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12

摘要

本系统以 TMS320F28027 为控制核心,设计制作了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


路,实现利用一个直流电源产生 50Hz 正弦交流电的微电网模拟系统。系统由桥
式电压型逆变电路、检测电路、辅助电源电路、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逆变电路
由两个同样逆变器构成,可以根据要求使逆变器 1 模拟微电网给负载提供正弦电
压,逆变器 2 模拟并网的电流源。电压或电流信号经 AD 采样后送入 DSP,通
过软件编程实现 PI 闭环控制策略,参数设置简单,易整定,输出 SPWM 波控
制主电路的六个开关管,达到恒流和恒频的效果。同时,为了实现逆变器 2 的并
网,采用了软件锁相方法。经测试,在题目指定条件下,负载线电压有效值可以
稳定在 24.1V,频率稳定在 50Hz。,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 1.9%,系统采用多种方
法提高效率,实测不低于 99%,负载调整率不高于 0.3%,同时具备键盘显示、
切换等完善功能。

关键词:三相桥式逆变电路、锁相、并网、TMS320F28027

Abstract
This system takes TMS320F28027 as the control core, making a circuit of a three
phase bridge voltage-type inverter, which realizes a micro grid simulation system
generating a sinusoidal alternating current with a DC voltage sourc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bridge inverter, auxiliary power supply circuit,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display circuit and so on. The system employs two identical inverters, which can
either work individually or in the inverting and grid-connecting mode respectively.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signal is sent to DSP via AD sampling. The close-loop PI
algorithm is realized by programming and the parameters setting is simple and
controllable. The output SPWM wave controls the on-off of the six switching tubes in
the main circuit to achieve constant current and frequency.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rid connection of inverter 2, a software phase-locking method is
adopted. Through tests, the effective value of the load line voltage and the frequency
can be stabilized at 24.1V and 50Hz under the specified conditions of the subject
while having a THD less than 1.9%, with a load regulation less than 0.3%. The system
applies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improve efficiency, which measures more than 99%.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is equipped with the keyboard display and switch
functions.

Keywords: three-phase bridge voltage-type inverter, phase-locking, grid-connecting,


TMS320F28027

2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设计报告

A题
微电网模拟系统

2017 年 8 月 12 日
目录
一、方案论证 .............................................................................................................. 1
1.DC-AC 逆变电路主电路拓扑结构选择 .......................................................... 1
2.逆变器系统控制方案的选择 .............................................................................. 1
3.总体方案论述 ...................................................................................................... 2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 2
1.逆变器提高效率的方法 ...................................................................................... 2
2.两台逆变器同时运行模式控制策略 ................................................................ 3
3.滤波参数设计 .................................................................................................... 3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4
1.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 ................................................................................ 4
1.1 主回路与器件选择 ....................................................................................... 4
1.2 控制电路设计 ............................................................................................... 4
1.3 检测电路设计 ............................................................................................... 5
1.4 辅助电源设计 ............................................................................................... 5
1.5 控制程序设计 ............................................................................................... 6

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测试方案和测试条件 .......................................................................................... 6
1.1 硬件测试 .......................................................................................................... 6
1.2 软件仿真测试: ............................................................................................... 6
2.测试条件.............................................................................................................. 6
3.测试结果.............................................................................................................. 6
3.1 基本要求 .......................................................................................................... 6
3.2 发挥部分 .......................................................................................................... 6
3.3 结论 ..................................................................................................................6
附录............................................................................................................................ 7
一、方案论证
1.DC-AC 逆变电路主电路拓扑结构选择
方案一: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图 1)

图1
它的直流侧并联有大电容,相当于电压源,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
呈现低阻抗。输出电压为矩形波,需经 LC 滤波得到正弦电压。为了给交流侧向
直流侧反馈的无功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并联反馈二极管。
方案二:三相多重逆变电路(图 2)
多重逆变电路把若干个逆变电路的输出按一定的相位差组合起来,使它们所
含的某些主要谐波分量相互抵消,就可以得到较为接近正弦波的波形。逆变电路
多重化的优点有:一是使总体上装置的功率等级提高;二是可以改善输出电压的
波形。但是所需元器件繁多,电路复杂,控制较为困难。

图2

经过以上分析,综合多种因素考虑,选择方案一: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
作为主电路拓扑。
2. 逆变器系统控制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利用 PWM 专用芯片产生 SPWM 控制信号用以驱动开关管。此法虽然
比较容易实现,工作稳定,但不易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和工作模式的按键切换。
方案二:利用 DSP 产生 SPWM 控制信号。让 DSP 根据反馈信号以及不同工作
模式的具体要求灵活地调整输出的 SPWM 信号,使得系统按照要求工作。这种
方案虽然控制较复杂,但减少了硬件开支,编程灵活方便,可以通过调试针对本
系统做出相应的优化。
为了达到控制任务和精度要求,并综合考虑处理运算能力、字长、A/D 采样
进度以及通信接口等诸多因素后,在这里我们选择方案二。

1
3. 总体方案论述
本系统以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为主电路,选用 MOSFET 作为开关器件。
用单片机产生三路分别相差 120°的 SPWM 信号控制开关的通断,并经过 LC 滤
波后产生正弦电压提供给负载。电路工作过程中,当只有逆变器 1 工作时,为保
持负载电压稳定,通过检测输出侧 AB 两相线电压大小,经 AD 采样后送入 DSP,
与给定的电压幅值进行比较,得到电压的差值,经过 PI 调节器得到一定的正弦
信号波指令信号,和三角波比较即可得到给开关管 V1 和 V2 的 SPWM 信号,并
利用单片机实现相位滞后 120°和 240°,用这三个信号控制六个开关管,得到完
整的三相电压环闭环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电压、频率给定值的稳定跟踪,并选
用适当的负载大小得到特定负载电流大小。系统总体框图如图 3 所示。

图3 图4

当两个逆变器同时工作时,保持功率的 1:1 输出时,由于选用对称的参数,对逆


变器 2 的控制方法和上述相同,仅仅调整给定值即可实现用两个逆变器同时给负
载输出 1:1 功率。当逆变器 1 和逆变器 2 输出功率需要在指定范围(1:2~2:1)内
自动分配时,逆变器 1 仍使用单电压闭环,将之和负载视为一个小电网,将逆变
器 2 视为并网,并加入电流内环控制电流,如图 4 所示。由于负载线电流为定值,
此时只需要控制好逆变器 2 供给负载的电流即可控制两个逆变器输出功率之比。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并网需要做到同频同相,此时需要对逆变器输出的电压进行
锁相,在这里利用单片机程序来实现锁相。

二. 理论分析与计算
1. 逆变器提高效率的方法:
 确定主电路结构后,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器件选型。包括:选取高速
且导通阻抗、开关损耗极小的 MOS 管,导通电压低的同步整流二极管或快恢
复二极管,以降低开关管和二极管上的功耗,设计适当的电感值,选取性能好
的高频低阻电感磁芯,并保留磁隙以防止饱和、降低磁件损耗等等。本作品中所
用的磁环为高频磁环。

2
 选择合适的开关频率。开关频率越高,产生的损耗越大。较低的电路工作频
率可以降低 MOS 管的开关损耗,但输出电压脉动会增大,因此应在允许的频
率范围内选择较低的频率。考虑到 DSP 的运行速度和为减小开关管的损耗并有
效控制高频噪声,经反复实验,本系统选择开关频率为 10K。
 软开关技术。通过使开关器件中的电流(或电压)按正弦或准正弦规律变换,
即零电流关断或零电压开通,能够解决开关变换器中的硬开关损耗问题。软开关
技术实现较复杂,由于比赛时间有限暂未实现。
2. 两台逆变器同时运行模式控制策略
当保持功率的 1:1 输出时,对逆变器 2 的控制方法和上述相同,仅调整给定
值即可实现同时给负载输出功率。当输出功率需要在指定范围(1:2~2:1)内自动
分配时,逆变器 1 仍使用单电压闭环,将逆变器 1 与负载视为小型电网,将逆变
器 2 视为并网,并加入电流内环控制电流。由于负载线电流为定值,此时只需要
控制好逆变器 2 供给负载的电流即可控制两个逆变器输出功率之比。此时需要对
逆变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锁相,故利用单片机程序来实现锁相。
3. 滤波参数设计
为了保证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必须保证滤波器的转折频率远远大于基波频率,
通常取滤波器的转折频率 fo 为基波频率 f 的 5~10 倍.在确定好滤波器的转折频
率之后,只要确定电感或者电容的参数即可。为减小通带衰减,将截止频率 fc
设置为 1500Hz,是基频的 30 倍.
 输出滤波电容的设计:根据要求,输出负载交流电压的频率为 50Hz,逆变器
的开关频率设置为 10KHz,故滤波器的转折频率取 500Hz,输出滤波电容 C 用来
滤除输出电压 Uo 中的高次谐波。为了减小输出功率的无功分量,一般选取流入
电容的电流 Ic≤0.2Iomax,其中 Iomax 为满载时的负载电流,Iomax=2A,因此由
计算得出,输出低通滤波器的电容 C 值小于 90uF。实际搭建电路时,
考虑实验室现有器材,选择电容值均为 10uF。
 输出滤波电感的选择: 由前面分析可得,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 2000Hz,为
使输出电量更为平稳,所用电感使用铁硅铝磁环绕制而成,也可以减少系统的功
率损耗结合公式 并经过仿真和反复测试,系统采用的电感值为
1mH。滤波电感使用直径 32mm 磁环,加 0.5mm 漆包线绕 95 匝,实测电感约
为 1mH,符合前述基本要求。

3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1. 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
1.1 主回路与器件选择
该电路主要器件为直流电压源、六个 MOSFET 以及电感、电容和星型连接
负载等。主要器件的选择对于电压波形、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影响较大,经过对
多种不同型号的 MOSFET 参数性能分析比较,由电路拓扑知应使用 N 沟道MOS
管,选用 IRF3205 作为主电路的开关管 Q1、Q2、Q3、Q4、Q5、Q6。其耐压值
为55V,导通电阻为 8.0mΩ,导通电流 110A,输入结电容为 3247pF,栅极电荷
数量较小,开关性能良好,而且具有 2W 的散热能力,适合大电流应用场合。

图5
1.2 控制电路设计
对于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六个开关管需要设计驱动电路,因此采用驱动芯片
IR2103,该芯片为 MOSFET 栅极驱动芯片,兼容多个逻辑电平,工作时输出侧
驱动电压可达 10—20V。芯片内部自动设置死区时间,体积小,结构简单,应用
方便。芯片结构框图如图 6所示。由 DSP 产生的 SPWM 信号作 IR2103 输入,
输出给开关管的栅极,驱动 MOSFET ,驱动电路接法如图7所示。

图6 图7

4
1.3 检测电路设计
系统需检测的量有线电压电压 Uo 和逆变器的负载电流,逆变器 1 单独工作
时下要保持线电压 Uo 有效值为 24 V±0. 2V,需采集该电压的值。电压的检测选
用利用霍尔效应闭环原理的 VSM025A 电压传感器,具有出色的精度和良好的线
性度,输入输出隔离且温漂低、频带宽。其结构图如图 8 所示,在输出端 M 接
100Ω 1%精密电阻将电流转化为对地电压输出。电感电流 IL 和负载电流 I0 的检
测使用 CSM005A 电流检测芯片,它的响应时间小于 1us,且能做到输入输出隔
离。其结构图如图 9 所示,在输出端 M 接 100Ω 1%精密电阻将电流转化为对地
电压输出。

图9
图8

本系统没有选用差分放大电路分压采样,因为采样误差较大,且增加了硬件
设计工作量。霍尔电压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宽频带、交直流两用等优点,所以选
用霍尔电压传感器测量电压。抛开限流电阻 R,该传感器剩余部分相当于一个闭
环霍尔电流传感器。同时,该传感器的初级电流非常小,有利于 DSP 采样,其
工作原理见附录。
由于本电路的控制思想是对每一时刻线电压的有效值和负载电流的有效值
进行采样、闭环调节,而线电压和负载电流波形为正弦波,故利用峰值保持电路
将它们转换为直流量。峰值保持电路利用两个 LM358(见附录),并使用二阶
RC 滤波,以最大限度避免采集到的信号中的纹波,保证采样的准确度。
1.4 辅助电源设计
辅助电源采用 DC-DC 电源模块,将 20—32V 电压转换成 15V 和 5V 电压,
给系统的驱动芯片、电压电流互感器、DSP 、LM358 等部件提供稳定的供电。
1.5 控制程序设计

图10 图11 图12


5
实时显示线电压的有效值和频率,且通过按键切换工作模式是本系统的亮点。
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 测试方案
1.1 硬件测试: 调试时先对辅助电源及检测电路测试,再单独对逆变器 1 进行开环
测试,成功后将检测电路、DSP 级联测试,采用模块化的测试方法,逐步测试。
1.2 软件仿真测试:使用 PSIM9.1、MULTISIM 等软件仿真验证(仿真波形见附录)。
2. 测试条件
所用到的测试仪器为:功率分析仪、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
3. 测试结果
3.1 基本要求
(1)仅用逆变器 1 向负载供电,负载线电流有效值 Io 为 2A 时,数据如下
电阻大小/Ω 频率 fo/ Hz 线电压有效值 Uo/V
7 49.925 A:24.148 B:24.194 C:24.154
(2) 在(1)的工作条件下,测得交流母线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HD)为 1.85%。
(3) 在基本要求(1)的工作条件下,逆变器 1 的效率 ƞ 不低于 99.1%。
(4)负载线电流有效值 Io 为 2A 时,数据如下:
电阻大小/Ω 线电压有效值 Uo1/v 负载调整率
7 24.00
SI1=0.08%
空载 24.02
3.2 发挥部分
(1)逆变器 1 和逆变器 2 能共同向负载输出功率时,使载线电流有效值 Io 可
以达到 3A ,频率 fo 为 49.92Hz 。
(2)负载线电流有效值 Io 在 1~3A 间变化时,数据记录如下:
线电流有效值 Io/A 输出功率(逆 1/逆 2)/W 线电流差值/A 线电压/V 负载调整率

1 43.2/42.4 0.08 17.4


0.25%
3 130.1/131.3 0.09 50.7

3.3 结论
根据上述测试数据,可见:用该系统向负载提供三相对称交流电时,负载线电
流有效值 Io 为 特定值 时,线电压有效值 Uo、频率 fo、波形畸变率、效率和负
载调整率满足精度要求。
由此可得:本设计方案合理,电路工作状况良好,完成设计要求。
6
附录
1. 仿真原理图及仿真结果

图13

图14

2. 霍尔传感器原理图

图15·

7
3. 峰值保持电路原理图

图16

4. 部分源程序
void main(void)
{
DeviceInit();
MemCopy(&RamfuncsLoadStart, &RamfuncsLoadEnd, &RamfuncsRunStart);
InitFlash();
InitAdc();
Adc_Config();
EALLOW;
SysCtrlRegs.PCLKCR0.bit.TBCLKSYNC = 0;
EDIS;
PWM_1ch_CNF(EPWM1_TIMER_TBPRD,EPWM1_CMPA);
PWM_2ch_CNF(EPWM2_TIMER_TBPRD,EPWM2_CMPA);
PWM_3ch_CNF(EPWM3_TIMER_TBPRD,EPWM3_CMPA);
EALLOW;
SysCtrlRegs.PCLKCR0.bit.TBCLKSYNC = 1;
EDIS;
EALLOW;
PieVectTable.ADCINT1 = &adc_isr;
PieVectTable.XINT1= &Key_On;
PieVectTable.EPWM1_INT = &epwm1_isr;
PieCtrlRegs.PIECTRL.bit.ENPIE = 1;
PieCtrlRegs.PIEIER1.bit.INTx1 = 1; //ADC中断
PieCtrlRegs.PIEIER1.bit.INTx4 = 1; //按键中断
PieCtrlRegs.PIEIER3.bit.INTx1 = 1; //PWM中断
IER |= M_INT1;
IER |= M_INT3;
EINT; // Enable Global interrupt INTM
ERTM; // Enable Global realtime interrupt DBGM
EDIS;
reset();
while(1)
{
shift();
} 8
void shift(void)
{
if(key_N==0) //翻页
{
switch(key_flag1)
{
case 1 : P_show();break;
case 2 : V_show();break;
//case 3 : V4_show();break;
case 3 : F_show(); break;
//case 5 : N_show(); break;
default: break;
}
}
else if(key_N==2)
{
if(key_flag2==1)
{
Write_NUM0(8,0,wei);
}
if(key_flag2==2)
{
//key_flag1=1;
Send_Byte(0xA4);
Write_NUM1(0,0,0x3E);//显示“U”;
Write_NUM1(1,0,0x09);//显示“=”;
Write_NUM0(2,1,V4/10);
Write_NUM0(3,0,V4%10);
key_flag2=0;
}
Delay(200);
}
}

5.作品照片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