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143

市 長 序

一件比優秀更重要的事
市長 胡 志 強

「人才」的培養是普羅大眾所重視的,倘若疏漏了「人品」的涵養與提升,
就無法孕育出真正的「好」人才。
學者高希均先生指出:「沒有人,不能做事;沒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沒有
人品,不論做小事大事,都會壞事。」一針見血地道出「人品」的重要。而品德
教育的實施,即在涵濡優質人品與道德行為的實踐,讓孩子展現有禮貌、守秩序、
愛整潔、勤讀書的良好道德行為及高貴的自我省察能力。
品德教育的實施,需要結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力量,方能發
揮事半功倍之效,師長們若能長期為孩子努力,必能幫助孩子在人品上加分。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家瑞安推崇「5E」教學法,強調師長應善用 Example(榜
樣)、Explanation(對話)、Exhortation (情意陶冶)、Environment (營造適合環境)、
Experience (進行體驗學習)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建立良善品德。師長在品德教育
的實施上是關鍵的推手,其每一點善良、寬容、積極樂觀、同情心、公正的德行,
以及整潔、勤勞的習慣,都會像朝陽一樣,照亮孩子的人生。
欣聞本市教師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餘,仍秉持教育的使命與熱忱,針對品德
教育之實務,蒐羅學術論著加以研析、提出解決方案,並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實施、
檢視與修正,更將歷程與結果轉化為行動研究論文,彙整成本專輯,讓教師的經
驗與智慧得以傳承,此等辛勞,值得嘉許!
衷心冀望在全體師長的攜手合作下,不僅能培養人才,更要培養出有人品的
「好」人才,共同打造本市真善美的學習社會。
因為「品德」──是一件比優秀更重要的事!
市長序‧處長序
處 長 序

品 德 教 育
~在行動中實踐
教育處處長 張光銘

「品德」──是我們給孩子一輩子最好的生命禮物。而透過教學過程正是將
這份禮物送給孩子的一個重要媒介。
品德教育並不是新趨勢或教學上的新流行。品德教育是良好教育的根本,然
而卻是這個「急功好利」的社會中最容易被忽視的課題。
有鑑於此,本府教育處為推展品德教育而進行一系列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
在本次「品德教育課程設計行動研究工作坊」中,教師們透過繪本、話劇表演、
拜訪里長、關懷流浪狗等教學設計,將品德教育課程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吸
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並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品德教
育的核心價值。重要的是老師彼此的對話與回饋,這正是目前本市推動品德教育
的重要動力──讓品德教育成為教學現場關注的焦點。
本行動研究專輯的出版,將教師的反思、回饋與分享等轉化成文字,因能擴
展到所有的教育夥伴,期待在推動品德教育時,能將這些成果落實於校園的每一
位學子。
感謝慈濟大學張景媛教授辛勞指導本次工作坊,並進行研究論文的審查;同
時亦感謝各校參與的教師們,這是一本精彩的教師專業成長記錄,並且真正以行
動打造臺中市真善美的學習環境。
市長序‧處長序


題 目 作 者 服務學校

關心你關心我………………01 鄭春女、魏名彥 至善國中

心靈雞湯……………………11 邱郁雯、江素君 立人國小


張同良、張淑鈞

急憫狗道……………………23 王兆佐、李昭鋆 立人國小


吳銘惠 彰化縣中和國小

三個和尚有水喝……………45 翁筱雲、劉嘉麗 篤行國小


武慧玲、陳砡仙

心的方向……………………59 蔡大猷、吳月鳳 泰安國小.中華國小


江東鄉 大智國小

小丑魚與海葵………………67 張慧如 李佳玲 健行國小


楊永青、林姍螢

校園快樂幫…………………87 蕭國偉、王佳韻 黎明國小


戴均帆、陳宏瑜 永春國小
黃咨樺

獨特的你和我………………99 羅婷儀、陳淑鈴 立人國小


黃姬芬、張裕長

有禮真好……………………111 湯正茂、邱惠緞 仁美國小


周雅釧、簡依琇
附 錄………………………137
關心你關心我
~提升國中生關懷公共事務之行動研究

鄭春女 魏名彥
*至善國中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凍蒜!凍蒜!」
,每逢選舉活動,台灣的大街小巷總是充滿著濃烈的氣氛,
台灣特殊的選舉文化、花俏的選舉策略,往往讓人們忘記了「選舉」真正的意涵。
「台灣」是ㄧ塊小島,住在這小島上的我們,除了對政治的批評謾罵、社會的不
滿指責,我們到底對於公共領域付出多少關心?是否真正認同這塊土地?願意為
他做些什麼?身為公民教師的我們,有時也不禁會有這樣的反問自己。站在教育
第一線,幾年下來,越來越發現,現在的孩子對於政治、社會的陌生程度實在可
怕,孩子們總是說:
「新聞好無聊、政治好無聊」
,若不是為了考試,對於他們所
處的社會現況,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某次,在課堂上詢問學生家人對於政治、
選舉的態度,有位女同學舉手發言:「我們家從不去投票,家人只看社會新聞,
對於政治新聞一律不看。」
,我接著問:
「為什麼會這樣?」
,女同學回答:
「我爸
爸說台灣的政黨沒一個好的,每個都亂七八糟。」我又繼續問:
「那你以後滿 20
歲有選舉權時,你會去投票嗎?」她很篤定的搖頭:
「我也沒興趣。」
,看看其他
同學,很多人似乎頗贊同她的話,ㄧ面聽著學生的話,ㄧ面心中無奈的想著以後
的台灣會變成怎樣?又ㄧ次在另ㄧ個二年級的班級,講到政黨造勢活動,ㄧ位男
同學很開心的舉手說:「老師,我有去『倒扁』喔!我們全家ㄧ起上台北。」我
問他:
「你有什麼感想?」他說:
「人很多啊!阿扁下台啦!」其他同學也開始跟

1
關心你關心我 ~提升國中生關懷公共事務之行動研究

著附和,全班的情緒都相當興奮,我ㄧ邊回答學生:「你們現在很多的想法都是
受家人的影響,隨著你們年紀的增長,要慢慢學會自己做判斷。」ㄧ邊安撫學生
們激昂的情緒,就在此時,有一位同學突然開口說:「台灣是大陸的啦!」原本
情緒已漸趨平靜的學生,隨即陷入另ㄧ番混亂,那位同學受到全班的大聲的指
責,「你自己回去啦!」、「你是大陸派來的喔!」......,我連忙制止同學們的
批評,也認真的提醒全班:台灣是個民主的社會,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聲音與意見,
要懂得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意見,才真正具有民主的素養,看著台下每雙似懂非懂的
眼睛,我心中又開始詢問自己,成人們都欠缺的態度,要如何要求我們的孩子?
近幾年來,台灣民主政治快速的發展,表面上人人都可以說出民主法治的大
道理,但實際上卻都表現出不夠成熟的態度,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如此,ㄧ般的老
百姓更難以要求。有些民眾是過份熱情投入,卻欠缺理性;有些則是冷漠以對、
冷眼旁觀,這樣矛盾的組合構成目前的台灣,而這些民眾也正在教育我們的孩
子。明年又是重要的選舉到來,總統大選、立委選舉,屆時台灣的人民又要開始
分你我、台灣社會又要開始族群撕裂、台灣的新聞又要充斥抹黑攻擊,這些情景
會一再上演,我們的孩子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文化下成長。身為教育工作者,面對
目前的環境、現在的孩子,在教學上總是充滿著無力感,有時想給孩子多一點東
西,但礙於現行課程的時數分配,總是在趕課中度過,不免流於制式的講述課程,
眼看著學生對課程提不起興趣,總是將中央組織與地方組織混在一起,學生總是
會發明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中央政府離他們太遠、對於地方公共事務又漠不
關心,這些孩子是我們國家未來主要的力量,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儘管現實狀況如此,但身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秉持一份堅持的理念,希
望能藉由多元、創意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讓學生充分發揮
創意。有基於此,本研究將以「提升國中生關懷公共事務之行動研究」為主題來
檢視公民教育之品格的實踐。
綜上所述,我們此研究的動機臚列如下:
一、現代學生對於公共事務缺乏主動、積極的參與感。
二、民主法治觀念的普遍欠缺,導致現今台灣社會紛紛擾擾、紛爭不斷。
三、教育工作者希望藉多元、創意教學策略,以培養國中生關懷社會。
2
貳、研究目的
據此,本研究的目的包含下列幾項:
一、將人權教育融入公民課程~地方政府組織與職權中。
二、經由影片欣賞、角色扮演、機構參訪與辯論,提升國中學生對公共事務
的關心。
三、設計創意公民教育活動,強化國中學生品格教育的實踐。
四、透過行動研究教學與省思,增進研究者自我專業的成長。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是透過研究者本身於教學過程中,所遭遇的現實情況與問題而引發的
研究動機,並以真實的教學情境、實際教學的對象為研究實施的對象,藉由六個
活動主題的設計,佐以實際的教學課程,建構出此研究的方向與資料蒐集與分析
方式,並於教學活動實施期間,透過與學生的互動反應以及研究夥伴的建議,不
斷的進行教學活動與實施的修正與討論,完成此行動研究的研究架構如圖一。

地方政府組織與職權


國中生關懷 國中生關懷
國中
公共事務 公共事務
學生


多元創意的
教學策略

圖一 研究架構圖

3
關心你關心我 ~提升國中生關懷公共事務之行動研究

貳、研究對象與研究夥伴
本研究主要是以八年級(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因為此一階段學
生的學習目標與教材內容,正好是以政治性議題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軸。對於今日
台灣社會政治性人物的品格普遍受到質疑的情形下,希望能夠藉此一課程的設計
來讓學生釐清政治人物應該有的風範,陶冶學生的品格,使其能夠培養出積極參
與政治性的活動,重獲社會正確的價值觀。
研究夥伴除了研究員身兼教學演示、教案設計者之外,還有一位研究夥伴及
一位協助拍攝工作的實習老師。名彥老師協助研究者在文獻資料的搜集、分析與
撰寫,而實習老師-明華老師,則是協助班級教學活動的拍攝工作。

參、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以下四種,透過這些工具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
況,並藉由學生之回饋單及拍攝的教學活動影片,做為教學者教學策略調整的方
向及省思:
一、學習單
設計相關學習單,引導學生進行機構參訪活動應該注意的事項,並提供
學生學習思考和紀錄。
二、回饋單
針對表演、辯論活動的進行,引導學生以多元的角度欣賞、包容與評鑑
他人的綜合表現。
三、教學活動影片
為了解實際教學的情況,利用錄影的方式記錄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
四、教學者的省思紀錄表
為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及教學活動結束後,針對教學活動整個過程,
仔細記錄學生的反應與自己的省思與回饋,以了解教學者在教學研究過程的
成長歷程。

4
肆、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資料來源從教學者及學生二方面進行資料蒐集,方式有
下列幾種:教學影片、文件紀錄。
一、教學活動影片
為了解教學實施的實際情況、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及教學者的教學表
現,教學者便利用多媒體來進行資料蒐集,以做為研究過程中教學策略擬定
與修正的依據;此外,亦可成為教學者日後在教學方面的參考方向。
二、文件紀錄
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針對教學過程進行反省與回饋,並將其省思
歷程記錄下來;另外,蒐集學生的學習單與、回饋單與評量表等資料,進行
解析以了解學生的想法及行為表現。

伍、研究流程
行動研究是研究者必須時時投注心力的研究歷程,自研究主題的確定開始、
教學計畫的擬定、教學活動的實施、相關資料的蒐集,甚至研究論文的撰寫,都
是研究者反覆研究、思考的工作流程。在這研究過程中,學生的回饋、教案的履
行、自我的檢討、夥伴的相互討論,都是完成此一行動研究的關鍵,研究者將此
研究流程表列如下。
表一、研究流程表
實施 時 間 進行之工作 備
階段 註
1.確定研究主題並擬定初步研究計畫。
準備 2.取得研究對象班級導師的同意。
9/26-10/29
階段 3.討論並擬定本次行動研究的教學簡案。
4.蒐集相關資料,並製定教學簡報檔。
1.依照教案實施課堂教學。
教學執 2.教學者開始撰寫教學反思日誌。
10/30-11/21
行階段 3.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與研究。
4.教學影片拍攝並剪輯。
整理研
1.根據所收集到的相關資料作最後的整理和分析。
究結果 11/22-12/5
2.完成研究報告並公佈研究成果。
並公佈

5
關心你關心我 ~提升國中生關懷公共事務之行動研究

陸、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是從教學者與學生兩方面進行資料蒐集,學生方面是利用學習單、回
饋單、學生辯論及學生角色扮演活動蒐集資料,而教學者則是運用自身課堂教學
活動影片的拍攝剪輯。本研究的資料蒐集著重於教學活動的實施及學生活動與回
饋,希藉由這些資料及學生於課堂的真實反應,來進行資料的歸納與分析及成效
驗收。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結 語
國中公民教育隨著時代的演進,課程內容有越來越貼近社會生活所需的趨
勢,但也因「九年ㄧ貫課程」的實施,使得社會科的授課時數縮減,ㄧ個星期一
堂課,ㄧ方面要顧及課程的進度;另ㄧ方面又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總是讓教
師們在授課時有著無力感。
有人說國中的公民課程是"缺德"的教育,因為公民教育從「公民與道德」
變成「公民」課,使人擔憂國中的品德教育該怎麼辦?該由誰負責?其實,所謂
的「品德教育」不應該只是課本上的倫理道德知識,真正的「品德」是無法用評
量測驗出來的。真正的「品德教育」是應該融入學校每種課程、每個活動、環境
中,由教師們從身教、言教、境教去引導、教導、影響每位學生,這才是「品德
教育」正確的實施方法。
有鑑於此,研究者決定藉由此行動研究,ㄧ面藉由多元創意的教學策略提昇
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另ㄧ方面結合公民課與表演藝術課程兩個不同領域來實施品
德教育。在研究活動過程中,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學生對於課程的興趣有所提升,
藉由辯論活動與角色扮演,學生必須自行擬寫講稿與劇本,使學生發揮團隊合
作,這不也是「品德教育」!而學生在活動中,亦必須去關心時事,才能寫好辯
論稿與劇本,這也在無形中讓學生學習去注意我們的公共事務。
「品德教育」是ㄧ個長程、沒有終點的計畫,它必須持續不斷的進行。我們
的孩子都是有思考的獨立個體,我們給孩子的每一種教導,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的
結果,這是身為教師的我們所要具備的覺知。

6
貳、教學省思
96.10.30 星期一 第五節(公民課)
教學者省思
※今天的教學又卡在多媒體─機器的故障,所以想以資訊融入教學,必須事先確
認機器(受限於前一節仍有課,所以無法事先掌握,或許可以在下課時間先請
同學確認),否則整個課程進度受影響,而教師的教學心情也會受到影響,還
好最後機器終於恢復正常,讓我的進度得以順利進行,感謝上帝。
※教學影片(我國中央政府的組織與職權─康軒版)中有幾個錯誤,例如:介紹
總統時,畫面上卻以總統府的圖片,容易使學生誤導,這是必須注意並增加說
明的地方,而我卻遺漏了,真是一大敗筆。
而另一個重要的錯誤就是有關「國民大會」的敘述,而這一點剛好被我使用來
進一步解釋立法院的提案權(第七次修憲主要內容)
,稍稍彌補了前項敗筆。
(下
次上課也務必要再做說明)
※從教書以來,老是聽到學生說我上課表情豐富,很適合去演戲,我一直以為這
是國中生的誇飾說法,直到今天很仔細的看了自己的教學影片,才發現自己的
表情還真的是很誇張呢!也或許是表情太誇張了,所以吞口水的動作感覺上也
太大,這點真的必須好好改進!
**********************************
96.10.30 星期一 第六節(表演課)
教學者省思
※在一開始的提問時,學生回答十分混亂,因為廣告是他們所熟悉的,所以大家
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所以這時的秩序掌控很重要,而今天的小混亂,我
在喊了三次的安靜之後才見效,似乎可以跟學生培養默契,例如:教師講「小
嘴巴」─學生回答「輕輕閉上」然後並閉上嘴巴之類的默契訓練,這樣的教學
進度或許會更流暢。
※「芬達汽水廣告」是我的疏失,因為這則廣告在之前已經播放給學生看過了,
可是儘管是已經看過的廣告,她們仍然看的哈哈大笑,甚至一再要求我再播放
一次,所以這則廣告所引起的學習動機自然十分強烈。

7
關心你關心我 ~提升國中生關懷公共事務之行動研究

※在播放公益廣告之後,為了避免學生抱著好玩、惡作劇的心態亂撥打此專線,
所以我特別做出澄清,這則公益廣告中的電話專線是給真正有需要的身心障礙
者及其家屬使用,希望他們不可以亂打,結果他們居然冒出「啞巴」此名詞,
後經詢問才了解學生的意思是說:啞巴也是身心障礙者,真是十分有創意的想
法。此時教師如果能再加上關懷弱勢族群的引導則更佳。(我則是以啞巴也希
望可以跟他人溝通,與人分享心事,所以可能會透過紙筆溝通來引導)
※小組討論時,一直聽到有學生要把他們那一組的候選人名字叫做:
「林巴松」,很顯然是取其台語諧音,所以教師在之前所做的指導語:嚴禁腥
羶色,學生根本沒有放進心裡,因此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以避免此情形。例如:
以書面指導語呈現,或者先集合組長,由組長來掌控。
**********************************
96.11.06 星期二 第六節(表演課)
教學者省思
※課程開始即安排學生畫海報,但是教師未考量到場地的限制,所以 學生們就
直接在地上畫畫,這是我覺得較不妥的地方,日後若有類似的活動,應安排至
美術教室較恰當。活動進行當中,雖然還是會有一些 Free-rider 的學生在旁
坐收漁翁之利,但是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同學還是都非常合作,有的用鉛筆畫
畫,有的負責著色,有的則是在旁提供意見……,這種感覺真好,有達到當初
設計教案預期的效果。
※廣告演出的部份,因為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課程,又或許是我的指導方式不
對,所以學生們的演出零零落落,不是有的說話太小聲,就是有的記不住台詞。
不過,感覺得出來,他們還蠻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因為可以秀出自己,這是
這一代年輕學子的特色─勇於秀出自己。所以老師們只要給他們舞台,再多一
點鼓勵與指導,我想他們自然可以有很多的創意發揮。(學生劇本部份,當初
為了考量原創性,所以我沒有給太多意見,可是國中生畢竟思想上還不是那麼
成熟,所以難免會出現脫序的行為,這是可以再斟酌的部份)
※我覺得非常非常……可惜,這一次的教學影帶不知道出了什麼原因,我最後拿

8
到片子居然是完全空白的,這點令我覺得十分的可惜又沮喪,因為當初在設計
教案時,是希望可以帶給學生一些不同以往的回憶,並把回憶透過電子儀器記
錄下來,結果電子產品還是出問題了,唉……這是美中唯一不足的地方,如果
時間上可以再多一點點,或許還可以重拍一次,但是國中課程相當緊湊,是沒
有這樣的時間的。
**********************************
96.11.13 星期二 第七節(公民課)
教學者省思
※一開始發放學習單(電子報資料),發現座位的安排似乎不是很理想,因為教
學者在走動上不是那麼便利,而且對於學生的關注程度不一,這是需要重新審
視的地方,是不是可以有其他的座位安排方式,而又可以避免討論時的互相干
擾。
※本堂課以資訊融入教學(簡報檔),所以學生無須書寫筆記,關於這一點,我
一直在思考,究竟抄寫筆記,對於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幫助,是加分或減分呢?
我想這或許會跟習慣有關,因為像本班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已經習慣課堂上
抄寫筆記,因此此次教學以多媒體融入教學,但是學生還是會要求我事後書寫
筆記,這樣他們才感覺我有上完課。
※以「大家來找碴」做形成性評量,讓學生去區辨中央與地方政府機關,立意良
善。可惜的是由於要播放簡報檔,所以必須關燈,此舉導致學生可以在底下隨
意的竊竊私語,甚至還有人偷偷放了屁,使得課程被迫中斷一下下,這真是一
次難得的經驗。
※講解「奧瑞岡式辯論規則」,發現學生從來沒接觸過,所以規則對他們而言太
過複雜,而且連上台的機會也欠缺,所以應該可以簡化,否則很容易會有挫敗
的機會。也許統整「國文科」會是一個不錯的作法,不只可以減輕我的教學負
擔,也可以跟其他科教師合作,期盼可以激發出美麗的火花。下次真的一定要
好好規劃教案,並且多找幾位老師ㄧ起合作,以形成一個團隊。
**********************************

9
關心你關心我 ~提升國中生關懷公共事務之行動研究

96.11.16 星期四 第六節(表演課)


教學者省思
※以「台中縣市應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為辯論題目,讓學生進行辯論比賽,原本
打算利用放學後時間,為十二位同學進一歩講解辯論規則,但是其中有幾位同
學由於還要參加另外一場舞蹈比賽,所以心不在焉,甚至資料完全沒有蒐集,
令教學者非常的灰心、難過。所以我利用這個機會,把這樣的心情與學生分享,
希冀他們可以學習到如何與人溝通,並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奧瑞岡式辯論」對國中生而言,真的太過難了一點,因為他們完全不會質詢
的技巧,所以建議下次採用時,可用簡單一點的方式,例如:討論、演講……
都可以達成讓學生思辨的目的。
※有幾位同學的申辯非常精采,但是一遇到質詢就完全呆掉,這是由於邏輯推衍
能力的不足。
(教師應該讓他們訓練完成後再進行辯論,這樣較不會有挫敗感)

**********************************
96.11.20 星期二 第七節(公民課)
教學者省思
※今天由於小老師的疏忽,所以沒有借到視聽教室,因此我臨時要求他們去教務
處借單槍以及筆記型電腦,真的是太匆促了,所以一陣手忙腳亂之後,正式宣
告「機器無法使用」,呵呵…(苦笑)自己也有錯,本來就應該事先跟小老師
確認,因此這一堂課就沒有使用多媒體,而是由教師使用傳統教學法,在黑板
上書寫板書,並於下一週的課堂上再讓學生觀看教學影片。雖然沒有使用多媒
體,但是在前幾次的課程安排下,學生的學習情形較以往來得佳,而於課堂上
的提問也非常踴躍。

10
心 靈 雞 湯
~培養學童熱心公益之行動研究

邱郁雯、江素君、張同良、張淑鈞
*立人國小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自古至今,道德教育與品格陶冶在我國教育發展下佔有重要地位,目的在養
成健全的品格。良好品格的塑造一直都受到重視,照理說,每個國民理應具有良
好的品格修養,但事實卻非如此。根據天下雜誌 2003 年 11 月的調查指出:認為
台灣社會的品格愈來愈壞的家長、教師有八成以上,而認為中小學品德教育不及
十年前的有七成以上(何琦瑜, 2003)。
品德教育不紮實,即無法協助孩子塑造良好品格。品德教育應從小做起,從
日常生活教育之中,讓學生去探索與接觸,從中獲得學習,內化成為內在的涵養。
對學生品德教育的缺失,若我們一味的視而不見,不予以糾正或指導,對孩子的
生活教育是一種傷害。當我們在不同的角色上,付出我們對孩子施以生活教育的
實際行動,將來的成效一定會反映在孩子的身上。
在都市叢林中,人與人的疏離感與日俱增,處在這功利主義的社會中,「自
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幾乎成為現代人的寫照。只顧自己的利益,
卻不懂得幫助他人、回饋社會,這種自私的心態已逐漸影響到我們的下一代,叫
人怎能不憂心忡忡?有鑒於此,我們期許能從教學活動中,看見孩子們在歷程中
的感動與教化,更希望孩子們能將熱心公益的精神時時烙印心中、並付諸實行。
此活動,旨在啟發學生本有的善念,並從活動中了解熱心公益的精神,進而

11
心靈雞湯 ~培養學童熱心公益之行動研究

能將此信念表現在外顯行為上,讓我們的社會注入溫馨感人的暖流,使社會更充
塞祥和之氣。
最後,我們希冀從此活動中,觀察體悟出有效的教學策略,用以培養學生優
質的品格,並能把實用的教學方法持續應用在往後的教學中,更能從中改善不足
之處,使熱心公益的精神深植日常生活中,發揮此研究活動之薰陶功效,使得品
格教育更臻完善。

貳、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動機,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搜集國小中年級學童適合的「熱心公益」時事新聞。
二、探討學童聆聽「熱心公益」時事新聞後的想法與心得。
三、設計一套國小三年級學童適用的「熱心公益」品德教育活動方案。
四、分析「熱心公益」品德教育活動方案實施後,學童對熱心公益了解的情
形與實踐表現的情形。
五、檢視行動研究教學與省思的過程中,研究者個人教學專業成長的情形。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

新聞事件


學童 小三 學童
行 學童 行


品德教育
方案設計

圖一 本行動研究架構圖

12
貳、研究對象與研究者
本研究對象首先為年級的選擇,以三年級學生為主,因為三年級學生剛從低
年級升上來,對於人格的養成剛好是一個新的接續點,且品德教育應從小做起,
故選擇三年級學生。其次是班級的選擇,本研究選定本校三年級某一班 29 位學
生作為研究對象,此班級的教師為本校新進教師,對於品德教育的推動態度很配
合。
研究夥伴除了一名教學者外,還有三位教學設計者及觀察員進行學生的行為
及想法的觀察與紀錄,同時協助教學者釐清研究者對班級學生的主觀概念。並且
在行政支援上,給予行動與思考路徑上的指正與建議。透過這三位觀察員的協
助,希望能夠在教學、觀察與資料分析上破除個人主觀想法,獲得較中立的資料
分析結果。

參、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下列幾種,透過這些工具進行教學,指導學生熱心
公益的態度,並收集學生的各項想法,以及教學者個人在教學歷程中的省思。
一、三則時事報導:
經由研究夥伴共同篩選,選出三篇符合熱心公益精神之時事新聞。
二、一則好人好事代表新聞:
經由研究夥伴共同篩選,選出一則符合熱心公益精神之好人好事代表。
三、繪 本:
經由研究夥伴共同篩選,選出一篇符合熱心公益精神之繪本─花婆婆。
藉由教師講述繪本內容、提問繪本內容及其延伸問題,並讓同學進行分組討
論、上台心得發表,引導學生思考故事的內容。
四、影 片:
經由研究夥伴共同篩選,選出一篇符合熱心公益精神之影片─遇見課本
裡的紅豆伯。藉由教師提問影片內容及其延伸問題,引導學生了解熱心公益
的好處。

13
心靈雞湯 ~培養學童熱心公益之行動研究

五、學習單:
設計相關學習單,引導學生思考「熱心公益」時事新聞的內容及紀錄學
生個人的省思。
六、觀察者的觀察紀錄表:
為了了解學生在課程前、中、後的反應,研究者利用錄影的方式及課室
觀察,紀錄學生的學習狀況、想法反應,以及相關回饋。
七、教學者的省思紀錄表:
教學者在教學前、中及教學結束後,針對教學的過程,記錄學生的反應
與自己的省思和回饋,以了解教學者在研究過程的自我成長歷程。

肆、資料蒐集的方法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資料來源從教學者、觀察員及學生三方面進行資料蒐
集,方式有下列幾種:參與觀察、文件紀錄、訪談。
一、參與觀察法
研究者進入研究對象所處的教室,以受研究者感到最舒適或最自然的方
式,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獲得描述性的第一手資料。研究資料的紀錄盡量
做不到不干預、不打擾。
二、文件分析法
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針對教學過程進行反省與回饋,並將其省思
歷程記錄下來;另外,蒐集學生的學習單與自評互評量表等回饋資料,進行
解析以了解學生的想法。
三、訪談法
觀察者根據課程內容及教學歷程,與教學者進行課前討論與課後分享,
這些資料亦將作為質性研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觀察者亦收集學生課後其他
時間的反應與回饋,並針對主題與學生進行訪談,以收集學生的學習成果。

14
伍、研究流程
一、行動研究的流程

回饋與修改

1.研究方法
1.選定研究
夥伴 2.研究資料 1.教學後學生
收集與分析 的想法
2.研究對象 執行
以中年級 教學 2.教學後教師
為主 活動 之省思
1.教學方法
3.選定主題 3.教學後學生
:熱心公 2.熱心公益時
事新聞蒐集 的日常表現

與編修

回饋與修改

二、行動研究的時間表

實施階段 時間 工作內容
1.確定研究主題並擬定初步研究計畫。
9/26 2.取得研究對象班級老師的同意。
準備階段 | 3.討論並擬定本次「心靈雞湯─培養學童熱心公益精神
10/25 之行動研究」的主題。
4.完成熱心公益相關資料的蒐集。
1.依照計畫實施教學。
10/26 2.教學者開始撰寫教學日誌。
教學執行
| 3.教師蒐集每次教學後學生的反應與回饋。
階段
11/16 4.依據學生的反應與回饋,修正下次的教學活動內容。
5.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與探討。
1.對研究對象進行抽樣訪談,了解研究實施成效。
11/17
資料 2.蒐集相關資料。

蒐集與分析 3.根據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與統整。
11/27
4.依據分析之結果進行討論與結論。
發表
11/28 完成研究報告並發表研究成果。
研究結果

15
心靈雞湯 ~培養學童熱心公益之行動研究

陸、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由四位研究者共同進行資料分析,以觀察法、訪談法蒐集資料,資料
包括學生學習檔案、教師教學省思、教師觀察日誌、訪談紀錄。整理可供分析的
文本後,進行編碼,之後進行文件分析,以了解學生的想法觀念有無改變,最後
進行資料分析後的檢核,以確保研究品質。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研究結果
一、學生對熱心公益時事新聞的看法?
答:覺得很感動、很溫馨,主角們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的精神很偉大。
二、三年級學童熱心公益品德教育活動方案內容分析:(詳細流程請見附件一)
(一)繪本教學
教師講述繪本內容藉以引導兒童了解熱心公益的重要性,此教學方
法很吸引孩童的注意與喜愛,尤其對中年級學生而言,活潑的繪本內容
更能引人入勝,所收之功效比傳統講述法更為有效益。
(二)影片教學
教師播放熱心公益相關影片時,事先提醒會抽問影片內容相關問
題,學童在觀賞影片時便更能專注,加以影片兼具聲光效果,比傳統紙
本教材更能達到所希望達成的功效。影片中的人物活生生的模樣,比起
課本裡的插圖或是照片,亦更能讓學生感受的真實的感動與體會。
(三)角色扮演
藉由分組上臺進行角色扮演,並佐以討論發表,能讓學生身歷其
境,設身處地的感受當事人的想法與心路歷程,使得孩子對於熱心公益
的精神有更深入的體認。
(四)小小記者(訪問社區好人好事代表)
藉由採訪的過程,更能培養學生將熱心公益精神內化的能力。在採
訪好人好事代表的歷程中,與好人好事代表的近距離接觸,使得孩童更

16
能將其精神轉化為自我的品德,以達見賢思齊之效。
(五)熱心公益小天使選拔
藉此活動引導兒童回顧熱心公益課程實施以來的歷程,給予孩童實
質性的鼓勵,更能有效強化孩童正確行為的表現,並彰顯此活動之精神。
三、熱心公益品德教育活動方案實施歷程分析:
(一)繪本教學
1.為什麼花婆婆一開始被鎮民當作「怪婆婆」?
答:因為她灑種子並照顧花的行為讓人覺得很傻,因為短期內並
無法看到成效,所以大家才會覺得她是「怪婆婆」。
2.在熱心助人的過程中,花婆婆遇到了哪些困難?
答:鎮民的不諒解及異樣眼光、天災的影響……等許多因素。
3.為什麼後來鎮民都變得很喜歡花婆婆?
答:因為她讓小鎮變得更美好,整個小鎮百花齊放,環境變得更
美,大家也受了花婆婆的感化,進而加入熱心公益的行列。
4.花婆婆在助人的過程中,心中有什麼感受?
答:心中洋溢熱情,並達成自我實現的尋求。
5.如果你是花婆婆,你會一直堅持下去的熱心助人嗎?
答:會!因為熱心公益是一件很棒的事,除了可以助人以外,更
可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悟自己的存在價值,而覺知自己的
成就感。
(二)影片教學─遇見課本裡的紅豆伯
1.影片中的紅豆伯發了什麼願?
答:他知道偏遠山區兒童根本沒有零食可以吃,所以在十年前發
願,利用賣紅豆餅的盈餘,每週一次到偏遠學校,製作紅豆
餅給小朋友免費享用。
2.在熱心助人的過程中,紅豆伯經歷了哪些困難?
答:他家在九二一震災時垮了,現在還住在貨櫃屋,卻把錢省下
來,到處奉獻愛心。民國九十二年,他的紅豆餅攤車被偷,
17
心靈雞湯 ~培養學童熱心公益之行動研究

南投縣二十多所小學還發動募捐,並感動了民間企業,送他
一部新的攤車,讓他繼續做紅豆餅。
3.紅豆伯的愛心版圖到哪些地方?
答:紅豆伯的愛心版圖,近年跨出了南投縣,最近還深入彰化縣、
臺中縣的偏遠小學。像是埔盬鄉天盛國小、埔心鄉鳳霞國小,
都邀請過紅豆伯到學校。
4.如果你是紅豆伯,你在幫助人的時候,內心會有什麼感受?
答:心裡很感動,覺得「施比受有福」,有能力幫助人是一件很
幸福的事。
5.想想看,身為三年級的小朋友,在你的能力範圍內,你可以做什
麼事來幫助別人?
答:(1)看到別人的東西掉到地上,我會馬上幫他撿起來交還給他。
(2)同學生病或受傷時,我會報告老師並且主動扶他到保健室。
(3)我可以當小老師,教導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不會的功課。
(4)看到地上有垃圾,我會把它撿起來拿去垃圾桶丟。
(5)主動幫忙做好垃圾分類、隨時維護教室的乾淨。
(6)我可以拿小猪撲滿裡的錢捐給需要幫助的人。
(7)我可以把不要的但是還能使用的文具拿出來捐給需要的小
朋友。
(三)角色扮演
1.學生在扮演花婆婆時,覺得要持之以恆的做一件善事很不容易。
從中也能體會到當事者的心路歷程及堅持下去的那一顆心及毅
力!
2.紅豆伯的故事很受學生喜愛,因為很生活化,對學生而言很親切,
尤其一看到香噴噴的紅豆餅出爐的樣子,特別吸引孩子的目光,
尤其當他們感受到下午沒點心吃肚子餓時,就更能體會到偏遠地
方學生的飢餓感受,也更佩服紅豆伯有這份為孩子著想的心意。

18
(四)小小記者(訪問社區好人好事代表)
學生問:為什麼您會想到要為學校整理圍牆?
代表答:舉手之勞沒什麼,只是想讓學校、社區的環境變得更美好。
學生問:每天這樣做不會很辛苦嗎?
代表答:想到學生的安全,還有環境會變更美,加上可以當作每天
的晨間運動,既幫助社區,我自己也可以當作強身,所以
就不會感覺到累。
學生問:請問您這樣做,有獲得別人的支持嗎?
代表答:一開始時大家會誤會我,以為我看起來鬼鬼祟祟的好像在
破壞學校,學校的訓導主任及工友都曾經來了解情況,社
區民眾也都會前來關心詢問,後來大家熟了,不但不會再
質疑我,反而還會幫我一起整理圍牆,我也發現這個社區
的民眾其實還是很可愛的,會互相幫忙、守望相助,對孩
子、學校好的事都會願意出一份心幫忙,最近我已經不太
需要像以前那麼累了,有了大家的鼓勵與支持我很高興,
但我不算是好人好事代表啦!你們這樣我會不好意思!
學生與代表的訪談熱烈,過程很溫馨動人,藉由此經驗,讓學
生不僅是學到訪談的技巧,及事先要做的準備相關事宜外,最重要
的是學童能在此歷程中了解到熱心公益的人,其實都有顆『為善不
欲人知』的善心,教學者更能以此引導孩童了解真正發願做善事的
人,不是為了要沽名釣譽,他們都真的是存著一份熱忱不求回報的
心,這樣才算真正的是在做好事!
(五)熱心公益小天使選拔
本來活動想選出一位熱心公益小天使就好,但學生在互相推選時,
有兩位學生得到相同的票數,因此教學者特別通融,給兩位同學都當選
為熱心公益小天使,並藉此機會宣揚「好人好事不嫌多」的觀念,讓學
生知道社會上就是要有更多熱心公益的人,社會才會更和諧安樂。

19
心靈雞湯 ~培養學童熱心公益之行動研究

四、學童在熱心公益品德教育活動方案實施後的行為表現分析:
班上有幾位學習較緩慢的學生及特殊生,一開始大家並沒有很積極
的幫助他們,但經由課程的活動實施後,整體同學已能體會助人的重要性,
並付諸實行,例如:主動幫忙同學抬重物、教導學習緩慢的同學課業上的問
題、主動幫忙整理教室環境、時常互相提醒要幫助他人、能主動詢問老師需
要幫忙的事…,在在顯示了課程實施後的成效非常顯著,學童的品行也因之
進步很多,不僅止於在校表現,課後時間亦能時時警惕自己,家長更有所回
饋,讓課程實施者更增成就感。
五、訪談結果
(一)欣賞完熱心公益故事、繪本及影片後的心得
1.T15:灑花好浪漫,我也想要學她一樣幫忙社區種花。
2.T06:好想吃紅豆伯的紅豆餅,如果遇到他,我也要向他買紅豆餅。
3.T08:好想吃ㄧ碗愛心麵。
4.T03:老師跟您之前說過的新聞(貧戶爭搶學校剩菜剩飯)一樣,社
會上有很多人很貧窮,很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可以想辦法
幫助他們。
5.T18:我們要更珍惜自己的幸福,有能力一定要幫助別人。
(二)經過角色扮演與小小記者的活動後的心得
1.T09:紅豆伯很辛苦,一天要站很久,爐子很熱,都會一直流汗,
可是看到小朋友的笑容,心裡會很高興。
2.T17:花婆婆要很有耐心等待種子開花,而且也要忍受別人的嘲笑。
3.T26:花婆婆在花開的時候,心情會很興奮、很高興,覺得很有成
就感,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4.T07:社區的好人好事代表能為學校著想,注意我們學生的安全,
很棒!
5.T20:我要見賢思齊,像好人好事代表一樣的幫助社區。
(三)以後你可以用什麼方式去幫助別人?
1.看到別人的東西掉到地上,我會馬上幫他撿起來交還給他。
20
2.別人生病或受傷時,我要主動扶他到保健室。
3.我會時時關心別人,如果對方需要幫助,我一定會幫忙。
4.我可以當小老師,教成績比較差的人功課。
5.看到地上有垃圾,我會把它撿起來拿去垃圾桶丟。
6.我可以捐出小猪撲滿裡的錢給需要幫助的人。
7.我可以把不要的玩具捐給需要的小朋友。
六、研究者的課室觀察
(一)研究對象主動幫助別人的次數變多。
(二)研究對象在幫助別人時多為主動付出,而非被動的被要求。
(三)研究對象在面對別人所提出的要求時,能欣然接受且給予幫助。
(四)教室氣氛變得較為和樂,學生笑容變多了,衝突也減少了。
七、研究者的省思分析
課程實施一開始就遇到瓶頸,因為教學時間適逢第一次成績評量前中
後,不管是家長、學生甚或教學者本身,皆有莫大壓力,加以必須在時間完
成此項行動研究,根本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從課程時間的安插、活動行程的
安排、人員的調度等,在在考驗著我們的耐心,能將此研究活動完成,有種
莫名的感動,學生的回饋、家長從一開始的質疑至課程結束後的鼓勵與支
持,都激勵著我們的團隊,讓我們也深受感動,這是我們完成此一研究活動
最大的收穫。

貳、研究討論與建議
一、過程中的想法:
(一)加強家長觀念的宣導與溝通:
可能因為時近評量,所以家長很不能接受此活動的安排,認為這是
阻礙課內課程發展的不必要活動,因此教學者在執行上有很大的挫折,
必須與家長們來回溝通多次,方能獲得更進一步的支持,因此必須在時
間安排上更為小心翼翼,致使研究進行更顯不易。因此種種,在研究活
動進前,我們也學到了,首先必須先與家長有充分的溝通,才能使活動

21
心靈雞湯 ~培養學童熱心公益之行動研究

進行更為順利。
(二)需設法將課程巧妙的融合在課內課程裡:
學生不太喜歡寫學習單,尤其不是課內課程所附之學習單或作業,
通常會有排斥心理,認為是額外多加的功課,所以習寫的意願不高,因
此教學者必須絞盡腦汁,將課程融入課內課程裡,例如此研究之主題為
『熱心公益』
,湊巧三年級社會第四單元的中心德目為『助人』
,所以趁
此機會當作是課外的一個延伸活動,但不是第一次評量範圍,因之便告
訴學生為提前預習,讓學生較沒有排斥心理產生。凡此種種,花費教學
研究者很多心思在『巧立名目』上,對教學者而言是一項大挑戰。
(三)社會資源的利用:
在與社區交流互動中,深覺社區與學校之間的配合是多麼重要,結
合社會資源後,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將會是無可比擬的,雖然行前的溝通
花費很多時間,但是完成任務後,不管是教學者或是孩童本身,都能被
感動,進而體認『時時是課本、處處是教室』的深刻涵義。
二、教學者的建議:
我們團隊想以野人獻曝之姿,給往後如有辦理相關行動研究者一些建
議:拉長研究時間:品德教育並非一段時日即可完成,需以長時間的陶冶,
才能鑄造孩童優良的品格,也才能收最大之成效。因此此研習活動時間如能
再拉長,相信成效能更為顯著。而相關研究者,也不會有兵荒馬亂之感,如
此研究品質定能更優質化。

22
急 憫 狗 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李昭鋆、王兆佐
*台中市立人國小

吳銘惠
*彰化縣中和國小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走在路邊,幾乎隨意就可以看到流狗,它們有些固然很凶惡,但是仔細觀察
卻又很往發現它們可憐之處。事實上,它們每一隻幾乎都有自己一個「不為人知」
故事,而這個故事則又跟人類的行為有關。研究者認為透過對這些行為的探索與
反省及對流浪狗處境的瞭解,可以培養學生關心周遭的人事物,進而培養其同理
心。因此決定以此為主題,一方面讓學生有機會思考,另一方面也讓自己能成長。

貳、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動機,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設計適合國小中年級學生關懷流浪狗之課程方案。
二、瞭解國小中年級學生關懷流浪狗的情形。
三、評估「流浪狗之歌」教學後,學生對關懷流浪狗的想法和心得。
四、透過行動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3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狗事心菲課程

關懷動物

學生對流浪狗的看法 環境中流浪狗的遭遇

圖 2-1 研究架構

二、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由社會心理學家李溫(L Lewin)提出,其理論主要著重於在
實際情境中來進行研究,並以科學方法之進行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其行動研
究之循環步驟為:規劃、行動、觀察、反省(吳明隆,2001)。因此,本研究
欲設計「關懷流浪狗」之品德課程方案,以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關懷的態度,
並蒐集學生與協同教師的回饋與反省,修正其教學策略,以獲得研究結果,
並達成研究目的。

貳、研究對象與夥伴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台中市立人國小四年三班之學生,全班共三十三人,男生十
九人,女生十四人,這些學生在三年級由學校以常態的方式進行編班,並由
王兆佐老師擔任導師至今。
二、研究夥伴
本研究之研究夥伴共有四人,包括立人國小四年三班導師王兆佐、自然
科任教師李昭鋆及彰化縣中和國小教師吳銘惠,以下分別簡介之:

24
(一)王兆佐教師:是本研究中的靈魂人物,為研究對象之導師,本研究
之實際教學過程皆由其一人獨自完成。
(二)李昭鋆教師:為立人國小之自然科教師,主要擔任拍攝者及觀察者
之角色。
(三)吳銘惠教師:為彰化縣中和國小之教師,在本研究中為場域外觀察
者角色,其任務不僅在觀察學生的反應,亦扮演場域觀察師生互動
者之角色。

參、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為教學用影片與繪本,透過這些工具引導
學生,另一類則是質化研究的工具,用以瞭解學生學習後的情況,及教師的成長。
另外,由於本研究分四個活動,因此便依此四個活動逐一介紹其研究工具
一、流浪狗之歌繪本
(一)教學工具:
本研究採用「流浪狗之歌」作為繪本教學。其故事內容主要在
描述一隻被主人從車子拋出的狗如何竭盡心力的追逐棄牠而去的
主人。繪本中呈現出狗兒因追不上車子的疲倦與失望心情,接著來
往的車子還因閃躲牠而引發一場車禍,甚至有那麼一瞬間,狗兒還
以為是熟悉的主人出現所呈現的相對反差,令人同情。幸好最後的
結局是一個小男孩對牠伸出溫情的雙手。研究者擬作為引導,引起
學生對流浪狗的重視及關懷之情。
(二)研究工具:
1.學習單:藉由學生的學習心得,瞭解學生在閱讀完之後對流浪狗
的想法與感受。
2.反省部落格或日記:教師在上完課之後進行反省,作為本次上課
的總結及下次上課的預備及調整。
3.觀察者的觀察記錄:研究者利用錄影的方式記錄學生的學習狀
況,而觀察者透過觀察記錄,瞭解學生在此階段的想法與態度。

25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二、流浪狗影片
(一)教學工具:
參考網站 http://home4dog.blogspot.com/的同伴動物篇,讓
學生瞭解流浪狗除了繪本中被收養的溫馨結局外,多數狗兒們的遭
遇是令人寒酸的。
(二)研究工具:
1.學習單:藉由學生的學習心得,瞭解學生在觀賞完之後對流浪狗
的想法與感受。
2.反省部落格或日記:教師在上完課之後進行反省,作為本次上課
的總結及下次上課的預備及調整。
3.觀察者的觀察記錄:研究者利用錄影的方式記錄學生的學習狀
況,而觀察者透過觀察記錄,瞭解學生在此階段的想法與態度。
三、遺忘的角落
(一)教學工具:
教師提供如何在生活情境中觀察流浪狗的範本,並請學生在實
際生活去觀察。
(二)研究工具:
1.學習單:藉由學生的學習單,瞭解學生對真實生活情境中的流浪
狗之瞭解與關懷。
2.反省部落格或日記:教師在上完課之後進行反省,作為本次上課
的總結及下次上課的預備及調整。
3.觀察者的觀察記錄:藉由觀察者觀察記錄與比較,瞭解學生在此
階段是否與一般同年齡小朋友態度及認知有所不同。
四、小飛的夢想
(一)教學工具:
教師製作解決流浪狗問題之 ppt,以引發學生之省思與討論。
(二)研究工具:
1.訪談記錄:學生訪談流浪狗領養人之記錄,研究者藉由這個訪問
26
單,瞭解學生的行動情況。
2.分組討論記錄:藉由學生的分組討論記錄瞭解學生對訪談內容的
感受及解決之道。

肆、資料的蒐集
在質性研究資料的蒐集中,主要可分為觀察法、訪談法及文件紀錄。茲將前
述三種說明如下(林生傳,2005):
一、觀 察
本研究在進行品德教育課程時,為瞭解本研究所設計之實際教學情形,
一方面採取參與者觀察,藉由教師的自我省思,達成專業成長及反省,另一
方面,也請觀察者進入現場,以獲取較客觀的資料。過程中,並以數位攝影
機輔以紀錄,而結束後,研究者與觀察者亦針對教學過程進行討論與紀錄。
二、訪 談
在研究的過程中採用半結構性問卷「學生對流浪狗的態度」評量表瞭解
學生態度改變的情形,並以統計方式分析其比例。此外,設計「學生訪問流
浪狗領養人」的訪問單,深入瞭解其領養人的看法與感受。
三、文件記錄
在研究方法中,文獻的蒐集,不只包括研究與論文,只要是可供參考的
資料,對研究情境有相關之文件皆列入參考。在本研究中,舉凡學生的照片、
學習心得、學習單、學生訪問領養人記錄表、分組討論記錄、教師的反省日
記、觀察者日記,都可當作參考的文獻,留存以作為行動研究的分析。

伍、研究流程
行動研究是一種有計劃的研究行為,為了使本行動研究有組織、有效率、有
計劃,能協調各研究者,並使教學不致雜亂無章,研究團隊擬定研究流程,規範
工作事宜,立定行程如下:

27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表 2-1 行動研究的時間流程表:
實施階段 時 間 進 行 之 工 作 備 註
準備階段 9/15~9/25 1.召集三個同事組成教學團隊。
1.決定行動研究主題。
工作進 2.設計教學計畫、收集教材、規畫教學流程。
9/26~10/28
行階段 3.擬定適切的行動策略。
4.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
1.狗事心扉課程實施。
課程實 2.課程實施同時另一位教師在旁觀察並記
10/29~11/16
施階段 錄、攝影。
3.教師教學省思及與旁觀者之討論。
1.狗事心扉課程結束。
整理研 2.讓學生填問卷並彙整意見。
究結果 11/17~11/28 3.根據所收集到的相關資料作最後的整理
並公布 和分析。
4.完成研究報告並公布研究成果。

陸、教學活動流程
一、流浪狗之歌(繪本欣賞)
欣賞"流浪狗之歌"的繪本,故事一開始小狗被主人從車子裡丟出
來,於是牠開始到處尋找牠的主人,中間發生了許多的經歷和表情、心
情的描寫,包括一場原可避免的車禍,還有更多小狗表現出來的寂寥與
疲倦。多達五十多幅的電子繪本圖片,其實可以分成幾組,包含追車子、
過馬路、車禍、海濱及小孩相遇等,寥寥數筆卻能讓學生由觀察主角的
遭遇進而產生同理心,並藉此引導學生探討流浪狗的問題。故教學者設
計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問題引導小朋友討論:
(一)教師提問(思考問題):
1.為什麼主人要這麼做?2.你覺得牠是一隻怎樣的狗?為什麼?3.
如果你是小狗,你會有什麼心情?
(二)教師提問(批判問題):
1.你覺得主人這麼做的方式如何?會產生什麼問題?

28
2.你覺得這樣的結局好嗎?為什麼?
3.看完繪本,你想對繪本的誰說些什麼?
(三)教師提問(應用問題):
1.你印象中的流浪狗是怎樣的?
2.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寵物?
3.如果看到流浪狗,你會怎麼做?表示你是個怎樣的孩子?
4.流浪狗可能產生什麼問題?
5.如何解決流浪狗的問題?
(1)讓學生完成學習單。
(2)請學生回家後於聯絡簿寫下今天上課之心得,之後由老師整
理並發表於部落格。
二、流浪狗影片
(一)播放流浪狗網路影片,影片中真實呈現過去政府為快速處理流浪狗
的方式以及流浪狗如何被殘酷對待的結局,除了讓學生了解目前流
浪狗遭遇什麼樣的處境並發表感言外,更希望引發學生同情憐憫之
心,進而發自內心去關懷。
教學者設計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問題引導小朋友討論:
(二)教師提問(瞭解問題、思考問題):
1.影片中你看到什麼?
2.人們如何解決流浪狗的問題?
3.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解決?
(三)教師提問(批判問題):
1.這樣做有何優缺點?
2.為何要關心流浪狗?
3.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
4.你想說些什麼?心裡有什麼感覺?
(四)教師提問(應用問題):
1.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事情嗎?
29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2.你知道這些真相後,可以怎樣做?
3.如果你遇到流浪狗,你會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表示你是個怎
樣的人?
(五)發下學習單,請學生回家觀察自己社區或學校附近的流浪狗。下次
上課時請學生發表蒐集到的資料。
(六)請學生於聯絡簿寫下今天上課之心得,之後由老師整理並發表於部
落格。
三、遺忘的角落
(一)準備工作:
1.教師先實際走訪學校附近社區,找尋流浪狗,並拍攝流浪狗影
片,編修流浪狗影片。
2.事先發下學習單,請學生觀察自己家附近之流浪狗。
(二)教學活動:
1.播放教師蒐集之影片
2.學生報告
學生上台分享在自己家附近蒐集到的流浪狗資料。
3.教師提問(瞭解問題):
(1)哪些地方有出現流浪狗?
(2)剛剛總共出現幾隻流浪狗?
4.教師提問(思考問題、批判問題)
(1)從上面的發表中,你觀察到流浪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為什麼我們的身邊會有這麼多的流浪狗?
5.教師提問(應用問題)
(1)我們要如何幫助牠們?
(2)怎樣才能減少流浪狗?
6.訪問工作分配:(採訪工作之準備)
發下討論單,請小朋友分組討論要發問的問題,並將問題填
上討論單,接著分配工作。
30
四、小飛的夢想
先播放「小飛的夢想 ppt」
,並請學生觀察 ppt 中的故事,然後分組
討論並發表,最後由教師歸納重點: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流浪狗,可是平
常我們卻忽略了牠們,但只要用心看,仔細觀察,我們都可以發現這些
事物。
五、自我評量表
於課程實施完畢後,讓學生填寫自我評量表。

柒、資料整理與分析
行動研究的資料方法不同於一般的量化研究,而是將焦點側重於行動過程中
的想法、行動,因此研究團隊擬以潘世尊(2005)所倡議的三種資料分析方法,運
用在本研究中,茲將此三種方法分述如下:
一、對成員的想法和行動的分析
潘世尊(2005)指出在行動研究中,對成員的想法、行動分析可包含
如下的三個層次
(一)分析成員如何想如何做。
(二)檢討成員的想法為什麼如此想、如此做。
(三)若覺得成員的想法有問題,則提出自己的見解,若覺得此方法值得
參考,則據以調整。
根據上述,研究團隊認為,行動研究是一種有目的的設計,強調集
思廣益,在設計的過程中,必然是眾聲喧嘩、充滿腦力激盪,並互相修
正自己的想法,達成執行的共識。而研究團隊認為,在這個歷程中,每
個成員心理過程的轉變,深深值得重視,也是行動研究獨特之處,因此
研究團隊記錄每個個人在此成長的過程,並整理在個人省思中。
二、對團體的運作歷程和結果分析
在團體歷程和結果分析中可分成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團隊整體
歷程和結果是否有所問題;第二個部份是如何解決問題。(潘世尊,2005)
依此方法,研究團隊先設計教案,作為執行的依據。在執行的過程

31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中,研究團隊一起探討遭遇到的問題,並以腦力激盪法與 SWOT 分析,


一起解決問題,並將此省思記錄在第三章的研究結果。
三、資料的提供
資料的提供是指小組成員將自己的反省與對團體的建議提供給小
組,或者蒐集相關資料,以為解決問題之依據。(潘世尊,2005)。根據
此法,研究團隊蒐集相關文獻進行探討,以俾利研究進行。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研究結果
一、流浪狗繪本教學
對於一同到視聽教室進行「流浪狗之歌繪本課程」,幾乎所有小朋
友都很歡天喜地;在研究者簡短的介紹後,讓我欣慰的是,很多小朋友
不但認真觀賞只有圖片而無文字的繪本,而且會踴躍回答老師的提問,
此外,他們還能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甚而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去關懷
流浪狗。茲將學生討論的問題結果整理如下:
(一)問題一:主人為什麼要把狗丟出車外?
1.人的因素:主人可能沒錢了;養了狗狗以後才發現家裡有人對狗
狗過敏;那個人很缺德;他們住的地方不准養狗;
2.狗的因素:狗會亂叫,吵到別人;狗狗生病;不小心飛出去了;
可能狗狗長大了,變得不可愛了;狗狗會隨便大小便。
(二)問題二:你覺得他是一隻怎樣的狗?為什麼?
1.負面評價:(1)我覺得他是一隻可憐的狗。因為他被主人拋棄了。
(2)我覺得他是一隻運氣不好的狗。因為他遇到一個不好的主
人。(3)我覺得他是一隻很糟糕的狗。因為可能是他生活習慣太
差,所以才被主人拋棄的。
2.正面評價:(1)我覺得他是一隻努力不懈的狗。因為他追主人車
子的時候,雖然追不到了,但是他還是不放棄。(2)我覺得他是

32
一隻很有感情的狗。因為他站在山上靜靜的看山下的景色。(3)
我覺得他是一隻聰明的狗。因為他懂得去城市裡到處逛、到處
找,最後還找到一個新的主人。(4)我覺得他是一隻善良的狗。
因為他很捨不得他的主人。(5)我覺得他是一隻很可愛的狗。因
為最後那個小男孩很喜歡他。
(三)問題三:如果你是小狗,你會有怎樣的心情?
1.很難過;2.很悲傷;3.很害怕;4.很孤單;5.希望主人可以回來
找我;6.很生氣。
(四)問題四:你覺得主人這麼做的方式如何?為什麼?
1.不好的一面:(1)不好,因為太沒有公德心了。(2)不好,因為這
樣做狗狗會很傷心難過。(3)不好,因為狗狗也是一個生命,這
樣做的話狗狗有可能會死掉。(4)不好,因為狗狗會在路上到處
亂跑,可能會發生車禍。(5)不好,因為狗狗很可憐。(6)不好,
因為狗狗可能會摔死。
2.好的一面:好,這樣狗狗才能找到更好的主人。
(五)問題五:你覺得這樣的結局好嗎?為什麼?
1.好的一面:(1)好,因為最後他和小男孩玩得很開心。(2)好,因
為有人陪牠玩。(3)好,因為他終於找到一個好的主人了。(4)好,
因為他不用再流浪了。(5)好,因為那個小男孩人很喜歡他。
2.不好的一面:不好。那個小男孩可能是要騙他,然後把他拿去煮
狗肉。
(六)問題六:看完繪本,你想對繪本的誰說什麼?
1.對狗狗說:(1)恭喜你,終於找到新的主人了;(2)你在山上想什
麼啊?(3)你好厲害喔,看不到了還一直追一直追。
2.對主人說:(1)你為什麼這麼狠心;(2)你為什麼不養他了?為什
麼這麼狠心要丟掉他。
3.對小男孩說:加油!你好有愛心喔,要好好照顧他喔!
4.對路人說:車禍時你們為什麼要圍在旁邊,這樣很難救災耶!
33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七)問題七:你印象中的流浪狗應該是怎樣的?
1.髒髒的;2.臭臭的;3.有跳蚤;4.很兇;5.跛腳、少一隻腿;6.
很可憐。
(八)問題八: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寵物?
1.物質方面:1.給牠準備一個家;2.買衣服給牠穿;3.要記得給牠
吃食物;4.要記得幫牠洗澡。
2.精神方面:1.好好照顧牠,不要虐待牠;2.生病了要記得帶牠去
看醫生;3.帶牠去散步;4.不要隨便遺棄牠;5.要好好教育牠。
(九)問題九:如果看到流浪狗,你會怎麼做?表示你是個怎樣的孩子?
1.我會做一個房子給他住。我是個有愛心的小孩。
2.我會幫牠拍照,然後放在網路上,這樣就有人會去領養他了。我
是個有愛心的小孩。
3.我會打電話給流浪狗之家,請他們把他接走。我是個有愛心的小
孩。
4.我會陪牠玩。我是個有愛心的小孩。
5.我會拿衣服給牠穿。我是個有愛心的小孩。
6.我會拿食物給牠吃,我是個懂得關心別人的小孩。
7.我會離牠遠一點,以免被咬。我是個聰明的小孩。
(十)問題十:流浪狗可能產生什麼問題?
1.對狗的影響:(1)可能會生出一大堆的小流浪狗;
2.對人的影響:(1)亂咬人,讓路人受傷;(2)可能會造成車禍,阻
礙交通;(3)到處大小便,讓我們的社區變得不好看。4.可能會
讓人生病。
(十一)問題十一:如何解決流浪狗的問題?
1.打電話給流浪狗中心;2.收養牠;3.給牠東西吃;4.幫牠蓋房子;
5.幫牠拍照,然後放上網路。
此外,多數的學生看完繪本的感想是被丟棄的流浪狗很可憐,主人
太狠心,怎麼可以養牠最後卻拋棄牠,可見多數學生均能融入繪本情
34
節,同情那隻茫茫人海中仍舊盼望主人歸來的流浪狗,茲將其回饋內容
試述如下:
昱安:我希望主人不要這樣對待牠,如果沒有經費養牠,可以請別人捐
錢。
育汝:我覺得想養小狗就要好好愛惜,不要丟下牠,也可以定時去狗屋
給小狗吃一點小點心。
二、流浪狗網路影片
這是一個連我們也覺得有點殘忍的課程,內容是兩個網路影片,分
別為流浪狗被強制逮捕和公立流浪動物收容所安樂死的真相公開,而在
課程實施前即先告知這樣的影片別於上次繪本溫馨的結局,但可能卻是
存在於現實社會中人類處理流浪狗的手段之一。在夢幻的理想國外,教
育工作者的我們有必要傳達現實的一面給孩子知道,即使當他們目睹第
一部影片時,有的人已經眼眶泛紅,而等到第二部結束,更是淚濕衣襟,
掩面而泣,雖然當下有點不忍,但這樣深刻而怵目驚心的畫面會激發更
多孩子真切關懷的童心吧!試整理學生的問題討論如下:
(一)問題一:影片中你看到什麼?
1.狗的描述:狗狗踩在另一隻狗狗的身上;狗狗在井裡;狗狗全身
濕答答的。
2.人的對待:殘忍的人類虐待動物;狗狗被人丟在河岸邊;狗狗被
人用鐵絲插在脖子裡;狗狗被人用繩子拉著;
(二)問題二:人們如何解決流浪狗的問題?
埋起來;把他們丟在河邊;活活餓死;安樂死。
(三)問題三: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解決?
1.人的因素:因為政府沒錢了;因為這種方式比較方便;因為大人
很懶惰。因為那些大人不夠有同情心。
2.狗的因素:因為那些狗狗有病,怕被傳染了。因為這些狗狗很麻
煩,不處理掉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因為那些狗狗太兇了。

35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四)問題四:這樣做有何優缺點?
1.優點:可以解決流浪狗的問題;很方便,可以省錢。
2.缺點:這樣做太殘忍了;他們太不尊重生命了;這樣那些狗狗會
很痛苦;狗狗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我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牠
呢?
(五)問題五:為何要關心流浪狗?
1.人的因素:因為我們要發揮愛心,關心身邊的東西。
2.狗的因素:因為狗狗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如果不關心他們,他
們可能會死掉;因為他很可憐;因為他們很需要別人幫忙。
(六)問題六: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
1.積極方法:領養牠們;拿東西給牠們吃;幫牠們拍照,放在網路
上,請人領養;拿不要穿的衣服給牠們。
2.消極方法:不要讓牠們生小孩;幫助結紮。
(七)問題七:你想說些什麼?心裡有什麼感覺?
1.疑惑:那些人為什麼要把他們丟在河邊?他們為什麼要把狗狗丟
在井裡呢?好殘忍啊!為什麼要把鐵絲插到狗狗的脖子上阿?
2.希望:希望大家都不要棄養,這樣就不要有這麼多的流浪狗了;
那些狗狗好可憐喔,希望大人不要這樣對待他們。
(八)問題八: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事情嗎?
1.有人故意拿 BB 槍射流浪狗;2.把狗狗安樂死;3.有人會故意去
嚇牠、踢牠;4.有人會拿東西丟那些流浪狗。
(九)問題九:如果你遇到流浪狗,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1.對流浪狗本身而言:我會拿衣服給牠;我會拿東西給牠吃;我會
幫牠拍照,放在網路上;我會幫牠蓋一個家,讓牠不用再淋雨了;
我會幫牠洗澡;我會陪牠玩。
2.尋求其他單位:我會打電話給流浪狗中心。
(十)心得感想回饋如下:
昱安:我看了很不忍心,希望牠們不要被餓死,或是被活埋,應該
36
可以用別的方式處理牠們。
彥均:我想要說那些快速把流浪狗處理的方法實在太不人道了,我
希望他們不要再那樣做了。
蕭淇:狗狗們受這些苦是為什麼?人類做這些難道不會感到羞恥
嗎?希望以後不要再讓狗兒們有這些折磨、痛苦了。
珮瑜:世界真的變了,沒想到我們人類可以那麼不說道理的殘害流
浪狗。
三、遺忘的角落
研究者認為除了觀賞網路上的影片,更希望在實際生活情境的觀察
中能牽動學生的情感,故此單元主要內容為播放教師事先拍製好的影
片,並請學生上台報告所完成之學習單。
在實際的課堂中,發現學生對於周遭的流浪狗多能產生共鳴。當學
生在發表時,台下已經有一些小朋友忍不住想要做補充了。不過,因上
台報告是採上台報告者予以獎勵的方式,共七人上台做報告,而大部分
小朋友只是聽眾,在這邊要注意是否忽視了弱勢的學生。
以下將摘取幾位學生上台報告的內容:

A.星期六早上的時候,媽媽帶我去水湳市場買菜,然後我就看到了流浪
狗,有好幾隻聚集在一起。
B.我是在我家後面的馬路發現的。我要買東西的時候,發現牠要過馬
路,原本我以為牠會沒看車就衝過去,可是沒有。後來牠不但左看右
看,而且還慢慢的走過去,我想牠一定是隻高雅的狗。
C.我是在要回家的時候發現的。因為要做功課,所以我就想說走近一
點,結果牠突然叫了一聲,我嚇得趕快離開了。

在問題討論的部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答案頗為多元,比教學者
原先預期的多出許多。
在設計課程時,原本最後十分鐘要讓學生討論各組的訪問單,以作

37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為分組採訪之用。但因最後時間所剩無多,最後教學者只好把這個部分
省略了,因此之後宜更加注意時間的掌控,避免再重蹈覆轍,產生相同
的問題。所以,分組訪問的部分做了調整,改為請有意願的小朋友進行
訪問,使得這個設計的功效與預期有所落差,有點可惜。
四、小飛的夢想
以故事的方式作為一堂課的開頭,頗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而這堂
課後大多數學生都很專心(由回答問題時舉手的人數判斷),我想這個部
分應該有達到原先預期的效果。
但是原本課程設計中提到的首部曲、二部曲、三部曲學生似乎對這
些詞不甚了解,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了這個問題。若學生們不太認識這些
詞,使用這些來做分類,並不是十分的恰當。
另外,在播放學生的訪問聲音檔時,學生都十分的興奮,雖然有些
小朋友錄的聲音沒有很清楚,但每一個小朋友均能專心聽。以下將小朋
友錄音的內容整理。

【訪談一】
甲 :您好,我是立人國小的小朋友,我叫***。我想向你請教幾
個有關你們收養流浪狗的問題,不曉得可以嗎?因為我們上課的需
要,所以我想要錄音,不曉得方不方便?
受訪者:嗯,可以啊。
甲 :你的小狗今年幾歲?
受訪者:牠今年才一歲左右吧!
甲 :那是公的還是母的?
受訪者:是公的。
甲 :那你是在哪裡撿到的?
受訪者:我是在漢口國中散步撿到的。
甲 :那你怎麼照顧牠?

38
受訪者:就餵牠吃東西然後跟牠一起看電視。
甲 :你為什麼要領養牠?
受訪者:因為看牠很可憐、長得又很可愛。
甲 :那牠乖不乖?
受訪者:剛開始有點不太乖,因為住得有點不太習慣,到後來就愈來愈
乖了。
甲 :那有沒有帶牠去美容?
受訪者:沒有耶。
甲 :那有沒有帶牠去散步?
受訪者:我散步的時候都會順便帶牠一起去。
甲 :謝謝。

【訪談二】
乙 :您好,我是立人國小的小朋友,我叫***。我想向你請教幾
個有關你們收養流浪狗的問題,不曉得可以嗎?
受訪者:可以。
乙 :因為我們上課的需要,所以我想要錄音,不曉得方不方便?
受訪者:方便。
乙 :你的小狗今年幾歲?是公的還是母的?
受訪者:今年三歲,是公的。
乙 :那你是在哪裡撿到牠的?
受訪者:在員林的三腳路。
乙 :那你怎麼照顧牠?
受訪者:就弄飼料給牠吃,幫牠清嘴,還有一個月幫牠洗澡一次。
乙 :你為什麼要領養牠?
受訪者:因為牠很可憐,牠是被人家丟掉在馬路旁邊,一隻被車子撞死
了,剩下一隻我就把牠帶回來養。
乙 :那牠乖不乖?

39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受訪者:牠很乖,不會亂跑,不會亂叫。
乙 :那有沒有帶牠去美容?
受訪者:沒有牠帶去美容,因為牠是土狗,不用去美容。
乙 :那有沒有帶牠去散步?
受訪者:散步就讓牠在後面的草地上散步。
乙 :謝謝。

最後研究者彙整很多學生的心情感想,並做個總結:雖然處理流浪
狗的手段有點罔顧性命,沒有人性,但是,面對當時大量充斥於街道的
流浪狗所衍生的社會或衛生問題,這或許是不得不然的快速手法,不
過,如果我們可以避免製造更多的流浪狗或試著想出解決的好法子,也
許就不會間接成為殺害流浪狗的劊子手了。
五、學生的自我評量表
題 目 很少 有時 常常
選項百分比 做到 做到 做到
1.看到流浪狗,我能以同情的態度對待它 6.5 38.7 54.8
2.如果家中有寵物,我願意留意寵物的健
3.2 22.6 71.0
康與繁殖狀況。
關 3.我願意主動瞭解跟動物相處的方法。 9.7 29.0 61.3
4.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會去隨便傷害動物。 0 19.4 77.4
5.如果我家有飼養寵物,我願意善待寵物。 6.5 16.1 74.2
6.如果沒有能力,我不會隨意認養寵物。 0 29.0 64.5
心 7.我能勸告家人或朋友不要欺負流浪狗或
6.5 32.3 61.3
其他動物。
8.我能告訴家人或朋友對待寵物的方法。 12.9 25.8 61.3
9.看到有人虐待動物,我願意報警處理。 29.0 29.0 41.9

從這份自我評量表的結果看到:
第 1 題答「常常做到」的超過半數(54.8﹪),但較其他題目(2 至 8
題)為低,本小組教師認為可能是因為學生不知道什麼「以同情的態度」
對待他們,學生可能認為同情的對待他們是包含餵食、照顧等複雜行為

40
在內,因此得分才會較低。
第 9 題答「常常做到」的尚不足半數(41.9﹪),這最可能的原因,
應該是小朋友對報警趕到害怕,如果將這個題目,換成告訴老師,或許
也有超過一半的人認同。
第 2、3、4、5、6、7、8 題答「常常做到」都超過六成(71.0﹪、
61.3﹪、77.4﹪、74.2%、64.5%、61.3%、61.3%),顯示本次品德
教育大體上相當成功,大部份的小朋友都能以「尊重、關心、正義」的
態度對待流浪狗。
綜合上述,除了第九題外,其餘八題都有過半的學生勾選「常常做
到」,顯見小朋友在上完流流狗之歌後,態度有所轉變,能以正向的心
態對待流浪狗。

貳、研究討論與建議
研究者的教學省思著重於每一次教學活動的觀察所得與學習者完成的學習
單,將此撰寫於教學省思中,逐步呈現研究的結果與發現,以作為日後行動研究
再修正再研究的依據。
一、繪本與影片課程增進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第一次上流浪狗品德教育課程,因為授課地點選在 E 化教室,於是
學生顯得心花怒放,等到看到投影幕上的流浪狗電子繪本,更是興高采
烈的討論著、聚精會神的觀賞著,對於學習的成效必定會有正面的效果。
二、分組競賽發表的方式成效良好

在設計本課程時,擔心少部份學生會不夠認真,結果發表以及思考
成為少數人的事,對於品德教育而言,造成一個很大的缺憾,無法達成
他的功效。所以在設計課程時,特別將發表的方式改為分組競賽,由各
組討論後輪流發表,最後加以獎勵,以希望 90%以上的學生均能認真思
考問題。由實施結果發現學生發表的情形相當良好,學生的答案十分豐
富,在我們認為已經沒有答案時,學生仍能想出很多的答案。學生上課
的專心程度亦相當令人滿意。

41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三、課程的設計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

課程設計時,覺得若是課程的設計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
必定會更感興趣,而在課程實施中,觀察學生上課的表現,發現學生的
確變得更加專注。
四、故意答怪答案之解決

在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故意回答非正面思考的答案。例如:你要如
何幫助你身邊的流浪狗?該生回答:把他殺死。而教學者處理的方式為
直接向全班同學說:這個答案不太好,因為他這個回答並不是很正面。
而在下課後,再與該生溝通。如此能有效解決此問題,可以作為往後處
理類似問題的參考。
五、設計問題時,使用漸進的方式

在暑假研習時,學到設計問題的技巧必須使用漸進的方式(事實-->
感覺-->為什麼-->未來要如何做),如果直接就讓學生回答深層的問
題,往往效果不彰。故而這次設計問題時,大部分均遵循此原則。而觀
察學生發表的情形得知,此種設計問題的方式的確能使學生更容易回答
出深層的問題。
六、課程之時間安排及教學時間之掌握

在規劃時間時需更加仔細,在第三個單元中時間明顯不夠,使得第
四個單元的課程受到影響,在往後設計課程時需更加細心。另外教學者
在教學時也需隨時注意時間,才不會再次發生相同的問題。
七、在使用攝影機時需加錄音機

在教學時使用錄影機作為記錄的工具,但由於教學現場錄影機的錄
音功能並不好,加上少部分學生的回答音量會比較小,而使得我們在想
要聽學生的聲音時很難聽清楚。所以建議在錄影時,最好在加上錄音
筆,而學生在回答時最好一律使用麥克風,相信對於事後的研究會大有
幫助。

42
八、部落格無法完成

在原本的規劃中要做一個部落格,讓學生在回家後,亦能繼續在部
落格中發表文章發表留言,如此更能達到教學的成效。但最後因為時間
的關係,使得這個部分沒有付諸行動。在之後的班級品德教育中,這個
點子留待下次再來實現吧。

參 考 書 目

1.林生傳(200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2.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心理。
3.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43
急憫狗道 ~培養學生關懷之行動研究

44
三個和尚有水喝
~透過『合作學習法』提昇學童群性之行動研究

翁筱雲、劉嘉麗、武慧玲、陳砡仙
*篤行國小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生活中有許多事,看起來不起眼,可是它卻是很重要的,例如:一個人有沒
有能力獨立思考,敢於面對問題;一個人是不是能把美好的事物,和朋友一起分
享;一個人會不會伸出援手,隨時幫助和關懷別人。在人與人的互動中,可能只
要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為這個世界創造美好和希望。
我們都曾聽過,或親自經歷過類似的狀況:一個原本高高興興在團體裡玩遊
戲的小孩,眼看著自己的玩具被搶走或是同學的想法和自己不同,突然間大發雷
霆,轉頭就走,嘴裡還氣沖沖地喊:
「我不玩了啦!」
,這些自我、任性行為的背
後,少了尊重、負責、包容以及對團體的認同感。
由於家庭結構的改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在家「一人獨大」,該開始並不
習慣分享;有些則可能來自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若扶養者沒有特別留意,個性
會比較乖僻或退縮,但是若能透過團體一同進退,互相模仿在團體中被稱許的行
為,久而久之,自然會與群體趨於一致(天下雜誌,2007)。
學校是孩子走出家庭第一個接觸到的團體,尤其是班級內的活動、課程更是
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培養「群性」的最佳時機,透過課程設計讓孩子從認識彼此
差異,包容他人缺點,欣賞他人優點,進而模仿合作,積極培養合群互助之美德,
在遊戲中達成服務、分享的教育目的。

45
三個和尚有水喝 ~透過『合作學習法』提昇學童群性之行動研究

貳、研究動機
在競爭學習中,學生彼此之間的互賴關係是消極、對立的,每位學生為了爭
取學習成功,不願意協助其他同學;而在獨立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孤立的,
自我的成敗與其他同學無關,學習過程中缺乏人際互動(Johnson&Johnson,
1994)。
狄西等人(Deci,Vallerand,Pelletier&Ryan, l991)更進一步提出:社會情
境中若能提供人們滿足這些心理需求的機會,將能有效地提昇參與者的學習動
機、成就與個體發展。因此本研究設計將結合合作學習的學習理論觀點,針對研
究對象設計活動提升學生的『合群』概念。由需求理論的角度分析之,合作學習
巧妙的小組結構方式,尤其是同時強調個人責任承擔與小組互依性的要素,不但
不會犧牲人們對"成就"或"權力"的內在需求.更能藉由小組成員間彼此目標、資
源、任務、獎賞等的正相關與互賴性,實質上促使同儕間的互動,進而滿足人們
對"與人互動"的基本需求,從而吸引與維持參與者的學習動機,有效地增進合
作學習小組學員的成就與表現。而且發展極至區間認為學習情境中能力較佳之同
儕協助,實有利於學習所帶的鷹架提供(scaffolding),進而輔助能力較差之學
習者.使其才能更精進並逐步地由實際發展能力向外擴展,達至潛在發展能力的
狀態(張春興,民 83)。
小組活動設計提供在合作的結構方式下,不論是參與或是與人互動等之社會
行為、資訊的再確認或是敵對看法的辯證等之認知過程、正確策略或是錯誤嘗試
的學習經歷等,皆可完整地被學員察覺與模仿,以增強其現有的能力與知識體系
(Damon,1984) 。
因此希望透過這次行動研究,能發展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合群課程,供教師參
考,能讓學生從欣賞、尊重、包容的態度進而培養出合群的好品格。

46
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瞭解國小二年級學童對自己與他人差異的看法。
二、設計一套提昇國小二年級學童『互助合作』能力之課程。
三、透過實施此課程瞭解學童對『合群』概念的認知及行為的改變。
四、透過行動研究教學與省思,增進自我專業成長。

貳、研究問題:
一、國小二年級學童的認知發展如何?他們在合群表現上的情形如何?如何
設計出一套國小二年級的「合群創意教學」方案?如何設計出二年級學
童適用的體驗省思的教學活動?
二、經「合群創意教學」方案後,學童的合群的態度及行為是否有所改變?
在團隊互動時,是否能應用合群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三、學童在參與「合群創意教學」活動後,呈現出何種合群概念的增進及行
為的改變。
四、研究者進行「合群創意教學」,對個人課程設計、教學活動、引導思考
等專業成長的情形為何?

參、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如下:
一、合 群
一種願意與他人乃至群體在一起的傾向。兒童表現出來的親子間依
戀是合群的早期表現形式。合群是友誼、愛情、參加群體生活的基礎。
英國心理學家 William Mcdougall 認為合群是一種本能。心理學家
H.A.默里認為合群是一種需要。他利用主題統覺測驗(TAT),按照被試
的 TAT 故事中人物與他人保持友好關係的情況﹐給合群需要判分。一些
研究表明,在合群需要上得分高的人傾向於自認為是熱情的、好心的、
助人的、忠實的、慷慨的。女性在合群需要上得分高於男性。合群需要

47
三個和尚有水喝 ~透過『合作學習法』提昇學童群性之行動研究

的特點是關心他人的心理安適﹐關心與他人的關係。
二、合作學習
Sharan 和 Shachar(1988)提及合作學習係為學習活動的再設計,鼓
勵兒童在小組內分工與合作,結合教室的學習活動及社會互動等認知與
情意兩層面的學習,在相互溝通、互動之下,提昇小組之作業進度,共
同分享學習的喜悅。黃政傑(民 82)提出合作學習採取異質性分組的方
式,將不同民族、種族、能力、經驗、性別、階級等背景的學生組合在
一起,彼此合作來學習,可以增進他們之間的互動、理解和友誼,對於
未來生活之中即將面對的人際關係。
在本研究中所謂的「合作學習」指研究者運用幾個與合作學習最相
關的理論觀點,其包括動機理論、社會相互依賴理論、知識社會建構論、
社會模仿論以及認知精進論,所設計發展的課程方案,教導學生了解自
己,包容他人的意見,培養溝通協調能力,尊重不同的想法,能運用合
作態度完成事情。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透過研究者本身感受教育環境所遇到的問題現象作為研究
動機,探討普通班學生合群行為情形,旨在培養班級學生合群態度,並
能運用合群態度來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學習的效益。研究佐以相關文獻
資料蒐集以建構研究理念,以合作學習的理論為主,針對品德教育之核
心價值「合群」來規劃課程,透過多元的教學方法與合作學習方式,針
對研究目標並選擇適當的研究對象,開始進行教學,以教學現場學生的
反應與研究伙伴的參與回饋,過程中進行教學活動的討論與修正,完成
行動研究教學。
研究設計課程以合作學習、學生自我教導策略、和增強系統合併使

48
用為主要內容來教導學生。教學方式包括引導思考、團體討論、教師澄
清、遊戲、發表與分享、繪本導讀、繪本改編、角色扮演、戲劇表演等
多元的教學方法。協助兒童了解各單元主要概念及練習各項技巧,課後
則設計回家作業以鼓勵兒童在生活中的應用,並於下次上課前進行檢討
與分享。學生自我教導策略內容包括自我覺察、認知重建(歸因再訓練、
加強自我效能和改變的決心)。合作學習方式包括互相鼓勵、觀摩、提
醒、同儕指導和良性競爭,增強系統包括社會性增強、物質和活動性增強。
本研究架構如下圖:

文 獻 蒐 集

決定研究對象 編選課程


實施教學活動


發現問題 檢討修正 錄

學生回饋、教師省思紀錄

資 料 分 析

二、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指的是將行動與研究二者合而為一,由實務工作者在實際
工作情境中,依據自己在活動中所遭遇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蔡清田,
49
三個和尚有水喝 ~透過『合作學習法』提昇學童群性之行動研究

2000)。其精神希望透過實踐導向、協同合作、反省思考,使置身於教
育情境的教師,依其教育現場發現問題,深入思索解決的策略,以縮短
理論和實際的差距(吳宗立,2002)。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欲改善學生面對問題的解釋型態,培養合群態
度,提升團隊合作的認知、情意、技能。因而與低年級老師設計課程,
透過實際的教學,發現問題,研擬解決策略,並付諸「行動」實際執行,
以此為循環,不斷的修正課程內容,以解決實際問題。

貳、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本研究場域選擇於研究者任教學校-台中市篤行國民小學,學校規模為中小
型學校,班級數共 31 班。本研究伙伴共四名,其中一名為研究員兼教學者小雲
老師,為二年級的班級導師,教學年資各為 3 年。本研究在班級上的選擇和研究
對象上,低年級學生在人格養成上可塑性高,若此階段培育好品格-群性,好的合
群態度對於各學科學習有增廣增深的助益。故以小雲老師所帶二年級班級學生共
29 名(男生 12 人、女生 17 人)。教學研究者想了解合群課程除了對班上學生是否
有幫助,是否更能幫助這些小朋友人際、學業上的困擾。另外三位研究伙伴分別
是麗麗老師、小玲老師和仙仙老師,麗麗老師為本研究課程活動設計者,負責課
程編寫、修改、教學後修正行動與調整整體思考方向、學生學習單等。另外小玲
老師和仙仙老師為研究過程觀察記錄員,並且支援行政與資料分析,教學中給予
觀察紀錄。期望透過研究伙伴以團隊合作方式,增進在教學、觀察和資料分析的
客觀性。

參、研究工具
一、活動紀錄表
在活動進行前及課程實施後,學生進行【優點樹】活動藉此認識自
己,並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差異,以作為合群的起始點。
二、學習單
設計相關的學習單引導學生進行活動,並對同儕表現給予回饋,及
透過紀錄省思自我的表現。

50
三、合作故事繪本
經由四位合作夥伴,依據共同討論的品格教育核心價值─合群,進
行故事的篩選,選出了符合合群價值與真諦的故事─南瓜湯。
四、教師教學省思札記
研究者在教學前、中、後,針對教學過程,透過「寫」的方式,立
即詳實記錄教學中學生反應、重要發現與自己的心得。
五、教學群成員的觀察紀錄
透過教學群的合作,觀察課堂中學生的表現,並詳實紀錄,且透過
小組會議,進行心得分享,以平衡研究者主觀因素及多重角色(教學者、
觀察者、分析者)所造成的影響。

肆、資料蒐集法
資料收集來源從教學者、觀察員及班級學生等三個方向,進行資料蒐集的方
式有參與式觀察法、文件紀錄分析等方法。
一、參與式觀察法
觀察者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實際現場以攝影、拍照教學者與全班
學生活動情形為主。
二、文件紀錄分析
1.觀察者:觀察中若有重要發現,則先速記在觀察省思回饋單上。活動
後,以最快的時間瀏覽影片,並完成觀察省思回饋單。
2.教學者:教學活動後,教師填寫教學省思札記。
3.合作團隊討論:透過觀察者和教學者的省思與分享,修正教學內容,
並紀錄合作團隊專業對談。
4.班級學生:蒐集活動學習單,分析學生學習成長歷程。

51
三個和尚有水喝 ~透過『合作學習法』提昇學童群性之行動研究

伍、研究流程
實施 時 間 進行之工作 備
階段 註
1.確定研究主題並擬訂初步研究計畫。
準備 2.取得對象班級老師同意。
9/26~10/31
階段 3.討論並擬訂本次教學主題。
4.完成活動單的設計及教材準備。
1.依計畫實施合群課程的教學。
2.導師蒐集每次教學後學生的反應與回饋。
教學執
11/1~11/21 3.撰寫教師教學省思札記。
行階段
4.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
5.透過教學群每週的省思與分享,修正教學內容。
1.藉由課程前後的【優點樹】紀錄,分析其結果以
了解計畫實施成效。
整理研
11/22~11/27 2.教學群進行對談,依分析結果了解計畫的得失。
究階段
3.根據所蒐集的相關資料,做最後的整理與分析。
4.完成研究報告,並公佈研究成果。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研究結果
一、二年級學童對合作概念之分析
(一)二年級學童缺乏對於認識合作、幫助別人、欣賞他人優點等具體概
念,進而無法包容差異、化解衝突、了解合作方面仍未具備充足的
技巧。故本研究以合群為主題,由了解自我出發,提出合作概念,
以完成共同目標。
(二)學生的回應:學生進行第一次優點樹活動後,學生在團體中的合群
表現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貼完蘋果後,老師引導學生發表得到很多
蘋果的小朋友的行為表現,得到很多蘋果的學生也更了解自己平日
合群的表現是受到團體肯定的。除了肯定表現好的學生,也能提供
其他同學學習的楷模。另外老師也顧及到沒有得到蘋果的學生在意
的心理,說明貼蘋果的用意,讓沒有得到蘋果的學生更能了解老師
仍然期盼他有好表現。
52
二、課程內容分析

教 學 課 程
主 題 單 元 教學重點 教學方式
1.能察覺自己與他人 討論、操作、優
單元一:認識自己
主題一 的優缺點 點樹
我要做個 單元二: 2.能體會、想像合群的
合群的人 重要 討論、價值澄
了解自己與他人的
3.願意做個合群的人 清、歸納
優缺點
單元三: 1.能了解如何實踐共 操作積木塔、觀
怎麼做才合群 同目標的方法 察、討論
2.能分辨合群與不合
主題二
群的不同 南瓜湯繪本欣
如何做個
單元四: 3.能說出合群的具體 賞、搶答、價值
合群的人
故事小櫥窗 方法 澄清、討論、歸
4.能運用合群的態度 納
去解決問題
南瓜湯故事改
單元五:
編、腦力激盪、
故事結局大改編 1.能團隊合作進行故 寫作、小組討
(幕後編導) 事創作
主題三 論、道具製作
2.能同心協力完成戲
我是個合 單元六:
劇演出
群的人 故事結局大改編 戲劇表演
3.能了解合群的重要
(幕前演出)
性並互相鼓勵
單元七: 討論、歸納、優
合群的真諦 點樹、價值澄清

三、實施歷程

日期 活 動 摘 記
96 年 9 月 26 日 確定主題、蒐集文獻、制訂研究架構、選定研究方法。
設計教學模組,包括教案,學習單以及考慮所需要的
96 年 10 月 17 日
教學媒體。
96 年 10 月 31 日 安排教學與教學觀察。
96 年 11 月 7 日 針對觀察問題討論與修正、安排後續課程進度。
96 年 11 月 19 日 進行初步資料彙整、對於呈現的結果進行討論。
96 年 11 月 21 日 進行觀察資料分析、成果資料彙整。
94 年 11 月 28 日 成果發表

53
三個和尚有水喝 ~透過『合作學習法』提昇學童群性之行動研究

四、學生行為表現

座 姓 優點樹 優點樹 二次活動後 活動後學生回饋單


(第一次統 (第二次統 (學生評選進步或退步 教師觀察
號 名 計蘋果) 計蘋果) 蘋果數增減 最多者)
1 小耀 2 1 -1
擔任組長,
2 小宏 7 10 +3 蘋果得到最多的
非常負責
3 小韋 2 1 -1
未幫忙做道具、好批
4 小涵 3 1 -2
評別人
5 小笙 2 3 +1
進步最多、幫忙協助
6 小璂 0 5 +5 做道具、有禮貌、主
動幫忙同學
7 小曜 1 3 +2
8 小宇 3 1 -2 排演時不聽指令、玩
9 小鴻 6 9 +3
10 小安 1 1 0
11 小彥 1 1 0
排演時不聽老師指
12 小凱 2 0 -2
導、表現吊兒啷噹
13 小鎔 1 1 0
14 小怡 3 2 -1
15 小萱 2 2 0
16 小婷 2 3 +1
17 小庭 3 2 -1
18 小伶 5 4 -1
19 小瑋 8 9 +1
20 小瑄 3 1 -2
21 小淳 8 6 -2
22 小恩 3 4 +1
23 小庭 4 1 -3 角色較不突出
24 小妤 2 4 +2
25 小耘 2 2 0
26 小嘉 2 3 +1
27 小惠 3 1 -2 不願意演出
28 小甄 2 1 -1
29 小翎 3 5 +2

54
五、研究者的省思
(一)教學者省思
在第一堂課程中,以班上喜歡卡通多啦 A 夢為引導,小朋友非
常喜歡參與此活動。蘋果樹的活動後,唯一班上沒有得到任何一顆
蘋果的小朋友,不發一語,神色落寞坐在座位上,經過老師的鼓勵
後,心情漸漸恢復。再接下來這依段時間老師繼續觀察,原本個性
自我為中心、做事容易抱怨的這位小朋友,行為開始改變,例如:
演戲時幫忙做道具、下課主動幫忙班上倒垃圾。班上其他小朋友也
覺得他說話的口氣變得較溫和。在小朋友分組編寫劇本過程中,有
一組小組長,一直無法得到組員的支援,求好心切的他只好將所有
責任攬下來,終於崩潰落淚,其他同組的學生下課跑出去玩,老師
告訴同組的小朋友現在組長壓力很大一個人趴在桌上哭,同組的小
朋友聽了之後開始自我反省,小朋友也安慰組長,經過老師的提醒,
小朋友才知道自己也應該分工合作認真做事。全班的小朋友在做道
具時,全班不分彼此,會畫畫的小朋友幫忙班上畫畫,沒有演戲的
也幫忙做道具,旁白的同學也帶來繪本的圖畫書,全班一起完成所
有的道具,十分投入演戲的氣氛。
老師覺得這個活動能促進小朋友對團隊合作的概念,老師在活
動過程中常需要在旁適時引導指導小朋友是十分重要的。
(二)觀察者省思
以多啦 A 夢為引導「團結力量大」的概念,學生一起大聲說出
「團結力量大」三次,能增進學生團結的決心。另外學生上完優點
樹活動後,立即對團結合作產生概念性結合,當老師們幫小朋友疊
積木時,小朋友就會說老師你們也就在團結合作。老師教學經驗豐
富,在活動進行之前,事先提醒活動中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對於失
敗的小組,老師能即時給予鼓勵也談到遊戲中觀察到小組認真努力
的一面。
全體學生玩積木塔的遊戲時,排在後面的學生玩積木塔的挑戰
55
三個和尚有水喝 ~透過『合作學習法』提昇學童群性之行動研究

性越高,學生不怕挑戰,甚至挑戰過程中同組同學給予建議和鼓勵,
積木塔最後倒塌了,也沒有任何人責怪最後一位同學,遊戲過程同
組學生表現團結合作和尊重同學選擇、接納遊戲結果。
寫腳本對二年級學生而言是比較具困難性,學生會先選擇從角
色分配簡單的工作開始。但在選擇表演故事角色上,學生開始產生
較多互動討論、表決、爭執的部分。老師在旁提醒小組長先讓同組
討論劇本內容開始。同組同學有的出面協調角色,有的無法達到共
識,有些會離開小組在旁單獨和同學討論或觀看。小組在討論編劇
上,老師在旁適當引導討論腳本應注意的部分。
老師指導戲劇表演時,學生能虛心耐心重複揣摩角色,經過數
次練習後,學生間默契越來越好。學生甚至越演越有心得,欲罷不
能,最後老師們決議讓學生在朝會時間公演,學生們也很有信心表
示十分願意。

貳、研究討論與建議
一、課程時數
本次活動因時間限制,以二個禮拜匆促完成,在時間上建議每週二
節課,約一個月左右時間完成較為合宜,另外事前課程設計、教具製作
仍需要教師群的分工合作。
二、課程活動
實施活動的過程,有時勝過教師千言萬語的叮嚀。例如小朋友在優
點樹活動中,小朋友透過別人的眼睛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小組長在編劇
本過程中不順遂落淚,讓小組組員覺察反省後,小組能更加合作。
三、情境的運用
配合該班級小朋友喜愛的卡通人物設計活動與口號,能使活動更容
易推展,全班小朋友也更有凝聚力。
四、教師的引導
老師的適時介入引導很重要,當面對需要溝通協調的工作時,孩子

56
不太知道如何與他人溝通解決問題,所以,當老師引導後,有些原本不
被接納的孩子能夠理解,並修正自己的行為。因此,當爭執消失後,反
而可以開始同心協力完成組內的工作。
五、表演藝術課程
由於課程設計最後有戲劇表演,但對於低年級小朋友在表演上沒有
戲劇概念、表演經驗。需要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在戲劇呈現時的肢體動
作、語言表達、表情、服裝等。故建議可增加表演藝術的課程,配合演
戲製作道具與肢體創作表演練習。

57
三個和尚有水喝 ~透過『合作學習法』提昇學童群性之行動研究

58
心 的 方 向
~「媽媽的眼淚」對學童自律自省之研究

蔡大猷
*泰安國小

吳月鳳
*中華國小

江東鄉
*大智國小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每個學年度的開始,每個新班級的家庭訪問中,家長都會提起小朋友在家裡
的一些壞習慣,例如:和兄弟姊妹相處容易起衝突、每次看電視的時間總是毫無
節制停不下來,洗澡都要家人催促…等等,這些瑣碎的家庭小事通常不會是只有
一次的偶發情形,而是循著固定的行為模式進行,最後經常造成親子關係的緊
繃,家庭氣氛的凝重。
其實小朋友不只在家庭中與家人相處會有不愉快的固定行為模式,在學校和
老師同學相處也會有一些固定行為模式造成自己和別人不愉快的情形。例如學用
品的借用,小組工作的分配等等。
我們希望能協助小朋友改善這些不愉快的經驗,透過內省的過程,找出讓別
人傷心的原因,為自己訂立目標,再經過自我檢視,逐漸修正這些令人不愉快的
行為模式。

59
心的方向 ~「媽媽的眼淚」對學童自律自省之研究

貳、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的目的包含下列幾項:
一、瞭解國小四年級學生想要自我修正的行為模式有哪些。
二、探討學生自我修正行為模式的過程和方法。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與方法
一、研究架構

小四
學童 自律書籤 學童行為表
廣播劇
刺激
自編劇本 自我修正
內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針對兒童的行為提出改進計畫,一面付諸
實施,一面注意收集事實,以證實計畫的效果,並隨時加以修訂,以適
應實際的需要。

貳、研究對象
有關研究對象的選擇,以四年級的學生為主,因為四年級學生是從三年級直
升上來,不必重新編班,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都有相當的認識,對於學生的
行為模式也有較多的瞭解。

參、研究工具
一、「媽媽的眼淚」廣播劇
二、學生自編短劇—讓別人傷心的往事
三、自律書籤簡述日記
四、自律書籤心情記事
五、學生「體驗自律書籤後的感覺與下一個目標」問卷

60
肆、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採用質性描述來蒐集資料,進行資料蒐集的方式有:參與觀察、文件
記錄、訪談等方法。
一、參與觀察
研究者進入研究對象所處的教室,以受研究者感到最舒適或最自然
的方式,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獲得描述性的第一手資料。研究資料的
紀錄盡量做不到不干預、不打擾。
二、文件紀錄
蒐集學生的自編短劇、自律書籤簡述日記、心情記事與學生體驗自
律書籤後的感覺與下一個目標問卷等回饋資料,進行解析以了解學生的
想法和學習成長的歷程。
三、訪 談
觀察者根據課程內容及教學歷程,與教學者進行課前討論與課後分
享,這些資料亦將作為質性研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觀察者亦收集學生
課後其他時間的反應與回饋,並針對主題與學生進行訪談,以收集學生
的學習成果。

伍、研究流程:
一、行動研究的流程
利用廣播劇和自編劇本
引發學生透過討論與自
省,決定要修正哪一樣
讓人不愉快的行為模
式。

觀摩其他同學的簡 觀摩其他同學的簡
述日記,找出適合自 學生經由簡述日記方
式,紀錄自己的修正過 述日記,決定下一個
己的修正方法,持續 要修正的行為模式。
努力。 程。

否 學生自我評定,是否已經 是
成功修正了行為模式。

61
心的方向 ~「媽媽的眼淚」對學童自律自省之研究

二、行動研究的時間表

實施階段 時 間 進 行 之 工 作 備註

1.確定研究主題並擬定初步研究計
畫。
2.選定研究對象,與班級老師討論教
準備階段 9/26-10/10
學內容。
3.製作自律書籤樣本,並準備材料及
工具。

1.語文領域教學—廣播劇「媽媽的眼
淚」。
2.學生找出想要修正的行為訂定目
標。
教學執
10/11-11/24 3.製作自律書籤,逐日自省寫下簡述
行階段
日記。
4.舉辦自律書籤展覽會。
5.學生自我評定,是否成功修正了行
為模式。

1.對班級成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計
畫實施成效。
2.與導師進行訪談,了解計畫的優缺
整理研究
11/25-11/28 點。
結果並公布
3.根據所收集到的相關資料作最後
的整理和分析。
4.完成研究報告並公布研究成果。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研究結果
一、國小四年級學生想要自我修正的行為模式
四年級學生想自我修正的行為模式五花八門,和兄弟姊妹相處、讀
書寫功課、還有飲食與健康是主要的目標。

62
歸類後分佈情形如下表:
編號 目標類別 訂定人次
1 與兄弟姊妹和睦相處 16
2 多多閱讀與認真寫功課 11
3 適當的飲食與健康的身體 10
4 整理環境及學用品 7
5 孝順父母 6
6 改善自己的脾氣與態度 6
7 愛惜時間與金錢 5
8 節制看電視 4
9 專心上課 2
10 洗澡與起床 2

從表中可以看出,小四學童的生活是簡單而單純的,除了上學時
間,大部分都和兄弟姊妹在一起。自然,和兄弟姊妹的摩擦也較多,和
兄弟姊妹和睦相處也就成了多數人想要修正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小四學童注意到「適當的飲食與健康的身體」,也許
是受到學校營養教育的影響,也許因為本校是健康體育促進學校。不管
原因為何,小朋友開始注意飲食與健康是值得鼓勵的。
二、學生自我修正行為模式的過程和方法
在自信中出發
美鳳老師:「不樣的經驗開闊了孩子的視野,做自律書籤時,小朋友會
互相幫忙。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的作品,對自己充滿了自
信。」
逸翔同學:「這張書籤可以改善日常生活的缺點,用來警惕自己,也可
以做到人見人愛的小孩。」
〤〤同學:「我ㄧ開始做書籤的時候,我就希望我的目標能達成。」
晁誠同學:
「在一個氣候涼爽的下午,我們班傳來陣陣的吆喝聲,你聽:
『我的比你炫!哪有,我才比你酷!』都是在炫耀自己的努
力書籤。而我的努力事項則是每天做運動,做運動既可以健
身,又可以減肥,真是一舉兩得呀!希望我能努力做到每天
做運動,也祝我減肥成功。」

63
心的方向 ~「媽媽的眼淚」對學童自律自省之研究

忍耐與堅持
煜翔同學:「努力過程中,為了不和弟弟吵架,我什麼都聽他的,雖然
有點不甘心,但是為了那個目標,我還是做了。」
文昌同學:「我想要用書籤來改正自己以前做錯的事,不要一錯再錯,
不然每次都被打,打到都怕了。」
思涵同學:「當時我自己下定一個目標是,回家功課和讀書認真,在面
對那些事時,只要我一邊寫字一邊吃東西時我就會想到我現
在在做自己檢討,我就放下我的零食去寫功課。」

懸樑錐股為父母靠自己
正皓同學:「我不要跟哥哥吵架,是為了讓媽媽不要生氣,也不要讓王
美鳳老師不好意思。」
22 號同學:
「如果一直說話,就要打手一下提醒自己,不說話,分心的
話就搖搖頭,把頭轉回來,在拍拍臉,如果我寫功課不專心
在看電視或玩電腦的時候我就把電腦和電視的插頭拔掉。」
清文同學:「努力過程中,我為了不跟同學打架,我都沒跟同學玩,雖
然達成目標,我還是忍耐不跟同學玩。
有一次,因為我已經忍耐不下去了,我就跑去跟同學玩。我
雖然有跟同學玩,但是我幾乎都十分,我的我的心情很快
樂,因為我十分比較多。」

偶而也會控制不住
家成同學:「我盡量不跟哥哥吵架,雖然哥哥一直惹我生氣,但我還是
忍不生氣。但有的時候還是控制不了自己跟哥哥吵架。」
怡楦同學:「有了這張書籤,我每天想著不跟姊姊吵架,雖然剛開始做
得不夠好,但我一直跟自己說做這張書籤就是要勉勵自己,
所以後來我就不用生氣的態度來面對,而且不再以牙還牙。
沒想到因為姊姊覺得我不跟他鬥嘴,所以感覺很無趣,現在
比較不會欺負我了。

64
雖然我已經變得比較好了,但如果她很過分,我當然會生
氣,現在我們的感情都很好,但偶爾也會吵架,如果不吵架
的話,就表示有問題喔!」

真的有效耶
4號同學:「自從我們做了那個書籤,我就想盡辦法想要用書籤來勉勵
自己,提醒自己。
回家後我把書籤把在書桌上,但是弟弟突然進來亂翻東西,
把我的書籤丟在地上,用力一踩差點把我的書籤踩壞,他突
然打我一下,我想回擊他,但是,我看到地上的書籤,於是
我客氣的對他說:
『請你不要搗蛋。』他果然真的停下來了。」
煜翔同學:
「有一次我幫弟弟做陀螺,那時候我做到了。因為我沒吵架,
還熱心幫忙。我達成目標,心情真舒服。以後我要常常照顧
弟弟,不和他吵架。」

讚美與鼓勵是不斷前進的動力
詠翔同學:
「我想來想去,突然想到我吃飯很慢,媽媽說我手腳不靈活,
於是,我將這些事情變成我的目標。上星期日,我畫了一張
平面圖,我拿給媽媽看,媽媽說我很棒。昨天媽媽做了一個
蔥油餅,我才吃十分鐘就吃完了。」
惠如同學:「有一天老師教我們做書籤時,我以為很難做,幸好我沒有
放棄,因為江老師一直鼓勵我,還有王老師,讓我有信心,
而且很快就完成了。」
貳、討論與省思
一顆不知名的種子
剛開始引導小朋友訂定自律目標時,完全沒有想像他們會訂出什麼東西來,
那種感覺就像埋了一顆不知名的種子,等待著它發芽,看看它到底長啥樣子。美
鳳老師也說:「孩子們有無限的潛能,就看我們如何去帶領與啟發。」
看到小朋友訂出了多元的目標,讓我雀躍萬分。雖然有些只是生活中極為單

65
心的方向 ~「媽媽的眼淚」對學童自律自省之研究

純的瑣事,但是小朋友卻能認真執著的去執行,因為他們信賴美鳳老師,感受到
美鳳老師的熱誠。在這股熱潮中,我也受到了感染,學會了信賴。本來我覺得部
分的小朋友紀錄自律書籤簡述時,看起來有點流水日記,真實度好像不高;但是
現在我不再有懷疑,我相信「信任就是一種鼓勵」「有期望才會有成果」

甜美的果實
美鳳老師察覺:「有些小孩已經體會到忍讓一時,會有不樣的感受。像怡楦
同學就會檢視日常生活中與人產生爭執的原因,進而尋求解決的方法;許多小朋
友發現當下只要多替他人想一下,就不會做出不當的態度,彼此也就更和諧了。」
羿廷同學:「我發現做事不是那麼簡單的,而且我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呢。做完之
後我很開心,因為幫助別人等於幫助了自己,我也要做一個幫助別人
的我。」
21 號同學:「我常常和弟弟吵架,所以才訂下這項目標。弟弟一直煩我,我雖然
生氣,可是我都盡量不生氣,也不和弟弟吵架。對這件活動,我學到
不要一直和弟弟吵架,不但可以和弟弟和睦相處,也可以讓姊弟感情
更上一層樓。」
郁青同學:「這張書籤讓我改變了許多事情。例如:按時寫功課、不和弟弟吵架、
孝順長輩,我覺得這張書籤讓我快樂了許多,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
識,我每天帶著它,只要我做錯了什麼事,它就會提醒我該怎麼做!」

行動中的一些小改變
教學設計中本來是希望小朋友把自己自律的經過編寫成故事,發表在部落格
上。讓大家欣賞別人自律的故事,並表達自己的感動和他相互打氣,還要把最感
人的自律故事介紹給親朋好友。可惜,小四學童大部分才剛開始摸電腦,剛開始
學 Word。我和美鳳老師只好稍做改變,我們收集了小朋友的心情日記 Word 檔案,
貼到我的部落格上,再請全班同學一起來點閱,也算是小小的分享。

66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張慧如 李佳玲 楊永青 林姍螢


*健行國小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在天下雜誌 2007 年教育特刊『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
【1】中,編輯先生點出目前台灣教育的一個重要轉折,同時也是現今全球教育
界的一個重要趨勢,那就是『品格』是需要教育的。台灣不能再是以升學掛帥的
知識價值體系,若是一再拘泥於考試科目及考試方法的教改,那台灣這些莘莘學
子在未來多元化的價值社會中將何去何從?德國柏林重開倫理課,以接近學生生
活層面的議題,將品德教育融入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美國的「當代品德教育」是
以民主參與的過程,將大家討論出來的共識,作為道德生活應有的核心價值。品
德教育不再是老師在課堂上單方面講授的課程,他是親、師、生乃至於整體社會
所凝聚出來的一個共同體認;他應該是擅用家庭環境、學校體系、社會資源三者
環環相扣所能導正的一個普世的群體價值。
我們學校有鑒於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積極將可助學生學習品德的各種
方式導入於校園生活環境之中,例如慈濟大愛媽媽的『靜思語教學』、彩虹媽媽
的「品格故事教學」,在在都是為了引領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中,達成品德
教育的潛性教學。不僅如此,在新的學年度中,學校更推行『校園生活自律榮譽
活動』以積極鼓勵的代幣代替以往消極去過的做法,一方面提升學生自律的行
為,也因此促進了學生間互相合作的學習精神。我們五年級的老師群非常認同學

67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校的做法,於是展開了本次的行動研究,希望藉此研究活動的教學過程中,了解
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合作學習的認知,也能促進教師自我教學層面的省思與啟發。
首先我們團隊老師先對學校的『校園生活自律榮譽活動』有一個統整性的認
識,根據活動設計的精神,展開一連串的教學設計活動,設計的主旨希望在學生
能在校園生活中,隨時隨地體驗合作精神的重要,講授的課程橫跨綜合領域、藝
術與人文領域、生涯發展,課程的本身沒有上課時間的區分,希望能對學生在日
常生活中,有關團體合作學習行動中有良善的影響,期許學生能知道在團體中協
調及分工的重要,進而奉獻自己專長、發揮互相合作的精神,為團體爭取榮譽。
在「合作創意品德教學」中,我們將以三個主要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認合作
學習,(一)希望的腳步:以師生對議題的互相對話、討論、遊戲活動的群體互
動,統整出合作的概念;
(二)小小幻想曲:在想像思考、腦力激盪、小組合作、
欣賞發表的一連串的體能活動中,體認自我是團隊中的一份子以及互相合作對團
體行動的重要性,藉此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三)心動不如馬上行動:以一場
精采的辯論對話,不僅加深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行動力,也能促進學生對自我行動
的負責態度。期許能藉由以上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由概念-精神-行動力有一統
括性的認識,並願意將合作學習的精神深植於自我的日常生活中。
教師也希望透過本次的教學活動,能夠體認到更周全的教學謀略來增加學生
對品德教育的興趣、強化學生具備良善品格的自我動機及行動力,而能應用此有
效且具體化的教學方式於往後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具備安全感、歸屬感、貢
獻感的學習環境中,促進其自我良善的品格發展,以達成『教育英才』之目的。

貳、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的目的包含下列幾項:
一、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合作學習的認知。
二、設計「小丑魚與海葵~合作學習」之教學方案提升學童對合作學習之能力。
三、探討「合作創意品德教學」對國小學童合作學習行為之影響。
四、透過行動研究之教學與省思,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68
參、名詞解釋
一、合作(Cooperation):
所謂合作(Cooperation)
,根據教育部電子國語辭典乃「在同一目
的下,作共同的努力」
。以台中市品德教育成長學園之定義整理如表一:

表一、台中市品德教育合作項目之核心價值內涵與討論題綱
合作定義 透過彼此協調、分工,達成團體的目標和使命。
行為
認 知 情 意 行 動
準則
盡己 能知道和同學共同 喜歡和同學共同 能與同學共同完
學齡前
之力 完成工作的意義。 完成工作。 成工作。
能與同儕溝通、
分工 能知道分工合作 培養樂意與人共
低年級 協調,並從中學
合作 的好處。 享的態度。
習他人的優點。
能服從團隊的決
參與 能瞭解團隊合作 培養尊重配合的
中年級 議,並重視團體
團隊 的意義。 態度。
的榮譽。
遵守團體共同的 能參與各類團體
同心 能認清自己在團
高年級 規範,並配合別 活動,並貢獻自
協力 體中的定位。
人。 己的專長。
能知道團結力量 體會眾志成城的 能以具體的作為展
眾志
國中生 大,並體認合作 真諦,並針對他人 現團隊合作的成
成城
對社會的影響。 的表現給予讚美。 果,並持之以恆。
1.工作中,若有人與你意見不同,該怎麼辦?
2.要如何與別人分工、協調,讓工作順利的進行?
討論題綱 3.班上有哪些活動需要團隊合作?如何促進團隊合作?
4.你曾為班級做過哪些事?別人怎麼看待你做的這些事情?
5.你曾參與學校內、外哪些社團活動?如何提升社團的榮譽?

二、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1.不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或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理論與實際策略中,一直都有合作學習的模式。而
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學科方面的學習效果,而且可以促進其社
會互動及情意方面的學習效果,因此,乃成為目前較受矚目的一種學
習方式。
【2】

69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2.合作學習的五個特質:
a.積極的相互依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b.面對面互動:
(face-to-face interaction)
c.個人績效:(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d.社會技巧:(interpersonal and small-group skills)
e.團體歷程:(group procressing)【3】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與方法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是研究者在教學設計歷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作為研究的
動機,並且蒐集相關文獻來探討建立研究者的研究理念,根據所要推動
品德教育之核心價值【合作】,來確立研究的方法及文獻蒐集、教學方
法及教材的選定,並透過學生的回饋與研究夥伴的互動,反覆討論來增
進教學活動的周全。其研究架構的重點,如圖一。

討論合作的
回饋與分享
意義。

透過辯論形
發現合作
和生活的 合作學習 式,理解合
作的好處
關係

經由表演活
感受合作 動,體驗合作
的精神。 的好處。

圖一、研究架構圖

70
二、研究方法
學校的課程大都是教師單方面的傳授,但是學生實地的生活經驗才
是她們可以直接接收而且是印象深刻的,所以老師給予學生的課程內容
應該是包羅萬象,而且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應該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
這次品德教育的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就是希望藉由教師與學生在課程
內容方面多方面的互動與探討,不只是教師單向給予學生的知識的傳
授,也希望藉由與學生ㄧ起進行課程的同時,透過學生的對課程的反映
向度,回饋給教師來檢討課程是否周全與完整,進而使教師能夠多方修
正,達到品德教育的終極教學目的。

貳、研究對象、場域
ㄧ、研究場域
本校在小校小班教學階段開始,就非常投入於各種主題教學與研
究,所以在研究熱烈的氣氛下,教師平常就課程的內容與教學的技巧方
面,即常常交換意見,藉由老師們同儕的互動,除了彼此激發對教學的
熱情之外,也能互相增進教學的技巧,帶給自我教學的無限省思,所以
在本校推行行動研究法,便是在適合也不過,所以希望藉由這次的行動
研究能夠拋磚引玉,讓本校教學風氣能夠更多元化、活潑化。
二、研究對象
高年級的學生是自我價值肯定及品格養成的關鍵點,尤其是五年級
的學生剛從中年級轉換上來,不僅課業的銜接需要特別的方法導引,品
格的匡正更是不容遲疑,而研究者已長期在本校的班級經營活動中,注
入品德教育養成的要素。故希望在本次研究行動中有一個比較客觀的樣
本,所以選擇本校五年級其中之一班 32 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夥
伴是五年級的老師群,各自負責行動研究的教學、研究分析資料、觀察
省思各部分,除了平時的教學時間之外,在本次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經
常利用課餘的時間來互相討論,給與彼此在各自作業中反思修正的建
議。

71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參、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以下七種,透過這些工具來收集學生的對合作學
習的想法及相關道德思辨,也提供在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與省思。
一、小丑魚和海葵共生關係之影片
經由四位研究夥伴集思廣益依據共同討論出的品德教育核心價
值—合作,進行教學素材的篩選,選出了一段符合核心價值的影片。
二、影片引導問題
透過教學者與觀察員彼此的討論,將此段影片設定出數個省思問
題,與學生進行討論與分享,希望藉由這些問題在討論、回饋的過程中,
能讓學生對此核心價值的產生正向的肯定及認同。
三、學生學習單
根據內容設計核心價值之相關學習單,引導學生思考課程內容的精
神意涵,紀錄個人的思考歷程,做為自我省思的回饋。
四、問 卷
針對本主題「合作學習」之品德核心價值設計一份問卷,用以了解
學生對於此核心價值的理解狀況及行動付出的意願強度,在教學活動前
後兩次的問卷中記錄學生對因教授的影響而對此觀念的轉變歷程。
五、體驗與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問題的討論思辨,也希望藉由多元化的學習活
動(遊戲:支援前線大作戰、體能活動:小小狂想曲、小型辯論會)提
升學生對此教學議題的興趣,進而引發對此德目的正視與投入。
六、觀察者的觀察紀錄表
為了更充分瞭解學生在課程過程中的思考歷程,除了在課程中進行
錄影來記錄學生的學習情形,觀察者亦在教學後當日進行學生想法的訪
談,並記錄下來。
七、教學者的省思紀錄表
教學者在教學過程的前、中、後,針對教學的準備、歷程及學生的
反應狀況,記錄自己的省思與建議,以充分瞭解在研究過程中教學者的
自我成長歷程。

72
肆、實施步驟及流程
一、研究流程:
本次的行動研究是在配合學校的行事活動中所設計出來的一連串
有目的研究教學歷程,按照其行動研究的實施步驟分成以下點來說明,
其流程圖如表二:
(一)配合學校推行的『校園生活自律榮譽活動』
,五年級的老師們決定
依此活動的精神引發,將合作學習做多層次的探討,並設計多元
化的教學活動,讓品德教育紮根在學生的價值體系及行動內涵中。
(二)依照教學設計進行三大單元的主題教學,並配合影片欣賞、學習
單、問卷、體驗與實踐等活動,並在每次教學活動中,蒐集學生
對課程內容的回饋,已作為活動的修正及資料的統計分析。
(三)在教學活動期間,每週擇一、兩次課餘時間,四位教師共同討論
教學及觀察的所見,並作為紀錄,以供教學活動的隨機改善;而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結束之後,教學者與觀察者互相就自身所記
錄提供整個教學活動的省思,並且統計分析所得的相關資料,以
作為本次行動研究的研究成果,期許能對品德教育有所提升之小
小成效。
表二、研究流程表
實施 時 間 進 行 之 工 作 備
階段 註
1.確定研究主題並擬定初步研究計畫。
9/25 2.取得研究對象含教學者及班級教師的同意。
準備
| 3.討論並擬定本研究之品德價值的主題。
階段
10/31 4.完成相關文獻資料及教學內容蒐集。
5.研究者進行研究班級學童教學前測。
1.依照教學計畫進行本品德價值主題之教學。
10/30
教學執 2.教學者開始撰寫教學日誌。

行階段 3.觀察者蒐集、訪談每次教學後學生反應與回饋。
11/14
4.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
1.研究者進行研究班級學童教學後測,確認教學成效。
整理研 11/15
2.與教學者進行訪談,了解本教學進行之優缺點。
究結果 |
3.依據所收集的量化和質性資料作整理和分析。
並公布 11/25
4.完成研究報告並公布研究成果。

73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二、實施教學活動流程
整體教學流程分為三個單元:希望的腳步、小小狂想曲及心動不如
行動。三個單元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方式分述如表三。我們將透過下列六
個項目分別敘述整個教學活動詳細的流程。
(一)影片欣賞:
欣賞小丑魚和海葵共生的影片,引發學生覺察合作的關係。
*請同學說一說小丑魚和海葵之間在生活中,彼此是何種關係?
*請同學想一想這種生活模式和人類的哪一種關係很相似?
*生活聯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何時會出現合作的關係?請
同學試著舉例。
(二)問題引導:透過團體討論,理解合作的意義。
*甚麼樣的行為叫做合作?
*在團體生活中,你會與他人產生什麼樣的合作行為?
*互相合作的表現對團體凝聚力有沒有幫助?
*互相合作的互動對個人有無好處?

表三、課程方案設計
課 程教 學
單元/節次 教學重點 教學方式 評量方式
1.藉由影片的欣賞,引發學生覺察信賴合
討論合作的
單元一 作的關係。 討論、發表
意義。
希望的腳步 2.透過團體討論,理解合作的意義。
發現合作和 3.經由遊戲的領略,體會信賴合作的精神。
2節 生 活 的 關 4.利用聯想力,引導學生發現合作與生活 實踐、分享
係。 的關係。
感受合作的 1.聆聽樂曲,啟發學生合作精神的萌發
單元二 小組合作
精神。 2.透過討論及小組練習,揣摩合作的歷程
小小狂想曲
經由表演活
3.經由表演活動,體會合作的優勢
2節 動,體驗合 欣賞、發表
4.藉由分享回饋,澄清並建立合作的精神
作的好處。
單元三 透過辯論形 1.經由討論學校團體集點活動,激發合作
心動不 式,理解合 的契機 觀察、發表
如行動 作的好處 2.透過辯論形式,理解合作的好處
3.藉由實地行動,明白合作的精神 行動力的
2節 回饋與分享
4.經過行動的回饋,加深對合作的正視 執行

74
(三)學生學習單:
1.跳著曼波舞的小丑魚與海葵:看著小丑魚與海葵在海洋生態
中,共生為謀己又為人的畫面,詢問學生在腦海中,是否激起
一陣陣的漣漪;藉此希望學生呈現呼應自己和諧的合作畫面。
2.和諧的人生:一首音樂引發一段和諧的故事,一個動作牽引出
人與人之間美好的互動,在老師營造的感性時空中,期許學生
記錄下自我在小組經歷摩擦衝突、協調合作、完美呈現後所產
生的悸動。
3.我辯、我辨、我變變:辯論會上學生之間的脣槍舌劍是為了一
個真理的存在,而這個真理就是學生對合作生活體認的論證。
(四)體驗與實踐:
1.遊戲:支援前線大作戰
規則:在時間之內,隊員針對指示,提供物品給領導人,並請
領導人將隊員全數提供的物品並穿戴起來。最後判定哪組獲得
優勝。活動的尾聲請同學針對老師的提問做出回饋與省思,藉
此加深學生對合作概念的體認
2.體能活動:小小狂想曲
請同學仔細聆聽音樂的旋律,樂曲中個別樂器有個別的特色,
請學生仔細聆聽如果結合將其結合起來,會發現旋律及曲風產
生了何種變化?而後請學生分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透過由
分工與協調的過程,將這首音樂的故事以先前教授過的肢體動
作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表演出來,由實際行動中體認合作的重要
性。
3.小型辯論會: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請同學討論學校團體集點活動主要可採取的二項參與方式:個
人自我表現、團體合作,將班上同學分為二組,一組的論點是
個人自我表現,一組的論點是團體合作,彼此根據自我的論點
作申辯。(辯論的過程中,應有彼此尊重的風度。)過程中請
75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各組成員都能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來加強本組的論點。最後總
結時,同學能依自我及同學的思辯間得到一個最適合團體工作
的做法。
(五)問卷:
在教學活動前,先請同學學生填寫活動前問卷,並且在整個
教學活動後,再請同學填寫活動後問卷,從這兩張問卷所整理出
來的量化分析資料,可以了解到學生在整體教學的歷程中,對核
心價值觀念的注意以及是否對合作議題願意持續支持付出的態
度,以下是所彙整的活動前的資料與分析如表四。
表四、活動前的問卷資料分析
題 目 非常 同 意 沒有 不同意 非常
選項百分比 同意 意見 不同意
概念統整:
1.合作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行為。 43.75% 46.88% 9.38% 0.00% 0.00%
2.在團體工作之前,需要和合作的 56.25% 43.75% 9.38% 6.25% 0.00%
對象進行溝通、協調。
3.在班級團體中,合作可以提高事 37.50% 56.25% 3.13% 18.75% 0.00%
情完成的效率。
4.在班級生活中,互相合作可以增 34.38% 46.88% 18.75% 0.00% 0.00%
進和同學的友誼。
5.與人合作完成任務後,可以讓自 12.50% 53.13% 28.13% 18.75% 0.00%
己產生成就感。
6.同學之間互相合作,可以提升團 31.25% 53.13% 9.38% 18.75% 6.25%
體的榮譽。
7.要合作前,需先確定個人所分配的 28.13% 53.13% 15.63% 18.75% 0.00%
工作內容,才能順利完成工作。
8.合作之前要先清楚團體的規定, 31.25% 62.50% 18.75% 18.75% 0.00%
並且切實遵守。
9.合作時,適度的傾聽同伴的意見 18.75% 50.00% 25.00% 18.75% 18.75%
是需要的。
10.互相包容、體諒能促進合作精神 43.75% 43.75% 6.25% 18.75% 0.00%
的發揮。
行動實踐:
1.我會和同學一起合作完成掃地工 40.63% 50.00% 9.38% 0.00% 0.00%
作。
2.我會和同學一起安靜的抬送餐 18.75% 59.38% 12.50% 3.13% 6.25%
盒。

76
題 目 非常 同 意 沒有 非常
不同意 不同意
選項百分比 同意 意見
3.我會和同學排好路隊及升旗隊 34.38% 50.00% 12.50% 3.13% 0.00%
伍。
4.我能做好團體中自己本分內的工 34.38% 59.38% 6.25% 0.00% 0.00%
作。
5.如果有需要,我會配合同學修正 18.75% 50.00% 21.88% 6.25% 1.00%
我的工作內容。
6.我會和同學合作一起爭取團體榮 37.50% 43.75% 9.38% 6.25% 1.00%
譽。
7.我很清楚團體的規範,並且能和 31.25% 56.25% 9.38% 0.00% 1.00%
同學協力完成。
8.同學肯定並贊同我與人合作的生 21.88% 56.25% 18.75% 3.13% 0.00%
活態度。
9.我會積極參與班級或學校的團體 28.13% 50.00% 15.63% 0.00% 6.25%
事務,並與同學合作無間的完成
10.我願意在班級或團體生活中發 31.25% 62.50% 6.25% 0.00% 0.00%
揮合作的精神。

伍、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教學研究團隊實際從事教學活動,並在教學者教學過程中,以數位媒材
將教學活動的過程詳實的紀錄下來,以做為日後修正之用。
二、教學活動前後,將各發一張問卷請學生填寫,並將此兩張問卷的數據加
以整理,以量化方式呈現學生在教學活動前後,對『合作』這項核心價
值認識與支持的轉變。
三、學習單、教學者的教學日誌、觀察者的觀察紀錄也將詳實整理來呈現出
研究的結果。
四、在此次教學活動中,學校正好舉辦五年級班際躲避球比賽,藉由比賽的
實施,請學生來驗證合作精神對團體榮譽的增強效果。
五、班上學生的生長背景不同,有不少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低收入戶
家庭,趁此機會也可以研究家庭環境因素是否會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生
活中與同學相處的情形或是自我對團隊付出的意願,此對品德教育研究
定有助益。

77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研究結果
一、影片欣賞:
班上同學到成教中心先觀看小丑魚和海葵共生的影片及教學
ppt.,在觀賞的時候,同學皆是聚精會神,並且饒富趣味的欣賞著,接
下來同學就老師的提問,紛紛踴躍的提出自己對合作的看法或見解。以
下是討論的結果:
(一)請同學說一說小丑魚和海葵之間在生活中,彼此是何種關係?
小丑魚和海葵是共生的關係,他們在生活上是互相合作、互相幫忙。
(二)請同學想一想這種生活模式和人類的哪一種關係很相似?
1.像家人一樣親密扶持的關係。
2.像鄰居互相照應的關係。
3.像同學、朋友互相合作的關係。
(三)生活聯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何時會出現合作的關係?請同學
試著舉例。
大家一起做一件事的時候,如畫海報、參加躲避球賽等。
二、問題引導:
透過老師和同學在合作議題上做熱烈的討論,一起探討合作的意
義。以下就是討論結果的整理:
(一)甚麼樣的行為叫做合作?
互相幫忙、互相協調的行為就叫做合作。大家一起努力去做好
一件事情。做事情時大家分工就是合作。
(二)在團體生活中,你會與他人產生什麼樣的合作行為?
例如:畫海報時,會和同學一起討論海報的內容架構後,再動
筆完成;參加躲避球比賽的時候,會和同伴一起協調出比賽戰略後,
一起按部就班完成比賽。跟大家一起排路隊或抬餐盒時,遵守規則

78
和秩序。
(三)互相合作的表現對團體凝聚力有沒有幫助?
大家的感情會越來越好,班上也會越來越團結。可以讓大家的
感情更好,就更願意為團體去努力付出。
(四)互相合作的互動對個人有無好處?
個人也會因為大家的合作,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並且也有
成就感。
可以節省時間、可以不必花很多的精神或力氣就有相同的效果。
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對合作這個議題的意義越來越清
楚,也越來越有能力去表達自己對合作的正向看法。
三、學生學習單:
透過學生在這三張學習單的書寫,將自己在參加問題討論、支援遊
戲、韻律活動、辯論會等活動中,除了對整個單、項活動做省思之外,
對合作這個議題的回饋做鮮明的表達。
四、體驗與實踐:
(一)遊戲:支援前線大作戰
同學興味盎然地從事遊戲活動,整個遊戲分為甲、乙兩組,根
據老師的提示,並且遵守遊戲規則,有秩序地完成活動。在遊戲過
程中兩組有兩種表現方式,敘說如下:
甲組:提供物品時,因為組員皆急於使領導人能很快獲得東西佩戴,
所以所有組員皆離開位置向前幫領導人著裝。
乙組:提供物品時,所有組員都是踴躍提供,但只少數人拿著所提
供的物品幫領導人著裝。在接下來的活動過程討論分享中我
們可以了解同學們不僅學習合作,更發揮了有紀律的合作精
神。
(二)體能活動:小小狂想曲
剛開始聆聽巴哈創意曲第一號音樂的時候,同學對節拍的拿捏
還不是很熟悉,後來經過多次的聆聽,慢慢揣摩樂風,在五人小組
79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討論的過程中,同學是開心討論,並且互相提出動作來討論,有的
同學還問老師可不可以用動作戲劇的方式來表達,在整個討論練習
的過程中,氣氛是和諧融洽,在後來的分享活動中,每一組在樂曲
播放的時間內,組內成員皆是盡力協調完成動作,動作可能較為生
澀,可是整體表現的精神是柔和,而且在成員間動作的協調,看得
出是事先小組討論過,並且是大家分工合作表演出來,從這個實際
行動中,相信他們已經體認合作的重要性。
(三)小型辯論會: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同學分為甲、乙兩方討論學校團體集點活動主要可採 取的二
項參與方式:個人自我表現、團體合作。兩方根據自我的論點作申
辯。以下是辯論過程的節錄:
團體合作: 個人表現:
可以節省時間、體力。 工作可以分批完成。
可以爭取班級的榮譽。 可以爭取個人榮譽。
合作需要協調。 不需要協調
團體比賽需要眾人一起完成。 專注個人表現

五、問 卷:
在教學活動的前後,透過學生填寫問卷,可以了解學生在教學的歷
程中,對核心價值觀念的轉折及行動付出的意願,藉此問卷的資料分析
與統計,教師可以從其間得到教學效果的驗證或反思。以下是所彙整的
活動後的資料與分析如表五。

80
表五、活動後的問卷資料分析
題目 非常 沒有 非常
同意 不同意
選項百分比 同意 意見 不同意
概念統整:
1.合作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行為。 87.50% 9.38% 3.13% 0.00% 0.00%
2.在團體工作之前,需要和合作的對象進行溝
87.50% 6.25% 6.25% 0.00% 0.00%
通、協調。
3.在班級團體中,合作可以提高事情完成的效
90.63% 3.13% 9.38% 0.00% 0.00%
率。
4.在班級生活中,互相合作可以增進和同學的
87.50% 6.25% 6.25% 0.00% 0.00%
友誼。
5.與人合作完成任務後,可以讓自己產生成就
87.50% 3.13% 9.38% 0.00% 0.00%
感。
6.同學之間互相合作,可以提升團體的榮譽。 87.50% 6.25% 6.25% 0.00% 0.00%

7.要合作前,需先確定個人所分配的工作內
90.63% 3.13% 9.38% 0.00% 0.00%
容,才能順利完成工作 。
8.合作之前要先清楚團體的規定,並且切實遵
84.38% 9.38% 6.25% 0.00% 0.00%
守。

9.合作時,適度的傾聽同伴的意見是需要的。 84.38% 6.25% 9.38% 0.00% 0.00%

10.互相包容、體諒能促進合作精神的發揮。 90.63% 3.13% 6.25% 0.00% 0.00%


行動實踐:

1.我會和同學一起合作完成掃地工作。 84.38% 12.50% 3.13% 0.00% 0.00%

2.我會和同學一起安靜的抬送餐盒。 90.63% 3.13% 3.13% 0.00% 3.13%

3.我會和同學排好路隊及升旗隊伍。 93.75% 6.25% 0.00% 0.00% 0.00%

4.我能做好團體中自己本分內的工作。 90.63% 6.25% 3.13% 3.13% 0.00%


5.如果有需要,我會配合同學修正我的工作內
81.25% 3.13% 12.50% 0.00% 3.13%
容。
6.我會和同學合作一起爭取團體榮譽。 90.63% 9.38% 0.00% 0.00% 0.00%
7.我很清楚團體的規範,並且能和同學協力完
84.38% 6.25% 6.25% 0.00% 0.00%
成。

8.同學肯定並贊同我與人合作的生活態度。 90.63% 9.38% 0.00% 0.00% 0.00%

9.我會積極參與班級或學校的團體事務,並且
84.38% 9.38% 6.25% 0.00% 0.00%
與同學合作無間的完成。
10.我願意在班級或團體生活中發揮合作的精
93.75% 3.13% 0.00% 0.00% 3.13%
神。

從這兩張問卷分析的資料顯示,在經過本次教學活動後, 同學對合作議題
方面的認識,無論是概念統整部分、行動實踐部份都有較深刻的體認,也願意因
為認識合作的概念、意義,進而以行動來支持。

81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一)概念統整部分:
第 1.2.4.5.6 題答『非常同意』的比例升高(87.5%),顯 示
經由同學間互相的討論、揣摩,乃至於實際的體驗活動,讓他們更
了 解 合 作 的 核 心 價 值 。 第 8.9. 題 答 『 非 常 同 意 』 的 比 例 較 高
(84.38%)
,顯示同學們雖了解團體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團體規範若
不明確,會影響他們的支持度;同時同學間耐心傾聽的態度仍需慢
慢培養,這將是往後值得探討的議題。第 3.7.10 題答『非常同意』
的比例很高(90.63%)
,顯示同學了解團體事務唯有大家共同合作,
才能很快的完成工作。
(二)行動實踐部分:
第 1.5.7.9.題答『非常同意』的比例較高(84.38%、 81.25%),
顯示同學了解合作的核心價值後,若因對團體規範的認識不清,也
會遲疑做出該有的做法。第 2.3.4.6.8.10 題答『非常同意』的比例
升高(90.63%)
,顯示同學注重團體榮譽,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及
鼓勵,所以願意發揮合作的精神,為自己也為班級爭取更多的榮譽。
六、觀察者的觀察紀錄
(一)希望的腳步
配合資訊融入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 在欣賞「小
丑魚和海葵共生」的影片,都能專注觀賞,還能認真積極的回答老
師的提問。學生觀察到小丑魚和海葵共生、海藻和珊瑚互利共生的
關係後,聯想到生活中家人的生活、同學相處等模式,也隱含將小
丑魚和海葵合作共生的方式應用於生活並提升生活的含意。在教學
者與學生的互動中,針對題目合作議題的聯想:
5501 海葵有會分泌毒液的觸手,是小丑魚的守護神;小丑魚會
幫海葵清理廢物,也會找到食物會拿回家來,這時海葵就有免費的
大餐可以吃;他們是互利共生的好朋友。
5507 我覺得這種關係跟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很像。

82
5512 我覺得跟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很像。
5526 我覺得在朋友互相學習、互相關心中就有合作的關係。我
覺得班上同學一起打掃、打躲避球、抬餐盒、小組分工中也有合作
的關係。
在整個影片引導討論中,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合作定義的領
略,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逐漸朝向團體凝聚的共識發展。教學者
並從影片中的共生關係,引出「合作」的核心價值,引導學生從生
活中去尋找關於合作的議題,省思合作的價值和意義。提問過程中
學生發言踴躍,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一連串性的腦力激盪與發
表,學生澄清了合作的價值和精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者也提
出-課堂中共同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合作的表現,讓學生能實際感受
到合作的精神。
「支援前線大作戰」是一個有趣又注重團體合作的遊戲,學生
非常熱烈參與遊戲,充分發揮合作的精神,並且明顯看出學生對合
作的不同想法。遊戲一開始各組必須選出領導人,老師從學生中選
出隊長,部分學生因為沒被老師點到而喊不公平,但仍然願意熱烈
參與遊戲,可見得在合作議題前,學生非常在意公平性。
遊戲的過程中,甲組學生全部都站起來到前線支援,乙組學生
則一半在前線幫忙,一半坐在位置上提供物品並觀看。
甲組的小朋友認為每個人都站起來到前線支援才是大家都有合
作,而乙組的其中一位到前線支援的小朋友表示—雖然有快一半的
人都坐著,可是大家都有做一些事情,這樣就是小組合作。遊戲開
始由乙組單方獲勝,可以見得合作還必須講求有效率的分工,而不
是大家都一定要做相同的事情或東西。
活動的尾聲請同學針對老師的提問做出回饋與省思,確認了孩
子對合作有更深刻的體驗。
(二)小小狂想曲
在表演時,學生都各自發揮不同的創意,很值得讚賞, 但仍有
83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少數同學害羞內向,表演時較放不開,肢體動作顯得較生硬,教學
者可以適時鼓勵,增加其自信。整個活動進行當中,學生秩序良好
對於老師的提問也能踴躍回答,並且能從活動過程中思考遇到的問
題,總結出「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三)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小型辯論會)
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有彼此尊重的風度,教學者也從一旁適
時指導,是一場極具有民主素養的辯論會。學生從各自的角度討論
為什麼自己的論點很重要,在學生知無不言,大家集思廣益,各自
提出自我的想法下,更可以感受到合作的表現顯然是優於個人自我
表現,也提升了學生對於合作方式的認同感。最後老師並就平常在
學校裡,學生常遇到的問題為例,引導學生了解「合作」對個人、
團體的好處,學生也能反思平常行為是否有彼此合作的現象,並加
深「合作」此一概念,期許自己和班上同學日後都能合作的完成班
上每一件事。

貳、討論與省思
經過近二個月的準備籌畫、實際教學、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教師這個角
色不只是教學者,也是學生情感的支持者,更是他們正向行為的催化者。因為在
教師縝密的教學計畫下,確實能對學生在品德教育的層次有所提升,以下就是在
本次教學行動研究中,值得加以肯定與省思的地方:
一、合作學習概念的越臻純熟:
學生在課程活動之前已有初步對『合作』的認知,但僅限於班級比
賽的分際,認為只有全班一起活動的情況下,才需要運用到『合作』的
行為,但經過整個教學活動後,學生了解在從事團體事務,也就是活動
人數不僅自己一人的情況下,皆有利用『合作』精神的可能,並且理解
『合作』的過程就是一種溝通的行為,除了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外,如何
尊重他人的見解,也是一種充分協調的學習行為,因此學生在理解『合
作』的真正概念之後,也越來越有意願在生活週遭發揮『合作』的精神。

84
二、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
大多數學生在教學活動前,雖然也有參與『合作』的行為,但都只
聽從少數領導者的情況下達成『合作』的目標,這其實違反了『合作』
的本質精神,教師利用本教學方案使學生了解自己應適時的表達自己的
意見,同時聽聞他人的見解,在互相說服他人接受自己意見的過程,就
是一種學習社會互動技巧的模式,而在整個教學活動的歷程中,即是不
斷讓學生練習這種協調溝通的互動技巧,藉此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
力。
三、分享包容的希望腳步:
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熱烈的參與,無論是討論的回饋或是體驗
活動的熱切,在在都顯示出對『合作』議題的專注,對『合作』精神的
支持,生活表現上更願意以『合作』的態度去進行團體的工作,例如大
家互相合作抬送餐盒、排好路隊及升旗隊伍、做好外掃區等掃地工作,
讓班級在學校「校園生活自律榮譽活動」中獲得更多的貼紙和榮譽,因
為本教學活動的進行,更凝聚學生對班級的向心力,進而在班際的躲避
球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這也使得學生更增強『合作』精神的發揮
確能增進團體榮譽,也更讓班級的氣氛溫馨愉快。
四、品德教育的刻不容緩:
在本次教學的整體過程中雖有近二個月的時間,因教學行程有所限
制,所以在計畫的完整性不夠周全,以至於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所疏
漏之處;又時間未能充裕,使得教師能蒐集到充分資源的機會降低,若
能在課程準備上得到充分的緩衝時間,相信教學計畫一定能更周全,而
且教師也能蒐集更多到對核心價值議題有所幫助的各項資源,例如引導
學生參與社區活動,擴展議題的範圍等。
學校是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在生活中亦是隨
機受到教師教導的影響,所以教師如何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去引導學生
得到良善品德教育,將是學生導正品德的一個重要的契機。教師在這次
85
小丑魚和海葵 ~提升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整體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也樂於去追求良善的品德,
但是他們就像一張張的白紙,會在有意無意間受到社會上成人價值體系
的影響,如何匡正他們的品德教育,將是我們不容遲疑的課題,尤其是
教師更是責無旁貸。相信經由教師們持續的用心經營品德教育,定能培
養出學生建立品德教育所規範的各項特質,進而能將此特質轉化為個人
品格,影響其家庭的價值體系,終能導正社會的善良風氣。

參考文獻:
【1】何琦瑜、吳毓珍,”教出品格力—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天下雜
誌 2007 年教育特刊,2007。
【2】吳清山、林天佑,”合作學習”,教育資料與研究,13 期,1996。
【 3 】 Johnson,D.W. & Johnson,R.T. ( 1994 )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
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4th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86
校園快樂幫
~培養學童「正念」之行動研究

蕭國偉、王佳韻
*黎明國小

戴均帆 陳宏瑜 黃咨樺


*永春國小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壹、研究動機
「唉!我就是這麼笨,每次都考不好。」
「我今天遲到又被登記了,實在有夠
倒楣的!」學童遇到挫折或困境,容易產生負面思考的情緒,不是自怨自嘆,就
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引導孩子「生氣於事無補」的觀念,與其自怨自嘆,不如找
出產生挫折的原因,因為「壞消息其實就是好消息」,這些失敗、挫折用正面思
考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提醒,帶給我們反省的機會(國語日報,2007)。美國賓
州大學教授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也是首度提出正向心理學的權威,發
表了一份長期研究。他從美國大都會人壽的一萬五千名員工中,篩選出一千一百
名做為觀察對象,對其進行五年長期追蹤後發現: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比負
面思考的人高出八八%,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是樂觀者的三倍,正面思考之威力
可見一斑(商業周刊,2006)。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優點及缺點,面對困難時如何
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困難將迎刃而解。
研究者希望透過活動,引發孩童發覺自己的長處,凡事從正念思考,快樂的
過生活,希望透過這次行動研究,能發展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正念思考課程,
供教師參考,能讓學生產生對無助感的免疫,以樂觀正向的態度面對人生各種挑戰。

87
校園快樂幫 ~培養學童「正念」之行動研究

貳、研究目的
一、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正念的看法。
二、設計一套國小高年級學童適用的品格創意教學方案~「正念」

三、探究品格創意教學方案~「正念」實施後,學童在正向思考與樂觀積極
的態度上改變的情形。
四、分析研究者在行動研究過程中,個人專業成長的情形。

參、名詞譯義
有關正念(Positive Attitude)的學術研究甚缺,倒是佛家將正念當作重
要的修身功夫,所以對正念有頗多的探討。概括的說,正念即是「無妄念」。一
行禪師認為修行者應練習由呼吸開始保持正念,讓每一瞬間的移動,每一絲意念
與感覺都能在一瞬間招回渙散的心思,其認為正念是的禪修方法,也是禪修目
的,它是保持覺照,清清楚楚地覺察當下的存在狀態,專注於當下應作的事,例
如:走路時,走路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應專注去做的事。(何定照譯,2004)

臺中市政府將正念列為臺中市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內涵之一,蒐錄了許多有關
正念的教師研發作品、閩南語的智慧話、小品文等近百件教學資源,其由正向心
理學的角度將正念定義為:
「正念係以正向、樂觀、積極進取的態度,取代負面、
悲觀、消極保守的想法」,見解頗為精要。另外,臺中市亦訂定了學齡前至國中
階段有關正念的學習重點與行為準則(陳素懷,2007),試整理國小階段部份如
表一所示:
表一 國小階段正念的學習重點與行為準則彙整表
學習 學習 行 為 準 則
階段 重點 認 知 情 意 行 動
發現
低年級 能知道自己的優點。 欣賞自己的優點。 能表現自己的優點。
優點
多元 能 從 各 種 不 同 的 角 樂 觀 地 面 對 各 種 狀 會 採 取 各 種 不 同 的
中年級
視野 度看待事情。 況。 方法來處理事情。
正向 能 把 壞 念 頭 轉 換 成 用正向語言表達意
高年級 培養幽默感。
轉念 好的念頭。 念。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88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
正念
~品格創意教學方案

高年級
學童
個人 環境
~原有想法 ~生活情境

圖一 本行動研究架構圖

貳、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的選擇根據研究者在教學上的需求,故以高年級的學生為主,分別
在五、六年級各挑一個班級,觀察不同年齡學生在活動中的反應情形,比較並檢
視教學成效。每個班級人數約 35 人,班級教師在生活常規的指導或教學的潛在
課程中,會不經意的傳遞正念的訊息給學生,但未把正念當成課程的主軸集合新
目標來教導學生。

參、研究夥伴與研究者角色
研究夥伴來自兩個不同學校,可以將行動研究的活動或成果推廣到兩個不同
的學校。研究者以教學者、觀察者、提問者和輔助者的角色,並給予個案小組極
大的主動學習空間,避免干預,僅站在引導輔助的立場,在個案小組學習過程中
遭遇瓶頸或主動要求協助時,適時給予幫助參與個案小組的學習過程。當教學者
將主觀概念灌輸在學生身上時,另一位研究員充當觀察者,觀察學生的反應,並
給予教學者建議與指正,透過主客觀不同立場的交互作用,期能在教學與研究上
有較為中立的結果。

89
校園快樂幫 ~培養學童「正念」之行動研究

肆、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透過這些工具來收集學生的學習過程
及想法,以及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個人的成長與省思。
一、八大智慧學習單:
設計相關學習單,依八大智慧設計題目,讓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項
目,在小組中表演,藉此了解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二、影片欣賞:
利用影片欣賞、佈置情境,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獨特之處,並珍惜
自己所擁有的,進而學習凡是以樂觀正向的態度面對挫折與挑戰。
三、表演題目:
設計表演情境題目,引導學生省思生活的正面態度。
四、學生學習單:
記錄學生實踐心得與想法。
五、觀察者的觀察紀錄表:
觀察者在教學中協助觀察並記錄學生反應與表現。
六、教學者的省思紀錄表:
教學者在教學前、中及後,針教學的過程,紀錄學生的表現與自我
省思與回饋。

伍、行動研究法
一、參與觀察法
觀察者進入教學現場,但儘坐在教室後方,以不干預教學者與學習
者為主,觀察教學者與學習者的互動與學習者的反應,教學結束後,教
學者與觀察者進行討論。
二、文件分析法
研究者以學習單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留下文
字的紀錄。研究者在教學後,針對教學內容作省思並寫成教學日誌,觀
察者能將觀察所得紀錄下來,分析教與學的利弊得失。

90
三、訪談法
透過訪談的方式了解學童在課程未實施前,對「正念」的看法與認
知程度,以提供課程實施後的前後對照。

陸、研究流程與檢核
依研究的目的與歷程,配合現行課程設計一份融入綜合領域的品德教育教
案,並依照教案內容實施課程後,了解並分析研究資料,透過時間的運用來安排
一個具有系統的研究方案,流程如圖二所示:

資料蒐集與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主題 設計教學方案

1. 研究工具 1. 研究對象(學生)
2. 研究流程與檢核 分析(前測)
3. 研究資料分析與 2. 與觀察者安排課
建立 程時間

執行教學活

檢討與省思 1. 教學後對象分析 檢討與省思


(後測)
2. 觀察教學後學生
的日常行為表現

圖二 本行動研究流程圖

91
校園快樂幫 ~培養學童「正念」之行動研究

表二 品格教育融入領域課程行動研究進度表
研究進度
研究階段 完成時間 備註
(含活動摘記、省思、回饋、其它..等)
96/09/26(三) 成立研究小組蒐集與閱讀文獻
96/10/09(二) 確定研究主題並擬定初步研究計畫
準備階段 完成初步的研究計畫(含目標、對象、工具、
96/10/15(一)
流程…等)
96/10/17(三) 討論教案的基本架構與進行方式
1.完成實施教案內容的資料蒐集
96/10/22(一)
研究初期 2.確認實施班級與研究對象
96/10/25(四) 更改實施班級與研究對象(一班增為兩班)
1.實施課程前,進行前測問卷
2.按步實施教學計畫
96/10/26(五) 3.觀察研究對象上課情形與紀錄
研究中期 ~ 4.訪談研究對象課後感想
96/11/09(五) 5.撰寫教學日誌紀錄
6.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研究小組相
互思考與討論
96/11/12(一) 1.資料分析與處理
研究後期 ~ 2.撰寫報告與公佈研究成果
96/11/20(二) 3.檢討並省思研究歷程以增進自我專業成長

研究完成後,依照研究階段完成檢核與自評,如(附件一)所示。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高年級學童對正念看法的分析
一、前測問卷(附件二)
進行高年級學童問卷前測(封閉式問題)得知,74.3%學童多數清楚
自己的優缺點;且 71.5%的人認為〝樂觀開朗的個性比功課好更讓人喜
歡〞;了解自己有哪些專長或特質占 77.6%,當遇到挫折,知道如何往
好處想占 77.2%;凡事往好處想可以讓我的心情變好占 77.2%;我能
欣賞自己與別人的長處。
(非常同意及同意選項:前測 86.2%;遇到困

92
難我會抱著樂觀的心情想辦法解決它,非常同意及同意選項占 63.4%;
我喜歡樂觀的自己,非常同意及同意選項者占 82.8% 。
二、訪 談
借由開放式問卷得知學對正念的看法,首先詢問什麼是「正念」?
學童回答包括〝是正經〞
;〝正確的觀念或想法〞
;〝想好的事〞
;〝往好的
方面想〞
;〝人要樂觀〞
;〝正向積極〞
;〝尊師重道〞
;〝不要太容易悲傷或
自閉〞,大多數口頭上的回答均趨於正念的本意,除〝尊師重道〞此答
案較不符合。
根據統計班上多數的學童願意學習有關「正念」的課程,想藉由學
習的過程修養自己的品格,並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在這樣的課程上;大部
份的同學也同意「正念」與生活息息相關,並且同意正向的想法和思考
對生活是有好的影響,此前測結果可提供教師進行前的課程設計,是否
提高正念思考,可借由前後測結果加以分析。

貳、品格創意教學方案~「正念」課程設計內容分析
一、「正念」問卷前後測圖表分析
課程進行完後,大多數的小朋友都了解什麼是「正念」,多數的同
學也願意學習有關「正念」的課程,藉由學習的過程修養自己的品格,
並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在這樣的課程上;大多數的同學也同意「正念」與
生活息息相關,並且同意正向的想法和思考對生活是有好的影響。
表三 「關於自己」的問卷內容
標題 項 度 前測% 後測%
1-1 我了解自己的優缺點。 74.3 74.3
1-2 樂觀開朗的個性比功課好更讓人喜歡。 71.5 77.1
1-3 我了解自己有哪些專長或特質。 77.6 80.5
1-4 當我遇到挫折,我知道如何往好處想。 77.2 90
1-5 凡事往好處想可以讓我的心情變好。 77.2 94.3
1-6 我能欣賞自己與別人的長處。 86.2 94.3
1-7 遇到困難我會抱著樂觀的心情想辦法解決它。 63.4 85.7
1-8 我喜歡樂觀的自己。 82.8 91.5

93
校園快樂幫 ~培養學童「正念」之行動研究

100

80

60
前測
40 後側
20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圖三 「關於自己」的問卷內容結果統計圖
依據問卷前測與後側的統計的結果,我們發現上完課程之後,大部
分的學童都同意開朗樂觀的個性是讓人喜歡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藉
機引導學童,多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特質增加對自己的認識,進而欣賞他
人,由 1-7 項度也可發現:學童也認同當遇到困難時,抱著樂觀積極的
態度想辦法解決它,遠比怨天尤人、唉聲歎氣來的實在且有用。
表四 「關於課程」的問卷內容
標題 項度 前測% 後測%
2-1 我了解什麼是「正念」 74.3 94.3
2-2 我想學習更多有關「正念」的方法或相關資訊 60 80
2-3 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這樣的課程上 57.1 91.9
2-4 這課程和我的生活沒有關係 71.9 97.1
2-5 這課程對我是有趣的 71.4 97.1
2-6 我覺得知不知道「正念」都無所謂。 74.3 91.4
2-7 我覺得「正念」會對我有好的影響 74.2 97.1

100

80

60
前測
40 後側

20

0
2-1 2-2 2-3 2-4 2-5 2-6 2-7

圖四 「關於課程」的問卷內容結果統計圖

94
「關於課程」的問卷前後測結果比「關於自己」的差距來的大,訪
談學童後發現,小學階段學童的思考方向容易受老師影響,課程結束
後,多數小朋友可以更確定的回答問卷問題,後測選擇不確定的答案人
數減少,推測應是多數孩童能理解課程內容之關係。
同時也發現課程的多元性的確讓小朋友有一個表演的舞台,表演的
同時藉由同儕與老師的鼓勵也肯定了自我的價值。

參、品格創意教學方案~「正念」實施歷程分析

圖五 課程概念圖【四大主題】

95
校園快樂幫 ~培養學童「正念」之行動研究

表五 課程架構表
主 題 時 間 課 程 內 涵 工具
透過八大領域學習單及分組的合
作與表演活動,發現自己和他人
【主題一】 共二節 擁有不同的專長和特質,因為每
學習單
彩色的朋友 80 分鐘 個人都不一樣,讓世界變得多彩
多姿,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彩色的
朋友。
透過"快樂腳"影片欣賞,了解
自己的獨特之處,並珍惜自己所
【主題二】 共四節 影片欣賞
擁有的,進而學習凡是以樂觀正
獨特的朋友 160 分鐘 學習單
向的態度面對挫折與挑戰,會更
容易解決問題。
以六頂思考帽出發,讓學生嘗試
運用各種不同的面向及情緒,來 六頂思考
【主題三】 共二節
面對相同的情境,學生會發現, 帽情境問
美好的朋友 80 分鐘
選擇正向的情緒來思考,可以讓 題
生活更快樂,生命更美好。
統整回饋與分享,學生寫下自己
【主題四】 共二節
從開始到結束參與活動後的感想
做自己的好朋友 80 分鐘
和心得。

實施歷程依照設計的方案實施,如附件三所示。

研究者的省思

本研究以多元化的方法蒐集資料並加以分析比對,如:觀察法、問卷法..等,
利用問卷前測及後測來分析課程前後學生想法的差別,相同意涵的問句以正反面
設問,可以看出學生回答是否有一致性,以增加問卷的效度;加上教師觀察紀錄
表,可以更完整的呈現學生學習情況。
同時也運用各類表單資料,如:學生學習單、學生自我檢核表、教師觀察紀
錄表、教師教學省思表…等,分類整理並交叉比較,歸納分析研究結果,期以教
師多元教學,學生多元學習的方式,達成有效教學之目的。
遇到困難仍抱持正向的想法與樂觀積極態度,可以更容易的面對困境,並將
它解決。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因為加入了許多需要學童展現的表演部份,一開

96
始站在舞台很多人都是害羞且扭捏的,這時老師不要操之過急,只需要輕鬆的引
導一句:
「現在流行大方喔!大方的表演吧!」學童大多數都能馬上的接收指令,
課程一次比一次的表演更精采。一開始,大多是老師說什麼,學童就做什麼,後
來在情境表演的時候,有好多組員都能加入自己的創意,讓研究者發現,創造正
向積極的氛圍,可以引發學童無限的創造力。
課程實施過後,部分學童會來詢問老師什麼時候可以再上這樣的課程,也可
以透過一些生活的小細節發現學童真的會將「正念」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
有一次中午吃飯,打菜的同學給了許多某學童不喜歡吃的青菜,某學童很無奈,
這時聽見後面的同學安慰他,「我也不喜歡吃這道菜,不過心情不好還是要把它
吃完啊!」
,然後打菜的同學就接著說:
「不然你們倆各比賽誰先吃完它,誰就贏
了!」本來可能是一件苦差事,但在只要念頭一轉,樂觀積極的面對,或許就可
以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成。
班上有這樣的氛圍,不但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的爭執,教師在教室管理上也
會更順利,但研究者也同時發現,課程實施後,第一天和第五天學童提起「正念」
的次數有減少,因此認為,這樣的課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引導與建立觀
念,才能真正發揮品德教育之功效,這樣的課程只是個引信,藉由課程讓學童更
加了解「正念」
,若要深植人心,必定還是需要透過教師不厭其煩的引導和鼓勵,
將生活中的故事化成潛在課程,教導給學童,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附 錄
附件一:品格教育融入領域課程行動研究進度檢核表
附件二:課程設計學習問卷調查(前後測)
附件三:品格創意教學方案~「正念」教案
附件四:學生自我檢核表
附件五:教師課堂教學觀察紀錄表

97
校園快樂幫 ~培養學童「正念」之行動研究

98
獨特的你和我
~培養學生關懷與尊重之行動研究

羅婷儀、陳淑鈴、黃姬芬、張裕長
*立人國小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在學校融合教育推動下,特殊兒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與一般兒童共同學習,
然而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在認知差異及行為表現上漸漸出現明顯的差異,這些
「不同」的表現使得學生慢慢的被孤立,也出現更多適應上的困難。
由於現有的教育體制著重的是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特殊兒童(特別是身心
障礙類的小朋友)一旦被貼上標籤,似乎就與「低學業成就」相連結,而忽略了
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更喪失被尊重及關懷的權利。在教學場域當中,特殊學
生確實是突出的,因為在大班教學中,「不同」總是比較容易被關注或放大,但
是如果我們一直將焦點放在這些不能改變的缺點上,那我們永遠不能了解這些學
生的優點在哪裡?
如何尊重與關懷不同差異的個體---是當前品德教育應該學習及被教授的範
疇,在教室內的特殊生與一般生如何共同學習對於個別差異的尊重與關懷,是直
接體現包容、尊重差異的表現。我們不期待每個人都被平等對待,但我們期望透
過與特殊學生的相處經驗,所有孩子「尊重」的心能被啟發,「關懷」的心能被
啟動,透過了解能體諒彼此,共同成長。
因此,本研究試圖由了解學生對「個別差異」的看法著手,再藉由教學設計
與教學活動的進行,增進學生對個別差異的關懷與尊重,以強化學生處於多元社
會的品德涵養。

99
獨特的你和我 ~培養學生關懷與尊重之行動研究

貳、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動機,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了解國小中年級學童對「個別差異」的想法。
二、設計國小中年級學童適用的創意教學方案~「獨特的你和我」

三、分析「獨特的你和我」教學方案實施中,學童對尊重與關懷認知轉變的
情形。
四、探究行動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的教學省思及專業成長的情形。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

利它教學分享
~獨特的你和我

方案對我的 方案對同儕
影響 的影響

個人 社會環境
~獨特的我 ~獨特的他人
同儕互動

圖一、行動研究架構圖

貳、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場域:台中市立人國小
二、研究對象:四年一班學生、教學教師

100
參、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有以下五種,透過這些工具來收集學生的各項想
法,以及教學過程教學者個人的成長與省思。
一、問卷:與研究夥伴針對學生在尊重及關懷的品德價值表現設計研究前及
研究後的問卷各乙份,用以了解學生對於此核心價值理解情形,如附件一。
二、實際案例引導問題:透過實際生活案例,設定省思問題,與學生進行討
論與分享,藉由這些問題希望能了解學生對品德核心價值的想法。
三、學生學習單:設計相關學習單,引導學生討論及紀錄學生個人的想法。
四、教學活動引導問題:經歷體驗活動之後,與學生進行分享與省思,讓學
生對品德核心價值有所體悟,進而引發實踐的動機。
五、教學者的省思紀錄表:
教學者在教學前、中及教學結束後,針對教學的過程,紀錄學生的
反應與自己的省思和回饋,以了解教學者在研究過程的自我成長歷程。

肆、資料蒐集的方法
本研究採用質性描述來蒐集資料,資料來源從研究者、觀察員及學生等三個
方向,進行資料蒐集的方式有:參與觀察、訪談、文件記錄及學生問卷等方法。
一、參與觀察法:觀察者實際參與教學過程,並進行教學現場的資料蒐集工
作。觀察者進入現場,為避免影響學生的學習或妨礙到研究員的教學,
每次的觀察觀察者皆坐在固定的位置,觀察研究者教學與全班學生的活
動情形;教學結束後,觀察者與研究員會在針對教學過程進行討論與紀錄。
二、訪談法:觀察者會依據上課的內容及教學情形與研究員進行課前討論與
課後分享,這些資料將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並且觀察者亦收集學生課後
其他時間的反應與回饋,或針對主題進行與學生進行短暫的對談,來收
集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文件分析法:研究員在教學過程中,會隨時針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及檢
討,作成省思札記;另一方面亦收集學生的聯絡簿等回饋資料,分析其
學習成長的歷程。

101
獨特的你和我 ~培養學生關懷與尊重之行動研究

伍、研究流程
一、行動研究流程圖

資料蒐集

回饋與修改

1.決定研究方法
1.選定研究夥
2.設計執行前測

問卷/後測問卷
2.決定品德 1.分析教學後學
3.分析研究資料 執行教
研究主題 生的想法
學活動 2.教學後學生的
3.分析教學前
1.教學方法
學生想法 日常表現
2.蒐集與編修小
故事/圖片/影片

回饋與修改

二、行動研究時間表﹝詳如表一﹞
表一
實施階段 時 間 進 行 之 工 作 備註
1.分組並建立連絡線。
2.確定研究主題並擬定初步研究計畫。
9.26
教學準 3.設計研究問卷。

備階段 4.討論課程主軸及內容。
10.31
5.研製課程簡報。
6.收集相關文獻
1.試教工作分配(課前準備、教學、攝錄影、資
料收集與分析…等)
11.01
教學執 2.依照計畫實施課程教學。

行階段 3.教學者撰寫教學日誌。
11.22
4.蒐集學生的反應與回饋。
5.針對學生反應及回饋進行討論和研究。
1.整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相關資料。
11.23
整理/公布 2.對班級成員進行抽樣訪談,了解計畫實施成效。

研究結果 3.與導師進行訪談,了解計畫的優缺點。
11.28
4.完成研究報告並公布研究成果。

102
陸、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多元的方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收集多樣的資料(學生學
習檔案、教師教學省思、教師觀察日誌及問卷資料),將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分類
建立成資料檔,便利交叉分類和交叉比較,並根據不同資料來源,進行資料的歸
納與分析並據此建構結果。

研 究 結 果

壹、漫步在教學的路上
一、學生整體表現-問卷分析
(一)依據問卷結果,學生在「自我被群體接納程度」
、「尊重自己喜愛的
人」及「關懷別人」這些向度上都有一些些的進步;但在「接納關
懷自己不喜愛的人」這個向度上反而有一些退步,以下為問卷結果
說明:
1.學生在「我覺得同學都是喜歡我的」這個題目表現上,感覺符合
的學生在前測時有 7 位,後測時提升至 14 位。
2.學生在「我覺得我很被同學重視」這個題目表現上,感覺符合的
學生在前測時有 10 位,後測時提升至 11 位。
3.學生在「我喜歡的人說話時,我可以安靜聽完」這個題目表現上,
感覺符合的學生在前測時有 23 位,後測時提升至 25 位。
4.學生在「我不喜歡的人說話時,我可以安靜聽完」這個題目表現
上,感覺符合的學生在前測時有 14 位,後測時降至 12 位,學生
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對象顯然仍存有排斥感。
5. 學生在「我覺得關心自己比關心朋友重要」這個題目表現上,
感覺符合的學生在前測時有 11 位,後測時提升至 16 位,顯見學
生已經開始慢慢懂得去關心別人。
6. 學生在「我會主動幫助我喜歡的朋友」這個題目表現上,感覺
符合的學生在前測時有 19 位,後測時提升至 23 位。
7. 學生在「我會主動幫助我不喜歡的朋友」這個題目表現上,感

103
獨特的你和我 ~培養學生關懷與尊重之行動研究

覺符合的學生在前測時有 12 位,後測時降至 8 位。
(二)為了避免造成標籤化,我們在問卷題目上不斷琢磨,期待學生可以
在了解不同差異後,將結果反應在「我覺得同學都是喜歡我的」及
「我覺得我很被同學重視」中,卻忽略了許多內心的變化歷程是細
微複雜的,所以不能貿然斷定學生是因了解各別差異後,在「自我
被群體接納程度」提高。
(三)由學生前後次問卷反應來看,雖然學生在「關懷、尊重」表現上有
一些些進步,學生在喜好上觀念仍很固著,雖然明知道排斥不喜歡
的同學的心態及行為是不可以的,但還是會忍不住因個人的偏好決
定對人的態度,不過這也許是因教學教學活動執行時間太短,短時
間內仍無法改變學生固著想法。
二、活動前後個別學生感受及表現~無心插柳
活動設計的立意原本是期望學生能了解尊重「個別差異」,進而引
導學生關懷特殊學童,但意外的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反而引出了學生對
於其他弱勢族群的關懷,促進班級和諧。
獨特的你和我創意教學課程
學童姓名 教學前後差異 綜合分析
教學活動實施前 外籍配偶的小孩,在學習上
對自我缺乏信心 處於弱勢,但教學活動進行
林○
教學活動實施後 後自我信心提升許多,也認
對自我的優點、特質信心提升 為較被同學接納。
教學活動實施前 對個性較為軟弱的學童常常
喜歡欺負弱小 施以惡作劇,教學活動後類
陳○
教學活動實施後 似的行為出現頻率降低,也
提升對個別詫異的認知,較能接納他人。 偶有幫助同儕的行為出現。
教學活動實施前 常常固執己見,常與同儕為
暴躁易怒 了小事衝突爭執。同學對其
黃○
教學活動實施後 包容性增加,也能欣賞他做
情況稍有改善 事情時認真的態度。
教學活動實施前 功課好但同理心弱,尤其對
有自信,對同儕包容心弱,無法理解能力 弱勢的同學很排斥,是典型
較弱的同儕 的中年級學生代表,經過討
廖○
論分析及價值澄清後慢慢能
教學活動實施後 接受有能力的人要多多包容
包容心增加 能力不足的同學。

104
貳、活動方案設計內容分析
獨特的你和我創意教學課程
主題 活動名稱 教學重點 教學方式
活動一:我不是外星人影片
影片觀賞、
(http://blog.yam.com/wewa
腦力激盪、
nnaFly/article/11582574 )
討論、訪問
(17')
活動二:問題討論
1.影片中的愷愷為什麼要幫同 1.能專心觀看影片,察覺愷愷
學買便當?他的心情如何? 的困難與情緒 五官體驗、
單元一
2.如果我是愷愷,我希望別人 2.有同理心體會、想像愷愷的 腦力激盪、
我不是
怎麼對待我們? 特殊 心智繪圖、
外星人
3.你可以說出愷愷的優點嗎? 3.能欣賞不同同學的優點,並 討論、價值
4.看完影片後,你有什麼感 淡化他的缺點,包容接納。 澄清
受?如果在你生活周遭發生
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做?
活動三:
討論、價值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澄清、表演
和人相處時需要給予尊重

1.能了解讚美的方法 講解、示範
活動四:學習讚美
單元二 2.能應用恰當的語詞或語氣來 、討論
踏出關 讚美同學 表演、遊戲
懷的第 活動五:我的關懷聽的見 3.能練習應用讚美的情意技巧 、操作
一步 4.能認知讚美提及的優點或個 寫作、討論
人特質 、小組討論
活動六:關懷由讚美開始
觀察、心智
1.專心觀看影片 繪圖、腦力
活動七:
2.體會主角們面臨的人生挫折 激 盪 、 討
單元三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3.能認知各別的差異並關懷與 論、發表、
愛心小 寫作
包容
天使
4.把關懷的認知、情意、技能 遊 戲 、 討
活動八:愛心小天使 透過遊戲操作實現 論、角色表
演、寫作
1.能使用貼切的語詞讚美同學
2.能寫下優美的語句鼓勵自己 講解、示範
3.能互助合作小組共同完成愛 、討論、小
單元四
活動九:我把愛心做出來了 心串 組討論、設
愛心串
4.能接納他人的意見,也清楚 計、製作、
的表達製作作品的想法 分工合作
5.能在合諧的氣氛下分工合作

105
獨特的你和我 ~培養學生關懷與尊重之行動研究

參、活動方案實施後學生行為表現分析(學生實踐)
一、訪談紀錄
(一)林○媽媽是外籍配偶,從小一起在學習表現日常生活習慣上及人際
關係表現都較為弱勢,且因為外表瘦弱,皮膚又黑,因此常常遭受
排擠。教學活動進行之前,顯示對自我沒有信心,也認為同學都不
喜歡他,在班上除了從小住同一公寓的○均之外,沒有其他的同學
喜歡跟他有互動。但此次教學活動讓同學發現林○雖然外表跟大家
不一樣,動作慢了些,課業表現不好,但除此之外,他很熱心,且
會主動幫忙分擔班上工作,所以下課時間跟他下棋、玩遊戲的人變
多了。
老師:最近怎麼常常遲到?
林○:鬧鐘壞了,爸爸媽媽去上班,所以睡過頭了!
老師:下次自己要把鬧裝設定好,如果真的壞了要跟爸爸說,而且
要早睡早起養成好習慣就不會遲到了。
林○:嗯。
老師:下課時都跟誰玩呢?
林○:除了○均還有○承和○閔。
老師:喜歡上學還是在家裡呢?
林○:上學可以跟好朋友玩,還可以學到知識,所以喜歡來上學。
老師:最近表現進步很多喔!自然老師跟音樂老師都說你進步很
多,連老師也覺得你的字進步好多,得到好多甲上。下課時
教你直笛的小老師也都說你練習很認真!要繼續努力變成
一個很棒的乖孩子
林○:好(露出他可愛的招牌微笑,雖然有兩顆蛀牙,但還是可愛!)
(二)○宇是班上的班長,功課名列前茅,但也因為自己資質不錯,加上
認真積極,且父母經濟環境寬裕,因此常常會對課業表現不佳或較
被動的孩子有輕視感,尤其常常在管理秩序或整隊時會對弱勢或動
作慢的同學較無耐性,也頻頻跟老師告狀或要求老師對那群「特別」

106
的孩子嚴加管教。
○宇:老師,為什麼明明考卷那麼簡單,但是全班卻只有我考 100
分,好奇怪喔!
老師:你這樣說會不會太自大了些?人要懂得謙虛好一些喔!
○宇:但是真的超簡單喔!如果我沒考一百分回去會被我媽媽打
死!
老師:那是因為你有一個認真的好媽媽,加上她把你生得這般聰
明,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你這樣幸運的!
○宇:真的嗎?我真的沒辦法理解像「我不是外星人」裡面的愷愷
,看起來很正常啊,但是跟我們班的○宏一樣,寫字都會亂
寫,寫顛倒,真的好好笑喔!
老師:你好像不太有同情心喔?
○宇:可是真的很奇怪,一定是他不認真啦!像○宏到了安親班,
老師說要打他,他的動作就變快了,可是在教室,他兩行聯
絡簿都抄好久,有時候一直發呆,氣死我了,我叫他快一點,
他還是一直玩。
老師:○宏他很特別,給他多一點時間,他不是也幫我們把班上的
資源垃圾整理的又乾淨又整齊嗎?
○宇:是啦!我最討厭整理資源垃圾了,還好有○宏在。
老師:是阿!多看看同學的優點,當優點被放大時,缺點就會被縮
小啦!
○宇:好吧!
二、日常生活觀察
教學活動實施前,同學相處表面看來似乎沒有多大問題,每天上課
下課,但除了正式課程的學習活動之外,同儕之間的人際關係互動,在
少子化的社會現況中,更是孩子們學習的一大課題。平日小爭執不斷,
尤其小組合作時常常因為各執己見,無法分工合作,因為大家都認為自
己的意見想法最好,不肯接納對方的意見,衝突不斷,當然也無法有好
107
獨特的你和我 ~培養學生關懷與尊重之行動研究

的合作模式出現。
下列將教學活動前後的日常生活觀察列舉紀錄如下:
獨特的你和我創意教學課程
觀察
時間 教學前後差異 綜合分析
教學活動實施前 自己負責的範圍工作完成後不
各自劃分掃地工作範圍,無 會主動去幫助其他同學;分組合
掃地 互動的社會行為。 作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溝通、協
時間 教學活動實施後 調、討論,雖然會先出現摩擦、
採工作分組,互相協調工作 爭執,但漸漸的會有能力較強的
責任和範圍。 同學幫助動作落後的同學。
教學活動實施前
班級幹部對班上同學違規行 當教師晨會或上課鐘響時班長
為的認定標準會僵化。(公平 或風紀股長登記的同學永遠是
班級
的認定) 弱勢的同學;經由課程活動後會
自治
對像愷愷這樣的孩子會有較大
活動 教學活動實施後
對許多弱勢同學會比較有同 的包容心。也知道不是每一個人
理心,也能理解部分同學有 的標準都是一樣的才稱為公平。
能力不足的問題。
教學活動實施前 下課是小朋友最快樂的時間,但
不會主動去關懷或幫助同 大多是追逐遊戲或寫功課看
學。 書;教學活動後有較多的同學會
下課 幫小主人搥背、倒茶、互相關懷
時間 教學活動實施後 有無需要幫忙的地方,雖然還是
經由小天使的活動體驗幫助 有 少 數 同 學 不 知 怎 樣 主 動 關
人的成就感是一件很棒的事 懷,但也有同學很認真的執行這
情。 個教學活動。

肆、研究者省思分析
一、在教學場域裡如何教孩子尊重與關懷不同差異的個體,是一個漫長又艱
巨的工作,雖然無法用分數來客觀的評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粗魯無
理或是謙虛善解,自私狡辯或是公正不阿,這些學習真的比分數更重
要。所以雖然任重而道遠,但還是要堅持努力。
二、有很多設計課程的初衷或許與實際執行後的預期不一樣,但是有嚐試後
就有了修正的方向與動力,也更能了解學童的心智發展與認知。
三、要不斷的設計能讓孩子展現優點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越多元,每個學

108
童就有機會呈現多元智能,才能讓各自的優點、潛力被發現。所以真的
要不怕累,不怕白頭。

結論與建議

壹、結 論
品德教育的落實工作首先應考慮到學生的道德發展階段,針對年紀較小的學
生,可以以外塑的方式來推行,直接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以及什麼是錯的,做
錯了就應該接受懲罰,做對的則可以獲得獎勵。在本案中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尚
未成熟到可以將「關懷」
、「尊重」等道德的價值觀內化,具備獨立判斷的能力,
因此將教學重點放在「獨特的你和我」,希望藉由對個體差異的認知增加,提升
對自我的信心及對他人的包容。

貳、建 議
一、循序漸進,且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好的價值建立是要不斷的討論、反思,
直到能內化成學童的核心價值。
二、社會的組成多元,要更有包容性來接納每一個不同的學童,也要隱惡揚
善,增強每一個孩子的好表現,讓班上同學都知道,至於缺點要私底下
跟孩子勸導,教導改善。
三、品德教育的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積沙成塔所形成的,所以目標不要
遠大,而是要能擴及身邊的一草一木,具體落實於生活中,避免讓道德
教育流於形式化或口頭化。

109
獨特的你和我 ~培養學生關懷與尊重之行動研究

110
有 禮 真 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湯正茂、邱惠緞、周雅釧、簡伊琇
*仁美國小

張景媛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我國自政治解嚴後,整體社會受到自由民主風潮的激盪開創出多元嶄新的風
貌,卻也同時衍生傳統與現代、精神與物質、科技與人文,以及本土與國際等若
干議題的矛盾、衝突或失調,並導致原有價值系統解體與社會規範失序等若干現
象。而於教育體系中,亦因著升學主義的瀰漫,以致五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不易落
實;校園威權體制的解構,亦使得師生、行政與教師等倫理關係受到衝擊而被忽
略;加之校園內外缺乏典範人格的正向引導,致使學校、家庭與社會等德育功能
日漸式微,青少年道德價值混淆與偏差行為日益惡化。凡此,業已引發教育與社
會各界關切,企盼在新世紀開啟之際,重建當代民主生活之倫理基礎,教育部依
九十二年「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結論,成立「品德教育工作小組」,以因應社會
變遷與學生身心發展變化之需求,擬定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五年計畫〉
」,期
盼以學校教育為起點,引導並協助各級學校(小學至大學)在既有基礎上,發展
其具有特色且永續之品德教育校園文化,藉以強化學校全體成員對於當代核心價
值之建立與認同、行為準則之確立與實踐,以及人文與道德素養之提升;同時,
藉由統整各級政府、家長、社會組織及媒體等力量,喚醒全民對於品德教育之重
視,齊為優質社會紮根奠基。台中市教育局也開始著手大力推動品德教育,這些動
作無非是希望學生能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涵養高貴的情操、重拾故有的品德精神。

111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品德教育屬教育本質之基礎工程,乃兼顧知善、好善與行善之全人教育(教
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民 95)
,2003 年天下雜誌教育特刊更揭示品德為新世紀
的第一堂課,讓孩子變好比讓他們變聰明更加重要。而品德教育的內涵以「禮」
為核心,從個人、家庭到國家,所有行為準則都依循著「禮」
,「禮」就是「理」,
人的行為守於「禮」
、思想合乎「理」
,才能進一步提升生命價值(證嚴法師,民
95)
。中國自古為禮儀之邦,古訓有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切行為
規範皆合乎禮數,表現「長幼有序,上下有禮」的倫理道德,則家庭、社會、國
家,乃至天下祥和安定,國富民安。表現於現在生活中,「禮」即為「守本分」,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責任。例如男生,在家庭中扮演父親的角色,
要盡好為人夫、為人父的本分;年輕人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用功讀書,
盡好為人子、做學生的本分。人人守本分,就是有禮、懂禮、行禮的表現。
而禮貌的內涵「身、口、意」三方面(證嚴法師,民 95)。一個人外在的禮儀
風度,是內心德行的表現;因此要從外在穿著、形象做起,維持「身」的形象整
潔、端莊,到口說好話、好好說話,說話禮貌、得體又文雅,與人結好緣,,最
後內化「意」
,時時合於禮,透過行為表達內心的「敬」
。本研究將上述三種內涵
融入學生平日生活,擬定十項禮儀能力向度,並以此作為評量學生實踐禮儀的依
據,在教學策略方面,則是參考美國波士頓大學學者瑞安所提出品格教育的教學
策略,即「五 E」教學模式:example(榜樣)、explanation(解釋)、exhortation(勸
勉)、environment(環境)、experience(體驗) ,配合學校推動品德教育計畫,
融入於班級經營、綜合活動與生活課程中,透過情境佈置、海報、晨會、班級經
營等管道,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禮儀,透過「有禮真好」評量表了解學生內省與實
踐能力,並輔以訪談學生、家長及教師,進行深度的了解此教學方案的成效。

貳、研究目的
一、設計能提升一年級學童「禮貌」表現與態度之教學方案。
二、探討「有禮真好」教學方案對於一年級學童「禮貌」表現的成效。
三、提高教師實施品德教育之自省與實踐之專業能力。
四、藉由此方案之結論與建議,提供其他教學者實踐「品德教學」之參考。

112
參、名詞釋義
一、「有禮真好」教學方案
係參考綜合活動領域之教學策略--「體驗、省思、實踐」,引導
學生從各種體驗活動中,省思活動的意義與日常生活中禮貌表現情形,
進而提升禮貌的表現。
二、禮 貌
本研究所指「禮貌」係指學生在「有禮真好」評量表之十項禮儀能
力之表現情形。評量包含學生自評、教師觀察評量及父母回饋情形。

研 究 方 法

壹、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蒐 集 文 獻
回饋與修改

擬定研究方
1.研究對 法、資料、
象與夥 收集的方式
伴選定 1.蒐集資料
執行 2. 分 析 教 學
1.擬定教學
2.選定品 方案 教學 後學生的
德推廣 2.設計教學 活動 禮貌表現
主題 內容 情形
3.設計評量

回饋與修改

二、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研究者參與真實事件的運作過程中,系統的搜集資料,
分析問題,提出改革方案,加以實施後,就實施歷程與結果提出研究與
分析後,再提出方案修訂,整個循環歷程旨於提升方案實施的成效;亦
即在研究中採取改革行動,在行動中實施研究,近年來,行動研究已成

113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為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為探討
研究團隊所設計之「有禮真好」教學方案是否有助於提升一年級學童的
禮貌表現與態度,就教學歷程進行行動研究,教學者一方面進行教學,
一方面就教學歷程予以省思與並參與研究,再檢視此方案的成效並提出
修正改進,繼續後續之教學,在「教學—研究」的循環歷程中,提出有
助於提昇一年級學童禮貌表現之教學建議,以作為其他教學者實施品德
教育之參考。

貳、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場域:仁美國小
仁美國小位於台中市北屯區,是一所創校三年的新學校,校舍新
穎,設備完善,校長治校理念著重藝術人文、資訊創新及人文關懷,為
落實上述理念與遠景,每學期定期舉辦多元活動,如:兒童美展、仁美
樂音、品德教育戲劇展演等等,以培養健康快樂、有人文氣質的兒童。
學生人數成金字塔結構,一年級有十一班,越高年級班級數越少,教師
平均年齡約三十五歲,對於教育大都充滿熱誠,社區家長對於學校各項
活動亦極為關心,且積極參與。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依據學校推動品德教育計畫之禮貌運動為動機,在研究
對象選擇上,主要考量禮貌是人際互動中最基本的要素,更是品德之基
礎,而一年級學生正處於品德發展的啟蒙階段,其教學目標著重於生活
常規的建立,以奠定良好的品格基礎;另外擔任一年級的簡老師與邱老
師對於本研究深感興趣,願意協同擔任教學活動,參與此研究,兩位老
師亦期待在此研究中,師生皆能獲得成長,於是選定一年七班與一年九
班成為本研究對象。另外,研究者周老師與湯老師擔任六年級教學,且
為本市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員,在研究立場上較為客觀中立,負責蒐集文
獻與現場資料,並就觀察與訪談內容整理與分析,作為研究對話時提供
兩位教學者的回饋與建議。

114
(一)研究班級
1.一年七班
該班有廿九名學生,十四個男生,十五位女生,除了少數幾
位脾氣較大,大部分學生乖巧溫和,家長也都支持老師的各項教
學活動與理念,該班導師邱老師著重生活教育與人格發展,在班
上推動閱讀運動,透過大量閱讀提升學童認知與理解能力,"教
育無他,為愛與榜樣"為其班級經營理念。
2.一年九班
該班有廿九名學生,十五個男生,十四位女生,男女生之間
相處融洽,無明顯對立情形。該班學生喜好發表、自我意識較強,
除了幾位小朋友情緒管理較差之外,大部分均十分天真可愛,家
長也十分配合老師的指導。該班導師簡老師注重從班級活動中建
立生活常規,從團體互動中培養品德意識,希望讓孩子能快樂的
學習,也學習快樂。
(二)研究團隊
表一 研究成員基本資料
教 教
性 學 學
成員 學歷專長 工作分配
別 年 年
資 級
碩士,藝術創作、繪本 一年七班導師、方案一
邱老師 女 10 一 教學與動畫設計、班級 與「有禮真好」評量表
經營、品格教育。 設計者
碩士,生命教育與品格 一年九班導師、方案四
簡老師 女 6 一 教育、課程設計與評 與「禮貌小狼」頭套、
量。 證書設計者
文獻探討、訪談與文件
碩士,擔任綜合領域輔
資料蒐集;分析與統
周老師 女 5 六 導員,生命教育、統計
計,提供教學者回饋與
分析、資訊能力。
建議。
擔任本研究召集人,擬
碩士,擔任綜合領域輔
定研究計畫、方案二、
湯老師 男 18 六 導員,生命教育、團體
五的設計者,訪談及撰
動力、班級經營。
寫研究報告。

115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參、研究工具
本研究兼具質量研究,透過以下工具,蒐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禮貌表現的情
形與想法,並作為教學過程教學者個人省思與建議。
一、「有禮真好」教學方案
研究團隊參考學校推動品德教育計畫,擬定核心價值- - 禮貌,
分析禮貌的內涵及一年級課程目標,確定教學方案主題,再依據一年級
學生品格特質、起點行為、綜合活動與生活課程內涵、實施期限,編寫
教學內容(附件一),實施後再根據學生行為表現情形,經研究對話後
予以修正或補充,形成完整的教學方案。
二、「一隻有禮貌的小狼」學習單(附件二)
設計相關學習單,引導學生思考教學內涵及紀錄學生個人的想法與
心得。
三、「有禮真好」評量表(附件三)
本評量表係依據本校推行禮貌運動計畫之內涵,並參考慈濟功德會
推動「有禮真好」運動之低年級檢核表(慈濟網站),考量一年級學童
身心發展、認知程度後,經研究對話討論後訂定,內容包含食、衣、住、
行、人際互動、學習態度、團體生活等十項禮儀向度,並於實施第一次
及第五次教學方案後,予以學生一週的自我檢核與紀錄,藉此評量表瞭
解學生禮儀表現的進步情形、學生參與此方案的心得及家長的回饋,並
做為教師教學之參考。
四、訪談大綱(附件四)
為了深入了解研究對象之真正的想法,在教學歷程中與兩位教學者
進行隨機非結構式晤談,以瞭解教學者的想法與轉變的情形。為了瞭解
學生參與本方案後行為改變的情形與想法,研究團隊參考研究目的、學
生評量表及兩位教學者的省思日記,擬定訪談大綱,並於整個方案結束
後,兩班各隨機抽樣五位學生,進行結構式深度訪談。
五、教學者的省思日記
教學者在教學前、中及教學結束後,針對教學的過程,紀錄學生的反
應與自己的省思和回饋,以了解教學者在整個研究過程的自我成長歷程。

116
肆、資料蒐集的方法
本研究為瞭解教師教學的轉變與決定、學生禮貌表現的情形,擬透過非正式
晤談、結構性訪談、學生評量表與文件分析法等方法來研究蒐集資料。
一、訪談法
研究者依據上課的內容、教學情形及學生禮貌表現情形與教學者進
行非正式晤談,以瞭解教師教學時的想法與轉變的情形,並適時給予回
饋與建議;另外透過結構式訪談瞭解學生參與此方案後禮貌表現的情形
與心得,藉此深入瞭解方案實施的成效。
二、文件分析法
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會隨時針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及檢討,作成
省思日記;另一方面亦收集學生的評量表、學習單及聯絡簿等回饋資
料,分析其學習成長的歷程。

伍、研究流程:
行動研究必須是一份經過計畫、有目的、有組織的研究歷程,因此,從開始
決定針對這一個問題,進行深入了解之後,透過妥善的時間安排、縝密的工作流
程,來安排一個具有系統的行動方案。
表二、研究流程表
實施階段 時 間 進 行 之 工 作 備註
1.確定研究主題並擬定初步研究計畫。
9/26
2.取得對象班級老師的同意。
準備階段 |
3.討論並擬定「有禮真好」教學方案的主題。
10/12
4.根據研究計畫與方案主題設計教學內容。
1.依照計畫進行教學。
2.教學者開始撰寫教學日誌。
3.導師蒐集每次教學後當週「有禮真好」評量表,
10/8
教學執 並記錄學生禮貌表現的情形。

行階段 4.依據學生的反應與回饋,進行非正式晤談,並調
11/12
整教學內容。
5.繼續撰寫教學日誌。
6.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

117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實施階段 時 間 進 行 之 工 作 備註
1.兩班各隨機抽樣五位學生進行結構式訪談,了解
11/12 計畫實施成效。
整理研究
| 2.與導師進行訪談,了解計畫的優缺點。
結果並公布
11/23 3.根據所收集到的相關資料作最後的整理和分析。
4.完成研究報告並公布研究成果。

陸、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係採三角校正(triangulation)原理,二位研究者就蒐集資料後編
碼經教學者確認後,再加以分析;以多元的方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收
集資料;搜集多樣的資料(學生學習單、教師教學省思、教師觀察日誌、訪談及
問卷資料)
。將搜集到的資料轉錄、編碼、分類、 建立資料庫,便利交叉分類和
交叉比較,根據不同資料來源,進行資料的歸納與分析並據此建構結果。

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成長的開始--「有禮真好」教學方案的形成歷程
一、小一生的可愛與可怕
開學已過ㄧ個月了,看見一年級新生從羞澀陌生中已逐漸熟悉國小
的生活了,透過各項常規訓練與隨機教育教導孩子們各項規矩,天真活
潑的童稚笑容的確可愛,但隨性無俚頭的突發狀況亦令老師們頭痛,尤
其口語衝突、肢體衝撞時有所聞,學校三令五聲提倡「輕聲緩步」
、「守
規有禮貌」,彷彿僅止於口頭上的宣導,未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驗與省
思,遑論學生能實踐於生活中,如何融入於各領域課程中,設計一套完
整且有效的教學方案,是許多一年級老師的期盼。
二、「一隻有禮貌的狼」兒童劇的啟發
學校為推動品德教育,十月九日特別邀請慈濟大愛媽媽到校演出
「一隻有禮貌的狼」兒童劇(附件五),劇本內容生動有趣,原本狡猾
不受歡迎的野狼,在三隻小猪的耐心教導下,學會輕聲細語、口說好話、
吃飯時細嚼慢嚥,且懂得尊重別人,後來還變成三隻小猪的好朋友,成

118
為一隻人見人愛的小狼,於是我們思考透過戲劇的體驗活動來教導學生
「守規有禮」,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式,我們有了第一次這樣的對
話:

簡老師:光看劇本就覺得很有趣,「三隻小猪和大野狼」這個故事是
孩子們熟悉的,沒想到大野狼最後竟然受到三隻小猪的影
響而成為受歡迎的狼,真是意外,…
邱老師:而且故事情節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知道禮貌的內
涵,更知道有禮貌的人才會受歡迎。
簡老師:如果多透過這樣的活動,小朋友更能深刻體會禮貌的重要。
湯老師:那我們是不是來設計一些類似課程教導孩子們這些基本禮
儀呢?
(研究對話 961001)

於是我們決定以「禮貌」作為本研究的主題,並各自回去蒐集相關
的教學活動或研究。後來無意間上慈濟全球資訊網,發現慈濟正在推動
「克己復禮,有禮真好」運動,網上有許多精采的教學設計、學習單及
評量表,理念與我們不謀而合,於是我們決定參考實施。
三、確定教學策略與教學內容
對於國小一年級學生而言,在人格與認知方面皆處於啟蒙階段,需
要更多元的體驗課程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並且透過有系統的實踐方案
與評量強化學童的生活禮儀,因此在第一次研究對話時,我們有了這樣
的共識。

湯老師:我想既然我們已經確立方案的目標與禮貌的內涵,那我們
應該提供更多活潑有趣的教學內容,啟發孩子對禮貌的認
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表現禮貌。
周老師:我覺得綜合活動領域所強調的「體驗、省思、實踐」三種
教學策略是不錯的參考,而且在這些歷程中可以兼顧孩子
認知與情意的學習。強調實踐的重要,在實踐過程中培養
孩子正確的態度。
簡老師:所以我們應該設計一份禮貌表現檢核表,記錄孩子每天禮
貌表現的情形,可以提供自省,也可以瞭解進步的情形。
(研究對話 961008)

119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於是參考慈濟基金會網站「克己復禮,有禮真好」教學設計中國小
版生活禮儀度量衡、一年級綜合活動與生活課程內容,並分工進行教學
設計。並且在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團隊對話與檢討,從學生行為表現中
予以修訂或增補,最後形成五個方案八節課的「有禮真好」教學方案(附
件六)
,方案內容說明如下:
方案一:一隻有禮貌的小狼
一年一度大愛媽媽蒞校推展品德教育,十月九日演出「一隻有禮貌
的狼」兒童劇,剛好符合本研究之內涵,於是決定當成第一方案之體驗
活動,透過戲劇誇張的對比,讓孩子對於禮貌的內涵與好處有了深刻的
體會,並利用當天綜合活動課引導學生討論與省思,並設計學習單檢核
學生對於禮貌的認知情形。為了瞭解學生是否能將所認知與省思的禮貌
表現出來,於是進行一週的「有禮真好」評量表,並做為往後教學之參
考。
方案二:仁美功夫,有夠厲害
從「一隻有禮貌的小狼」學習單與「有禮真好」評量表上的表現,
發現學生對於禮貌的認知大致正確,但是觀察其日常生活表現,則發現
有些落差,在一次非正式晤談中,簡老師與邱老師提到學生情緒管理較
弱,而且喜歡告狀,甚至對同學口出惡言,同學間爭吵事不斷,是否應
該在人際表達上予以加強,

簡老師:學生在評量表第九題「我有口說好話,讚美別人」表現較
差,一年級學生非常喜歡告狀,動不動就罵別人…
邱老師:今天大愛媽媽在黑板上告訴孩子要口說好話,讚美別人,
才能交到朋友,我覺得孩子有感覺喔!但是如何讚美別
人,而且成為生活習慣,是不是應該在方案中特別加強呢?
(晤談 961012)

有了兩位老師的省思,於是決定將「口說好話,讚美別人」列入第
二方案的目標,由於一年級學童天真活潑,喜歡節奏簡單明確的活動,
為了讓孩子覺得有趣而且印象深刻,能夠在練習中體會彼此讚美的感

120
覺,於是將許多好話融入團康遊戲,設計了「仁美功夫,有夠厲害」與
故事「貌貌學說話」來增強孩子的體認,再透過角色扮演加深印象,最
後透過讚美卡讓孩子在生活實踐「口說好話」的禮貌。兩位教學者的省
思日記中皆表示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

簡老師:一年級孩子天真活潑,透過肢體活動與琅琅上口的口訣來
加深他們「口說好話」的印象,孩子玩得很高興,參與度
很高,班級氣氛很熱絡。
(簡老師省思日記 961017)
邱老師:
「仁美功夫」的暖身活動,孩子的心被帶出來了,後來在聽
「貌貌學說話」故事時,他們就很投入的聆聽,在練習角
色扮演時,孩子們馬上大方的將剛剛學的好話用出來,從
他們的讚美卡可以看出來說好話的力量,連家長都很感
動,孩子回家之後還感恩媽媽菜煮的很好吃,…
(邱老師省思日記 961016)

方案三:
「禮貌小狼」心得分享
進行兩週的方案後,剛好遇到學校許多大活動,十月廿二日的校務
評鑑、十月廿四日全市家長會長交接、十月廿五日奧地利學者參訪、十
月廿六日台中教育大學來訪,全校忙於應付這些活動而顯得有些緊張、
忙碌,因為全校大掃除,所以方案中斷一個星期,兩位教學者雖藉由各
種教學活動予以隨機教育,但孩子的心情難免受到影響,兩位老師皆表
示孩子的心比較浮躁,常規表現似乎有些鬆懈,為了讓孩子浮躁的心情
可以平靜下來,在一次研究對話後,課程安排上做了些微調整,先進行
「禮貌小狼」心得分享,再進行會本教學,希望透過「有禮真好」評量
表讓禮貌表現較好的學童(禮貌小狼)分享最近禮貌表現的情形,以建
立禮貌學習的楷模,進而形成一種班級氣氛以發揮同儕的影響力,教師
亦可以給予適時指導與回饋,並掌握學童學習的狀況,作為後續教學及
生活指導之參考。
方案四:
「好好吃,謝謝!」繪本教學
禮貌是一種生活規矩,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人際之間一種美好的感

121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覺,如何營造這種美好的感覺,啟發孩子美善的心,進而創造更祥和的
生活氣氛,是研究團隊覺得課程中應該要提昇的精神。閱讀運動一直是
本校推動的重點,邱老師平日在班上積極推動繪本閱讀,成效不錯,如
果能夠透過繪本閱讀讓孩子學習禮貌,並且啟發孩子美善的心,是一個
不錯的策略,本校資訊設備齊全,教室內有完善的電腦與投影設備,於
是邱老師將「好好吃,謝謝!」這本繪本轉成 Flash 動畫,設計成方案
四的教學,並引導學生省思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現禮貌,才能營造更好的
人際關係,再進行「有禮真好」評量表後測,以瞭解學生在禮貌表現上
的延宕反應,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全班票選八位本月表現最佳的禮貌
小狼。
方案五:
「我真的很不錯」禮貌小狼頒獎典禮
方案進行尾聲,為了讓學童們禮貌表現的行為與態度獲得增強與延
續,我們決定設計公開的表揚活動,透過頒獎儀式引心得分享強化孩子
禮貌表現的自信,並以「愛的鼓勵—你真的很不錯」的歡呼來營造「互
相讚美,彼此欣賞」的團體氣氛。
教學是一段不斷思考、回饋與修正的歷程,透過教學者的省思與研
究者的觀察回饋,教學者更可以清楚瞭解教與學之間微妙的因果關係,
透過客觀的評量表提供學童自省的機會,更作為教師瞭解教學成效的依
據,進而修正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獲得研究的內涵,研究中
獲得教學的成長,彼此相輔相成,對於教師專業成長又莫大的助益。

貳、成長的足跡--「有禮」的學生「真好」
本研究透過「有禮真好」評量表提供學生自省的工具,以瞭解學生行為改變
的情形,另外透過結構式訪談瞭解學生對於方案學習的心得與收穫,並輔以兩位
老師的教學日記與部分家長的回饋,深入探究教學活動對於學生禮貌表現的影響。
一、「有禮真好」評量表分析
本研究針對學生禮貌表現進行兩次各維持一週的自我檢核,以下針
對前後測結果統計全班學生的達成率,並比較前後測進步的情形。

122
表「有禮真好」評量表前後測統計

班級表現 一年九班 一年七班


禮儀能力向度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1.別人說話時,我會看著對方的眼睛,並專心 77% 88% 96% 100%
傾聽。
2.我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 72% 85% 96% 99%
3.我會慢慢走、不奔跑。 68% 73% 95% 97%
4.我會排隊守秩序,不插隊、不推人。 78% 89% 97% 100%
5.我會穿整齊、乾淨的衣服出門。 85% 93% 96% 100%
6.用餐時,我會細嚼慢嚥,不發出聲音。 76% 88% 97% 99%
7.見到父母、老師或長輩,我會主動問好。 76% 83% 97% 99%
8.上完廁所,我會沖水並輕聲關門。 87% 86% 97% 100%
9.我有口說好話,讚美別人。 71% 72% 98% 100%
10.我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79% 83% 97% 98%

(一)有關說話的禮貌
評量表第一題、第二題及第十題都與說話禮貌有關,也是人際互動
中最重要的禮貌表現,從表中可以發現學生在這兩項禮貌表現上有明顯
的進步,當訪談學生這方面的表現時,學生都表示老師上課中一再強調
上課發言時要先舉手,經過老師同意才可以說話,而且老師或是同學講
話時要認真聽講,才聽得懂別人說的話。

研究者:上課時或是與別人說話時,要表現哪些禮貌呢?
(三位學生皆舉手表達要回答)
小 綺:老師說話時要注意聽,不可以插嘴,才有禮貌。
小 隆:老師每次都叫有舉手的人回答,所以舉手發言才有禮貌。
研究者:那如果你真得很想說話時,你會怎麼做?
小 隆:還是要等啊!或是手先放下來聽別人再說什麼,或是下課
在跟老師說我的想法。(訪談 961115)
翊 婷:老師上課我都認真看著老師,老師說我很認真!
(文件 10918)

另外在評量表的禮貌表現心得中許多學生也提到別人講話時,保持
安靜不插嘴,還因此得到長輩的讚美,例如:

123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爸爸和媽媽在說話,或老師在跟同學說話,我都靜靜不插嘴,
媽媽和老師說我很乖。(小浩、小瀚學習單)

當研究者進一步瞭解學生是如何知道這些上課禮貌時,學生表示老
師有規定,父母一再提醒,也有表示從「一隻有禮貌的小狼」
、「好好吃,
謝謝!」繪本中學到的。

小寧:老師有規定,上課要專心聽講,表現的好可以得到好棒,而
且媽媽也都會提醒我啊。
小隆:上次大愛媽媽演的小狼中,小狼因為輕聲細語,有禮貌,才
成為三隻小猪的好朋友。
(訪談 961115)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在聽講時都學會等待,並且專注聆聽,
如果要發表意見,也都知道要舉手並且經老師或大人同意才能發言,這
些表現除了來自於方案中老師的指導外,老師和父母的立即讚美,對於
學生禮貌表現的增強極有效果。
(二)有關「行」的禮貌
評量表第三和第四題是有關行的禮貌,包含平常走路與排隊時的規
矩,為了避免學童於校園發生奔跑擦撞而導致受傷事件,本校每週升旗
時,總導護及生教組長總是再三提醒「走廊上要輕聲緩步」及「上下學
或全班活動要排隊一起前進」的規定,然而一年級學童,天性活潑好動,
聽到鐘聲就不由自主的奔跑起來,從一年九班評量表統計即可發現,大
約有 70%的學生能做到輕聲緩步,兩位教學者亦表示透過各種校園偶發
事件隨機教育學生排隊及走路的規矩,還利用二十分鐘下課時間安排跳
繩和拍毽子來降低學生奔跑的機會,在學習單中也只有一位學生提到表
現最好的項目是排隊注意安全。

排隊去升旗時要注意安全,不可以推別人,不然會跌倒,走廊
上我都慢慢走,才不會撞到別人。
(勻喧學習單)

124
可見「輕聲緩步」行的禮貌對於一年級的學童而言似乎有些困難,
研究者推測與孩子的天性有關,所以強調「集體排隊前進」是可以降低
奔跑的機會。
(三)有關穿著的禮貌
評量表第五題「我會穿整齊、乾淨的衣服出門」是有關於穿著的禮
貌,這方面兩班學生都表現的很好,當研究者問到每天上學該穿什麼服
裝時,有的學生表示媽媽準備的,有的則表示起床後自己穿,另外老師
也會在聯絡簿中提醒,有位學生則表示大野狼就是穿的不整齊才不受歡
迎,去別人家玩要穿乾淨整齊的衣服,別人才會歡迎你。
(四)有關用餐的禮儀
評量表第六題「用餐時,我會細嚼慢嚥,不發出聲音。」,兩班學
生的表現皆有明顯進步,學習單中也有幾位學生特別提到,

我以前吃飯都很大聲,而且吃太快,現在我有進步,吃飯不發
出聲音。
(仲偉、冠霖、冠穎學習單)

尤其看完「一隻有禮貌的小狼」劇後,學生對於大野狼狼吞虎嚥的
印象特別深刻,最後大野狼學會細嚼慢嚥、不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兩
位教學者在每週二午餐時間也都會指導學生用餐的禮儀,例如:排隊取
餐、感恩後用餐、細嚼慢嚥等禮貌,所以學生的用餐禮貌有明顯進步,
部分家長也反應孩子在用餐禮貌上表現很好,例如:

愛聆媽媽的回饋:最近愛聆吃飯前都謝謝媽媽,而且主動幫忙
收拾碗筷,表現得很有禮貌,繼續保持,你會是個人見人愛的禮貌
天使喔!(愛聆學習單)

除了用餐不發出聲音外,受訪學生表示還要尊重別人,例如:

冠豪和均翰:看見喜歡吃的東西要先等所有人都盛過後,才可
以再盛,不然有些人會吃不到(訪談 961112)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在本方案教學下,在用餐的禮儀上有很好
的表現,這方面在老師的省思日記中亦可得知。

125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五)對於長輩的禮貌
評量表第七題「見到父母、老師或長輩,我會主動問好。」這是人
際關係中最基本的禮貌,也是老師和父母最強調的,從統計表中看出學
生這方面的有極優異的表現,得到最多的讚賞與肯定,無論訪談或是自
評表,許多學生表示問好道早是表現最好的禮貌,例如:

早上見面我都向老師、同學、愛心媽媽說聲早,老師給我東西
時,我都雙手去拿並有禮貌說謝謝老師,禮貌大使由我做起(品翔、
易廷學習單);
去外公家我很有禮貌的向外公說「外公好!」,外公、舅舅都說
我很有禮貌!(柏如、佳嫻學習單);
每天上學遇到導護老師我都跑過去像他們說老師早,他們很高
興,我也很高興!(禹婕、鈺綺學習單)

當研究者問為什麼當選禮貌小狼時,學生表示因為對老師、同學很
有禮貌,例如:

鉦隆:老師每次叫我,我都大聲答有,老師發簿子給我,我都雙手
鞠躬去拿,然後向老師說謝謝,老師常常誇獎我很有禮貌。(訪
談 961115)
冠豪:老師請我幫忙我都主動幫忙,看見老師客人我都會問老師客
人好,所以我當選禮貌小狼啊!(訪談 961112)

學生表示在「仁美功夫」與「貌貌學說話」的活動中,學到對人要
問好才有禮貌,才能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可見讓孩子實際體驗及實
踐,在品德教學中是很重要的。這點從兩位老師的省思日記中亦可看出,

在仁美功夫活動中,孩子學會彼此問好的歡樂氣氛,整個班級
氣氛極為融洽,可見這樣的體驗活動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深刻的。
(邱
老師教學日記 961016)

(六)有關上廁所的禮貌
評量表第八題「上完廁所,我會沖水並輕聲關門」,學生表現大致
良好,兩位教學者表示在開學出衛生組有安排小一新生上廁所影片教

126
學,學生都知道上完廁所要沖水,穿好褲子後才可以出來,並且要將門
輕輕關上,學生在訪談與學習單上也都表示如此。例如:我每次上完廁
所我都有會沖水,並且關門。(季芹學習單)
(七)有關「口說好話」的禮貌
評量表第九題「我有口說好話,讚美別人。」是一項較高層次的禮
貌,學生必須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肯定與讚美,才能產生更多美好的經
驗,而真心誠意對別人「口說好話」,因此方案二、方案四及方案五都
不斷融入這樣的內涵,兩位教學者更在各種活動中不斷給予學生讚美與
肯定,讓學生養成正向思考的美好習慣,研究者從學生所寫的讚美卡中
發現彼此讚美的力量,許多家長也都因為收到孩子的讚美卡而深受感
動,在學生聯絡簿上給予肯定與回饋,例如:

愛聆:媽媽幫我很多忙,謝謝媽媽!我愛您!
愛聆媽媽:謝謝老師的教導,看了愛聆的讚美卡,眼淚差點兒掉下
來了。
(愛聆連絡簿 961016)
佳嫻:謝謝媽媽煮好的菜給我吃,謝謝爸爸給我買娃娃,我愛您們!
佳嫻媽媽:不用客氣,媽媽也很愛你,你是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佳嫻聯絡簿 961016)

許多學生表示對於「仁美功夫有夠厲害」及頒獎典禮中「你真的很
不錯」愛的鼓勵印象最深刻,被讚美和讚美別人一樣快樂,例如:

紫寧:我覺得「仁美功夫有夠厲害」最好玩,我學到要口說好話如
吐蓮花,所以我都讚美同學圖畫得很漂亮,他也說我字寫得
很整齊,我們兩個都很快樂。(訪談 961115)
冠豪:我覺得老師教我們「我真的很不錯」愛的鼓勵真好玩,每次
老師說我很有禮貌時,我都很高興,我也會讚美弟弟很乖。
(訪
談 961112)

從以上分析發現,對於一年級學童而言,活潑有趣的課程設計,比
較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而且立即實踐與省思對於孩子禮貌習慣的養成
極為重要。

127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參、成長的喜悅—在教學與研究中看見蛻變的可能
一、幕然回首…
方案一
「一隻有禮貌的狼」戲劇表演輕鬆有趣,孩子在歡笑聲中學到了如
何才是有禮貌的行為,回到班上再立即與孩子討論學習單的內容,並大
力讚揚班上禮貌十足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模仿此一正向行為,因而
形成良性的循環。在請小朋友於當天的聯絡簿上寫下對爸爸媽媽感謝的
話語,小朋友、家長的反應都十分良好,也讓親子間的互動更為融洽,
還有媽媽回應說:「看了感動得快要流下眼淚……。」此後,小朋友每
天都持續的感謝爸媽。

「今天要再連絡簿上寫一句讚美的話給爸爸或媽媽,看著孩子
們臉上害羞又躍躍欲試的表情,讓人不免發出會心的一笑,相信家
中的父母看到的時候,也會跟我有一樣的感覺!」(教學日誌)

128
方案二
「仁美功夫」的教學目的,在強化孩子「口說好話、心想好意、手
做好事」的觀念,進而能付諸行動。教學過程中,確實成功的引起孩子
學習的興趣,透過小組競賽,孩子們的表現也越來越好,都能夠牢記「口
說好話如吐蓮花,口說壞話如吐毒蛇。」但歡樂的教學過後,平心靜氣
的想一想:
「孩子們說得一口好禮貌,就能真的表現出一身好禮貌嗎?」
在設計創意十足的活動時,值得再三深思。
所以在活動後的接連幾天,教學者針對「仁美功夫」的教學目的,
做了不定期的複習與提醒,更設計了「蓮花卡」,讓孩子們回想並寫下
對他人(同學、父母、晨光媽媽……)的讚美或感謝,讓孩子們將心中
的好話寫成一朵朵的蓮花,再觀察孩子們口說好話的表現情形,發現孩
子們除了能牢記「口說好話如吐蓮花,口說壞話如吐毒蛇。」之外,也
都能適時的提醒別的小朋友要確實做到。

「今天在班上練習口說好話、讚美別人,我發現孩子們都很害
羞、不敢表達,在老師的示範與提醒之後,情況漸漸好轉,舉手搶
答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讚美別人需要勇氣,但只要多加練習就會變
成一種習慣,所以老師也要在課堂上常常口說好話,並製造一些讓
孩子能互相讚美的機會。」(教學日誌)
「有時後我會覺得現在的小孩不太懂得體貼,總想要他人幫忙
做好很多事情,很少想到自己可以為他人作些什麼。今年的這一班
我覺得很不錯,都很願意做完自己的部分後,主動去幫助別人,有
些小孩甚至一做完我交代的部分,就會跑來告訴我:「老師,我做好
了,可以去幫忙別人嗎?」每次聽到這句話,真是讓我感動的亂七
八糟,
『教到你們真幸福~』,我總是忍不住這樣讚美。」
(教學日誌)

129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130
方案三
在寫評量表時,老師會提醒孩子要確實的回想自己一天的作為,有
做到的才可以塗上美美的顏色,沒有做到的要提醒自己明天要再努力。
雖然再三提醒要誠實作答,但看到小朋友每天塗得滿滿的評量表,心中
不免懷疑:「是真的嗎?」、「有嗎?」下次在執行評量前,可以先給家
長一封說明信,說明活動方式及目的,懇請家長協助配合孩子正確填
寫,比較能收到確實可靠的資料。

「最近在做禮貌評量表,大部分的孩子會提醒自己上課時要看
著老師,小如卻依然故我,總是把玩著手邊的小東西。今天下課時,
小如氣衝衝的跑來告狀,我故意不抬頭看他: 『請說。』他說同學如
何欺負他……等等,說了半天,小如發現我正用心的批改作業,一
疊換過一疊,他只好一直叫:『老師!老師!你有沒有在聽啊?』我
這才慢慢的抬起頭來問他:『你剛剛在說話的時候,老師沒有看著
你,你心裡有什麼感覺?』他說:『我覺得你沒有在聽,我很生氣!』
『嗯!那麼你上課時都沒有看著老師,老師心裡面會有什麼感覺?』
他嘟著嘴巴低下頭來輕聲的告訴我: 『老師,對不起!』……低年級
的孩子不一定能瞭解別人說的道理,有時藉機誘導、引發孩子的同
理心,較能達到成效。」(教學日誌)

第一次是由老師示範選出最有禮貌的「禮貌小狼」,給予公開表揚
與口頭讚美,並預告下週由提名票選,小朋友都十分投入票選活動。

「今天上課講解到一半,小佑接連幾次的舉手想要表達他的意
見,在我還沒有請他發言前,他便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使我不
得不停下課程聽他把話講完,然後提醒他,不要隨便打斷老師的談
話,其他的孩子竟接著說:『對嘛!這樣很不禮貌!』我想,多數的
孩子們已經懂得聽人說話的禮儀,只是還需要多加提醒、多加練習
吧!」(教學日誌)
「今天用餐前,我站在一旁觀察孩子們排隊打菜的情形,小臻
趁老師不注意,動作迅速的多夾了一個雞塊,結果被排在後面的孩
子發現,引起了全班一陣騷動,頓時責罵聲此起彼落,我請孩子們
先安靜下來仔細的想一想,為什麼會生氣?小翰說:『因為老師剛剛
有說,一個人只能夾兩個雞塊!』我再問:『還有呢?』小姍回答:
『因為後面還有很多人還沒有拿,如果他多拿了,就有人可能會沒
有吃到。』小平:『這樣很沒有禮貌!』透過衝突事件的發生,引導
孩子們自己思考、自己做道德判斷,可能比一再的責備和說教還要
有效用吧!相信孩子們會好好記得今天這一課。」(教學日誌)

131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方案四
「好好吃,謝謝!」繪本教學是研究小組中的邱老師自製的動畫,
從選擇適用的繪本、製作動畫、剪輯到配音完成,不但動員了全家老小,
還挑燈夜戰了好幾個晚上才得以完成,果然,效果還不錯,在提問時孩
子也都能瞭解繪本的內容,知道說「謝謝!」也要誠心誠意,還要手做
好事。
第二次的評量表實施前,要再提醒確實作答,並預告選出第二次的
「禮貌小狼」
。為了當選「禮貌小狼」
,孩子們這個禮拜卯足了全力在表
現禮貌行為,尤其是評量表中的十個項目,小朋友都很努力的想要達成。

「下課是孩子們最珍惜的時光,雖然在三提醒要輕聲緩步,但
橫衝直撞還是在所難免。今天姿云被隔壁班的孩子撞倒了,坐在地
上哭,我們班的幾個孩子圍著那位小朋友說:『我們老師說要慢慢
走、不奔跑,你把姿云撞倒了,請你道歉。』我發現孩子們最近變
得比較會自己處理問題,也比較能說出個道理了!接下來的,就希
望他們自己也能身體力行、說到做到囉!」(教學日誌)
「昨天鼓吹孩子們早上看見在路口導護的愛心媽媽,要微笑大
聲道早!今天就有幾個孩子鼓起勇氣大聲行動啦!小均說:『我早上
有說愛心媽媽早!結果他就很大聲的說我好乖、好棒!連旁邊其他
的爸爸媽媽都轉過頭來一直看我,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心裡
還是有一點點高興,以後我還要跟其他人問早!』其實低年級的孩
子只要多給予鼓勵和讚賞,常常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他們
的潛力也會因此而被激發唷。」(教學日誌)

132
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嘗試自己提名、投票,許多規則事先要慢慢說清
楚,以免孩子搞不清楚狀況。在票選過程與當選名單中,不難發現「人
緣」是孩子考量要投票給誰的重要因素,所以投票前要再次強調票選的
規則與目的,才能真正選出最有「禮貌」的孩子。

方案五
最後的壓軸活動,就是表揚「禮貌小狼」的頒獎典禮。研究小組的
湯老師為孩子們設計了一場十分生動活潑的表揚活動,禮貌小狼們一一
上台接受歡呼,分享自己的心得,在孩子們的掌呼與歡笑聲中,為本研
究的教學面劃下完美的句點。

「小豪是轉學生,剛轉到班上時,脾氣很大,稍不如他意,就
耍脾氣甚至大叫或大哭,完全不在乎他人異樣的眼光,加上個頭大,
動作較粗魯,人際關係也不甚理想……。
在連續兩個月推動『有禮真好』的教學活動之後,發現,
小豪變得不一樣了……那天突然發現,原本自私的小豪,雖然手傷
還沒有好,竟主動地幫忙小雅(個頭嬌小的小女生,還曾哭訴小豪
會欺負她,要求換座位呢!)小雅很感動,對小豪的觀感也不同了,
看在眼裡,真是感動不已;陸陸續續,我和小朋友都發現小豪進步
了,之前,發言總是不舉手,還曾因科任老師一直不點他發言而耍
脾氣,愛插嘴……,現在,小豪會靜靜地舉手等待老師叫他,發脾
氣的次數也明顯變少了,真是令人欣喜!」(教學日誌)

133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二、點滴在心頭…
兩個月的教學活動實施下來,在專心傾聽、不插嘴、不奔跑、口說
好話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有一次到圖書館借書的時候,小朋友禮貌
的表現,讓圖書館的愛心媽媽讚嘆不已,對我說:「老師,你們班的小
朋友好有禮貌喔!」聽了心想:這是落實「有禮真好」最好的回饋呀!
小朋友已在實踐的過程中,將禮貌行為內化成良好的習慣,這不正是研
究小組所期盼見到的嗎?
在班級經營方面,除了持續推動蓮花卡、禮貌小故事之外,其他生
活禮儀的指導也都融入到各項課程與班級生活中。例如:用餐禮儀的指
導,提醒孩子不忘感謝爸爸、媽媽和幫忙服務的小朋友,然後再一起開
動;取餐時要考慮到別人的需要,不可以貪心,……等。兩個月下來,
孩子們日常的衝突明顯減少了許多,甚至會提醒別人要口說好話,在
家、在外的表現也更禮貌十足了!
比較辛苦的部分是,除了課內正常的教學活動之外,要特別挪出時
間跑整個禮貌教學流程,還要配合學校的行事(如:校務評鑑、校園環

134
境布置、閱讀深耕計畫……等等),內心的煎熬與疲累真是有苦說不出
呀!所幸有了幾位研究伙伴的相互體諒與支援打氣,本研究才得以圓滿
完成,看到孩子們的進步,一切的辛酸都化作一縷輕煙,消逝在孩子們
的相互讚美聲中。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透過研究團隊的協同合作,擬定「有禮真好」品德教育行動方案,透
過兩個一年級班級的教學,發展出五個適合一年級學童的教學方案,並透過「體
驗、省思與實踐」等活動策略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行為與態度,透過此行動
研究而提昇教師實施品德教育之自省與實踐之專業能力,藉由此方案之結論與建
議,提供其他教學者實踐「品德教學」之參考。基於上述結果分析與討論,提出
下列的結論與建議:

壹、品德教育之教學內涵應兼顧知情意行
品德教育是一種生活能力,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其內涵
包括認知、情意、意志、行動,尤其對於生活經驗不足的一年級學童,透過生活
情境的佈置、結合生活經驗的課程安排、及多元活潑的體驗活動,才能符合其心
理發展,進而啟發學童的心性及行為,本方案乃將綜何活動領域之「體驗、省思
與實踐」三種策略融入各項活動中,且參考瑞安所提出「五 E」的品格教育教學
模式:example(榜樣)、explanation(解釋)、exhortation(勸勉)、environment(環
境)、experience(體驗),透過戲劇、團康、故事、繪本、角色扮演、繪畫、評
量表等多元的體驗活動,讓學童體會禮貌的內涵與精神,藉由禮貌小狼的徵選與
表揚豎立楷模學習,透過「有禮真好」評量表檢核自己禮貌表現,以提供孩子後
設反省的機會,進而內化成一種態度與情操, 最後形成一種合諧的班級氣氛。
因此,教師實施品德教育時應不能只偏重認知層次,應同時兼顧知情意行四方
面,才能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態度與情操。

135
有禮真好 ~培養學生「守規有禮」的態度之行動研究

貳、親師合作──愛與榜樣是品德教育成功的關鍵
教育家福祿貝爾:教育無他,為愛與榜樣而已。本研究中發現除了課程吸引
學生外,最重要是生活中營造一種禮貌的氛圍,學生的重要他人即老師與父母,
是學生最直接的學習楷模,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表現,從教學省思日
記中看出兩位教學者不斷在歷程中讚美學生,肯定學生的進步與努力,並透過各
種生活情境隨機教育指導學生禮貌表現,班級情境佈置中也營造出和諧友善的班
級氣氛,尤其透過讚美卡與禮貌小狼的獎勵,啟發學生的正向思考,激勵學生勇
於表達禮貌,同時也感動家長,家長的回饋與肯定更強化學生禮貌的行為,親師
合作不斷為孩子創造好的生活經驗,孩子在「愛」的滋潤下學習與成長,更提昇
品德的層次。

參、行動研究是提升教師教學與專業成長的良方
進兩個月的研究,我們從成立研究團隊、選擇研究主題、確定教學目標及編
寫教案,到一方面進行教學,一方面蒐集資料進行分析,到最後撰寫研究報告,
整個歷程中不斷自省、對話、思考、調整、甚至互相鼓勵,因為這個行動研究,
給了我們對於自己專業的重新整理與省思。對於我們四位成員而言,這是第一次
針對整個教學歷程進行完整且深入的探究,對研究者而言,透過客觀的觀察與研
究,讓我們更清楚看到教室中師生間微妙的互動結果,彷彿透過鏡子反觀自我的
可能與不能;然而對於教學者而言,也因為研究者的回饋與分析,找到自己值得
肯定與需要調整的地方,這是最直接有效的專業成長;對於學生而言,因為這樣
的研究而獲得最精鍊的品德方案學習,在各種體驗活動中不斷獲得省思與實踐的
機會,最後成為一個「守規有禮有氣質的小狼」,因為這份行動研究而創造了三
贏的結果,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136
臺中市 96 年度「創意品德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行動研究成果發表」
作品內容清單
組 核心 實施 實施 實施 研究者 任職
研究主題 內容
別 內涵 領域 節數 年級 學校

8年級
關心你關心我~ 社會 簡報 8份
影片剪輯 11 段
合群 提升國中生關懷 、藝 鄭春女 至善
1 6節
公共事務之行動 術與 魏名彥 國中 音訊檔 1首
研究 人文
學習單等 4份

中年級
羅婷儀 簡報 14 份
關懷 獨特的你和我~ 綜合 陳淑鈴 立人 影片剪輯 2段
2 尊重 培養學生關懷與 5節
尊重之行動研究 活動 黃姬芬 國小 音訊檔 2首
張裕長
學習單等 4份

中年級
邱郁雯 簡報 1份
關懷 心靈雞湯~培養 綜合 江素君 立人 影片剪輯 1段
3 尊重 學童熱心公益之 5節
活動 張同良 國小 音訊檔 1首
行動研究 張淑鈞
學習單等 2份
1年級

有禮真好~培養 湯正茂 簡報 1份
影片剪輯 2段
禮節 學生「守規有禮」 綜合 邱惠緞 仁美
4 5節
的態度之行動研 活動 簡伊琇 國小 音訊檔 1首
究 周雅釧
學習單等 7份
高年級

綜合 張慧如 簡報 1份
小丑魚與海葵~ 影片剪輯 4段
活動 李佳玲 健行
5 合作 提升合作學習之 6節
藝術 林姍螢 國小 音訊檔 2首
行動研究 人文 楊永青
學習單等 3份
4年級

簡報 2份
「狗」且偷安~ 王兆佐 影片剪輯 11 段
6 關懷 培養學童關懷動 綜合 4節 李昭鋆 立人
活動 國小 音訊檔 1首
物之行動研究 吳銘惠
學習單等 2份
高年級

蕭國偉 黎明 簡報 1份
校園快樂幫~培 綜合 王佳韻 影片剪輯 2段
7 正念 養學童正念之行 活動 10 節 國小
戴均帆 永春
動研究 語文 陳宏瑜 音訊檔 5首
國小
黃咨樺 學習單等 9份
2年級

綜合 翁筱雲 簡報 2份
三個和尚有水喝 影片剪輯 1段
活動 陳砡仙 篤行
8 合群 ~透過合作學習 6節
表演 劉嘉麗 國小 音訊檔 1首
法提昇學童群性 藝術 武慧玲
學習單等 2份
大智 簡報 3份
4年級

江東鄉
心的方向~「媽 綜合 國小
影片剪輯 1段
自律 媽的眼淚小話劇 活動 中華
9 4節 吳月鳳
對學童自律自省 表演 國小 音訊檔 1首
之研究」 藝術 泰安
蔡大猷 學習單等 2份
國小

137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臺中市創意品德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行動研究專輯

羅婷儀等 33 名著 -- 初版. -- 臺中市:臺中市政府,民 97.1

160 面;21×29.7 公分

ISBN 978-986-01-2751-5(平裝)

1. 行動研究 2. 品德教育 3.課程設計

523.45 96026091

臺中市創意品德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行動研究專輯

發 行 人 :胡志強
召 集 人 :張光銘
副 召 集 人:葉俊傑
著 作 人 :羅婷儀等 33 名
指 導 委 員:曾華明、陳欽盛、呂淑芝、王淑懿、賴麗香、呂岸霖、
張美雲、蔡文煉、鄭隆為、王瓊娟、陳素懷、徐榮燦
總 編 輯 :陳素懷
編 輯 小 組:張永雄、黃姬芬、蕭俊勇、周秋菊、張添琦、蘇佩瑤
審 稿 委 員:張景媛
出 版 機 關:臺中市政府
地 址 電 話:臺中市民權路 99 號 (04)2228-9111
出 版 日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版 次:初版
工 本 費:二百元正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