 ? 並請 說 明理 由,全對 才
給 分 。 (4%)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5. R 1 、 R 2 、 R 3 三 電 阻 與 一 電 池 連 接 如 右 圖 , 今 若 使 R 3 之 值 變 小 一 些 , 而 其 他 條 件 不
變,則:流 過 R 1、R 2、R 3 之 電 流,分 別 將如 何改 變 ?( 變 大、變小、不 變,不 一 定)
Ans: R 1 之 電 流 _____, R 2 之 電 流 ______, R 3 之 電 流 _______。

[100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1~
知識點 42 電路改裝

精選例題
1. 右 圖 中,每 一 個 電阻 皆為 2Ω,電池 之 電 壓 = 12V ,則 安 培 計
之讀數 = ?
(A) 2A (B) 3A (C) 4A
(D) 5A (E) 6A (F) 7A
(G) 8A (H) 9A[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2. 右 圖 中 , R 1 = 4Ω, R 2 = 3Ω, R 3 = 4Ω, R 4 = 6Ω, R 5 = 1Ω, R 6 = 3Ω, 理 想 電 池 電


壓為 8 伏特,安培計內電阻不計。請分別寫出
( 1) 安 培 計 A 1 的 讀 數 I 1 為 (單 位 : 安 培 ),
( 2) 安 培 計 A 2 的 讀 數 I 2 為 (單 位 : 安 培 ),
( 3) I 2 的 電 流 方 向 (以 「 a 到 b」 或 「 b 到 a」 表 示 )。

[103 嘉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2~
3. 若 將 電 路 中 的 開 關 S 切 斷 , 伏 特 計 V 的 讀 數 為 15 伏 特 , 改 將 S 接 通 , 則 伏 特 計 V
的讀數為
(A)4(B)8(C)10(D)16(E)24 伏 特 。 [104 中 一 中 科學 ]

4. 圖 六 所 示 的 電 路 中 , 當 開 關 S 斷 開 時 , 伏 特 計 的 讀 值 為 18 伏 特 , 若 不 計 開 關 與 導
線 之 電 阻 , 則 當 開 關 接 通 後 , 流 經 開 關 的 電 流 為 ____________安 培 。

[103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3~
知識點 43 電路配置

精選例題
1. 有 一 棟 公寓 大 廈裡 的 人行 通 道 在夜 晚 只是 偶 而有 人 經 過,如 果燈 總 是亮 著 會 浪費 電
能 。工 程師 利 用光 每 材料 製 作 成光 控 開關 ,其作 用 為 天黑 時 自動 閉 合,並 另 用聲 控
開 關 在 有人 走 動發 出 生想 時 自 動閉 合。則 以 下哪 一 個 電路 會 在夜 晚 有人 通 過 時電 燈
會 亮 ? [104 中 一 中 資 優 ]
(A) (B) (C) (D)

2. 一 個 照 明用 的 燈具 如 右圖 所 示,接上 電 源後,按 下 開 關 K 1 、K 2 時,兩 燈 都 亮;斷


開 K1, 兩 燈 都 不 亮 。 接 通 K1, 斷 開 K2, 則 L1 亮 , 但 L2 不 亮 。 請 根 據 上 述 現 象 畫
出 燈 具 內 的 電 路 圖 。( 請 標 明 形 關 K 1 、 K 2 和 電 燈 L 1 、 L 2 ) (5%)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4~
3. 如 圖 , 一平 台 上裝 設 4 個 同 規 格燈 泡 ,當 按 下開 關 按 鈕後 , 燈泡 亮 起但 亮 度 不一 。
若 將 A 燈 泡 拔 除,則 D 燈 泡 熄 滅,而 B、C 兩 燈 泡 亮度 相 同;若將 B 燈 泡 拔 除,則
其 餘 三 燈 泡 均 熄 滅 , 請 嘗 試 繪 出 平 台 內 部 的 電 路 設 計 圖 。 [104 建 中 資 優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5~
知識點 44 電功率

精選例題
1. 如 右 圖 所 示 之 電 路 , 電 池 的 電 壓 為 12.5V, 電 阻 大 小 為
0.05Ω , 安 培 計 之 內 電 阻 可 不 計 , 當 燈 泡 之 開關接通而電
動 機 的 開 關 未 接 通 時 , 安 培 計 的 讀 數 為 10 安 培 , 此 時 將
電 動 機 的 開 關 亦 接 通 , 則 安 培 計 的 讀 數 變 為 58 安 培 。 求
因為電動機的啟動,使燈泡的功率下降多少瓦特?
(A) 35.8 (B) 36.8 (C) 38.8 (D) 43.2
(E) 44.2 (F) 46.2 (G) 48.2 (H) 76.8 [101 中 一 中 資 優 ]

2. 某 個 國 家的 夏 天日 照 很長,因 此會 實 施 100 天的 夏 日 節約 時 間,實 施方 式 為 每天 提


早 一 小 時上 班, 這 樣可以 每 天 減少 使 用照 明 一個 小 時, 若 平均 每 戶使用 的 照 明器 具
的 功 率 為 80W, 對 於 一 個 有 20 萬 戶 居 民 的 城 市 , 由 於 實 施 夏 日 節 約 時 間 , 每 年 可
節省的電能為 度 。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6~
知識點 45 熱升溫與電功率

1. 一 個 洗 澡 用 的 電 熱 水 器 , 功 率 為 8.4kW, 若 欲 使 25°C 之 冷 自 來 水 , 經 過 此 電 熱 水
器 後 , 變 為 45°C 的 溫 洗 澡 水 , 則 每 秒 之 水 流 量 應 為 多 少 ml / s ? ( 以 1 卡 = 4.2J 計
算)
(A) 5 (B) 10 (C) 20 (D) 50
(E) 100 (F) 200 (G) 500 (H) 1000 ml / s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2. 如 下 圖 所示,某生 分 別以 3 歐 姆 之 電 阻 器 R1,與 2 歐 姆 之 電阻 器 R2 加 熱,置於 絕


熱 容 器 中之 A 與 B 液體,兩 體 起初 溫 度皆 為室 溫。他 發現 要使 A 與 B 溫 度 上升 2°C,
所 需 時 間各 為 t1 與 t 2 。今 若將 A 與 B 兩 液 體 均 勻 混 合( 設無 化 學反 應 發生 ),並將
R1 與 R2 液 串 聯 接 以 相同 電 池 由室 溫 開始 加 熱,則 混 合 液上 升 3°C 所 需 時 間 為何 ?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5 15 3 3 15 15 15 5
(A) t1 + t 2 (B) t1 + t 2 (C) t1 + t 2 (D) t1 + t 2 (E) t1 + t 2
2 4 2 2 2 2 4 2

3. 小 明 家 有一 個 標示「 220V、800W」的 電爐,在 額 定 電壓 下 用 12 分鐘 可 以 燒開 一 壼


1 公 升 的 水。一 天 他用這 個 電 爐在 相 同環 境 下( 空 氣 的溫 度 和 壓力 相同 )
,燒 開同 樣
半 壼 0.5 公 升 的 水 , 用 了 8 分 鐘 。 請 問 小 明 家 當 時 電 源 的 電 壓 約 是 多 少 ? 假 設 電 爐
的 電 阻 為 定 值 , 不 隨 溫 度 變 化 ; 且 不 計 熱 量 的 損 失 。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7~
知識點 46 電生磁
1. 電流產生磁場
(a) 長直導線 (b) 圓形電流

電流方向
電流方向

磁場方向

磁力線方向

電流方向
(c) 螺線管

磁場

磁場方向

電流

2. 載 流 導 線 磁 場 中 受 磁 力 :
磁場B
(a)如 果 電 流 與 磁 場 平 行 , 則 導 線 不 受 磁 力
(b)電 荷 運 動 方 向 可 視 為 電 流 方 向
電流I

受力F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8~
3. 如 下 左 圖 所 示 為 自 行 車 有 線 碼 錶 , 其 構 造 主 要 由 磁 石 以 及 感 應 器 (磁 簧 開 關 )作 為 偵
測 器 , 磁簧 開 關是 由 二片 鐵 磁 性簧 片 平行 放 置, 尾 部 有一 小 部分 重 疊形 成 一 間隙 ,
當有磁場接近時,兩簧片重疊處會感應極性相反之磁性,此磁性足夠大時就會相
吸 , 如 下右 圖 所示 ,當 a、 b 兩端 接 通時 ,即 給 碼 錶一 個 訊號 。 若該 車 輪 半徑 為 24
吋 ( 1 吋 = 2.54 公 分 ), 磁 石 每 秒 經 過 磁 簧 開 關 4 次 , 則 下 列 敘 述 何 者 正 確 ?
(A)輪 幅 上 的 P 為 永 久 磁 鐵
(B)前 叉 上 的 Q 為 永 久 磁 鐵
(C)磁 石 經 過 磁 簧 開 關 會 產 生 應 電 流
(D)車 速 約 為 7.6 公 尺 /秒
(E)車 速 約 為 15.3 公 尺 /秒 。
[103 嘉 中 科學 ]

4. 如 右 圖 所示,在天 平 右盤 放 入 鐵塊。當開 關 S 閉 合,在右 盤 放入 適 當砝 碼 後 天平 平


衡。此 時將 滑 動可 變 電阻 器 的 向左 往 P 點 滑 動,則 天 平右 側 的砝 碼 應增 加、減少 或
不 變 , 才 能 使 天 平 再 度 平 衡 ? [102 中 一 中 科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89~
知識點 47 磁生電
 迴線中有磁力線變化 ⇒ 形成感應電流

 判斷感應電流I' 方向 ⇒ 用冷次定律(抵抗)
大拇指 ⇒ 感應磁場B' 抵抗
→ 磁力線變化
右手定則
四指 ⇒ 感應電流I'
 若是迴線中磁力線增加
B(增加)
不讓你增加
形成感應電流I' 反向抵消(不讓你增加) I'

B(反向抵消)
'
形成感應磁場B'

若是迴線中磁力線減少 B(減少)
不讓你減少 B(同向補充)
'
形成感應電流I' 同向補充(不讓你減少)
I'

形成感應磁場B'

精選例題
1. 一 長 直 導線 上 通以 穩 定電 流 I,在 其 兩 側 有 兩個 相 同 的矩 形 線
圈 A、B,如右 圖 所 示。當 導 線 上 的 電 流 逐 漸 減 少 時,則 A、
B 兩 線 圈 上 的 應 電 流 方 向 為 何 ? [102 中 一 中 資 優 ]
(A)皆 為 順 時 針 方 向
(B)皆 為 逆 時 針 方 向
(C) A 為 逆 時 針 方 向 , B 為 順 時 針 方 向
(D) A 為 順 時 針 方 向 , B 為 逆 時 針 方 向
(E)兩 者 皆 無 應 電 流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90~
2. 某 一 線 圈從 空 中靜 止 自由 落 下 ,通 過 空間 中 一磁 場 , 如圖 所 示。 當 線圈 落 至 A 時 ,
尚 在 磁 場外;線 圈 落 至 B 時,線 圈 的下 方 導線在 磁 場 內,線圈 上 方導線 尚 在 磁場 外;
線 圈 落 至 C 時,已 經全部 都 在 磁場 外,觀察 者由 左 向 右看 到 線圈 在 此三 處 的 感應 電
流 為 下 表 中 之 何 選 項 ? [104 中 一 中 科學 ]

選項
(A) (B) (C) (D) (E)
線圈位置
A處 無電流 順時針方向 無電流 無電流 無電流
電流
B處 無電流 順時針方向 順時針方 逆時針方 逆時針方
電流 向電流 向電流 向電流
C處 無電流 無電流 無電流 逆時針方 無電流
向電流

3. 相 同 的 強力 磁 鐵, 分別從 甲、乙、丙 三 支長 度及 口 徑 皆相 同 的長 管 上端 同 一 高度 落
下( 小磁 鐵 初速 為 零 ),如 右圖 所 示,其通 過長 管 的 時間 分 別 為 t 1 、t 2 和 t 3 ,試 比 較
t 1、t 2 和 t 3 的 大 小。已 知甲 為 塑 膠管、乙丙 皆 為鋁 管,但丙 管 管身 開 有一 條 細 縫。(4%)

[102 中 一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91~
4. M 和 N 是 繞 在 一 環 形 鐵 心 上 的 兩 個 線 圈 , 繞 法 和 線 路
如圖所示。現將開關 S 從 a 處斷開,稍後將開關 S 合
向 b 處 , 在 此 過 程 中 , 通 過 電 阻 R1 的 電 流 方 向 是 下 列
何者?
(A)先 從 c 流 向 d, 後 由 c 流 向 d
(B)先 從 c 流 向 d, 後 由 d 流 向 c
(C)先 從 d 流 向 c, 後 由 d 流 向 c
(D)先 從 d 流 向 c, 後 由 c 流 向 d [104 建 中 科 學 ]

5. 如 圖 所 示,一 圓 形 金屬 線 圈 自 P 1 點 自 由 落下,經 過 均 勻 磁 場 P 2、P 3、P 4 點,到


P5 點 已 完 全 離 開 磁 場 。 已 知 , 若 不 計 空 氣 阻 力 , 則 下 列 敘 述 哪 些 正 確 ?
(A)在 P 2 點 運 動 加 速 度 a>g
(B)在 P 3 點 運 動 加 速 度 a=g
(C)在 P 4 點 運 動 加 速 度 a<g
(D)由 P 1 點 至 P 5 點 運 動 時 間
(E)運 動 過 程 線 圈 會 產 生 熱 能 。
(註 :線 圈 位 於 P 2 、 P 4 點 時 皆 只 有 一 半 面 積 在 磁 場 內 ) [103 嘉 中 科 學 ]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92~
6. 如 右 圖 所示,有 一鉛 直豎 立 且 兩長 邊 極楑 的 固定 ㄇ
形金屬線,置於一垂直此ㄇ形平面的均勻磁場 B
中 。 現 有 一 段 電 阻 為 R, 長 度 為 l 的 導 線 , 其 兩 端
套在此ㄇ形金屬的兩長邊上,並持續保持良好接
觸,使導 線 和金 屬 線 形成 迴 路。在 忽略 摩 擦 力、空
氣 阻 力、地磁、迴路 電流 產 生 的磁 場 及ㄇ 型 金屬 線
電 阻 的 情況 下 ,讓 該 導線 自 然 靜止 狀 態向 下 滑落 ,
則 導 線 在掉 落 過程 中 的運 動,下 列敘 述 何者 正確 ?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A)導 線 持 續 等 加 速 掉 落
(B)導 線 先 加 速 掉 落 , 而 後 減 速 至 靜 止
(C)導 線 加 速 掉 落 至 一 最 大 速 度 後 , 等 速 掉 落
(D)導 線 先 加 速 掉 落 , 而 後 減 速 至 靜 止 , 再 反 向 上 升 至 初 始 位 置
(E)導 線 先 加 速 掉 落 至 一 最 大 速 度 , 再 減 速 至 一 最 後 速 度 後 , 等 速 掉 落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93~
知識點 48 變壓器
變壓器兩邊的磁力線變化相同

每一圈就像是一個電池

圈數越多,電壓越大 ⇒ V ∝ N

V1 N1
所以 =
V2 N 2
交進交出

精選例題
1. 如 下 圖 所示,為 電 力輸送 系 統 的示 意 圖。 發電廠 為 了 將產 生 的電 力 輸送 到 用 戶, 先
利 用 變 壓器 將 交流 電 壓升 到 很 高, 經過 高 壓電塔 間 的 兩條 傳 輸線 甲 及乙, 輸送 到 遠
地方的變電所再將電壓降低,然後分配給各個工廠與家庭。調整變壓器中的線圈
數 ,可 以改 變 電壓 的 升降 比 值 ,若 傳 輸線 輸 送的 電 功 率保 持 不變 ,而發 電 廠 變壓 器
主 、 副 線 圈 的 圈 線 比 , 由 原 來 的 3: 200 改 為 3: 100, 則 傳 輸 線 因 熱 效 應 而 消 耗 的
電功率,變為原來的多少倍? [103 中 一 中 資 優 ]

1 1
(A) 4 (B) 5 (C) (D) (E)不 變
2 4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94~
編 著 者╱李宏泰

總 編 輯╱李宏泰

美術設計╱數位堡設計團隊

出 版 者╱宏泰物理有限公司

地 址 ╱ 台 北 市 衡 陽 路 51 號 4F

電 話 ╱ 02-23811199

傳 真 ╱ 02-29264992

網 址 ╱ http://www.a-tai.com

信 箱 ╱ atai@www.a-tai.com

法律顧問╱証揚法律事務所 朱柏璁律師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六月

本書受著作權法保護,所有圖、文嚴禁一切轉

載、仿製、重製、摘錄及其他任何侵權使用,

違法必究。

但本著推廣「知識點物理」的主旨,歡迎任何

對物理教學有熱忱的老師來函索取合法授權。

宏 泰 觀 念 物 理 — 資 優 班 講 義 ~ 95~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