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9

實驗:亥姆霍茲線圈磁場(Magnetic fields of Helmholtz coil)

編者: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 戴明鳳 初撰日期:99 年 01 月 20 日


2013/04 施宙聰教授修訂
2014/03 戴明鳳教授再修
一、 目的:
環形亥姆霍茲線圈對(Helmholtz coilpair)和螺旋線圈(solenoidal coil;又稱螺線管)
常被用以提供實驗時所需的均勻磁場,本實驗探討環形亥姆霍茲線圈所提供的磁場在空
間中的分佈情形和均勻度變化,以及其優缺點。

二、原理:
1. 何謂亥姆霍茲線圈?
亥姆霍茲線圈是為紀念德國物理學家赫門梵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
而得名。亥姆霍茲線圈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有下列幾個設計特點:
(1) 是由兩個結構與大小完全相同的環形線圈組合而成;
(2) 兩線圈面並共軸且平行配對架設,
(3) 並使兩線圈之中心點間的距離等於環形線圈的半徑 R。
(4) 兩線圏內通入方向相同、大小相同的電流;
如此的設計可使兩環形線圈的中間區域內,獲得較佳的均勻磁場(以下簡稱均場)。因由
雙線圈所組成,故也稱為亥姆霍茲線圈對。

亥姆霍茲線圈(對)的結構設計重點:
1. 兩個完全相同的環形線圈(線圈半徑
為 R)
2. 通過線圈圓心的兩垂直中心軸共軸
3. 兩線圈的中心點距離 = 線圈半徑,
可使磁場的不均勻度最小。
4. 兩線圏流通的電流量大小相同,方向
也相同。

圖1 亥姆霍茲線圈對(Helmholtz coil pair)的結構圖,由兩個完全相同的環形磁性線圈共


軸且對稱地座落在實驗空間的左右兩側,並使兩線圈之中心點間的距離等於環形線圈的
半徑 R。(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Helmholtz_coils.png)

以下簡單探討單一線圈和雙線圈組所產生的磁場強度在空間中的變化。

1
2. 繞有N圈回路的單一場線圈
如圖2所示,對於由N圈回路線圈纏繞成半徑為R的單一場線圈,在通過線圈中心之
垂直軸上的磁場(on-axial magnetic field)為

 0 NIR 2 
B 3
x (1)
2( x 2  R 2 ) 2

式中0=410-7 Tm/A = 1.2610-6 Tm/A 為真空或自由空間的導磁係數(permeability);I


為線圈中流通的電流,以安培(A)為單位;x為距線圈中心的垂直距離,以公尺為單位);
x̂ 為軸向的單位向量。

R R

圖2 由N圈回路線圈纏繞成半徑為R的單一環形場線圈。

2.環形亥姆霍茲線圈-雙個場線圈的組合體
如圖3,兩線圈以共軸方式組合後,則在軸向的磁場為來自每一線圈之個別磁場的
總合。設兩線圈的中心點為原點(x=0),則在其軸線上,距原點 x的軸向磁場大小為

    0 NIR 2   0 NIR 2 
B  B1  B2  3
x 3
x
 d  2  d  2
2 (  x ) 2  R 2  2 (  x ) 2  R 2 
 2   2 

(a) (b)

圖3 (a)兩個場線圈面對面平行架設,線圈兩中心點相距任意距離d。(b)亥姆霍茲線圈示
2
意圖,特指兩線圈的兩中心點距離等於線圈半徑(即d= R)的雙線圈組合體。

若兩線圈分開的距離d與線圈的半徑R相同時,稱之為亥姆霍茲線圈(對),即如圖3(b)
所示。此組合則可提供一均勻磁場的空間,即在兩線圈間的空間會產生一近似均勻的磁
場。而在兩線圈中間處,x= 0,的磁場為
 8 NI 
B 0 x
125 R

亥姆霍茲線圈兩線圈中心空間處的磁場分佈有最佳的均勻度(即d2B/dx2 = 0,d2B/dx2可作
為磁場強度在x方向不均勻度的指標);但卻會使中心處和在線圈面上的磁場強度有約為
6%的變化量(可經由測量d2B/dx2值而得)。若使 d略大於 R一些,雖可減低線圈面和兩線
圈中心處之磁場強度的差異,但卻會使得中心區域附近之磁場強度的均勻度變差。見圖
4和圖5所示。若擬推導磁場在空間中每一位置的函數變化關係,其理論計算過程是相當
複雜,且必需使用到特殊函數--Bessel 函數,此推導超過大一學生的數學能力。

圖 4 單線圈與 Helmholtz 線圈 x 軸磁場分布圖。

3
圖 5 兩組 Helmholtz 線圈對,其中心位置鄰近區域的等磁力場線組。若最中心點的磁場
強度為 Bo,則圖中最中心空間往外的第一圈八角形封密曲線所圍出的空間內的磁
場強度變化量在 1%以內。從中心空間往外所描繪的五個輪廓曲線,分別表示磁場
為 0.99Bo, 0.95Bo, 0.90Bo,0.8Bo, 和 0.5Bo 的等磁場曲線。(資料引用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lmholtz_coil.)

The magnitude of the magnetic field near the coil pair. Inside the central
'octopus' the field is within 1% of its central value B0. The five contours are for
field magnitudes of 0.5B0, 0.8B0, 0.9B0, 0.95B0, and 0.99B0. (資料引用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lmholtz_coil.)

故當實驗中需要均勻磁場時,常使用環形亥姆霍茲線圈提供實驗所需的均勻磁場。
在某些不希望地磁存在的情況下,也常運用此線圈所產生的磁場強度來抵消地磁,以提
供一個磁場強度幾乎趨近零的空間。

3. 反亥姆霍茲線圈 (Anti-Helmholtz coil)

將亥姆霍茲線圈兩線圈的電流反向,即成為反亥姆霍茲線圈,如圖6所示,其產生
的磁場在兩線圈中間處為零,且對稱軸上磁場具有0.858 0I/a2的線性梯度。在冷原子的
實驗中經常利用反亥姆霍茲線圈來產生磁光陷阱(MOT; magneto-optic trap)所需要的磁
場分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物理系余怡德教授網頁。

圖6 反亥姆霍茲線圈 (Anti-Helmholtz coil)

4
三、儀器
線圈基座、場線圈x(2)、主線圈、次線圈、跳線、齒條軌道座、小型基座、支撐桿
x(2)、直流電源供應器、數位萬用電表、磁場感應器、轉動感應器、GLX手上型電腦。
本實驗所使用的兩個場線圈之 N= 200圈,平均R= 10.25 cm。

四、實驗步驟
(1) 單一線圈的磁場測量
1. 如圖7所示,將一個場線圈固定在線圈基座上。數位電表設在10A的直流電流檔,並
將之與電源供應器的電流輸出端及線圈的兩電流輸入端,以串聯方式連接在一起(不
經過線圈內部電阻)。以數位電表測量通過線圈的電流量。

+ -

(a) 示意圖 (b)儀器架設


圖7 單一線圈磁場測量的儀器架構圖:(a)示意圖和(b)儀器架設

2. 如圖7 (b)所示,將磁場感應器與轉動感應器架設在齒條軌道座上,並使用支撐桿將
軌道固定在支架上。調整支撐桿的高度與位置,以使磁場感應器可水平地沿著通過
線圈中心且垂直線圈面的中心軸前後移動。
3. 磁場感應器的輸出信號接到GLX電腦的端點1,轉動感應器的輸出信號接到端點2。
4. 根據表1,設定GLX電腦內讀取磁場和轉動感應器所需的參數。並設定圖表的X軸之
軸標為線位置(單位為公尺, m),Y軸的軸標(Label)則為軸向磁場(單位為高斯,G)

表1 GLX電腦讀取轉動感應器和磁場感應器所需的參數設定

轉動感應器 磁場感應器
取樣率單位 樣本/秒 取樣率單位 樣本/秒
取樣率 20 次/秒 取樣率 20 次/秒
降低/均勻 平均 關 降低/均勻 平均 關
線性位置刻度 齒條 磁場(軸向) 可見
啟動時自動歸零 開 磁場(徑向) 可見
角位置 不可見
5
角速度 不可見
角加速度 不可見
線位置 可見
線速度 不可見
線加速度 不可見

5. 先將磁場感應器放置在距線圈中心大約5cm處,按下感應器的TARE鍵。
6. 開啟直流電源供應器,調整適當的端電壓,以使電源供應器可輸出固定電流到場線
圈內。場線圈可容許的最大電流量不得超過2A,否則會燒毀線圈。
7. 調整電源供應器的定電流輸出至約1A,以數位電表讀取準確的電流值,並記錄電流
值。關掉直流電源供應器的開關。
8. 開啟直流電源供應器,按下開始/結束按鈕,啟動磁場感測器記錄數據。
9. 慢慢地移動感應器,使穿過線圈至離線圈中心約5cm處,按下開始/結束按鈕,關掉
直流電源供應器的開關。
10. 按F1/自動比例鍵。
11. 按F3/工具>座標工具。按<鍵或>鍵或使用游標去量測圖表上最高峰值及左右各適當
間隔兩點的位置及磁場數值,紀錄一系列的位置x與對應磁場B(x)的實驗數據組,建
議至少需有25組以上的實驗數據組。
12. 取磁場值最大的位置為x軸的原點(x =0),並重新標示實驗所得的B(x)數據組,並與上
述的理論公式所計算得的磁場值作比較(N=200,平均R=10.25 cm)。
13. 磁場隨位置變化的理論計算函數與實驗數據所得的最小方差擬合公式是否吻合? 假
如沒有的話,請探討不吻合的原因為何?

(2)亥姆霍茲線圈
1. 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場線圈和所需的實驗器材如圖8所示組裝於基座和支撐架上,並使
兩場線圈相距約5cm,並記錄下準確的距離。
2. 數位電表設在10A的直流電流檔,並使之與電源供應器及兩個場線圈串聯在一起,使
兩線圈電流同向(不經過線圈內部電阻)。以數位電表量測輸入場線圈的準確電流量。

6
A
+ -

(a)示意圖 (b)儀器架設

圖8 亥姆霍茲線圈磁場測量實驗儀器組裝圖 (a)示意圖,(b)儀器架設

3. 開啟直流電源供應器,調整適當的端電壓,使輸出約 0.8A的定電流流過兩場線圈。
關掉直流電源供應器的開關,記錄電流值。
4. 先將磁場感應器放置在距第一線圈中心大約5cm處,開啟直流電源供應器,按下開
始/結束按鈕。
5. 將感應器慢慢地推向場線圈,並穿過第二線圈面後,約5cm處停止,按下開始/結束
按鈕,關掉直流電源供應器的開關。
6. 按F1/自動比例鍵。畫出沿著垂直中心軸磁場隨位置的變化情形,B(x),或直接列印
數據。
7. 調整兩線圈間距使之等於線圈半徑(R = 10.25cm),量測兩線圈距離。重覆實驗步驟
3~6。
8. 調整兩線圈間距使之約等於14.5 cm,量測兩線圈距離。再實驗步驟3~6。
9. 比較兩場線圈在三種不同間距下,所產生之磁場分佈的結果。特別比較磁場在空間
中的變化趨勢和均勻度。

(3)反亥姆霍茲線圈
1. 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場線圈和所需的實驗器材如圖8所示組裝於基座和支撐架上,調整
兩線圈間距使之等於線圈半徑(R = 10.25 cm),量測兩線圈距離,並記錄下準確的距
離。
2. 數位電表設在10A的直流電流檔,並使之與電源供應器及兩個場線圈串聯在一起,使
兩線圈電流反向(不經過線圈內部電阻)。以數位電表量測輸入場線圈的準確電流量。
3. 開啟直流電源供應器,調整適當的端電壓,使輸出約 1A的定電流流過兩場線圈。關
掉直流電源供應器的開關,記錄電流值。
4. 先將磁場感應器放置在距第一線圈中心大約 5 cm處,開啟直流電源供應器,按下開
始/結束按鈕。
7
5. 將感應器慢慢地推向場線圈,並穿過第二線圈面後,約 5 cm處停止,按下開始/結
束按鈕,關掉直流電源供應器的開關。
6. 按F1/自動比例鍵。畫出沿著垂直中心軸磁場隨位置的變化情形,B(x),或直接列印
數據。

問題:
1. 線圈的半徑越大是否可得到越寬廣的均場空間?磁場的均勻度會如何變化?變好還
是變差?請以R = 5.0, 7.5, 10.0, 20.0 cm 的條件,帶入理論公式比較B(x)的變化和
單位長度內的磁場均勻度。
2. 亥姆霍茲線圈和螺旋管線圈是常被用以提供均勻磁場的裝置,對於具有相同線圈半
徑和相同尺寸比例(aspect ratio)的亥姆霍茲線圈和螺旋管線圈,請比較兩類線圈沿
著軸向所產生之磁場的分佈情形。並比較何者所產生的磁場的均勻度較佳。可考慮
亥姆霍茲線圈內的兩線圈之半徑為R,間距為d;螺旋管線圈的半徑亦為R,管長度L
=d 時;兩磁場產生器在中心軸上的磁場變化情形。[參見附錄一]

The following graph demonstrates the superior central field uniformity of an ideal
Helmholtz coil when compared to a solenoid of the same aspect ratio (that is, a
solenoid which is as long as its radius):

圖 9 亥姆霍茲線圈和螺旋管線圈兩磁場產生器在中心軸線上的磁場變化情形。
http://www.netdenizen.com/emagnet/helmholtz/idealhelmholtz.htm

參考文獻:

1. “Helmholtz coil”, Wikipedia web site: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lmholtz_coil.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網站物理問題討論區(黃福坤教授):
http://forum.phy.ntnu.edu.tw/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7905

3. On-Axis Field of an Ideal Helmholtz Coil:


8
http://www.netdenizen.com/emagnet/helmholtz/idealhelmholtz.htm

4. Axial field of a real Helmholtz coil pair:


http://www.netdenizen.com/emagnet/helmholtz/realhelmholtz.htm

5. Helmholtz-Coil Fields by Franz Kraft, The Wolfram Demonstrations Project.

6. Kevin Kuns (2007),Calculation of Magnetic Field inside Plasma Chamber, uses


elliptic integral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o compute off-axis fields, from PBworks.

7. DeTroye, David J.; Chase, Ronald J. (November 1994), The Calcul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Helmholtz Coil Field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 ARL-TN-35
8. Magnetic Fields of Coils

9. http://physicsx.pr.erau.edu/HelmholtzCoils/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