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5

l

I

i
i

l
第 25 卷第 2 期 粉 末冶 金 技术 V 01 2 5 .
, N o . 2
2007 年4 月 P o w d er M e t a ll u r g y T ec h n ol o g y Ap r . 2007

新 型 摆线转 子 泵 啮合特性 的 研究
+

宋如钢 张宝欢 杨 延相
( 天 津 大学 内燃 机 研 究 所 天 津 , 3 0 0 0 7 2)

摘 要: 对 一

种 新 型 圆 弧 摆线 内 啮 合转 子 泵 进 行 了 研 究 。 新 型转子泵在保证连续传动 的基础 上 将密封与 ,

传动 的 功 能 赋 予 齿廓 的 不 同部分 从 而 避 免 了 内转 子 的 每 个 齿 始 终 与 外 转 子 接 触 使 得 其 啮 合 特 性 得 到 极 大 , ,

改善 — —

从根本上消除了普通转子泵所 特有 的外转 子 滑 动系数出 现极 大值的 现象 并使 啮合角 的变 化范 围 ,

更加合理 。 与普 通 转 子 泵 相 比 新 型 转 子 泵 大 大 减 少 了磨损 降低 了 对 转 子制造安 装精度 的 要 求 , , 。 因此 新型 ,

转子泵可 以采用 较普通转 子泵更高的 工 作转速 更多 的 齿数 并获得更 大 的流 量 更 小 的波动 和 更小 的磨损


、 , 、 。

分析 了 新 型 圆 弧 摆线内 啮合转 子 泵 内外 转 子 齿 廓 的 构 成 及 啮合 原 理 并 与 普 通 摆 线 转 子 泵 进 行 了 啮 合 特 性 ,

对 比分析 。

关 键 词 : 摆 线 泵 ;齿 廓 ; 啮 合 角 ; 滑 动 系 数

St u d y o n th e m es h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i c of a n e w c y cl oi d a l p u m p

S o n g R u g a n g , Zh a n g B a o h u a n , Y a n g Y a n xi a n g

( T i a nji n U n i v e r si t y I n te m a l C o m b u s ti o n E n gi n e R es e a r c h I n s ti t u t e , T i a nji n 3 0 0 0 7 2 , C h i n a)

A b st r a ct : A n e w ty p e o f a r c c y l o i d al i n t e r
c n a l m e s hi n g r o ta ry p u m p w a s st u di e d . I n t hi s n e w ty p e o f p u m p ,

d iff e r e n t p a rt s o f th e t o o th p r o fil e a r e e n d o w e d w i t h d iff e r e n t fu n c ti o n s li k e se a li n g a n d d ri vi n g , w h il e m a i n t ai n i n g

c o n ti n u o u s tr a n s m i s si o n . A s a r e s u lt , c o n ti n u o u s c o n t a ct o f e a c h t o o th o f th e in n e r r o to r w ith th e o u t e r r o to r is

a v o id e d , w hi c h r e s u lt s i n g r e a t i m p r o v e m e nt o f it s m es hi n g c h a r a c t e ri s ti c
-

th e m a x i m i z a ti o n o f th e s li d i n g c o e ffi ci e nt

o f th e o u te r r o t o r i n g e n e r a l c y l o i d al p
c u m p , i s t o t all y eli m i n a t ed , a n d th e v a ry ing r a n g e o f th e m es hi n g a n gl e

b e c o m e s m o r e re a s o n a bl e . C o m p a r e d w it h g e n e r a l c y cl oi d al p u m p , t hi s n e w ty p e o f p u m p r e d u c e s w e a r g r e a tl y a n d

d eg r a d e s th e r e q ui r e m e n t o f m a n u fa ct u ri n g a n d a s se m b li n g a c c u r a ci e s . S o , t hi s n e w t yp e o f c y c l o i d al p u m p is c a p a bl e

o f o p e r a ti n g w it h hig h e r r o t a ti o n sp e e d a n d m o re t e e th , hi g h e r s p e ci fi c fl o w r a t e , l e s s fl o w l
f u c t u a ti o n a n d w e a r . I n

t hi s p a p e r th e p r o fil e o f in n e r a n d o u te r r o t o rs a n d th e m es h i n g p ri n a pl e o f t hi s n e w typ e o f c y cl o i d l p
a u m a re
,
p

di s c u s s ed . T h e m e s hi n g c h a r a c t e ri s ti c of t h e p u m p is c o m p a r ed w it h th a t o f g e n e r a l c y c l oi d al p u m p .

K ey w o rd s : c y c l o id al p u m p ;p ro fil e ; p r es s u r e a n g l e ; sli d i n g c o e ffi ci e n t

1 简介 圆 心 轨 迹(摆 线)的 等 距 线 因 此 称 这 种 转 子 泵 为 摆 ,

摆线转 子 泵 具 有 结 构 紧 凑 体 积 小 运 转 平 稳 、 、 、
线转子泵 。

噪音 低 不 易 产 生 气 穴 、
“ ”

、 容 积效率较高等优点 因 ,
转子泵 的设计目标是采用 最小 的体积 最小 的 、

而 得到广 泛应用 ‘1 】
。 图 1 示出了 一

个典型摆线转子 驱动 功 率 实 现 最 大 的 流 量 , 、 最 小 的 波 动(压 力 、 流

泵 的内外转 子 其中 量)和 最 少 的 磨 损
, , P 为 偏 心 距(两 个 转 子 转 动 中 。

转 子 泵 的 流 量 公 式[
2]

心 的 距 离); n 为 外 转 子 圆 弧 形 齿 廓 的 半 径 , 这些圆 ’

CB n .
弧 齿 均分布在 以 R 为半 径 的 圆 上 。 当 内外转 子 分别 Q 2
,z ( 1)
可00 r 7 v

以各 自旋转 中 心 作 啮 合 运 动 时 其共 轭 曲 线 为 内 转
式中 : Q 为 泵 的供油 量 l/ 为 泵 的 供 油 效 率;

, m i n ; 叩 。

子的齿形线 。 由 于 内转 子齿形线 也 是外转 子齿形 圆

*
宋 如 钢(1 9 7 1 -

) 男 博 士 研究 生 高级 工 程师
, , , 。 E —

m a il : s o n g r u g a n gl @ y a h o o . c o m . c n

收 稿 日 期 :2 0 0 6 -

01 -

18
100 粉末冶金技术 2007 年 4 月

C 为 内外转 子 间 最 大齿 间 面 积 ;B 为转 子 厚度 的齿顶是 小段圆弧 圆 弧 ab 侧是齿廓b c 圆弧


-

, c m ,

a b , 、

c m ;n i 为 内 转 子 齿 数; 咒 为 内 转 子 转 速 , , r
/ m in 。 cd 、 齿侧 面 d e , 圆 弧 ef 和 齿 根 间 轮 廓 f g 。 外转 子包
括 :齿 顶 轮廓 A B , 齿侧 圆 弧 B C , 齿侧 面 C D , 齿根圆
角 D E 和 齿 根 间 轮廓 E F 。

r/

1
\ \ 出油 槽

. 万;

图1 摆线转子 泵结构
Fig l . Str u t u r e o f c y l o i d al p
c u m p

根 据 式( 1 ) 我 们 知 道 在 供 油 效 率 和 转 子 厚 度 相 , l

同 的 情 况 下 为 得 到 最 大 的 比 流 量(比 流 量 为 单 位 泵

图2 新型转子泵
体 积 的 流 量) 可 以 采 取 的 办 法 有 : 提 高 转 子 的 工 作

F ig 2 . A n e w ty p e o f c y cl o i d al p u m p
转速和增 大内转 子转 过 一

周 时 总 的 供 油 面 积 (C 与
,z
. 的 乘 积) 我 们 还 知 道 为 了 获 得 最 小 的 压 力 流
。 , 、

量 的波动 应 当减 小 内外 转 子 间 的最 大齿间 面 积 从
, ,

而减 小 内 转 子 转 过 一

个齿 的过 程 中瞬间流 量 的波
动 ;同 时 增 加 转 子 的 齿 数 以 增 加 供 油 频 率 , 。


根据 经 验 , 在保持转子泵体积不变的情况
下 增 加 转 子 的 齿 数 会 使 式( 1 ) 中 C 与
, n i 的乘积变
小 从 而使泵 的流量 变小
, 。

综 上 所述 为使所 设 计的转 子 泵同时具有波动


小和流量大的优点 应当在增加转子齿数的同时 提 , ,

高转 子 的 工 作 转 速 。
图3 新 型转 子 泵 内 外转子 齿 廓构 成
Fig 3 To ot h p ro fil e o f in n er a n d o ut er rot o rs in n e w p u m p
但是 转速的提高是受转子 工 作的可靠性及 温
.

升 限制 的 转 速 太 高 会 导 致 转 子 齿 面 过 早 的磨 损 缩
, , 内外转子 的传动是共轭 啮合传动 因 此 内外转 , ,

短使用 寿命 。 因 此 国 内外 对 于 转 子 泵 的研究 很 多
, , 子齿廓中负 责 传 动 和 密 封 的 各 个 部 分 是 一 一

对应
[ 3 9]
是针 对 改善转 子 的 啮合特性来进行 的 其中
-

。 的 。 , 内转 子 齿 顶 的 圆 弧 a b 段对应的是外转
作者在 工 作中见到 国外 一

种新型转子泵 , 见 子 的齿顶轮廓A B 段 外转子齿顶 ,


侧 的圆弧 B C 段
图 2 。 与普通摆线转子泵相 比 该转 子泵 的 工 作转速 , 对应 的是 内转 子 的齿 顶 轮廓 b c 段 。

高 齿数多 集排 量 大 波 动 小 和 磨 损 少 的 优 点 于
、 , 、

另外 从图中可 以 看到 外转子 的齿根 D E F 段


, ,

身 。 本 文将对其 啮合 原 理 工 作 原 理 齿廓 的形 成及 、 、 与 内转 子 的齿 顶 d c b a 段形状是 一

致 的 内外转 子的 ,

啮合特 性 进 行 分 析 并 与 普 通 转 子 泵进 行 比较 , 。 齿侧 面 d e 和CD 段 也基本 一

致 (参 看 图 2 ) 。

2 内外转 子齿廓 的构成简述 3 内外转 子 齿廓的 形 成 及 啮合原 理


普 通 转子泵 内转 子由 一

条封闭 的摆线等距 线构 3 . 1 外转 子 齿廓 的 形 成 及 啮合原 理


成 相 比而言 由 于 其 内外转 子 的 每 个 齿 是 对 称 的
, , ,
外转 子 齿 廓 A B 段的形 成及 啮合 原 理参 见
因此新 型 转子 泵 齿廓 的构 成要 复杂 些 。 为方便起 图 4 。 图中半径为 r i 、 r 2 的圆 分别 为内外转 子 的 节
见 这里只描述齿顶和齿根的

半 见图 , 3 。 内转子 ,
圆 , 口, 为图 3 中内转子齿顶圆弧 a b 的半径 外转 子 。
第 2 5 卷第 2 期 宋 如 钢 等 :新 型 摆 线 转 子 泵 啮 合 特 性 的 研 究 101

被 固定 在 坐 标 系 x -

0 2 y 上 -

, 内转子中 心 0 1 以偏 心 n i =
2 :r r
l
/p =
2 7r r l /2 ,r e =
r
1
/ e =
( r 2
-

e ) /e
距 P 为半径 绕外转 子中心 0 , 2 以角 速度 ∞ 逆 时针旋 =
T2 2
-

1 ( 4)
' " m

转 内转子 中 心 的 运 动 轨 迹 为 0
, 1 0 1 0 1 O l 0 1 —

显然 长 幅内摆线 的等距 曲线对 应 的 基 圆 上 的 ,

1 , 内转 子 同时顺 时针作角 速度 为 w / n i 的 自转 。
弧长也是基节 p 。 所 以 公 式( 2 ) ( 3 ) ( 4 ) 对 长 幅 内
, 、 、

内转 子
§ 黜 摆线 的等 距 曲线 也 适 用



由 n 2 =
r 2 / e , n i =
r
l
/ e 还可得:
r 1 / r 2 =
Tl l / rl 2 (5)
张 幅内接线
/
的等距线 长 幅内摆线 方 程 式为:
z
L

l I ‘ ~

R ( 6)
九 1 ¨ } __

/n 、 D 旷 .
+

=
e c o s n l c l

X i c o s g: l
-

p
岁芬f
c2
内摆 线

Y c2
= -

e si n n 1
9 1
-

R i si n cp l ( 7)
式中: z c2 、
Y c2 为 长 幅内摆 线 的 直角 坐 标值 下 标 , c


表 示 摆 线( y l o i d al) 下标 1 2 分别对 应 内 外转 子;

c c , 、 、
铀 ,的 越
= ; /
R i 为 范 成半 径 为 内转 子 中 心 与 内转 子 齿 顶 圆 弧 圆 ,

图4 外转 子 齿 廓的形成 及 啮合原 理
心 的距离 在图 4 中 R , , i
=
O i M ;q 0 1 为内转子相对
Fig 4 T o o th p r o fil e f o r m a ti o n o f o ut e r r ot o r
外 转 子 转 过 的角 度
.

a n d m es h i n g p ri n ci p l e
外转子 A B 段的表达式为:
内外转 子 的 啮合 运 动 相 当 于 内外 转 子 的节 圆 ,

k 2 C O S ri l 9 + c o s c
P
作内切 、 传动比 i =
Tl 2 / n 1 (咒 1 、 72 2 为内 外转子的 、
X 2 =
X c2
+ 口】

;= =
1 i
= ( 8)
齿 数) 的 纯 滚 动 根 据 摆 线 的 定 义 位 于 动 圆(内 转 。
√1 + 志2
2
7 2k 2 C O S ,2 2 9 I

k 2 si n n l cp l si n
g
-

' "

子 节 圆) 上 的 一

点 B 的轨迹 B B B B B 1 为内摆线 ,
y 2
-

Y c2
+ n 1 = =
i
( 9)
在动 圆 上 与 动 圆 相 固 连 的 一

点 M 的 轨 迹 亏
了F幸i :
z
+ 2 矗: c o s n :
驴,
' " " “ ”
式中: r Y 为外转子 A B 段 的 直 角 坐 标 值;a 为齿
M 1 为长 幅内摆线 将其称为 长 幅 内摆 2 2 l

M M M M 。

线的原因将在后面解释 。
形 圆 半 径 这 里 指 内 转 子 齿 顶 圆 半 径 ;k , 2 为外转子

图 3 中外转 子齿顶 A B 段 实 际 上 就是 内转 子 圆 长 幅系数 , k 2


=
r 1 / R i , 因 k 2 > 1 , 故称为长 幅系数 ,

' "

弧 a b 段圆心 运动形成的长幅内摆线 M M
'

M
"

r V
"

M 1 并将图 4 中的 M M M 讯 M 1 称为长幅内摆线 。

外侧 等距 曲线 的 一

部分 如果取内转子圆 弧 , a b 的半 外转 子齿廓 B C 段实 际 上 是 生成内转 子齿廓 如

径为 a i , 那么 外转子齿顶 A , B 段 就是将长 幅内摆线 段 的齿 型 圆 其 几 何约 束条件 是圆 弧 , B C 通过A B 段

M M
'

M 1W
" "

M 1 向外等距偏移 丑, 而 得到的 。
的 端 点 并 且 与 A I3 相 切 。

内外 转 子 两 个 节 圆 的 切 点 称 为 节 点 因 为 圆 弧 。
3 . 2 内转 子 齿廓 的 形 成 及 啮合原 理

a b 段 与外转 子 A B 段在 啮合点 的公 法 线 恒 通 过 该 ,
内转 子 齿廓 钯 段实 际是外转 子圆 弧B C 段 圆 心

节点 所 以 根据 ,
W illi s 定 理 我们 知 道 两 者 互 为 共轭 ,
运动形成的长 幅外 摆线 的内侧 等 距 曲线 内转 子 齿 。

曲线 即 内外转 子齿廓做 共轭 啮合 运 动
, 。
廓 b c 段 形 成及 啮合原 理 参 见 图 5 。 其中 ,.1 、 r 2 、 e 的

当动 圆 r i 沿定圆 r : 每滚过动圆周 长 2 丌r . 时 ,
定义与前面相同 , a 2 为外转 子 圆 弧 B C 的半 径 以 内 。

转 子 节 圆为定 圆 外转 子 节 圆为动圆 当动圆沿定 圆


' "

动圆上的 一

点 B 就形 成 一

整条内摆线 B B B B B 1 ,
, ,

动圆上的 B 点 在动 圆 滚 过 其周 长 2 rr r
1 后 再次落在 ,
逆时针作内切 的纯滚动时 位 于动圆上 的 ,

点 B 的
' " '

定圆 r 2 上的 B 1 点 , 定圆上 的圆弧 B B l =
2 7r e -

轨迹 B B B B B 1 为外摆线 在 动 圆 上 与 动 圆 相 固 连 ,

' " "

2 丌 (r 2 -

r i ) 就是外转子节圆上 的

个基节 户 即: , 的 一

点 M 的轨迹 M M M AI M 1 为 长 幅外 摆线 内 。

p
-

2 7r e =
2 zr (r 2 -

r 1 ) ( 2) 转 子齿廓 b c 段与外转子圆 弧 B C 互 为 共 轭 曲线 。

式 中 :p 为 外 转 子 节 圆 上 的 基 节 ;e 为 内 外 转 子 中 心 当动圆 r 2 沿定 圆 r
l 逆 时针作 纯 滚动时 每滚 ,

的偏 心 距;r i 、 r 2 为内外转子 的节 圆半径 。 过 动 圆 的周 长 2 7r r 2 时 动圆上 的 ,


点 B 就形成 一


' "

由此 可得外转子齿数 n 2 和 内转 子齿数 n i 为: 条内摆 线 B B B B 胛B 1 , 动圆上的 B 点在动圆滚过 动


Tl 2 =
2 ;r r r
2
/P =
2 7r r 2 /2 7re =
r 2 / e (3) 圆 的周 长 2 耵 2 后 再 次落在定 圆 , r i 上的 B l 点上 ,
102 粉末冶金技术 2007 年 4 月

圆弧 B B l =
2 ;rr e
-

2 7r (r 2 -

r i ) 就 是 内转 子 节 圆 上
, 特性存在先天 不 足 。 分析普 通 摆线转子 泵 啮合特性
的 一

个基节 p , 与 外转 子 节 圆 上 的 基 节相 同 。 可知 在 啮合过 程 中 外 转 子 每 旋转
, ,

周 内转子 ,

个齿 的齿廓 上 每 个 点 参 与 一

次 啮合 啮合点 沿齿廓 ,

运 动 方 向 不 变;而 外 转 子 一

个 齿 的齿廓 上 每个点 参
与 两 次 啮合 且 啮合点 沿 齿 廓 运 动 方向 发 生 改 变, 。

图5 内 转子 齿廓的形成及 啮合原 理
Fig 5 . T o ot h p r o fil e f o r m a ti o n of in n er r ot o r

图6 内 转 子 齿 廓 cd 运 动轨 迹 的 外 包 络 线
a n d m e s h i n g p ri n ci p l e
Fig 6 0 u t e r e n v e lop c u r v e of m o ti o n lo c u s o f t o oth
长 幅外摆线 方 程式为:
.

p r o fil e c d o f in n e r r o t o r
z . 1
=
R 2 C O S ( 9 2
/ 71 2
-

日) 。
+ e c o s
g) 2
-

已 ( 1 0)
图 7 显 示 了 普 通 转 子 泵 啮合角 及 内外 转 子 相 对
y .l
=
R 2 si n 《 2
p / n 2
-

日。) + e si n
S0 2 ( 1 1)
滑动系 数 的 变 化 可 以 看 出 在 每 , ,

齿 的啮合过 程
式中: x 。1 、
y 。 1 为 长 幅 外 摆 线 直角 坐 标 值;R 2 为范成 。 。

中 啮合角 的变 化 范 围是

-

90 ~

90 。 当内转 子位
半径 为 外转 子 中 心 与外转 子 齿 顶 圆
, B C 圆心的距 。 。

于 55 附近 时 啮合角 变 为 0 , 。 这是 一

个特殊 的位
离 在图5 中 , , R 2
=
0 2 M ;g 2 为外转子相 对 内转 子
置 正是在这

点 啮合点 沿 外 转 子 齿 廓 运 动 的方 向

转 过 的 角 度 ;口 为 内 外 转 子 在 图 3 所 示 位 置 时 外 转 。 ,

发生 改变 外转 子 的 滑 动 系 数由 负 极 大值 变 为 正 极

子圆弧 B C 圆 心 与外转子 中 心 连线与水 平线夹角 。

大值;而 内转 子 的 滑 动 系 数 始 终 为 正 值 没 有 外 转 子 ,

内转 子 齿廓 沈 段 的表达式为:
这种滑动系数出 现突变 的 现象 。 因 此 外转 子的磨 ,

k 1 C O S T1 2 G0 2 + C O S ( fP 2 -

e s )
2
损较内转子 要 严 重 得 多 外 转 子 的磨损 问 题 是 限制

Z l X 口2
-

i i手{
l


c ,
z

+ 2k .c o s ( 竹.
9 : + 0 。 )
转 子 泵 工 作转速提高的 主要 因素 。

( 12)

2
k l si n n 2 P 2
+ s i n ( c
P 2
-

口) 3
口2
-

Y i Y cl
=


:Fi i ,
2
+ 2k .c o 。 (咒 . 9 : + 0 )

( 1 3) 赫

式 中 :k i 为 内转 子 长 幅系 数 , k i
=
r 2 / R 2 , 因k i > 1 ,


' " "

故称为长幅系数 并将 图5 中的 , M M M AI M 1 称为 罂

长 幅外 摆 线; a 2 为齿形 圆半径 这 里 指外转 子 圆 弧 ,

B C 的半径 。

3 . 3 内外转子齿侧 曲线 。

内 转 子 转 角 妒 /( )
图 3 中内转 子 齿 顶侧 面 cd 可 以 设 计 成 通 过 齿

廓 钯 的端点 并与 , b c 段 相 切 的 圆 弧 圆 弧 cd 运 动 轨 。
图7 普 通 转 子 泵 啮合 角 及 内 外 转 子 相 对 滑 动 系 数 的 变 化
F g 7 Ch of gl e d l
r e a ti v e lid i n g ffi
迹 的外 包 络线 也 是外摆线 的等 距 线 见 图 , 6 。 外转子 i . a n g e p re ss u r e a n a n s c o e a e n t

o f in n e r a n d o u t e r r o to rs i n c o m m o n c y c l o i d al p u m p
齿廓 的 C D 段是位于 该外包络线内侧 的样条曲线 。

图 8 是新 型 转 子 泵 的 啮合特性 我们发 现 新
显然 转子运 动过程中 C D , , 段 不 与内转 子 接触 。
。 ,

。 。

型转子泵 啮合角 的 变 化 范 围 在 29 ~

45 之间 内转 ,

子滑动系数变化范 围在 1 4 ~

2 4 之间 外转 子 滑动
新型转子 泵与普通 转子 泵啮合特性比较
. .

4

系数变化范围在 1 8 ~

4 2 之间 滑动系数变化范 围
普 通 转 子 泵 齿 廓磨 损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其 齿 间 啮 合
. .

第 2 5 卷第 2 期 宋 如 钢 等 :新 型 摆 线 转 子 泵 啮 合 特 性 的 研 究 103

小 且 无 普通 转 子 泵 特有 的外转 子 滑 动系 数出 现 突 变 啮合负 责密 封 。 新 型转子泵齿侧 曲线 的设 计可 以 避


的现 象 。 可 以 说 这就是新 型转 子 泵与普 通 转子 泵 , 免多余的齿间 接触 从 而 大 大减 少 齿间磨损 , 。

[41
的本 质 区 别 。 徐文忠 对采用 异 型齿廓曲线 的转 由 于 具有 这 种 良好 的 啮合 特性 新 型 转 子 泵能 ,

子泵 进行 了 研 究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采 用 异 型 齿 廓 曲 , , 够可靠 地 工 作在更高转 速 下 。 在此 基础 上 为获得 ,

。 。

线 啮合角 变 化 范 围 为
, 0 ~

60 。 相 比之下 新型转 , 稳定 的 压 力 和 流 量 增 加 转 子 齿 数 的 方 法 变 得 现 实 ,

子 泵 啮合角 的 变 化 范 围 更 为合 理 。 可行 — —

它 不 会带来普 通 转 子 泵 所 固有 的 流 量降低
或 转 子 泵 体 积 增 大 的 问 题 ;同 时 由 于 新 型 转 子 泵 内 ,

外转 子相对滑动系 数 比普 通转 子泵 小得 多 以 及 齿 间
籁 接触少 新 型转子 泵 的 机 械效 率 也 明 显 高 于 普 通 转 ,

垛 , 、

髂 ≤ 子泵 这意味着驱 动新 型转 子泵 所消耗的功更 少, 。

蜒 提
靛 dⅡ
霉 留
5 结论
本文对 一

种新 型 高转 速 低磨损 圆 弧 摆线转 子 、 、

内 转 子 转 角 妒l - ( )
。 泵进行 了研究 分析了 内外转子齿廓的构成 齿廓的 , 、

图8 新 型转子 泵 啮合角 及 内 外 转子 相 对 滑动 系 数 的变 化 形 成 及 啮合 原 理 并 对 啮 合 特 性 与 普 通 摆 线 转 子 泵 ,

F ig 8. Ch a n g e o f p re ss u r e a n gl e a n d r e l a ti v e s li d i n g 进行了对 比分析 。 新 型转 子泵在齿廓 设计 上 将传动


c o e ffi ci e n t of in n e r a n d o u t e r r ot o rs i n n e w c y l o id al p
c u m p 与密封 的功 能进 行 了 明 确 的划 分 用 内转 子 齿 顶 的 ,

新 型 转 子 泵在 接 触齿数及 接触状 态 方 面与普 通 圆弧与外 转 子 相 应 的 长 幅 内 摆 线 的 等 距 线 进 行 密

转子泵 也有本质 区别 。 普通摆线转子 泵 的特点 是 内 封 用 外转 子 的圆 弧 与 内 转 子 相 应 的 长 幅 外 摆 线 的


外转 子 各齿 时刻 保持 接 触 。 但从转子 泵 的泵油 原 理 等距线进行传动 通 过 细 心 设 计 齿 廓侧 面 曲线 避 免 ,

上 讲 除必 要 的为 了 驱 动及 密封 的齿 间 接触外 其他
, ,
了 不 必 要 的 齿 廓 接 触;新 型 转 子 泵 从 根 本 上 消 除 了

的齿 间 接触都是 多 余 的 。 例 如 图 9 ( a) 中 只 要 点 , 1 普通转 子 泵 所 特有 的外转子 滑动 系数出 现极 大值 的


与点 2 共轭 啮合 便 满 足 了 将 油 从 进 油 槽 运 输 到 出 ,
现 象 从 而 大大减 少 了磨损 提高了 外转 子 工 作 的可
, ,

油槽的要求 。 然 而 由 于普通 转子泵齿廓型 线的单 ,


靠性 。 因此 新型转子泵可 以 达到较普通转子泵更 ,

和 对称 内外转 子各齿 必 须具有相 同形 状 和精度


, ,
高的 工 作转速 同时实现了大流量和高平稳性 , 。

因 此 对内外转子在 点 1 与 点 2 共 轭 啮合 的 要 求 决

参考文 献
定了其它各齿也 必 须同 时 处 于 共轭 啮合状 态 这 对 ,

[ 1] 毛华 永 李 国祥 徐秀 兰 等 , , ,

摆线转子式 齿 轮泵 的 设计 .
粉末冶
于减少摩擦 提高 机 械效率是 不 利 的 , 。 这正是普通
金 技 术 2 0 0 3 2 1 ( 5 ) :2 8 2 , ,
-

286

转子 泵 的局 限性 所 在 。 而新型转子泵则 不然 从图 ,
[ 2] 柴 油 机 设 计 手 册 编 辑 委 员 会 .
柴 油 机 设 计 手 册(中 册) 北 京 : 中 .

9 ( b) 可 以 看到 只有点 , 1 、 2 、 3 处 于共轭 啮合关系 其 , 国农业 机 械出版社 1984 .

它各齿则完全脱离 。 其中 点 , 1 、 2 的共轭 啮合负 责 [ 3] 徐 学 忠 .


摆线 泵 基本参数 的优化 设 计 .

液压与气动 , 2 00 3( 1 2) : 6

7
-

传 动(大 部 分 时 间 内 是 一

对 齿 的 啮 合) 点 3 的 共 轭 ,

[ 4] 徐 学 忠 ,
异 型 齿廓 内 啮合 摆线 齿 轮 泵 的 研 究 .
制造技术与 机床 ,

2 0 0 4( 1 2) : 101
-

104

[ 5] 徐 学 忠 .
摆线齿轮 泵 啮 合 特 性 分析 ,
液 压与气动 , 200 4( 10) : 46

48

[ 6] 徐 学 忠 ,
摆线转 子泵滑动系数 的研究 ,
煤 矿 机 械 2 0 0 4 ( 8 ) :2 5 ,
-

27

[ 7 ] A lb e rt o D e m e n e g o , et d . D e sig n a n d i
s m u l a ti o n o f m es hi n g o f a c y cl a d al

p u m p . M e c h a nis m a n d M a c hi n e Th e o ry , 2002 , 37 : 311


-

332

[8] F a yd o r L L i t vi n , F e n g Pi n
-

H a o . C o m p u t e ri z e d d e s ig n a n d

g e n e r a ti o n o f c y l o i d al g
c e a ri n g s . M e c h a ni s m a n d M a c hi n e T h e o r y ,

( a) 普 通 转 子 泵 ( b) 新 型 转 子 泵
1 9 9 6( 3 1 ) : 891 -

911
图 9 转子泵接触状态比较
[ 9 】V e c c hi a t o D . e t a I . G e o m e try o f c y cl o i d a l p u m p .
C o m p u t e r M e th o d s

fi g 9 . C c m p a ri s o n o f to u c hi n g c o n d i ti o n s
a n d A p p li e d M e c h a ni c a l E n gi n e e :ri n g , 2 0 0 1( 1 9 0) : 2309 -

2330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