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50

周其仁《新制度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从一支铅笔开始
• 铅笔的来历
– 铅?
• 1566年,德国-瑞士博物学家最先描述一种将“铅”(当时以为石墨是铅)插在木柄
里的书写工具
• 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指出,“铅”原来是“石墨”(graphien, 希腊字,意思是
“书写”),是碳的一种形态
• 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墨西哥、加拿大安大略、西西伯利亚、美
国纽约州和朝鲜
• 1896年首次偶然合成了石墨,取得专利权
• 1897年开始石墨的商业性生产
• 1918年后,主要用石油焦生产高纯度石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铅笔”“石墨”
– “前身”数之不尽

《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
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
道旁的各种设备。再想想制造砍伐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采
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
加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
说了,在伐木工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
• 圆木运输: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整个交通体系;
• 木材加工厂:切割、板条上蜡,烘干需要的热量,照明,电力,传动带,电动机,一
家工厂所需要的一切设备,甚至工厂里的清洁工,还有天然气与电力公司;
• 铅笔制造厂:
• 石墨:开采、提炼、加工、包装、运输
• 添加黏土:精炼工艺过程,用到氢氧化铵,添加增湿剂,比如经过磺酸盐处理的油脂,
经过一道又一道机器,这些混合物最后源源不断地挤出来,按尺寸切断,晾干,再在
华氏1850度的温度下烘烤数个小时,还要用一种滚热的混合物处理铅笔芯,其中包括
固体石蜡、经过氢化处理的天然脂肪和产自墨西哥的石蜡;
•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蓖麻子的种植者和蓖麻油的加工者,油漆调制;
• 标签:炭黑跟树脂加热混合而形成的一张薄膜(制造树脂和炭黑) ;
• 金属箍: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制作成闪闪发光的薄铜片,加上黑圈(黑镍) ;
• 橡皮头:硫化油胶(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 ,
橡胶仅仅起粘合的作用,各种各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我,铅笔,是种种奇迹的复杂的结合:树,锌,铜,石墨,等等。然而,在这些大自
然所显现的种种奇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非凡的奇迹: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
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 ——《我,铅笔》

1
米尔顿・弗里德曼为《我,铅笔》写的导语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为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
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人都把
自己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办法,。。。每次我们到商店购买
一支铅笔,我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人中的
每个人提供的极小量的一些劳务。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没有一个人坐在一个中央办公机构
对这成千上万的人发布命令。也没有军警来执行这些无人发布的命令。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
地方,讲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恶,——然而,所有这些差异,
并没有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如何发生的?”

思考铅笔
– 铅笔的所有相关生产者,大部分互相不认识,也不知道各自产品的最终目的,又没有统
一的指挥,怎样就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铅笔来?
– 使用铅笔者对铅笔的知识为什么可以如此之少?凭借如此之少的知识,花费如此之低的
代价,就可以得到铅笔,道理何在?
(“理性的无知”)
– 如何协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 以上生产秩序的基础是什么?

理论:猜测可能的答案
• 分工、专业化的理论
– 分工与生产效率
– 分工水平与市场规模
– 分工与资本
– 分工与国民财富
• 价格理论
– 协调分工、专业化
– 经济人按照自利原则实现“ 合作”
•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论
※“没有分工,价格理论不重要”——周其仁

理论:态度上的分歧
• 第一种态度:经济解释
– 解释可观察的经济现象中包含的问题
– 提出理论后
• 对理论进行逻辑检查(批判竞争的理论)
• 提出推测(推测vs预测)
• 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 第二种态度:“理性为自然立法”
– 依托理性、确立规范;
– 设计、指导和改造世界、使之变得更合乎理性原则;

2
– 回避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回到铅笔问题
• 除了市场协调分工,还能不能设计更好的办法产生铅笔?
– 市场的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 浪费” 和痛苦
– 理性主义改造方案
• 中央计划经济能不能生产铅笔?
• 解释中央“ 计划” 经济 ——case:八套30万吨大化肥项目,学过去和猜将来?
• 一个仿照的体制
• 僵硬的分工
– 自给自足方案
• 经济学理论之间难以消除的哲学分歧

市场理论怎样发展?
• 不断用经验检验理论
– 证伪
– 修正、补充、扩充
– “范式革命”: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发现新的事实、发明新的检验方法
• “ 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经济现象”
– “ 价格协调分工” 解释不了“ 企业” 和组织
※斯密就对大企业的组织形式持观望态度
– “ 边际” 理论解释不了“ 分工发生”
– 怎样解释“ 制度变迁” ?
• 新的聚焦:“ 看不见的制度” 至关重要

经济现象里有制度
• 案例(I)
– 科斯看企业
– 迪雷克特辩论“搭配”——迪雷克托本科学历,从来不写文章,不教书,任芝加哥大学
经济学教授。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术传统”?
– 斯蒂格勒研究管制
– 鲍士门验证安全带法规——鲍士门:强制实行安全带导致大事故下降,小事故上升,给
行人的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佛里德曼评论说:应该在开车人的胸前绑上一把刀子。
– 巴泽尔解释奴隶自我赎买
– 张五常分析香港租务管制
– 德。索托观察非西方世界的财产——“合上书本,睁开眼睛。”——德・索托《资本的秘
密》,王小东(秋风)译。
案例(II)
-毒米事件:微软案:股市黑幕:疯牛病:非职务发明:土地承包权……

经济人和理性行为
• 经济人 (Economic Man)及其理性行为

3
– “ 性本善” 还是“ 性本恶” ?
– 经济人的三个含义
• 作为人性假设 的经济人
• 认定“ 人的本性在生物学上是自私的”
• 亚当- 斯密意义上的“ 经济人” :在资源稀缺的约束下,人不得不自利。
(Alchian: 生存检验)
– 利他主义:把他人福利包含到自己的效用函数之内。
• 自利有害社会,还是有利于社会?
※“新制度经济学家不关心人理性还是不理性,重点在约束条件。”——周其仁

制度约束是重点
•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究竟说了什么?
– 自利行为产生不知觉的后果;
– 形成自发的秩序;
– 社会从其成员的利己中受益
• 制度:作为规则对行为的约束
• “价格”从来只是“合约结构”中的一部分
• 从“解释行为”到“解释制度——行为的约束”
※ 张五常关于电影票的研究。
※ 科斯论马(?)

新制度经济学
•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批经济学家思想活动的结果
–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张五常、巴泽尔、德姆塞茨
• 关怀的问题:
– 真实世界里的行为约束
–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基础
– 经济行为产生的复杂的互相影响
• 核心概念:产权和交易费用
• 与经济学传统一脉相传
• 将来的经济学

方法论的教训
• 灯塔的故事
– 事实很重要——科斯提倡的“真实而可操作的假设”。
– 不能用现象解释现象
• 归纳、规范、实证
•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真实世界
– 假设和“前提性假设” (好的经济学家之间有分歧)——佛里德曼vs科斯。
– 约束条件是难点和重点
– “用非真实的假设、解释并不存在的问题”(?)——佛里德曼

4
– 一般化
– 解释、推测和证伪
• 经济学与“致命的自负”
※ “张五常的需求曲线是假想中,购买不等于需求,汪、薛、陈平的需求曲线是可观察的,张
在这一点上象佛里德曼。与他自己主张的方法论之间不一致。”——周其仁
※ 哈耶克反对实证主义,认为本能和理性之间的东西才是市场的基础,“琐碎的知识”。

制度变迁
• 科学主义+国家权力
• “制高点”——一本好书
• 历史性的讽刺和失败
• “国家退出”
• 集权/分权
• 转型经济
•中国:一代人之间的经济制度变化
※“好的理论会刺激你去用它。但实在没有什么用处。”——周其仁

中肯的批评
• “坚持理论要用可观察到的行为来检验其含义。。。。过去不仅没有探索和检验这种含义,而
且还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在看来要受到经验检验的威胁时,就重新构造理论,以使检验
变的无效。。。(经济学家们)并不想面对事实的挑战。”
——斯蒂格勒:“效用理论的发展”
• “人们普遍抱怨经济学家之间常常有太多的不同意见。我的观点是,他们经常太容易就未经
检验的理论和未经证实的证据取得一致意见了”。
——张五常:“经济解释:让我们做弄潮儿”

关于本课程
• 本课的几个考虑:
– 增加理解真实世界的兴趣
– 了解制度约束的基本概念
– 增加经济解释的能力
• 课程计划书和参考读物(阅读很重要)
• 需要帮忙解决3件事
– 4-5名课代表
– 读物复印
– 怎么讨论?
• 各位有何建议?
三个学习环节
阅读,笔记和讨论

5
第二章 产权
• 上章小结和问题
• 第一部分 故事和概念
• 第二部分 产权分析
• 第三部分 关于产权的教训

上章的小结和问题
• 问题主导的经济学(从一支铅笔开始)
• 基本问题
– 经济活动怎样连接、怎样协调;
– 经济秩序的基础
• 理论:猜想与反驳
– 分工理论
– 价格理论
– 信息和知识理论
• 方法论

上章的小结和问题(续)
• 问题
– 新、老制度经济学
– 科斯与实证经济学的“分歧”——科斯VS佛里德曼。
– 怎样学习方法论?
– ?
• 关于课程的调整
– 时间和教室:周日晚上 6 :30-9 :30 (理205 )

学分:4 或 3
※ “要区别假想的抽象和真实的抽象:下棋是假想的游戏,经济学的抽象应该象地图。”——
周其仁
※ “没有什么同一起跑线的竞争”——周其仁
※ 哈耶克对实证也不感兴趣,认为是理性的一种。

第一部分 故事和概念
• 鱼的故事
• 经济行为和权利安排
• 产权和私人产权
• 理解产权

鱼的故事
• 鱼:一种会游动的 “财产”

6
• 陆地上的“野生鱼”的命运:滥捕的对象
• 家养鱼的故事
– 塘鱼、稻田养鱼
– 大水面
– 网箱养鱼技术
• 海鱼又如何?
– 美国西岸华盛顿州海滩“ 三文鱼”——案例:华盛顿vs旧金山

经济行为和权利安排
• 滥捕鱼的和养鱼的是同一种人
– 普通人 (common people)
• 为什么有“ 生产性极其不同” 的经济行为?
– 道德
– 制度、权利安排及其执行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制度和权利安排怎样影响普通人的经济行为 ?
• 最基本的权利:“ 所有权” 和“ 产权” (它们是一回事吗?)

法学和经济学定义
• 罗马法关于 “所有权(ownership)”:
– the right to make physical use of physical objects
– the right to income from it
– the power of management, including that alienation
• 法兰西《民法》关于所有权:“以法律所允许的最独断的方式处理事物的权利”。
• 绝对的所有权(“针对整个世界”)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个人的自然权利(天赋人权)
– 契约神圣不可侵犯
– 征税需经过纳税人的同意(No rights, no tax)
– 任何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私人财产

A.Alchian 的产权定义
• Alchian定义“产权”:“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
的权利” (“A property right is a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to select uses of an
economic good” )。
• 关于“社会强制”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 政府的力量、日常社会行动以及通行的伦理和道德规范
– 为什么需要“社会强制”?
– 使用“社会强制”的方向:保护还是削弱产权
• 关于“选择的权利”(select uses of…)
– 什么是经济资源的多种用途?
– 为什么强调“选择”?

7
Alchian 的产权定义(续1)
• 关于“产权的强度” (property right’s strength)
– ..is measured by its probability and costs of enforcement
– ..depend on the government, informal social actions, and prevailing ethical and
normal norms
–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Alchian 的产权定义(续2)
• 私人产权 :“ 属于个人的产权即为私有产权,它可以交换--- 以换取对其他物品同样的权
利(A private property right is one assigned to a specific person and its alienable
in exchange for similar rights over other goods)”。
– 个人(specific person, or individual)
– 交换 (alienable in exchange)

※ 英国的遗嘱制和西方个人主义的兴起 (?)
※ “风可来,雨可来,国王不可来。”——英国民谚
※ “产权没有确立之前搞民主很可怕……如果51%的人同意剥夺49%的人的财产?”——周其仁
※ Right与Rights的语源学分析——汪丁丁
※ 难倒张五常的问题:为什么竞争会导致利润率趋于零,还会有人参加竞争?
※ 理性人:张五常与佛里德曼的立场一样,周其仁与 Alchain 一样的立场,不是因为基因,也
不是为了分析的方便。

理解产权:竞争约束人性
• 关于“理性人”:理性与自利倾向
• 竞争与产权
• 要使人的自利倾向有利社会,关键是建立约束
• “私人产权”是限制人的自利倾向危害社会的最基础的制度安排
– 普遍性
– 有效保护的成本最低
– 构成全部复杂的社会经济组织的基础
• 保护私人产权还是“巧取豪夺”(Thou Shall Not Steal)?

第二部分 产权分析
• 产权的经济含义
• 界定产权:起源
• 界定产权:成本和其他约束

产权界定:起源
• 缺乏(scarcity) 程度的提高
• 无所不在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是市场的竞争
• 确立所有权(=确立一种竞争模式)

8
– 排他性的权利安排
– 案例:先占权(美国历史上的农地产权俱乐部)
– 案例:西部牧场围栏——带刺铁丝的故事:技术的作用
– 案例:加州金矿
– 案例:刀耕火种下的人口控制
– 案例:包产到户
• “确立所有权”就是“界定产权”吗?
※ 美国的技术路径——快。
※ “马寅初与毛泽东的争论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争论……事实上是人口成为了人民公社制度中的
分配筹码。”——周其仁
※ 王震为抓黑龙江的农业,把大寨人充实到中层干部中去,结果有人说,请马克思来也没用;
“试验田”的故事。
※ 某世界银行的专家论中国的票证制度:“这么成功地分配了贫穷”。

所有权与产权
• 科斯问的是什么问题?
– 火车与稻田
– 噪音的困扰
• 产权:在行使所有权的过程中,发生互相影响
• 为什么不在所有权的法律文书里,把所有可能的影响都明确下来?
• 产权的界定和再界定
※ 中国的问题是很多所有权有待界定,同时很多产权也有待再界定。

产权研究的扩展:特别资源的产权问题
• 无线频道 (1959年科斯的研究)
• 人力资源:天赋、能力和知识
– Barzel 关于美国奴隶制的一项研究
– “ 主动资产” 的特征
–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 天然属于个人 ——理解为什么“考试以个人为单位”。
– 特别的保护办法
– 积极利用和消极“利用”

产权界定:影响因素
• 界定产权要耗费资源
– 案例:再论养鱼
– 案例:频道拍卖
– 案例:包产到户
– 发现产权问题、谈判和合约成本
– 执行成本
• 界定产权的社会环境:传统、习俗、法律和意识形态

9
• 产权界定与制度变迁
※ 事先的交易成本和事后的交易成本。

产权的经济分析
• Y. Barzel的贡献
– 区分了“经济上的产权”和“法律上的产权”
• Economic property rights: an individual’s ability to consume the good(or the
services of the asset) directly or to consume it indirectly through exchange.
• Legal rights: what the state assigns to a person
– 在法律上界定产权,以及在经济活动中界定产权,都不是免费的
– “公共域” (public domain): 在法律产权和经济产权之间经常存在着一个权利空间。
“公共域”概念的原型:价格控制

第三部分 关于产权理论的教训
• 讲私即恶的传统/作为相对概念的“私”
• 对“坏资本主义”的恐惧
• 马克思 的思想
– “ 消灭私有制” 与“ 重建个人所有权”
– “ 共产主义” 是共同生产,不是“ 共( 财) 产”
• “ 生活资料” 与“ 生产资料” 所有权的划分——陈云到上海蹲点16天调查养母猪,因为
母猪是生产资料。
• 不承认个人产权的制度
• 为什么改革提出法治的要求

第三章 公共资源的产权
• 第二章小结
• “公地的悲剧”
• 关于公地悲剧的解
• 公有资源的经济学
概念
分析框架
• 再看实例
• 方法论小结

上章小结
• 所有权(财产权)与产权——所有权是法律的规定,而产权是要根据种种条件来界定的。
• 从哪里看“产权”?——从人的行为中看产权
• 经济学的重点:
是什么
为什么

10
好不好
怎么办
将会怎么样(“ 推测” 而不是“ 预测” )——关键是有没有前提
• 何谓“ 产权经济学” 或“ 产权学派” ? ——产权不是教义,要大量的事实支撑

公地的悲剧
• 哈丁 (1968):Tragedy of the Common
许多个人利用“ 公共的(common, open to all)” 稀缺资源——相对与价格?欲望?
个人从公共资源的利用中受益,但仅仅分摊一部分资源成本
悲剧:每一个理性的人都有动力来过度使用公共资源,直至公共资源的生产能力被完全
破坏
• 更早的文献:Scott Gordon(1954): …that everybody’s property is nobody’s
property.
• 讨论: 公地的悲剧是什么 ?

公地悲剧的逻辑
• 囚犯博弈 (Prisoner’s Dilemma, PD)(Dawes, 1973):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冲突
• 集体行动的逻辑(Olson, 1965):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个人理性才可能与集体理性一致
小集团
存在某种胁迫(coercion)机制
内部不平均,有“ 大家伙” 提供别人搭便车的机会

公地悲剧有解吗?
• “怪兽(Leviathan)”:国家控制和大政府,对陷于采取机会主义策略的参与者施加惩罚,
改变游戏的收益-成本结构,从而避免发生公地的悲剧。
• “私有化”: 将公共资源私有化,结束公地游戏,迫使追求个人私利的参与者在产权边界清
楚的私人土地里活动,从而消除公地的悲剧。
• 思考以上两解。

E.Ostrom的工作
• “公共经济学的始作俑者”。-----阿罗——E.Ostrom,女,诺奖的潜在得主。
•关注的问题:公共资源的管理
•对“原型”下工夫:警察和公共资源
•理论渊源
霍布斯问题
福利经济学
搏弈理论
※ 芝加哥大学对博弈论持怀疑态度,因为潜在的竞争者会导致新的 palyer,什么意义上的竞争和
替代:英国的巧克力与手机的竞争的故事。

自我治理公共资源
• CPRs(Common-Pool Resource): A natural or man-made resource system that is
sufficiently large as to make it costly to exclude potential beneficiaries from
obtaining benefits from its use (中译本第52页)

11
• “公有(池塘)资源”不同于“公用资源(public goods)”
• 问题:CPRs的存量和流量——如草场和牛群
• Ostrom (1990)质疑“大政府”和“私有化”作为唯一的解,提出“自我组织、自我达成协
议并执行”的模式,来解释若干长期存续的CPRs的经验。

自我达成协议并执行的囚犯博弈

经验原型
• 瑞士的托拜尔
600人的村庄
1224年土地保有权文件
社群所有的5种财产
高山牧场
森林
闲置土地
灌溉系统
道路
限定养牛数量、罚金
投票决定规则及其改变

• 菲律宾的桑赫拉灌溉社区
1630年的记载,可能起源于西班牙传统
佃农的联合
成员股(atar)
“能人”(maestro)执行官管理水权
桑赫拉转变为股份公司

现象、观察和理论
• 观察:现象并存(1)——“不能只看愿意看到的现象。”——周其仁
过度捕捞、过度放牧
管理良好的公共资源
• 观察:现象并存(2)
公有产权
私人产权
“混合产权”
• 要用多少种理论来解释上述不同的可观察现象?
• 一般化的重要性
※ 张五常三次把风险加到博士论文中,又拿出来,最后还是加进去了

公有产权的经济学分析
• 公有产权(common-property rights ):关于资源利用在个人之间没有排他性的使用权、收
益权和转让权
• 推测:公有产权下资源的命运
在共有产权下使用公共资源不可能获得净收入,因为租金将完全消散(rent dissipation)
在真实世界里,共有产权下必有一些租金消散了,但租金完全消散是非常少见的
当事人为了避免租金消散的结果,采取种种努力保护租金不被消散——张五常的看法。
※ “理论是调查的提示。”——周其仁

12
为什么公有产权?
• 一些资源采用共有产权的制度安排,是因为它可获得的租金低于实施排他性私人产权的成本
• 如果上述条件严格成立,那么在这种共有产权下租金消散就不是一种浪费
• 公有产权的实例
• 但是,为什么说“公有产权=租金消散”还是非常少见的?
※ 重复建设是浪费吗?

为什么私人产权?
• 私人产权:
其使用权按照资源本身固有的特性划分给个人专有
由上述私人使用权获得的收入不能通过法律来减少,也不受其约束和侵犯
可以自由转让
• 价格管制、征税和对产权转让的限制,都是对私人产权的侵犯(所谓“神圣不可侵犯”)
• 还有完整意义上的私人产权吗?
• 为什么私人产权?

为什么“中间状态”?
• 竞争性地利用稀缺资源
对共有产权下租金的竞争,个人支付努力来实际界定共有产权下的公共领域
对私人产权下资源利用的竞争,产生“外部影响”,个人支付努力来实际界定私人产权
下的公共领域
很少纯粹的产权形式
• 产权:竞争规则或竞争标准
• 产权界定:一个受技术、法律、规制、习俗和传统影响的过程

再看实例
• “刀耕火种”的故事
• 公共走廊的故事
• 淮河抗洪的故事
• 再看鱼的故事
怎么观察公海里的鱼?怎样分析公海里的鱼?
网箱养鱼的经济学
在什么意义上讲“私产养鱼千里”?
• 方法论小结
产权经济分析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好不好?怎么办?
用“推测”来论高下
※ “人七劳三”的分田到户与“动帐不动地”

第四章 交易
• 《产权》小结
• 本章引言:产权与交易
• 交易的历史
• 交易的故事

13
• 思考交易
• 思考支持交易的条件
• 交易与分工

《产权》小结
• 定义: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经济资源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 基本功能:(1)通过占用和使用而受益;
(2)通过让度而受益。
• 清楚界定、有保障的所有权是前提,在社会中行使所有权会产生产权界定问题;
• 由于界定产权需要花费成本,所以法律上的产权与事实上的产权可能不一致,从而产生“公
共域”;
• 公共域里的租金引发攫取和保卫,因此租金是否完全消散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对比;
• 共有产权:法律上的和事实上对公共域租金的一种界定——1983年安徽还有公共食堂
• 方法论小结:理论引导经济调查,以明确的事实检验推测

回应“经济学有什么用”
• 唐诗有什么用?
• 微积分有什么用?
• “用”字三讲
– 直接应用
– 间接影响
– 改变思维方法、眼光和“素质”
• 区别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活动”
• 在“是什么、为什么”方面下苦工夫
※ 熊彼德做股票几乎破产,被迫重新教书。

引言:产权与交易
• 界定产权就是确立排他性的专用权
• 确定排他性的可选择办法
– 围墙、篱笆、狗——中国无民法?对中国古代土地契约的研究
– 产权证、法庭和律师
– 成本比较:理解现实中关于排他性权利的安排
• 为什么需要“更昂贵的”排他性制度安排?
• 在交易中实现排他性:困难何在?
• 为什么交易?

交易的历史
• “交易”的出现比想象的要久远
• F.A.Hayek, The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Trade and Civilization
– ..trade is older than agriculture or any other sort of regular production;

14
– In Europe there is evidence of trade over very great distances even in the
Paleolithic age, at least 30,000 years ago.
– Trade Older than the State……
The Fatal Conceit, p.39.

交易的故事
• 北大荒知青宿舍里的“衣服拍卖”
• 粮食和北京大白菜
• 计划票证的交易
• 红庙子“股市”——以及淄博的上柜公司。
• 交学费的方式——先交后学;“讲的是一样的,学的是不一样的”。——周其仁
• 涉及道德问题的交易:酒、烟、毒品——大麻交易合法化?
• 权钱交易:远华案
※ 哈佛大学的“照相机楼”。

斯密说交易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需要兄弟朋友的帮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们的仁慈之心,他将
会失望。倘若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对方的利己之心,使对方知道帮助他人是对自己有益的事,那
么这个人成功的机会较大。任何人向他人提出任何形式的交易建议,都是这样想:给我所需要
的,我就给你所需要的——这是每一个交易建议的含义;而我们从这种互利的办法中,所获得
的会比我们所需要的更多。我们的晚餐可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的仁慈之心,而
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如此一来,他就好象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在不自觉
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
——《原富》
※ 斯密话的背后的约束,产权被视为理所当然。

交易范式——马歇尔传统(图)

描述交易: Edgeworth Box——(图)


※ 有人评价说他比马歇尔好在“有人在里头”。

张五常解释交易
• 不考虑生产条件,交易为什么有利可图?
• 用值(use value)与边际用值(marginal use value)
• 交易范式
– 苹果数量: 1 2 3 4 5 6
– 甲的MUV: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 乙的MUV: 2.00 1.60 1.20 0.80 0.40 0.00
• 成交过程就是竞争得苹果的过程
• 规律:苹果的市值=边际用值
• 购买量、出售量、成交量(=4)——是汪丁丁所指的
• 交易使双方获利:甲(0.60);乙(2.40)
• 需求量=?——需求量=6,是张五常所说的

15
※ 经济物品的含义:多比少好
※ 消费者剩余:用值与市值的差价
※ 广东人做生意是自己挣钱就成交,上海人是我比你挣钱多就成交,东北人是只要你挣钱就
不能成交——一个笑话?
※ 缺口在没有价格管制下没有办法看到的。
※ 供过于求?购买量和出售量从来没有不一致的。供给和需求是分析用的,是假想中的,但
假想是可以用可观察的事实来加以验证的。可观察的是成交量,购买量。需求是欲望的货币表
达,张习惯用需求,Coase 习惯用成本。(?)
※ 总需求不足?宋国青说:争来争去争稿费。
※ 奥地利学派的传统——uniqe 的个人 VS 计划论者眼中的可以改造的个人。
※ 张的范式中交易双方既可以是买方也可以是卖方,关键是价格,与杨小凯的范式是一致的。

A.Alchian 论价格决定
• “价格决定什么比什么决定价格重要”。——Alchian
• 什么决定价格?——成本还是供求?
• 价格决定什么?
– 对于买者,“ 出价高者得” :决定了竞争的输赢
– 对于卖者,“ 索价低者得” :也决定了竞争的输赢
–价格机制是比赛规则
※ 倒入大海的牛奶?——领补贴!
※ 已经造林 120%的国土面积?——领补贴!
※ 还田造林?——领补贴!

思考“交易”
• 交易是什么?
– 通过让渡产权实现排他性的收益权。
• 为什么“ 转让、让度和交易” ?
– 是因为交易可以“ 互通有无” ?
– 是因为“ 不等价交易” 可以图利?
– 是因为“ 交易可以扩大规模” ?
– ? ——促进分工?资产组合?……

减少稀缺性
• 稀缺性——相对于欲望来讲的.
• 什么可以减少稀缺性?
• 斯密:“市场规模决定分工水平”
– 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经济增长之源——原因:熟练,使用大机器,减少工作转换
– 分工水平由市场大小决定
• 杨格(1928):“专业化和分工产生报酬递增”
– 报酬递增依赖于分工演进
– 市场大小(购买力)受分工演进的制约

16
– “分工演进”
• 杨小凯:超边际分析(infra-marginal analysis)——研究分工演进而不是分工结构给定
时的情况.

分工与规模经济
• 增长之源:“规模经济”还是分工程度?
• 分工--生产率--减少稀缺性—经济增长
• 影响分工演化与分工深度的主要因素:
– ?
– ?
– ?
– ?
• 对瑞士托拜尔的再思考

思考“交易的关键条件”
• 科斯定理:清楚界定的私人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 再问:保护产权的排他性可以用成本很低的办法,为什么人类还需要那些昂贵的实现排他性
的制度性安排?——狗可以保护排他性,但不能保护交易
• 产权的表达(the process to represent the property——de Soto)
– “They have houses but not titles,crops but not deeds; businesses but not statutes
of incorporation.”
• 文凭的作用——便于把自己卖出去.
•产权表达对于交易的意义?——《资本的秘密》:“看合同去”——周其仁 。
※ Johnson 的推荐信的价值——周本人的故事

交易作为分工演化的支持条件
• 重述“交易”
– 双方或多方的资源专用权有了保障
– 各自的意愿和主观价值可以得到表达
– 产生交互影响的行为
• 通过交易形成分工
• 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的专业化
• 分工由交易来协调(coordination)
• 交易- 分工- 生产率- 减少稀缺性- 增长

第五章 市场
• “交易与分工”再讨论
• 无所不在的市场
• 为什么市场?

17
•竞争与市场竞争
•研究买方
•作为实现交易的自发性制度安排
•市场的层次
•深入研究市场的两个方向
•讨论:转型经济下的市场特征
※ 张五常曾七次听阿尔钦的同样内容的课,为了听他的思路

“交易与分工”再讨论
• 几种见解:
交易的容量决定分工水平,从而决定生产率——斯密的看法
分工产生交换
交易即分工(分工即交易)
通过交易形成分工
• 稳定的专业化与不稳定的专业化——一个试错的过程
派生的问题:专业的新组合和融合
• 交易是形成分工的条件
• 比较困难的问题是“交易与产权”——Stigler VS 张五常 (?)

无所不在的市场
•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初级集市:欧洲交换下限的齿轮(II, P4-127)
普通集市今昔相似
处处都有集市和店铺
• G. William Skinner (1964): 中国集市——“被市场组织的人”,走两个小时就有市场。
• 计划经济时代的“ 自由市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高价食物市场。
• 改革后出现的集市和专业化
温州纽扣市场
亳州中药材市场
※ 帕金斯(哈佛):当地市场交易占交易的大部分。

“为什么市场”?
• 经济解释
市场作为交易的一种组织方式
买方和卖方的积聚
自发的市场
市场的普遍性
• 各位有何见教?
※ “几公里之外的十几万温州人……很可怕!”——陈希同

解释市场:经济学家的分歧
• “将买方和卖方积聚起来共同决定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Samuelson, Economics, p21。

18
• 为什么集市?
• 科斯论市场 ( 读“The Market”,P7-8)
Economist “deals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market prices, but discussion of the
market itself has entirely disappeared”
Why? If an economic theory assumes that transaction costs are nonexistent,
markets have no function to perform,…——No TC,no market

科思论市场(续)
This analysis shows why there is a gain from trade, but it fails to deal with
the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how much trade there is or what goods are traded.
Markets are institutions that exist to facilitate exchange, …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carrying out exchange transactions.
The provision of markets is a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哈耶克看市场
(读“The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 The expansion of order into unknown
• “Unknown”?——再想“铅笔的故事”
• “Spontaneous” actions
• Trade older than the state
• Requires several property, liberty and justice

案例:11世纪地中海商人的故事
• Avner Greif (1993)关于Maghribi 商人的研究
• “犹太商人联盟”(coalition)
“ 信誉机制” (reputation mechanism)
“ 信息传递机制”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多边惩罚机制”(Multilateral Punishment)
• 商人法 (Merchants’ Law)
• 怎样“ 一般化” 关于市场活动中的信誉?

“市场”要点
• 市场是一种便利交易、减少交易成本的制度
• 决定市场价格是一个问题,决定有多少货物和服务进入市场是另一个问题;——指品种。
•自发市场的产生和扩展是企业家行动的结果
•市场不但提供交易的物理场所,而且比政府还要更早地保障了交易的安全
•复杂的市场交易要求法治
※ 分析温州民间金融一个可能的角度:
(什么金融形式,何时)为什么兴起,为什么衰败,背
后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理解市场竞争
• 区别“竞争”与“市场竞争”
稀缺性总引起竞争,因此广义的竞争无处不在;
何为“市场竞争”?
• 市场竞争与产权“多种用途的选择权利”

19
• 保障“在产权的让度中实现排他”: 第一方监督、第二方监督和第三方监督
• 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要价和出价?
《卖橘者言》与“价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好多行业要靠价格歧视,
比如航空业,电信的“套餐”服务……
再想科斯“决定什么货物和服务进入市场”
• 买方竞争与卖方竞争
• “市场竞争导致利润趋近于零”

价格与成本
• “成本决定价格(要价或出价)”?
• 商人究竟怎样行为的?——与成本无关,与边际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有关,
回到市场竞价现象
回到“张五常交易范式”
苹果数量: 1 2 3 4 5 6
甲的MUV: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乙的MUV: 2.00 1.60 1.20 0.80 0.40 0.00
• 竞争定价、价定成本
商人先“猜”顾客在市场上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
然后估计自己的供应成本(可变的、待分摊的)
然后在市场竞价中控制自己的成本
• 赢利驱动、无利退出
※ 消费者是不懂技术的,他们要的是功能。

买方经常被小看
• 从“产权-交易-分工-”的思路来看,买方的权利(需求)是市场扩展的主导力量。
• 但是,买方经常被小看。
• 一些例证
“劣币驱逐良币” (Gresham’s Law)——事实上消费者会给两者不同的购买力,见张
五常对人民币和外汇券的研究。(?)
“垄断市场”下消费者需要保护
小股东——不保护小股东,整个股市起不来。
• 不容被小看的买方
恩格尔定理
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市场从来是由买方决定的,买方的权利是市场扩展的主导力量。”——周其仁
※ “把需求分析清楚了就把市场分析清楚了。”——张五常
※ Cadio 公司:粮食贸易起伏大,上市的话利润会被分掉,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市场的层次
• 读布罗代尔关于“市场与资本主义”
• 布罗代尔的观察
• 布罗代尔的概括
市场A 与市场B——参见周其仁《从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的上层市场组织说起》。
上层市场与底部市场
• “ 反市场” 与“ 反分工”(counter-market)

20
• “资本主义在市场的上部出现” ——不是自发产生的。(?)
※ 大企业家不是从普通市场出现的,条件是掌握远期市场和大量的资金。(?)

深入研究市场的两个方向
• 交易合约及其执行能力
“ 合约” (contact)
“ 承诺问题”(commitment problem)
履行承诺和执行合约
• 市场过程中的企业家行为
为什么有的市场形成秩序?
中国是一个研究市场的富矿

讨论:转型经济下的市场特征
•不对称的产权有效性
•交易与分工水平
•收入形成和买方特点
•竞争/垄断
•市场作为游戏规则
•道德基础
※ “分工越细,反分工的利益越大。”——周其仁
※ “对收入一无所知是讲不清楚需求的。”——周其仁 (?)

第6章 品质考核
• “价格机制”可能忽略了什么?
• 品质考核和考核出错
• 考核费用的几种分布
反复购买
产品质量保证
分享契约
品牌
专家考核
代表性考核
• 包含品质考核的定价问题
※ 自信的经济学家和琐碎的信息
※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佛里德曼,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免费的”东西。
※ 旧车市场与查车制度,20 美元;旧车销售公司……VS Stiglitze 引入政府的处理办法

观察市场活动可能忽略了什么?
• 回到由看不见手调节资源配置的市场
• 在产权的让度中实现排他性
• 竞争买的机会和卖的机会
卖方竞争:索价低者得
买方竞争:出价高者得

21
• 竞价
• 仅仅是竞价?
• 假设:价格竞争基于同样的商品品质
• 前提性假设:考核商品品质是容易的事情

考核商品品质的困难
•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口尝一尝。”-----毛主席《实践论》
• 在产权约束下 “品尝梨子的滋味”:“免费品尝”的费用究竟是谁支付的?
• 形形式式的 “品尝”


• 市场交易活动:“讨价还价”与商品品质的考核
• George Akerlof (1970), “Lemons”(asymmetric information).

巴泽尔关于考核出错的理论
• 交易行为:人们只有在意识到他所得比他所付的价值更多时才会进行交换。——“值”是大
于而不是等于。
•所以,人们必须对所交易物的品质(attributes) 进行考核。
•考核商品的品质可能有潜在的错误,所以考核并不是免费的。
•考核出错使某一方收益、另一方受损
•为减少考核出错而付费
※ “一流高手是不出现交易费用这个词的……要具体讲出到底是什么费用。”——周其仁

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 为什么在有些市场交易中允许买方挑选商品,有些不允许?
• 那些不允许买方考核的商品,考核是怎样进行的?
• 为什么市场活动中形形式式的考核费用有不同的负担方式?
• 巴泽尔分析:降低发现考核出错成本的行为、市场安排和组织
※ 为什么可以挑的便宜?——因为不让挑的卖方已经挑过了,而自己挑要自己负担考核费用。

考核费用的几种分布
• 市场活动里不同的行为、交易安排和组织,常常意味着不同的考核费用分布
反复购买 (为什么市场?)
产品质量保证
分享契约
品牌
专家考核
代表性考核
纵向一体化

1、反复购买
• 货比三家、通过挑选商品品质来挑选买家
• 谁支付“货比三家”的考核成本?——交易双方分摊考核费用
• 反复购买行为
回头客

22
长期客户
“顾客忠诚度”
• 限制条件和适用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

2、产品质量保证
• 瓜贩“不熟保换”承诺究竟要节约什么?
• 卖方在事前的粗略考核,加上买方消费过程中或消费过程之后的考核
• 质量保证:承诺“以现价提供优质商品”
• 避免“过度考核”带来的浪费——如电视机的使用寿命的考核
• 适用性:事先考核成本高昂、但消费中或消费后的考核比较容易

3、分享契约
• 分享契约
• 仅仅是因为风险愿望吗?
• 反例:版税合同
一次性支付稿酬
分享出版总收入
一次性+分享
• 再谈学费——能用孵化器的模式吗?只能是门票制。
• 解释:预期读者市场考核出版物质量的费用可能是高昂的。
• 区别新老作者、初版和再版以及不同的读物
※ 巴泽尔对张五常不应该用风险来解释合同。(?)
※ 毛的版税收入。

4、品牌
• 商品品质是否均匀,是否随时间变化还能保持一致,对于有些商品可能是难以考核的
耐用消费品
品质出错后果严重
• 品牌:保证品质的均匀和一致,一旦出错,卖方比买方承受更大的损失

5、专家考核
• 容易发生“信息隐瞒”的品质考核
钻石
赌石——赌一批,取平均,即使有X光也不用,为什么?张五常都没有做出来.
名烟名酒——古井贡酒酒厂的品酒师。
证券——股市出问题,是专家出问题。
内科医生——医生的定价机制出问题导致医疗体制伸手不见五指
学校、学生、教授——哪个学生好?在美国是教授说了算。德州大学的“Millionnaire Chair”.
• 借助于专家系统
• 声誉机制与专家激励
• 无限责任的产权安排(律师、会计、投行)
※ 中国的立法从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与实践正相反。

6、代表性考核
• 代表性考核:由于考核某些品质指标费用昂贵,所以选用另外一些可以间接考核品质的指标

23
来节约考核费用
苹果的色泽代表其味道——青岛农民发明了在果树下安置反光镜改善苹果色泽的办法。
毕业证书代表其人力资本的质量
外观和包装
• 约束条件:保证代表性可靠的市场安排
• 毒米:一个代表性考核的案例——粮改和大粮商的缺乏

7、纵向一体化
• “交易者承担的费用会超过买卖双方联合最大化时的费用”。
• 分工和迂回生产方式
• 工序和中间产品考核的困难
• 通过考核投入来考核产出
• 纵向一体化的整合:企业的起源
• (略)

巴泽尔理论的小结
• 考核问题渗透整个市场交易,考核费用无所不在
• 完全消除考核出错常常是代价十分巨大
• 避免过度考核费用的行为、交易安排、组织和制度,构成经济学研究重要而有趣的领域,因
为事关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光看GDP是不够的,坏灯泡能够比好灯泡增加更多的GDP.

包含考核费用的价格机制
• 困难的“一般化”:
市场的价格机制和非价格机制? (?)
包含考核费用的价格机制?
• 张五常的一项研究:电影院票价
好位子差位子价值不同
不分位子质量差别的定价:拥挤和排队
差别定价
为什么好位子的票价偏低?——注意张五常的提问方式。
张五常解释:执行考核的成本——因为事后会被人占,所以价格歧视不能太严重。
※ WHY 头等舱空着?(?)中美头等舱的价格差异不同,作为信号的价格;张还发现好座位
居然是经常变动的。(?)

进一步推进
• 考核费用:经常被视而不见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中的一种
• 从考核费用到交易费用——考核费用是对交易费用的重要支持
• 更复杂的市场组织

通知:10月20日上午的课程因为运动会和托福考试而停止,21日晚上照常。

24
第7章 交易费用
• 前三章小结
• 交易费用的发现
• 概念和分类
• 关于交易费用的测度
• 交易函数
• 生产成本、交易费用和经济增长
• 产权、交易费用与资本形成
• 交易费用对于经济分析的意义

第4、5、6章小结
• 交易:产权的易手;
• 交易:通过产权的易手实现产权的排他性;
• 交易的积聚——市场:初级的、自发的制度安排来保证交易的顺畅和安全;
• 在“成交价格”中包含许多被忽略的费用:以商品品质的考核为例;
• 价格机制的制度基础,决定着交易(市场)的范围——多少商品和服务进入交易过程;
• 主线:产权-交易-市场-分工;竞争的一种形式;——浪费较少的一种(张五常)。

科斯的发现(1)
• There is a cost of using the price mechanism. The most obvious cost of “organizing”
production through the price mechanism is that of discovering what the relevant
prices ar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1937
• The delineation of rights is an essential prelude to market transactions.”
------- FCC,1959

科斯的发现 (2)
In order to carry out a market transa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iscover who it is that
one wishes to deal with, to inform people that one wishes to deal with and to what
terms, to conduct negotiations leading up to a bargain, to draw up the contract,
to undertake the inspection need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are
being observed, and so on.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1960
※ 科斯的思维方式:先挑问题,再猜答案,最后推导。
※ “人经常只看到他能够理解的东西。”——周其仁

回到真实世界:两个案例
• (1)最低价承诺。许多连锁家电商店宣称,该店出售的电器是本城最低价。顾客在这些商店
里购买电器之后,只要在本城任何其他商店发现同类商品标有更低的价格,就可以到作出最
低价承诺的商店得到差价补偿。——而在被发现并补偿后,商场常常并不降价。为什么?
• (2)商业世界里民事活动中的巨额赔偿。
• 怎样解释最低价承诺和巨额赔偿?——刺激人们发现机会主义者,国外的公司不怕罚,怕赔。


• 品质考核、价格考核和交易者品质考核
※ 普通法和衡平法 (?)
※ “应该把《消权法》中两倍的赔偿额上升到让制假者愿意去主动打假的水平。”——周其仁

25
※ 美国的 GDP 的 3-6%是假货。
※ 李泽楷的斯坦福文凭官司。

交易费用的概念 (1)
• 最基本的思想:transactions are costly.
• 交易
运输与交易
所有权让度
产权的完全让度
产权的部分让度
• 成本
花10元钱看一场电影的成本是多少?
只有在机会选择的意义才发生“成本”
竞争定价,由价格“定”成本

交易费用的概念(2)
• 市场交易成本
发现交易对象和发现价格的成本
为什么“ 发现” 十分昂贵?
交易谈判的成本
为什么讨价还价? ——以价考质?交换信息?机会成本?
大商场真的实行“ 不二价” 制度? ——定价行为已经提前和延后。
昂贵的合约
执行交易合同的成本
• 思考 :在机会和选择的含义上,直接的市场交易费用究竟放弃了什么?
※ “合约的本质是放弃,是用我的权利的放弃换取你的权利的放弃。”
※ 公司制的市场

交易费用的概念(3)
• 支持市场交易的费用
市场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的自身维持费用
想一想“ 固定生产成本” 的概念,交易活动中的“ 固定成本” 是什么?(在机会的
含义上) (?)
市场组织 setup 的费用(传统和社会资本)
什么是交易过程的“ 流动成本” ?
注意市场经济的支撑系统(supporting system)

交易费用的概念(4)
• 使交易得以发生的费用
产权界定的费用
回想鱼的故事和西部牧场围栏的故事
思考: 界定产权并不免费
改变产权制度的成本
思考“ 土地承包权” 的故事
思考“ 长途贩运” 的故事
思考“ 周末工程师” 的故事

26
思想、习俗、道德和意识形态(right vs rights)

交易费用的概念(5)
• Arrow (1960): “ transaction costs are the costs of running the economic system”.
• 张五常(1987):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其中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起草和实
施合约的成本、界定和实施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改变制度安排的成本。简言之,
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把它们称为交易成本会使人产
生误解,因为它们甚至在象共产主义国家那样禁止市场交易的经济中,也会大得惊人。”

对交易成本的测度
• 关于测度和测量(measurement)
为什么测度是重要的?
什么是测度?
当心“量化研究”的陷阱
• 对交易费用的测量和估算
Wallis and North(1988): 47-55% of GNP in 1970 US economy; and 26% in 1870. (without
setup cost)
Scherer (1987): the average marketing cost was 49% of the final consumer price
in West Germany in 1959.
※ 美国的律师费占GDP的8%。
※ 小鸭集团工人销售人员比为 2,TCL 集团的为 1,这给刚回国的周其仁以很大的思想冲击。
※ “上海的国有企业不是管理差,是 marketing 能力差。”——周其仁

交易函数(1) (图)
• YC=F(YP) Transaction cost= YP – YC

交易函数(2)(图)
• Max R=PCYC – PPYP
s.t. YC= F(YP)
生产成本、交易费用与市场规模(图)

讨论
• 交易费用增加,可能有哪些结果?——交易减少乃至终止?制度创新?……
•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费用量将增加,甚至交易费用的比例也增加。那么,随着市场的
扩大,人们的福利水平是不是下降了?——交易成本不一定是浪费,是支出也是收入。
• 为什么交易费用越节约,其绝对量和比例越大?——分工和交易的规模也大了。
• “节约交易费用的努力”从何而来?——竞争,不然就被淘汰。

发现交易费用的意义
• 当事人(商人、协会、中间人、法院、律师、政府管理部门)知道不知道“交易费用”?
• 经济学家“发现”的概念有什么意义?——当事人不知道?“经济学家在教鱼游泳”。
• 从交易费用概念到“交易费用学派”
• 有关批评
• 理解和解释经济决策和行为的制度约束——“要当心所谓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周其仁
• 再谈“经济解释”

27
第8章 企业理论
• 上章小结
• 故事里的问题
• 科斯问题和科斯答案
• 理解科斯问题
• 对科斯理论的扩展
• 企业:作为一组市场契约的特别性质

上章小结
• 市场交易过程与“交易费用”的发现
• 形形色色的交易费用(观察与分类)
• 模式化:难度与局限——交易成本的理论远远不如生产成本的理论成熟。
• 是否增加了解释经济行为的能力?
• 测量难题:
“交易成本” 还是“为节约交易成本而发生的给付” ?——比如律师费。
无法准确测量 怎么办? ——阿尔钦问他的研究生:海边有一块石头,怎么测量?曹冲
称象?……“所有的测量都是主观的!”——阿尔钦
※ 会计学中的交易费用和非交易费用的区分。

关于“科学测量”的补充说明
•哈耶克: “对我而言,经济学家未能成功地指导政策,与他们倾向于尽可能仔细模仿得到
光辉成功的物理科学的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领域中可能导致直接错误的一种尝
试。它是一种以后被称为’科学家的’态度的方法…我要说明最近经济政策的一些最严重的
错误,如何是这种科学主义的错误的直接后果”,“在经济学和主要讨论复杂现象的其它社
会科学中,在需要解释的事件中,我们能得到的定性数据的属性必然是有限的,而且可能不
包括重要的属性……在研究决定于许多人的行动的市场之类的复杂现象时,决定一个过程的
结果的一切情况,会永远难以完全知道或测量…对于市场和类似的社会结构,我们当然知道
很多事实,我们不能测量它们,对于它们,我们确实只有一些很不精确的和一般的信息”,
“对于一种错误的理论,很可能存在较好的’科学’证据,这种理论将被接受,因为它更为’
科学’,而一种有效的解释,由于对它没有充分的定量证据而被否定”, “只有通过深远
的竞争和自由定价的市场体系中,才可能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
※ 推测与预测:有无约束条件——比如许小年测市的故事

故事里的问题(1)
• 80年代河北一家私营砖瓦厂——《河北日报》报道
每道工序独立为一个企业 , 雇佣少于8 名工人,互相进行市场买卖;
把所有独立的“ 工序公司” 整合起来,整个砖瓦厂成为一个公司,内部消除市场买卖
关系,雇工超过8 人;
• 背景:关于雇工问题的争论 ——如广东西江陈志雄猪鱼生态农业,雇工二三十人,引起大
讨论。又如年广九的傻子瓜子,邓说: “先不要动他。”背景是马克思论述中为说明资本家的
生活资料也来自于工人时打的比方:一个,两个……八个!
• 给经济学家一个难题:为什么上述第一种模式是“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第二种模式因
为雇工超过8 人就成为“ 资本主义” ?

28
故事里的问题(2)
科斯怎样提出问题?(1)
• Coase(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 system works itself?
The price of factor A becomes higher in X than in Y. As a result, A moves from
Y to X
Yet in the real world we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areas where this does not apply.
If a workman moves from department Y to department X,he does not go because of
a change in relative prices, but because he is ordered to do so.

科斯怎样提出问题?(2)
• Of course, this fact has not been ignored by economists.
Marshall: organization as a fourth factor of production;
Clark: co-ordinating function to the entrepreneur;
Knight: managers who co-ordinate
Robertson: islands in ocean like butter in buttermilk.
• Bu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it is usually argued that co-ordination will be done
by the price mechanism,why is such organization necessary?

科斯问题
• 既然市场价格机制可以自动协调个人之间的生产和需求,为什么存在企业这样内部不运用价
格机制的组织?
• 为什么企业家协调与价格机制的协调并存?
• 如果企业是“一种将投入品转化为产出品的组织”,那么什么因素决定企业购买什么投入品
和生产什么产出品?
• 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科斯答案
• 在市场里存在企业的原因是: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免费,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出现
在市场经济之中。
• 但是,为了节约更多的交易费用,企业要支付更多的组织成本。
• The limit to the size of the firm is set where its costs of organizing a transaction
become equal to the cost of carry it out through the market.

理解科斯答案(1)
• 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
搜索和发现
讨价还价和谈判
合同
执行合同和处理纠纷
Search and information costs, bargaining and decision costs, policing and
enforcement costs.
• 市场经价格机制自我运行?是的,但是它并不免费。

理解科斯的答案(2)
• 企业替代了市场?

29
•企业家的协调替代了价格机制的协调?
•“中心、权威、命令和计划”替代了分权的市场价格机制?
•是部分替代,而没有“完全替代”?
•科斯答案引发进一步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企业家协调机制?它与价格机制究竟有什么不同?
•究竟是什么“替代”了什么?
※ “价格机制调的是企业家,岛屿还有海洋管着呢!”——周其仁
※ “组织费用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做错了决定的成本”——周其仁

科斯企业理论的扩展
• Williamson: 科层制组织的逻辑——参见《资本主义的组织》;资产专用性:大汽车厂用专
用零件来锁上游企业。
• Alchian: 管理和监督的必要——“队生产”:如架房梁技术上要求队生产;如张五常所说的
两个挑50公斤的人合作可以挑120公斤。
• Demsetz: 分工与规模——有的工作个人无法完成。
•巴泽尔:品质考核与纵向一体化
•张五常: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市场合约——长江上的背纤者的故事;擦皮鞋的故事;
※ “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节约专家费用。”——周其仁

企业的市场合约理论
• 企业组织本身是一组市场合约
一个合约替代了一批合约
要素合约替代了产品合约
长期合约替代了短期合约
• 既然都是市场合约,为什么发生替代?——《企业的合约性质》张五常,1983
顾客要支付商品的每一个附件和组成部分而不是支付一个单一的最终产品,费用会惊人
熟悉产品及其部件的专家费用
考核每一种活动还是考核代理人
区别对团队工作贡献份额的费用
• 在企业与非企业之间没有清楚的界线
• 方法论:基于个人缔约权利的选择

• 企业的经济合理性:替代的效率
• 从个人出发的三种选择:出售产品,出售要素,将要素使用权按照合约条件委托给企业代理
人,获得收入
• 完全的市场交易、一体化科层机构和中间形态

讨论
• “麦当劳”是“企业”还是“市场”?——特许权合同,麦当劳的故事
• 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什么不是“企业”?
• 什么是“公司制市场”(市场公司)?

企业合约的特别性质——周的理解
• 企业合约包含人力资源
• 利用人力资源的合约:困难性何在?

30
• 科斯为什么提到“仆人”?——事先不讲好劳力如何具体使用。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天赋、能力、体力和知识)和主动资产的产权特征
•劳务合约的主要特征
•“企业”因为用人而麻烦非常
※ 人力资本的高低和人力资本专用性的高低?

危险异常的“企业”
• 合约是一组根据预期作出的承诺,并在未来兑现
• 市场过程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 企业合约中的确定性条款与不确定性条款
• 关于“剩余索取权”
• 企业和企业家:作为中心签约人
• 我们真的知道企业的“最优规模”吗?
• 谁来校正“企业合约”的出错?
※ “要了解企业家就要去当面闻闻企业家的味道”——周其仁
※ “这么大的学校,花了我 100 万,能不给我点什么别的吗? ”——徐文荣
※ “企业乱撞,市场纠错。”——周其仁

关于企业理论的小结
• 企业是投入要素所有权之间的一组市场合约。
• 当企业以一组要素合约替代了一连串产品交易的合约时,它可能成为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
• 企业为节约交易费用而支付组织成本,主要是通过协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要素来对付市场不
确定性的决策和执行成本。
• 上述两种费用在边际上相等,确定企业的边界和一个市场中企业的数目。
• 市场竞争不断纠正企业出错,消灭市场也就消灭了企业有效运营的基础。

第9章 企业家
• 上章问题和小结
• 作为中心签约人的企业家
• 市场扩展与企业家概念的变化
• 企业家特质
• 企业家精神
• 企业家的选择理论
• 制度型企业家
• 企业家人力资本

一位同学在笔记中提出的问题
“当一家公司建立时,又怎么会知道将来公司的领导者做出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损失不比
价格机制所产生的成本小呢?我觉得这就引出了公司的一个重要性质——不确定性。无论是决
策者的非完全理性还是市场的风云变化都是不可预测的。 因此某些企业就会有亏损,于是又出
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市场上还有企业虽然连年亏损,却依然存在呢?”
09938027 任婷

31
※ “好的公司体制是让该死的公司早一点死去。”——周其仁

企业家:作为中心签约人

市场扩展与企业家概念变化
• 回顾“市场扩展”:历史和概念
• 市场规模扩大、分工深化和企业组织
• 企业变化和企业家含义的演变:
资本家才是企业家——奈特认为一定要重合,斯密对股份公司大不以为然。
小股东/ 大经理——Berley,Means(1932)
职业经理成为企业家——钱德勒的“现代企业”和“经理革命”。
各类专业“ 企业家” :银行家/ 投资银行家/ 基金经理/ 风险投资人
• “ 中心签约人” :描述性定义
※ 山西钱庄档手的效率工资、生股(分红权)、精股(股权?)、替生股(可传给下一代)。

包含中心签约人的企业合约
• 企业合约具有的“债”的性质:有待履行的承诺
• 企业家是钱财不够用之辈
• 企业合约:合同性收益和非合同性收益
•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 利润与企业家的剩余索取权
• 对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

企业家特质:创新
• Schumpeter (1936)为什么看重“ 创新”?
• 突破“周而复始的市场经济”
• 五种创新类型
引入新的产品( 或改变现有产品质量)
引入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市场
夺取原料和半成品的新来源
创立新的创业组织
• 创新与发明、风险承担——创新是要实现发明。
• 创新对“ 企业合约” 有什么意义?——创新导致利润!
※ “不但要造好的肥皂,更重要的是让人养成洗手的习惯。”——宝洁的格言

企业家特质:对潜在市场盈利机会的敏感
• Hayek (1937)和 Kirzner(1973):企业家对市场潜在盈利机会很敏感,并随时准备通过套利
型的经营活动来利用这些机会;因而,企业家是“市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 企业家对变化作出反应,具有溢出效应。——后面会有人跟上。
• 重要的并不是企业家活动的新颖性,因为不成熟的创新在商业上可能是灾难。

企业家特质:团队生产的协调、监督与管理
• Alchian & Demsetz (1972):企业是团队生产,而为了协调、组织和管理团队生产,监督是

32
必要的,否则,搭便车行为的损失将抵销团队生产得到的规模报酬。
• 怎么解决“监督者偷懒”的问题?
• 企业家是团队生产的协调、监督和管理的最终责任人。
• 用剩余索取权激励企业家。

企业家特质:决策和提供
“企业家判断”
• Knight(1921): 决策包含的不确定性,不可能用保险机制来加以平滑处理;在不确定性环境
中作决策,必须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企业家=业主。
• Casson (1982): 企业家是就稀缺性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
• 判断性决策:不是根据公共信息进行公共运算,而是根据部分的公共信息、部分私人信息和
直觉,作出的企业家判断。
※ 科学决策?毁了!科学是公共信息,谁算都会有一样的结果。

企业家精神
• 事业心:某些事业的实施者(Cantillon)
• “天命”和“神召”(Weber)
• 生命冲动 (“animal spirit”, Keynes)——Keynes的宏观理论是有一定的微观基础的。
• 诚信
• 实业首领的“军国主义价值观”
• 创新、敬业与合作精神——百富勤的案例。(?)
• 警觉和敬畏之心

企业家的选择
• 企业家潜能的分布——至少中国不缺少这个,看看海外华侨就知道。
• 挑选企业家: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 投资人挑选企业家?——投资人看什么?靠“看不见的手”!
•用企业合约的集合或合约网的观点来看,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选择企业家
•市场竞争校正企业家出错
•选择企业家的文化和其他非经济因素——可能没有出错也会失败。
※ 中美课堂中的笑声看对企业家的培养。

制度型企业家
•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 制度性企业家:提出或完成新的市场规则的领头人
17世纪的灯塔建造者
信贷销售的故事
连锁店的故事
麦高文的故事
• 把游戏规则的变更发展成一门生意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
• 职业经理:公司里的“文官”?

33
• “大公司社会主义”和“大公司官僚主义”
• 市场纠错机制对公司高级经理层的冲击
• 市场不确定性在公司组织内的传递
• 把竞争和价格机制引进大公司
• 大公司与小公司的连接:范围经济(scope economy) (?)
• 公司创新机制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和定价
• 公司合约中的人力资本
劳动、技术、管理和企业家决策
• 关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特性1 :由个人调配
特性2 :生命周期
特性3 :考核成本高昂
•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间接定价理论
• “ 股权” 为何物?
• 从“ 效率工资” 到“ 股权和期权”
※ 舒尔茨 1960 年演讲之后 15 年中 70%的博士论文讨论人力资本的问题。

法人治理结构
• 企业法人和“法人资本主义”——日本模式,交叉持股,无自然人基础。
• “两权分离”?——Berly,Means看到的现象是对的,但分析不对。Stigerler(1983,1984)的质疑:
财务资本和高级管理层的人力资本的合约。德姆塞茨认为不会无限地分离下去。
• 大公司里的“产权公共领域”——VS 大公司的规模效应。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能离开产权进行讨论。
机构和体系
控制机制
• 委托代理关系、代理成本与“ 最终的和可追溯的委托人”

第10章 公有制企业改革
•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
• 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逻辑
• 若干案例
– 案例1:上海埃通公司经理持股
– 案例2:四通公司MBO
– 案例3:联想集团资产存量权利重组
– 案例4:上市公司进一步改制
– 案例5:春兰集团改制
• 进入市场的“公有制企业”

34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一)
• 思想和理论基础
– “消灭私有制”和“重建个人所有制”?——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VS 1867年的《资本
论》
– 保护私人拥有消费资料的所有权,消灭私人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苏联经济学家的
发挥成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一辆自行车是什么资料?载人VS 载货。
– 共产制:共同生产? 公有(生产性)财产?
– 所有劳动者成为国家工厂的雇员——列宁《国家与革命》。
• 实践模式:国家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斯大林用拖拉机来统治农民。
• 特性:不可分割到个人的公有主体
※ 毛让陈伯达算如果让所有的农民和集体企业干部都成为全民编制,怎么样?
※ “解放后就银行存款始终没有动过,这也许是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周其仁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二)
• 公有制“企业”的两个性质
第一,没有可追溯的最终委托人;
第二,非市场合约性。
• “ 没有最终可追溯委托人的代理人”
– 国家代理人
– 集体代理人
– 所有自然人都是代理人

关于公有制企业低效率的解释
• “委托-代理”链条太长?——据魏杰说有64道;为什么不砍短,因为没有最终的委托人。
• 代理成本太高?
• 所有权虚置或所有者缺位?——事实上的所有权是有的。
• 内部人控制?(谁是外部人?)——青木昌彦;但谁是外部人?
• 比较与参照:
– 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企业;
– “基金经理资本主义”;
• 代理链条的可收敛的制度基础
※ 英国的国企如果赔了议会会质询或者议会被质询。
※ “基金经理资本主义”也有最后的投资人,会走,会骂。

没有完全被消灭的私有权
• 公有制企业同样要利用人力资源:人的天赋、努力、责任心、创造力与学习能力
• 人力资源的产权特性在公有制下没有被改变
• 公有制企业的基本矛盾:法律上的产权与事实上的产权不相一致
• 公有制企业为什么实施“行政等级制”和“物质刺激”?

35
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逻辑
• 引入市场竞争:出发点
• 从产品市场到要素市场
• “剩余控制权”从行政机构逐步向企业家转移
• 过渡性激励机制:“控制权回报”
• 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权
• 新问题:重建企业家与剩余索取权之间的联系
※ TCL 的电视机的牌照是因为该市的市长曾是李铁映的秘书,李时任电子部部长。

改革实践兵分三路
• (一)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
– “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
– 从产品市场的竞争到要素市场的竞争
• ( 二) 公有资源与非公有资源缔结企业合约
– 合资公司
– 托管和收购兼并
– 公有制企业聘用私人企业家
• ( 三) 为公有制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定价
– 承认公有制企业内人力资本的私人产权

艰难的实践
• 公有制企业内人力资本定价:从直接定价到间接定价
– 有市场竞争力的薪水
– 年薪制(上市公司中科龙总裁年薪375万元)——要参与分享剩余,不能是月薪的12倍。
– 分享利润以及使分享利润成为一种“权利”
– 资本化的利润分享权——不受工作年限的影响。
– 高管(经理)持股(上市公司中东方集团董事长持股198万股,市值1215万元)
– 经理层收购企业 (MBO)
• 面向未来的产权改革与” 存量界定悖论”

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
• 背景
– 上海远东纺织机械厂,1995 年前国家最好的纺织机械设备制造商
– 没有市场能力而进入市场
– 扭亏还是破产? ——手头有一份宝钢的定单,可以多活四个月。
– 上海纺织业背水一战:年薪制、竞争上岗、风险抵押、经理持股、期权期股
– 吴玲玲的故事
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 (续)
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 (续2)
案例1:埃通公司经理持股 (续3)

36
※ 上海纺织业的大调整,55 万人中 28 万下岗;纺织局一进门写着“无情调整,有情操作”。
朱旷余(音)支持吴玲玲的改革,大力减少公有股份,朱是朱熔基的侄子。朱熔基前几年还反
对他侄子的做法,现在慢慢的承认了其有效性。

案例2:四通MBO (背景)
“ 经理层融资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是“ 杠杆收购(LBO, Leveraged Buyout)”
的一种。所谓“ 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借债所融资本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从而改变公
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金融工具。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里,杠杆收购
得到广泛的利用。一般而言,利用杠杆收购来重组目标公司的经济实体,可以是其他公司、
合伙人组织、个人或机构投资人等外部人,也可以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层。当运用杠杆收购的
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时,一般的LBO就成为MBO。

案例3:联想改制方案
•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
• 1999年联想集团资产22-23亿
• “分配惯例”:总收益的70%作为联想投资基金;30%作为分红基金,其中65%归计算所,35%
归公司;
• 1998年,中科院与联想集团达成对联想集团年度分红65:35分成协议;公司的35%,创业人、
骨干和员工三三制。
案例3:联想改制方案 (续)
• “从近年国有资产帐面净资产的增加额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股权奖励给经营者和技术人
员”;
• 确定从何时开始计?拿出多大部分?如何落实到个人?
• 从分红权变为股权;
• 从控制权变为股权;
• 公司/中科院/财政部的谈判
• 考虑“优先股”安排:70%*65%=45.5%(有保障的收益、没有投票权);45.5%+54.5%.
※ 把分红权变成股权——长期,到人。

案例4:上市公司改制
• 上市公司的结构特征
• 从母公司改制着手
• 国家股和法人股的不可流通限制
• 利润回购可流通股
• 两步跳策略
• 法律问题

案例5:春兰改制
• 2000年8月,春兰董事局决定拿出公司净资产(60亿)中的25%(15亿),对经营层和员工“量化
配股”,经营层和员工用现金1:1配股,三年内配足;
• 公司高管、科研和中高级营销人员(500人)购股权为160万股,80万股和50万股;员工1990年
前进厂的每人10万股,1990年后进厂的每人购股8万;每股1元,买1送1(分红股)。

37
• 公司CEO得到公司净资产1%(5000万股)的奖励。
• 以股票质押向商业银行全额贷款。
• 据估计,改制后员工的分红所得将超过工资收入。

小结
• 公有制企业的产权改革:路径选择
• 重建有效的产权结构
• 根本问题是企业价值的源泉
• 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合约过程
• 公正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规范,摆平就是规范!”——江苏省乡镇企业局局长
• 实践理性和相关各方在竞争的市场环境里谈判求解
• 区分:国家实质性投资与否——比如宝钢是国家真金白银投了几百个亿的
竞争性行业与垄断性行业

第11章 合约、信用与市场的上层结构
• 上三章小结
• 协调一个分工过程靠什么?
• 合约理论
• 信誉在执行合约中的作用
• 关于“信誉”的一些实例研究
• 市场的上层结构
• 演化分叉点上的国家

前三章小结
• 市场里的企业:科斯提出的问题
• 企业究竟是怎样一种合约?
命令替代市场?
要素合约替代产品的市场合约?
包含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的合约?
• 企业家:作为中心签约人的人力资本
• 公有制企业改制
事实上的人力资本产权获取法律承认
由非市场合约转向市场合约
• 方法论:在市场中研究企业,在企业中研究企业家

市场扩展与分工深化
• 包含企业、企业家的市场扩展
• 再思“分工过程”
信息含义——能被感知的,负熵(负不确定性);信息总是不对称的,说信息不对称没
有什么新意。红绿灯和色盲。)(?)

38
行为含义
“ 理性” 没有变化
“ 机会主义倾向” 的机会增加了
约束条件进一步发生变化
对市场支撑系统的要求
• 怎样协调市场扩展和分工深化?

合约理论
• “合约”(契约)概念

• 关于合约的经济学理论
古典合约理论
新古典合约理论
当代合约理论
• 基本的理解线索:依靠合约及其执行,协调市场扩展与分工深化

合约概念
• 合约(contract, compact, covenant)
《法国民法典》:“合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人或数人负担给付、
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合意”
合约自由
双方意见一致
双方同时受合约的约束
合约的要件:给付、对价
Oxford Companion to Law: “两人或多人之间为在相互间设定合法义务而达到的具有法
律强制力的协议”

经济学研究的合约
• “合约”还是“契约”?——契有表达的意思,周更倾向于契约。
• 不但研究法律合约,而且研究“默认合约”
• 研究合约行为,包括合约的订立、再订立与执行
• 在约束下追求利益
• 两大约束:产权+交易费用
• 真实的合约与假设的合约

合约的起源
• North(1990): 对合约的分类
小社会与大社会
人情式的交易安排与非人情式(impersonal)的交易制度
(费孝通: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 市场扩展中的合约变化
• 远程贸易
促进关于商品的统一度量
出现专业的交易中介
引发涉及兑现承诺的信用问题

39
对法律的需求:标准合约
※ 中国古代不抑小商,抑制大商,吴晗认为是因为怕他们收买中间层官僚,如胡雪岩。
※ 帕金斯:1910 年中国 90%的交易是在集市贸易中完成的。

古典的合约理论
• 霍布斯:自由意志是合约的基础
各种合约以何种方式进行、以何种语言和签字方为有效,均由主权者决定
• 洛克:自然秩序基于广义的产权,即任何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不被侵害
• 斯密:
产权中最重要的是交易权或缔约权
承诺产生(对方的)预期,所以,“ 违背承诺就构成损害的行为”
※ 顾准读《资本论》的笔记,原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辑刊》的创刊号中,后收回,先发
表在《顾准文集》中。

新古典合约理论
• 企业购买要素、出售产品,何以“均衡”?
• 边际革命
• 瓦尔拉斯均衡:
免费的拍卖商、交易各方的合约与再合约、直到达到市场均衡
合约是实现均衡的手段
• 边际分析的真正含义:市场过程中交易主体的个体性、主观性和易变性——“边际跟着人走,
经济学千万不可以目中无人。”——周其仁
• 如何对付合约的不确定性?
事先通过各类“保险”安排
事后需要第三方调整

当代合约理论
• 对新古典理论的批评:忽略信息成本、假设交易费用为零
• 两种改进
在真实世界里,原来被经济学忽略的制度是重要的
所有合约产生于“ 信息不对称” ,所以合约具有“ 不完全” 的本性,所以需要机制
设计
• 在本质上,是基于“本能-理性之间的制度演化” ,还是科学主义的理性设计?
• 再论“ 解释、预测以及改造世界”
※ 阿克罗夫处于两者之间。

若干经典的研究
• 企业合约与社会成本(科斯,1937)
• 蜜蜂合约与租值管制(张五常,1969,1972)
• “Hold-up”(敲竹杠或要挟)问题(Williamson, 1985)
• Prisoners’ Dilemma范式(A.W.Tucker)
• 商人声誉(Greif, 1989)
• “委托-代理”范式(Ross, 1973)
•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Akerlof,1970)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
• 关于金融合约与金融中介的研究

40
实例研究(1)
• 土地承包合约
现象和问题
主要约束
国家侵入产权的历史和由此产生的农民预期
“ 集体土地所有制” 下的私人土地耕作权
私有化难题
长期合约?
人口压力与“ 社会保障”
农产品市场波动
劳动力转移
※ 自留地和半退出权
※ “就是搞资本主义,也就是一个队!”——安徽某基层干部

实例研究(2)
•企业的承包经营制
现象与问题
从产出的承包到资产的承包
包赢不包亏
产权改革
公有制企业产权交易
理论难题:没有事先合约的资产产权
分与卖的经验研究
※ 华生的质疑:承包的“资产增值”?

实例研究(3)
• 市场秩序
• 现象与问题
假冒伪劣
交易秩序
市场黑幕
• 关于市场秩序的经验研究
毒米假说
解释股市黑幕
成功的市场秩序怎样形成的?
亳州中草药市场
温州柳市低压电器市场

实例研究(4)
• 企业家信誉在市场机会分配中的作用
• 现象和问题
私人企业家的信誉回报
公有制企业里企业家人力资本中的信誉资产
资本市场:融资机会与信誉
• 制度变革中的预期稳定

41
实例研究(5)
• 专家系统的信誉——“专家系统就是最大的信息不对称。”——周其仁
• 现象与问题
学校、医院和评价系统的品牌
专家的信誉资产
学位与职称的制度
• 人力资本的质量考核
• 竞争类型

市场经济中的国家与政府
• 关于国家/政府的经济学理论
• North的“国家悖论”
• 在等级制产权里引进私产制的经验
• 政府声誉与国家机会主义问题

市场的层次与结构
• 读布劳代尔关于“市场与资本主义”
• 布劳代尔的观察
• 布劳代尔的概括
市场A 与市场B
上层市场与底部市场
• “ 资本主义在市场的上部出现”
• “ 反市场” 与“ 反分工”(counter-market)

一个思考:演化分叉点上的国家/政府行为

第12章 垄断、管制和管制改革
• 垄断
• 管制(regulation):问题、含义和由来
• “管制改革”(regulatory reform):历程、经验和理论
• 从国有化转向政府管制市场
• 建立管制、放松管制和重新管制
• 案例:电信业的管制改革

引言:故事和问题
• 案例:“美国政府诉微软”
• 要件:(1)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Act)
(2)垄断和垄断行为
(3)具有市场权利的公司

42
(4)政府管制部门
(5)法院和法官
• 何谓“垄断”?为什么“管制”?怎样管制?

垄断的经济学分析(1)(图)

垄断的经济学分析(2)(图)

思考“垄断” (1)
• 可观察垄断现象:市场的独占、寡占或竞争不充分)
• 定义:
– 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买家(卖家)?
– 市场竞争的缺乏?
• 形成“垄断”的不同原因——这是传统经济学没有分析的。
– 独特的自然资源——石油,铜。
– 创新垄断——人无我有。
– 作为竞争结果的垄断
– 成本特性形成的所谓“自然垄断”
– 政治的和行政的市场禁入/限入——美国托拉斯的发展是为了绕开管制。
※ 网络效应:需求方的规模经济,传真机一直到七十年代才过临界点。
※ 更多的垄断可能是混合的原因。

思考“垄断”(2)
• 从产权的角度区别不同的垄断——从产权的角度看,前四种和第五种不一样;另外保护产权
不等于保护市价。
• “垄断”与“托拉斯”
• 竞争无处不在与“垄断”:垄断是竞争的另外一种形式 ——科斯;特许权也要竞争,只是
竞争的方向和规则不同而已。
• 关于垄断的经济分析
– 假设的真实性:技术和需求不变?——错。
– 有没有独立于定价策略的“需求”?——总在变化。
–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权益”?——由竞争决定消费者剩余,不应该有价值判断。
– 对“垄断定价”的可能反应方式(弗里德曼关于“垄断定价就是补贴潜在的竞争对手”
的思想)——??轮胎公司每兼并一家对手公司,就带头降价。

政府管制市场的历史
• 市场扩展中的大公司的“市场权力”——美国的小农传统对大公司的警惕。与中国正相反。
• 国家对革命、世界大战、大萧条和工业化社会保障压力的反应(《制高点》,外文出版社);
• 所谓“市场失败” (market failure);
• 消费者权利和环境保护运动——“店大欺客”与分散的消费者。
• 历史分叉点
– 中央计划经济还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 全盘国有化、局部国有化还是 “管制的自由企业体制”?

43
• “混合经济”中的特殊问题
※ “经济学家不可能改变世界,但却最容易被利用。”——周其仁
※ “凯恩斯主义的本旨在于改变做决策的环境而不是代为做决定。”——周其仁

政府管制市场的广泛理由
第一、存在卖方的市场垄断权力;——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和创新。
第二、外部经济效果;——污染。
第三、补偿不充分的信息;——如证券市场。
第四、违背自然垄断的“过度竞争”;——注意“公共汽车效应”。
第五、由消费者以外的支付者作购买决定——因为考核成本的存在,如教育;又如发达国家的
医疗:“谁付钱,你肤浅我就经常感到不舒服。”——周其仁

管制(regulation) 的含义
• S.Breyer: 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努力制止不充分
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策。——周倾向的一个定义。
•D.F.Spulber: 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
费者的供求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 “国有化也不是管制,管制意味着政府和企业分离。中国正在建立管制,”——周其仁

管制:反托拉斯法
•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背景是美国的小农
传统对大企业的警惕。独立小农对理解美国历史的意义。
– 禁止企业以托拉斯的形式联合起来施行贸易限制;
– 禁止企业的垄断行为和垄断企图。
• 美国国会后来又先后通过了克莱顿法(Clayton Act)、罗宾逊―帕特曼法(Robinson-Patman
Act) 等一系列反垄断法规,禁止有可能形成垄断的兼并和收购行为,禁止使用价格歧视手
段挤垮竞争对手,禁止不公平的竞争方法或欺诈性行为。
• 格林斯番:“这个国家的整套反托拉斯法是混乱和无知的大杂烩”。 
※ 微软案中法官把微软公司的 E-Mail 系统整个搬走,检查,史无前例,发现和很多盖茨的“把
他掐死”之类的话,法官被激怒了。虽然每个企业家都是想掐死竞争对手的。
※ 可以有垄断,但不能有垄断企图和垄断行为,如后者被认定,就要立案。
※ 德姆塞茨对反垄断法恨得咬牙切齿。

美国反托拉斯的处置
• 法官判决分拆,或不批准合并和兼并;
• 政府接管、政府专营或授权专营;
• 管制
– 限价或制定服务费率的成本;——听证会制度与价格听证会:假定是竞争的话会怎么样
行动。困难在于:办公室多大算大,车子多好算好,秘书几个算多?中国的价格听证会
是一个听取各方意见的场所,没有会计资料,没有听证会预算。买方总是越便宜越好的,
最好免费。
– 发放许可证(License:由管制机构颁发的一种许可状、证书、批准令、登记、特许状、
会员资格、法律豁免书或其他的许可证明);

44
– 制定产品、服务、工作场所或环境标准

美国式的分拆
• 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SO)被分拆为34公司;
• 1945年,美洲铝业公司(ACA) 因被控垄断铝业市场,被政府强制拆散。
• 1970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因在大型电脑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三大领域包
打天下而被控垄断,官司整整打了12年;
• 1982年,原贝尔系统(AT&T)被肢解。

美国政府的管制部门
• 1887:州际商业委员会
• 1913:联邦储备系统主管委员会
• 1931: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1934:联邦通讯委员会、证券与交易委员会
• 1938:民用航空委员会
• 1948:联邦航空管理局
• 1970:环境保护署、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邮资委员会、联邦铁路局
• 1972: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管制的规模:美国
• 1887年-1997年:14个联邦机构和100多个州的机构被授予管制公司活动的权力:
– 全部竞争性行业里涉及垄断的行为;
– 运输、通讯和能源销售的价格;
– 银行、证券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 涉及安全、卫生和环境的标准;
– 对特殊生产者(农民、低收入工人)和特殊消费群的保护;
• 1975:联邦管制机构控制24%GDP

理解管制过程
• 管制过程:由被管制市场中的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偏好和企业技术,可利用的战略以及规
则组合来界定管制权力的一种博弈。
• G.J. Stigler: 管制机构为私人利益抑制市场经营活动,而那些受益的私人则愿为管制机构
的服务提供补偿。由于信息不对称,管制机构往往成为被管制对象的“俘虏”。——其结果
是“公共汽车效应”,不让其他的潜在竞争对手进来。

管制效果的研究
• 关于价格和进入限制的研究
– 1970年前公用事业和运输业的价格水平没有什么影响;70年代,管制降低了价格,但服
务质量问题上升;
– 行为变化:关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后的存活率)管制的研究;
– 管制并不免费:影响管制立法的费用;识别费用;管制时滞;管制负担;

45
– 其他影响效果的因素
• 管制本身可能限制市场竞争

国有化、私有化与管制:英国
• “英国病”和撒切尔主义
– 垄断的国有企业和垄断的工会
– 商业化、公司化、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国家逐渐退出企业
– 1983:北海石油天然气公司
– 1984:英国电信公司
– 英国煤气公司、英国宇航公司、英国钢铁公司、英国煤炭公司、铁路公司、国有供水供
水、国有电力垄断集团
•英国私有化对管制的需要——私有化导致对管制的需要,学习美国。
※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是商人,所以她说理解佛里德曼的理论没有任何困难;私有化 VS 商业化,
公司化,非国有化;许做不许说。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美国
• 70年代中期,美国的放松管制运动
– 公众对管制负担和管制效果的抱怨
– 经济学家对管制方案的批评
• “ 开放天空” :美国航空业的管制放松
– 1978 年撤销联邦民用航空局;
– 定价和准入:强化市场竞争
– Kahn 的故事:“带翅膀的边际成本”——面对一个曾是宇航员的航空公司老总的质疑
(“你知道各种飞机的型号吗?”)的回答: “不知道飞机的型号,但知道都是带翅膀的边
际成本。”但是边际定价没有解决固定成本如何回收的问题。改革措施:放开价格和准入,
形成大的枢纽,用支线飞机集中客源,提高枢纽港的发机频率——一个可能解决珠江三
角洲八个国际机场困境的办法。
• 垄断权利的拍卖和“污染权” 买卖

转型经济中的管制问题
• 计划经济的微观基础:党政企合一的经济组织
• 转型:计划指令--市场形成
• 转型:政企分开
• 转型:法治重建
• 政府与企业:分立和制衡
• 转型期的“加强监管”和“管制改革”
※ 中国的问题是苏联问题,美国问题和英国问题的混合。
• 不当管制模式的长期影响
管制经济学
• 关于竞争、垄断和垄断竞争的经济学
• 关于租和租值耗散的理论

46
• Coase(1945、1960):垄断定价/社会成本
• Stigler:《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
• Kahn: 《管制经济学》
• Spulber (1989):《管制与市场》
• 法学的有关研究
• Laffont: “新管制经济学”
案例:电信业
全球电信业开放竞争的主要阶段

价格迅速下降:每条话音路线成本

体制、通讯模式和信息需求
计划经济
中央集中决策和集中处理信息
纵向等级制的信息收集和传递
极低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极低的通讯需求

网络式的信息收集和传递
较高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迅速增长的通讯需求

中国电信业概貌
• 全球第一大电信网
– 2001年10月:1.7亿电话固线;1。4亿户移动电话;3000万互联网用户
• 业务总量增长迅速,但用户、单位电信资源的通讯量和人均通讯流量增长很不平衡;
• 行政性市场独占的架构开始改变;
• 面临市场供求形势、技术变化和体制改变三大挑战

1998年中国电信市场结构

重组中国电信:动力
• 复合的动力
– 电信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
– 国际电信业开放的影响
– 本届政府“ 政企分开” 的改革
– 消费者
– 舆论
– 学术界
– 中国电信的竞争者

47
改革中国电信业:争论和分歧
• 1998年的战略选择:数网竞争,还是大一统的国家基础电信网?
– 意见1,认为电信重组目标首先是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先进的国家公用信息基础网络。
• 将全国性网络资源从中国电信部门和中国广电部门独立出来,与电信服务企业分离,
由政府专门机构按照公共资源管理,向各类电信服务企业提供公平接入的服务
(“ 电信战略研究小组”);
• 由国家电信主体企业管理控制国家基础电信网(吴基传)。
– 意见2,两网并存,但不竞争
– 意见3,数网竞争体制
重组中国电信:程序和进度
• 1998:信息产业部成立
• 1998:邮政分家
• 1998:重组中国电信的方案准备
– 信息产业部方案
–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总公司
– 国务院体改办
– 计委和信息产业部的价格听证会
• 1999年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网通(CNC)
• 1999年2月:国务院确定中国电信重组方案
• 1999年3月:邮电资费调整
• 1999年3月:中国总理宣布电信对外开放
• 1999年11月:中美达成WTO协定
• 2000年:分拆中国电信,组建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移动
• 2001年:铁通面向市场营业

重组后电信市场的结构特征
• 同质竞争弱,以替代性竞争为主
• 实际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选择权,集中在大都会和发达沿海城市带,内地、中小城镇和农村,
基本面对的还是固线电信独家供给
• 只有一个全能电信营运商
• 对全部电信资源的市场化开放,缺乏明确的规划和时间表

不平衡的电信需求
• 在我国电信市场的“上部”,也就是在大都市、发达地区和企业用户市场上显著改善电信服
务的质量、增加电信供给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促进各个产业部门大量、广泛利用迅速发展
着的当代电信技术和信息技术;
• 在电信市场的“底部”,也就是普通家庭用户、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中小企业用户,
通过大幅度降低基本电信的价格来推动电信消费的普及。
• 由此派生对电信服务的几个基本要求:(1)质量;(2)多样化:(3)大规模降价

关于综合一体化电信营运商
• 发展高度专业化电信服务的条件
• 对于“互联互通”不要报过高的期望

48
• 质量与综合一体化电信营运商
• 目前我国只有一个综合一体化电信营运商的局面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通过电信对外开放实现“数个综合一体化电信营运商竞争”的格局
中国电信业进一步重组的可能选择

扩大民营经济进入电信业的程度
• 为什么民营是重要的?
• 中国电信业已经存在的民营因素
• 三条主要途径
– 初装费股权化改造
– 电信营运公司在A市场上市
– 在电信设备和增值业务方面加大民营经济进入
• WTO协定和加快对国内私人经济开放

福州IP电话案的中心问题:陈氏兄弟经营IP电话是否犯了 “非法经营罪”,即经营了规定只准
邮电部门专营的长途通信和国际通信业?

正方意见
■ 电话业务按通达地点和服务范围分类,通过网络打电话属于只能由邮电经营的长途通信和国
际通信
■ 陈氏兄弟未经审核批准,擅自经营电信业务,严重损害国家和邮电企业的利益,扰乱电信市
场秩序,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 经营IP电话触犯刑法第225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

反方意见
■ IP电话与传统电信的技术特征不同,不是原来的长途电信和国际电信业务
■ 经营IP电话没有侵犯任何一方的利益,也没有威胁国家安全
■ IP电话属于国务院1993年决定放开经营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不属国家专营范围,因此经营IP
电话不触犯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

WTO与中国的管制改革
• 1999年11月15日中美WTO协定,于2000年3月16日第一次全文公布,共250页,5000项。
www.chinapntr.gov/hotnewsjump.htm
• 几点评论:
– 核心是扩大关键行业的市场准入和开放
– 协定的影响是综合的和交互的
– 渐进但有时间表
– 开放将促进中国的管制改革
• 反行政性垄断: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抉择

改革管制模式的国际间竞争
• 美国政府关于INTERNET 和电子商务的政策框架

49
• FCC:无管制政策(Unregulated Policy)
• Oftel: 减少管制的承诺
• 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
• 中国的约束和选择
– 印度的“许可证经济”道路及其1991改革
– 两个南韩谁战胜谁?
• 对当前和长远经济增长的影响

[笔记说明]
1. 五号宋体字为课堂 PPT 文件的文字部分。
2. 五号华文行楷为我补充的笔记。
3. 红色粗下划线为我认为重要或者是有启发的论述。
4. 粗体居中的标题下没有内容的为图,请参见 PPT 文件。
5. 欢迎对新制度经济学感兴趣的朋友多多赐教,笔记者的电子邮件:happyfly113@ccermail.net

[附录]
读物一: 《新制度经济学》英文版,中译本参见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中部分辞条。
读物二目录:
Pranab Bardhan, 1991.“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Theory: A Brief Critical
Assessment. ”……………………………………………………………………………………………………………1
Milton Friedman, “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 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8
Alchian, A. 1950.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 of Political Economy, June 1950・
・29
张五常,1990。“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见科斯等编,《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版,第 3 章………40
张五常, “做经济解释的弄潮儿”………………………………………………………………………………………58
张五常, “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 《佃农理论》………………………………………………………………………71
Coase, R.H.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 J of Law and Economics, V.17, N. 2(Oct. 1974)……73
Basil Yamey, "Monopolistic Price Discrimination and Economics Welfare"………………………………83
周其仁,1996.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 》,1997 年春季号……………………84
Alan Ryan, "Property"…………………………………………………………………………………………………95
Alchian, A.A. “Property Rights”, pp1101-1104………………………………………………………………97
张五常: “失传的价格理论”,复印资料………………………………………………………………………………101
汪丁丁, “近年来经济发展理论的简述和思考”,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9-91 页………………103
Greif, A. 1993. "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 ……………125
Keith Leffler,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148
Coase, R.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174
Coase, R.H.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Meaning ” , in O. E. Willianmson and S.G. Winter(ed.)
pp48-60…………………………………………………………………………………………………………………189
巴泽尔: “考核费用和市场组织”,见陈郁编, 《企业制度和市场组织》,上海三联书店…………………………201
周其仁: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经济研究》1996 年 6 期………………226
周其仁: “‘控制权回报’和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公有制经济”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个案研究”……236
Demsetz, H. 1969. "Perfect Competition, Regulation, and the Stock Market" …………………………249
J.Bradford De Long, "Did J.P.Morgan's Men Add Value?………………………………………………………266
汪丁丁: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探”, 汪丁丁: 《在哲学和经济学之间》…………………………………283
史普特:《管制与市场》,导论和第 I 篇。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9 年版……………………………………………305
North and others.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341
经济学家——奈特 ……………………………………………………………………………………………………363
张宇燕,1996。“国家放松管制的博弈”,见张曙光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369

50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