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ê está na página 1de 78

刑事訴訟法( 11 )

刑事訴訟之客體(案件)
案件單一性與同一性
東海大學法律系
張麗卿教授
刑事訴訟法上之實體關係與訴訟關係
法院就已起訴之特定案件,確定
國家對被告具體刑罰權有無及範
圍之程序,可分為:
1. 刑事實體關係
2. 刑事訴訟關係
(1 書, p141)
刑事實體關係性質
國家與被告具體刑罰權關係。
國家有權對被告犯罪行 科以刑罰,
被告係被處罰地位。
處罰者和被處罰者, 訴訟之實體,
稱「案件」。
「案件」 訴訟客體,內涵:實體法上
國家刑罰權。
(1 書, p141)
案件:被告 + 犯罪事實

1. 一被告有一犯罪事實:一個案件
2. 一被告有數犯罪事實,獨立成數罪
( 數罪 罰 ) :數個案件
3. 數人共犯一罪 ( 一個犯罪事實,數被
告,共同正犯或共犯 ) 、或共犯數罪
( 數個犯罪事實,數被告 ) ,可分割 數
個訴訟客體:數個案件。
(1 書, p141)
案件個數:刑罰權對象之被告、犯罪
事實的個數。
案件以刑罰權 內容,實體法上一個
刑罰權,訴訟法上 一個案件,一個
訴訟客體,兩者不可分割。
(1 書, p141 、 142)
單一性案件:國家刑罰權只有一個
單一性案件
1. 單純一罪 ( 繼續犯與接續犯 )
2. 裁判上一罪 ( 想像競合犯 )
單一案件 = 案件單一性
同一案件 ( 案件同一性 ) :原告先後起
訴,分別繫屬同一或不同一法院,成
形式「 兩案」 ,在時間空間上,兩案
均屬相同。
(1 書, p142)
單一與同一案件均只有一個刑罰權
案件單一性:靜態觀察,隨訴訟發展
案件單一性
形成確定實體範圍,案件個數問題
,重在訴訟狀態,屬實體面。
案件同一性:動態觀察,起訴事實是
案件同一性
否同一,重在訴訟關係是否發生、判
斷案件是否起訴、可否再行起訴、起
訴事實與判決事實是否同一、可否變
更法條,屬程序面。
(1 書, p142)
刑事訴訟關係性質
 法院確定被告具體刑罰權所進行之訴訟
關係:經原告起訴繫屬法院,發生訴訟拘
束才產生。
 有訴訟關係:法院有審判案件之權利義務
;原告及被告有請求或接受審判之權利義
務。
 原告之「訴」:開啟 訴訟關係之樞紐。
(1 書, p142)
 訴之目的:請求法院對被告犯罪事實,以
判決確定具體刑罰權之有無及範圍。
 訴:訴訟關係之程序事項,訴之個數,以
原告對案件起訴所發生訴訟關係之次數
準,不問實體上刑罰權。
 起訴一次,發生一次訴訟關係, 一訴

 案件個數,不一定與訴之個數一致。
一案件未必 一訴。
同一案件: 一訴之標的, 一訴
數訴之
標的, 數訴
一訴必 一案,數案必 數訴,但一案
未必一訴,如競合管轄 (§8)
(1 書, p143)
「案件」重在刑罰權,
」重在刑罰權 訴訟實體「訴」
重在訴訟關係,
重在訴訟關係 訴訟程序
案件經起訴,發生訴訟繫屬, 生訴
訟關係,成 法院審判客體。
1. 案件 國家與個人間具體的刑罰權,
處罰者與被處罰者;訴訟 確定具體
刑罰權進行訴訟關係,裁判者與被裁
判者。
(1 書, p143)
2. 相牽連案件 (§7) → 數案件、數訴
§6 、 §15 訴之合 ,非案件合
3. 案件由訴訟程序具體化,因起訴採控
訴原則,法院對何人的何種事實確定
刑罰權,以訴訟客體之案件定範圍。
4. 訴訟實體:發現實質 實
訴訟程序:手段實行的公正
(1 書, p143 、 144)
5. 犯罪事實:符合刑法構成要件之事實,一
個生活歷程的具體事件。
6. 如採訴因制度,其審判對象 訴因事實。
a. 訴因:具體的犯罪事實 ( 起訴書中 ) ,
可能指出犯罪日時、場所及方法 ( 日
本)。
b. 訴因為 訴訟客體,拘束以後的裁判內容
,亦為 被告防禦對象。
c. 訴因不特定,是訴訟客體欠缺明示,起訴
不合法。
d. 訴因制度可有效保護被告防禦權。
7. 我國非採訴因制度,以起訴事實 主:
a. 表明起訴範圍。
b. 法院在起訴事實範圍,依職權調 證
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 (§300)
c. 法院會因調 證據與言詞辯論,對案
件有不同看法,此意見轉變,有可能係
「基礎事實」不同或是「適用法律」不同。
(1 書, p144~145)
d.§300 法院可變更法條,但不能逾越檢察
官起訴事實同一性。
e. 案件事實有同一性,法官可變更起訴法條
;沒有同一性,不能變更。
f. 訴之效力不同於訴之拘束力
* 訴之效力:單一案件具有不可分效力,起
訴之效力
訴及判決效力及於案件全部
* 訴之拘束力:同一案件
訴之拘束力 經起訴,不得再
行起訴。
(1 書, p145)
刑事案件單一性
案件單一:被告單一、犯罪事實單一
本於控訴原則、無訴無裁判,審判範
圍與訴之範圍應一致。
案件單一之認定:訴訟上審判對象具
體刑罰權使否單一。
案件個數依被告單複數、犯罪事實單
複數決定。
(1 書, p146)
被告單一
 人的要素,以人數 準
 案件單一,被告一人

如有數人,數個案件
 數被告共犯一罪,實體法上共犯關係,訴
訟法上之相牽連案件,可由檢察官或法院
合併 管轄、偵查
、起訴審判。
 合 理由:訴訟經濟,被告利益 。
(1 書, p146)
檢 察 官 只 對 共 犯 一 人 或 數 人 起 訴 ,
其餘不偵查起訴時;法院僅能對起訴
被告審理,不得審理其餘不起訴之共
犯,因案件數個,刑罰權各別,其為
「未受請求之事項 」。
合 審理或裁判,不使複數案件變成
單一。
(1 書, p146 、 147)
犯罪事實單一
 一個犯罪事實,實體法上一個刑罰權,
訴訟法上一個訴訟客體。
 一被告有數犯罪事實,案件非單一。
 一個犯意 一個行 ,侵害一法益,實
現一個構成要件,為一罪,係單純
一罪;實現二以上構成要件,為 數罪。
 犯罪事實單一:犯罪個數問題。
(1 書, p147)
犯罪事實單一之認定:

事實上一罪:單純一罪
法律上一罪 實質一罪 ( 接
續犯、繼

續犯、集合犯、吸收

犯、加重結果犯 )
案件單一之效力
對管轄之影響

1. 法院對單一案件有全部管轄權,得全
部偵查 全部起訴:管轄權不可分。
2. 何 §8 競合管轄僅規定繫屬後,未規
定繫屬前, §6 牽連管轄有繫屬前後之
分?因 §8 一個案件。
(1 書, p148)
 對偵 效力影響
1. 案件單一 訴之問題,無關偵 ,偵 程
序無單一性,無偵 不可分。
2. 不起訴效力無不可分,檢察官 不起訴處
分,效力及於全部,用意在限制自訴。
3. 間接承認科刑上一罪,對一部事實不起訴
或緩起訴,效力反較判決大,不合理。
(1 書, p148 、 149)
對起訴效力之影響

1. 起訴對人之效力
(1)§266 :檢察官起訴一人,起訴效力不
及於檢察官所指被告以外之人,自訴
案件亦同, §239 例外。
(2)§239 告訴之效力問題; §266 起訴之
效力問題。
(1 書, p150 、 151)
2. 起訴對事之效力 (1 書, p151)
(1) 檢 察 官 起 訴 不 可 分
(a) 犯罪事實單一,在訴訟法上無從分
割,檢 察 官 就 犯 罪 事 實 一 部 起 訴 ,
其效力及於全部 (§267)
(b) 法院針對檢察官起訴部分事實審
判,檢 察 官 不 得 就 未 被 審 判 的 犯 罪
事實重複起訴;檢察官如起訴,法院
應諭知免訴判決
(2) 自訴人自訴不可分
(a) 自訴案件準用公訴程序 (§343 準用
§267)
(b) 被害人能否提起自訴,視被害人是否
直接被害。
(c) 侵害個人法益:個人得告訴或自訴
侵害社會法益或國家法益:國家社
會不得告訴,只能由檢察官追訴。
(d)§319 自訴人限於被害人、法定代理人
、配偶、直系血親。
(1 書, p151 、 152)
(e) 如國家社會法益被侵害,而個人同時 被
害人,可否自訴?
需視國家社會法益為單純性法益、關連性
法益或重層性法益而定
單純性法益:個人僅能告發
關連性法益:個人 被害人,能自訴、
告訴
重層性法益:能告訴亦能自訴
(1 書, p152)
(f)§319Ⅲ 針對起訴不可分而設,因單
一犯罪事實,有可提起自訴,有不得
提起自訴,無從分割 公訴或自訴。
得提起自訴→
已得提起自訴論
單一性
(§319Ⅲ 前段 )
犯罪
不得提起自訴
(3) 單一犯罪事實與起訴不可分(審判不可分
)之適用原則:
(a) 一部起訴,他部不起訴,法院審理認
不起訴部分與起訴部分均有罪,具有單一
性, 審判不可分,起訴效力及於全部
(法院可全部審判)
(b) 一部不起訴,又全部起訴,後法院審理
認 不起訴與他部無審判不可分,亦無
§260 新證據、新事實,諭知不受理判決。

(1 書, p154)
(c) 未起訴的部分係告訴乃論之罪,未經
依法告訴,因欠缺訴追條件,不得一 審
判。
(d) 單一犯罪事實起訴效力及於全部,不得
再就他部起訴:
*若再起訴,諭知不受理判決 (§303)
*此部 事實審法院應行裁判之一部,未
予裁判,為已受請求事項未予判決,當然
違背法令 (§379 第 12 款 )
判決未確定,可上訴三審救濟
已確定,其效力及於全部 ( 判力
對判決效力之影響

1. 既判力擴張:犯罪事實範圍
(1) 實質或裁判上一罪 實體法上一罪。
(2) 就 犯 罪 事 實 一 部 起 訴 , 效 力 及 於
全部,未經審判他部,亦 判決效力
所及,受一事不再理限制。
(3) 判決既判力及於犯罪事實全部。
(1 書, p156)
(4) 裁判上一罪
a. 一部是告訴乃論之罪,一部 非告訴
乃論之罪,其告訴乃論之罪部分未經
乃論之罪
告訴,審判機關只能就非告訴乃論之
罪部 審判。
b. 如全部 告訴乃論之罪,一部未經告
告訴乃論之罪
訴,僅得就經告訴部份 加以審判。
(5) 實質或裁判一罪,犯罪事實有一部經
有罪判決確定,效力及於全部:
a. 但經諭知無罪或免訴確定,如行
經諭知無罪或免訴確定 係
一個,既 判力及於全部
b. 行 個別,如與其他部分,無結合、
個別
加重、吸收,無不可分性,非既 判力
所及,可就他部 行起訴。
(1 書, p156)
(6) 裁判上一罪視 單一案件,而有起訴
不可分,與「 不告不理原則」衝突。
a. 不告不理:未經起訴,不應加以審判
不告不理
;審判範圍與起訴範圍應一致。
b. 檢 察 官 起 訴 裁 判 上 一 罪 之 一 部 ,
法院就此部審判,在解釋上 成
「起訴效力及於其他」,將漏未起訴部
分,當成「已經起訴及審判」。
(1 書, p156)
(7) 裁判上一罪視 單一案件,也侵害被
告防禦權,因將未起訴部分一起審判
,形同突襲裁判。
(1 書, p156)
2. 既判力之延展:「時」之範圍
(1) 行 有繼續性質,既 判力之起算:
(a) 確定時說:以判決確定時
確定時說 準,行
在判決確定前 效力所及,重實體

(b) 最後事實審理可能說:以事實是否
最後事實審理可能說
有審理之可能,未予審理,亦 效力
所及,重程序 。
(1 書, p157)
(2) 繼續性犯罪,實體上一罪,訴訟上為
一訴訟客體。
(3) 最後事實審法院宣示判決前發生之事實,
有審理可能,本應審理,確定判決之 判
力,及於全部犯罪事實
最後事實審法院宣示判決後始發生,非
法院可得審理, 判力不及之
(4) 第一審判決確定後所發生事實,非確定判
決效力所及。
(1 書, p157)
對上訴範圍之影響

1.§348Ⅱ :對於判決一部上訴,其有關
係部 ,視 亦已上訴。
2. 有關係部 :判決各部分在裁判上無從
分割,一部上訴,全部必受影響。
3. 如罪與刑、主刑與從刑、緩刑與犯罪
及科刑,亦 不可分。
(1 書, p157)
4. 實質或裁判上一罪之犯罪事實一部
上訴,其他部分,亦屬有關係部
份,視為已上訴。
5. 上訴範圍:一部上訴,是否及於
全部,視案件是否 為 單一案件 。
(1 書, p157)
客觀不可分
客觀不可分
客觀不可分:被害人單一,犯罪行
單一且 一罪。
告訴乃論之罪,犯罪事實 單一事實
( 單一案件 ) ,對一部犯罪事實告訴,
其效力是否及於全部,須區分。
(1 書, p478)
客觀不可分效力 (1 書, p478)
1. 單純一罪:對犯罪事實一部告訴
,效力及於全部 ( 不可分 )
2. 裁判一罪:一部告訴,效力分別論
之。需分為犯罪事實一部為 告訴
乃論之罪,他部非告訴乃論之罪;
或是犯罪事實全部 為 告訴乃論 。
(1) 犯罪事實一部 告訴乃論之罪,他部
非告訴乃論之罪,例:告訴乃論之罪
未經告訴,效力不及之 ( 可分 )
(1 書, p479)

乙 死亡


(2) 犯罪事實全部 告訴乃論
A. 被害人不同 ( 可分 ) :一被害人之告
訴不拘束其他被害人
例: (1 書, p479)


兄甲
乙弟

丙友
被害人相同,行 為 一個, 再區分
一罪或數罪
1. 一罪,如:接續犯、繼續犯,告
訴效力及於全部 ( 客觀不可分 )
2. 數罪,應視被害人意思 ( 可
分 ) ,如:想像競合犯,如僅告訴
其一,效力不及於其他
(1 書, p480)
案件同一性
刑事案件同一性
同一案件?

1. 原告先後起訴兩案,均 同一被告、同
一被訴犯罪事實。
2. 一案二訴之同一案件,實體上只有一
個刑罰權。
3. 同一案件是一個單一案件重複起訴,
形成「 兩個」 案件。
(1 書, p158)
3. 受訴法院對其中一個「同一案件」, 實體
判決,對 一個「 同一案件」 ,應拒
審判, 不受理判決。
避免一罪兩判
4. 同一案件比較兩案先後起訴事實是否同一
*同一:有訴之拘束力,不得再行起訴
*不同一:非同一案件,不受訴之拘束
5. 同一案件:不同時間、空間案件之比較
(1 書, p158)
同一案件之認定標準
被告是否相同?
犯罪事實是否相同?

若是,則屬同一
案件。
被告同一
如何認定? ( 一書, p160)

表示說:以起訴書所記載的被告 準
( 實務 )
行 說:以實際上實施訴訟行 者,認
定其 為 被告,
而非單純以起訴
書所載者 準
訴訟程序上之被告
被告是訴訟上的主體
 訴訟主體(當事人)

主動當事人:檢察官、自訴人
被動當事人:被告
 訴訟客體(案件)

程序法:被裁判者
實體法:被處罰者
( 一書, p161)
被告之特定
 被告記載:表示說與行動說 用
 被告同一:以刑罰權的對象是否同一

( 一書, p162)
 被告錯誤

1. 起訴錯誤
(1) 姓名錯誤
假名、偽名、變名:更正註明即

冒名:審判中發現,得以冒名者本
名審判
(2) 被告錯誤
冒名頂替:刑法 §164Ⅱ
( 一書, p162)
2. 裁判錯誤
(1) 誤載:以裁定更正
(2) 誤判:依法定程序更正 §268
( 一書, p162)
犯罪事實同一
刑罰權對象的客觀事實是否同一
是否 行 單數
行 單數

實體法:判斷國家對行 人的刑罰

程序法:維持犯罪事實同一性
( 一書, p163)
行為單數
 單純的行為 單數:自然意義上的一行為
 自然的行 為 單數:接續犯
 法的行 單數:構成要件行 單數
1. 複行為犯
2. 集合犯
3. 繼續犯
( 一書, p163)
 法院應以起訴事實定其審判範圍:判決
與訴訟事實維持同一性。
1. 確定法院審判範圍
2. 決定是否 行或追加起訴,或可否變更其
起訴法條
3. 確保判決的終局性
4. 避免浪費訴訟資源:禁止二重起訴
(§303②⑦ )
( 一書, p163 、 164)
犯罪事實是否同一?

事實上同一 法律上同一
事實上同一:學說上無定論

基本的事實關係同一說
罪質同一說
構成要件共通說
指導形象類似說
 實務過去採: 基本的事實關係同一說

若起訴事實與判決事實的社會事實關係
相同,就有同一性。
但是,其範圍過大,恐有違反控訴原則

 實務近採: 訴之目的及侵害性行 之內容

由侵害行 的時間、地點、行 客體及


侵害目的是否同一判斷。
( 一書, p164 、 165)
 隨著刑法的修正,牽連犯與連續犯刪除,
案件同一性的判斷也應該著改變。
 新建立的案件同一性判斷應是:

自然生活觀點的一個單一生活事實
 不過,此難抽象化,其判斷的參考:

1. 犯罪行 地點 2. 犯罪行 時間
3. 犯罪行 對象 4. 侵害之目的
不過,此與「訴之目的及侵害性行 之內
容」應無不同。
( 一書, p167)
事實上是否同一之影響
 犯罪事實同一性的解釋寬嚴均會產 生影響
 過寬: 1. 檢察官 證幅度將富彈性,一
次起
訴就可以解決案件
2. 被告 (1) 防禦不易
(2) 因 判力變大,可能因一

不再理而有利
3. 法院引用 §300 的範圍加大,有
過嚴

1. 不符合 真 是發現目的,證據可能滅

2. 違背訴訟經濟
( 一書, p168)
變更起訴法條 §300 的隱憂
1. 可能侵害被告的防禦權
2. 可能違反不告不理原則
3. 可能導致重審輕檢的效果
( 一書, p168~171)
法律上同一
一個單一刑事案件,經原告先後向
同一或不同法院起訴,而 數訴的
刑事案件。
訴的基本事實雖不同,但是依實體
法的規定,僅夠 成一罪時,訴訟法
上亦 一訴訟客體。
為清楚掌握實體法上行為 單數的犯
罪事實,與程序法上的犯罪事實間
的相互關係,請參見 < 一書, p172>
案件同一之效力
 同一案件與管轄之關係
1. 案件同一:被告及犯罪事實相同。
2. 審判不可分的原則( §267 、 §343 )
起訴犯罪事實一部,其效力及於全部,法院全
部加以審判。(一個刑罰權)
3. 防止一案兩判,繫屬數法院之「同一案件」
原則:繫屬在先之法院審判。
例外:繫屬在後之法院管轄。
(需共同直接上級法院依職權或聲請裁定)
(一書, P173 )
同一案件,經有管轄權之數法院分別
判決後,始發現競合者,依下列辦
法處理:
A. 判決確定前發現者
1. 應對不得審判之法院判決提起上訴
2. 上級審法院撤銷後
依 §303 諭知不受理判決。
(一書, P173~174 )
B. 在判決確定後發見者
1. 不 可 審 判 法 院 判 決 在可審判法院之判

 確定前者( §303 )
 需對不 可 審 判 法 院 判 決 提起非常上訴

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 確定後者( §302 )
 需對不 可 審 判 法 院 判 決 提起非常上訴
2. 不可審判之法院已先判決確定,其
判決是否違法?
應以「判決確定之先後」 標準。
對可審判之法院判決,提起非常上訴
, 諭知「免訴」判決。
採「判決確定之先後」 標準之理由
1. 判決確定效力,優於訴訟程序瑕疵
2. 判決確定,其「訴訟目的」 完成
3. 判決確定先後之判斷,符合訴訟經濟
之要求, 可顧及被告之訴訟利益
起訴書應記載區別案件同一性之事實
1. 起訴書狀應記載被告與犯罪事實及證據。

( § 264Ⅱ 及 §320Ⅱ ) 起訴範圍應具


體且特定。
2. 所謂「 具體與特定」
須讓人知悉原告擇為訴訟客體之犯罪事
實。
3. 若犯罪事實不「具體特定」
應以其訴為 違背「起訴之程式」
法院得變更檢察官所引之法條
§300 :「……得就起訴之犯罪事實,變
更檢察官所引應適用之法條」。
1. 起訴之範圍應犯罪事實 準。
法院得依職權變更者, 起訴之法條

非「起訴之犯罪事實」 。
2. 自訴案件,法院可變更所適用之法條。
但不得踰越「 犯罪事實同一性」範圍。
禁止雙重起訴
 是否雙重起訴?

判斷先後起訴者是否「同一案件」。
 如 「同一案件」

1. 其一部已經起訴(或自訴)
即不得就「其他部分」再行起訴。
2. 如再行起訴
法院應諭知「 不受理或免訴」判決。
(一書, P175 )
 檢察官就「 同一案件」 :
1. 開始偵 ,不得再行自訴
如自訴,法院應諭知不受理判決
2. 偵 前,自訴人均得自訴
提起自訴後,檢察官應即 停止偵
( 1 )如公訴,法院應諭知不受理判決
( 2 )如不起訴,其處分應認無效
如「同一案件」提起公訴或自訴後,又再
起訴,於法院 實體判決確定後:
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應提非常上訴
同一案件(一書, P175~176 )
A. 「起訴前」曾經判決確定:
應諭知免訴判決。
B. 提起公(自)訴之案件「重行起訴」:
向同一法院提起者,應諭知不受理判決。

向先後數法院起訴者,依 §8 處理之。
※ 不得審判之法院
應諭知不受理判決。
決定既判力之範圍
經判決確定之案件, 生確定力,不
得再 訴訟客體。
※ 再行起訴,應依 §302 諭知免訴判決

(一書, P176 )
確定力可分 :
A 「形式確定力」
1. 判決於無聲明不服方法時確定。
此確定 「形式之確定」
2. 因形式之確定所生效力 「形式確定力」
B 「實質確定力」
1. 因判決確定「刑罰權之有無與範圍者」。
此確定 「實質之確定」。
2. 因實質確定所生效力為 「實質確定力」。
實質的確定力可分

1. 內部效力
(1) 「 受科刑判決確定者」
確認所犯罪名及應科刑罰 (
) 。
(2) 「 受無罪判決確定者」
確認公訴權已不存在。
2. 外部效力
該案件曾經 本案之判決確定,不得
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訴,即所謂「 判
既判力
根據犯罪事實同一性而生之效果
1. 判力之範圍
同一性之範圍 準,無同一性就無
判力
2. 實質確定力
僅於「實質本案判決」中出現。
形式判決(管轄錯誤、不受理判決)
,縱後訴是同一案件,亦無禁止再訴之問

Você também pode gostar